撰文:吳書帆 (電子所碩三)
大阪大學簡介
大阪大學是位於日本大阪的一所著名研究型大學,其歷史可追溯至1887年。其中設有多個學院和研究所,涵蓋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及醫學等廣泛的學術領域。大阪大學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並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和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前來學習和研究,光是每年交換學生的數量就超過約兩百多位。
大阪府作為西日本人口數最多的行政區,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大阪大學應該也在較為熱鬧繁華的地區,其實不然,大阪大學的位置在大阪府較為北邊的地方,與大多數人熟知的大阪市有一段距離,其中又分為三個校區,分別為吹田校區、豐中校區及箕面校區,這三個校區之間的距離也都有點遠,大學部的共同課程以及文學部、理學部、基礎工學部、法學部之課程大多集中在豐中校區,吹田校區則大多為醫學部與工學部,箕面校區相較於其他兩校區面積小非常多,裡面目前只有外國語學部。
研究室生活
我在大阪大學大多時間都在研究室中度過,指導教授是宮地充子老師,日本的研究室和台灣有些不一樣,帶領研究室的是正教授,並且正教授在研究室的地位非常高,下面會有其他的准教授和助理教授,不像台灣帶領研究室的老師可能是副教授或助理教授。宮地老師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密碼學與資訊安全相關之內容,和我在電子所學的東西其實相差甚遠,而我被分配到的題目是橢圓曲線加密算法的Scalar Multiplication的優化,一開始在研讀相關文獻時其實挺痛苦的,因為對我來說完全是全新的領域,但還好研究室裡有許多學長姊可以詢問,並且有很多學長姊都是從中國來的留學生,語言溝通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平常實驗室大概兩週會進行一次Group Meeting,兩三週進行一次全實驗室的大Meeting,Group Meeting進行的模式跟在台灣一樣,主要就是跟教授報告最近的研究進度,而大Meeting比較像是把實驗室的各項事務從大到小都順過一次。
除了研究以外,實驗室有時也換辦一些小活動,像是實驗室成員的歡迎會或是送別會,或是教授的生日等等,另外在我剛到阪大的時候,宮地老師突然就問我說會不會打桌球,原來是阪大每年大概10月的時候會舉辦一個叫吹田祭的活動,每間研究室都會組隊去比像是壘球、桌球、拔河等比賽,後來我就被徵召去比桌球了。另外宮地老師有開一門課是需要操作FPGA的課程,她也請我去當該門課的助教,因此後來我有一個週末就和實驗室的學長們到石川縣的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出差,課堂上也認識了許多阪大大學部的學生,算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語言
在我去日本交換前,有先在台大修了三年共六學期的日文課,程度大概在N4到N3之間,原先以為至少會一點基本的日文到那邊應該基本生活不會遇到什麼問題,但其實我一開始到日本那段時間在溝通的部分超級挫折,很常和超商店員你看我我看你,還是不知道對方想表達什麼,因此即使語言課的學分對我來說不是必要,我還是去修了日文課,上課時老師基本上都用日文講課,但都會用比較簡單的詞彙讓我們可以聽懂,有點像小時候學英文聽外師講課,雖然只上了短短半年,但我覺得對我幫助真的很大,每個禮拜有三天逼自己接觸日文多少還是有點用,到了下學期雖然沒有繼續修課,但我每個禮拜三有空就會去學校國際中心的日本語咖啡,可以和其他國際生跟一些阪大的本地學生用日文聊天,訓練自己將以前學到的單字句子組織起來,我覺得也非常有幫助,另外我也在那學期報名了JLPT日檢並考到N2,人生第一次考日檢就在日本考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到我回台灣之前,基本上日文程度已經夠平常生活用了,但如果要聊天的話還是有點勉強,不過跟一開始的我比起來真的已經進步非常多了。
結語
最後總結一下,我可以說決定去日本交換這件事情真的是我人生中少數沒後悔過的選擇,並且我這輩子再也不會有像這樣可以長時間待在國外生活的機會,這一年中秋天我可以賞楓,冬天賞雪,春天賞櫻,夏天看煙火,去了許多以前從沒去過的地方。另外在國外的學校修課、當助教和做研究這些對我來說也都是很特別的體驗,如果有時間且經濟上許可的話,我真的非常推薦來日本交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