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時 間:106年10月25日(三)下午3:30-4:30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電機二館105演講廳
主持人:鄭士康教授
主講人:趙榮耀委員
本次專題演講,請到了趙榮耀監察委員。趙委員雖然已退休3年,但仍然老當益壯,談話風趣有條不紊,讓全場的學生彷彿沈浸在舊時代氛圍中,與趙委員一起遊歷一個電機人的豐富人生轉折。
趙委員歷經李登輝總統2次提名,陳水扁總統1次提名,馬英九總統1次提名,一共當了3屆的監察委員,前後加起來總共18年,是監察院少有的異數。他提到監察委員相當難遴選,需要當正教授超過10年,而且非常需要具備法律知識。所以從大學到博士班,身為正港電機人的他,一開始常常被誤認是法律人。趙委員懇切地說,今天希望和大家分享除了電機之外,電機人在不同的領域一樣能表現得非常傑出。
杜克大學博士畢業,生涯第一次大轉變—返國進入臺灣教育界
趙委員大學與碩士班均就讀臺大電機系,1968年碩士畢業時,臺灣經濟尚未起飛,是國民所得大概只有200元美金的困頓時代。在一個人只能夠申請6份英文成績單下,趙委員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取得4個學校願意提供獎學金給他。後來確定落腳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是受到杜克大學太空船遙測系統實驗室的吸引。他以自己想當工程師的初衷,對於如此先進與高度工程的課程感到興致蓬勃,也認為自己可以做一些很前端的事情來改變未來,因此博士班就選擇去杜克大學就讀。
1971年9月,他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臺灣也在同一時間被迫退出聯合國,正處於最動盪不安的年代,當時的臺大電機系,在大學聯考中臺灣本地生加上轉系生,總共大約50人,其中就有45人依著「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步履,絕大多數的人最後都留在美國繼續發展,幾乎沒有人回來臺灣。趙委員侃侃而談說,自己回來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個性,似乎不太容易處於以白人為主的美國社會,同時也因為懷念故鄉,因此萌發了回到臺灣服務的念頭。但也因為當年臺灣退出聯合國的關係,對留學生來說是一項很大的震撼,當時自己也掙扎了很久,終於在1972年1月決定回到臺灣。
趙委員說,在1972年剛回台時,仍和臺大電機系有密切的關係,在研究所兼了數位訊號處理,與隨機系統的課程。記得當時林百里還是研究生,可惜他沒有修自己的課,否則人生可能又不一樣了(笑)。趙委員在電機系開了五年的課,後來轉變成純粹指導學生。這份兼任教師的聘書也一直領到他當淡江大學校長為止,即便沒有學生,沒有薪水,但也一直沒有辭掉,像是一個紀念一般的存在,在此也表現出臺大電機人彼此之間強烈的羈絆與認同。
當時,淡江大學廣邀很多理工的人才回國任教,這些海外回國的人在淡江大學上下打成一片,讓淡江大學瀰漫著自由開放的風氣,趙委員也深受這樣的環境吸引。而且淡江大學是第一個有計算機學系的學校,因為自己在博士的學習中,曾經接受過相當先進的計算機工程訓練,因此就接受了淡江大學的邀請進入淡江任職,並在28歲就當上電算系系主任,更在1989年當上了校長。趙委員打趣的說,其實一部分的誘因也是因為私立學校的薪水高,當時臺大教授月薪可能只領3000多元,但淡江就有10000元。於是就這麼一頭栽入了教育,一栽就是20年。
趙委員說,在這個第一次的人生轉變中不停地回顧,感覺到自己是受到余光中詩人的影響。當年在海外學人的雜誌上曾經看到一首余光中的詩,詩中大致寫著「與其當一個無根之浮萍,還不如找到一塊磐石,做磐石上的生苔。」也許這句對大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在當時對自己來說,就像是頓悟一般。與其在美國漂流,不如回到臺灣紮根。當時在他回來臺灣的那週,剛好美國尼克森總統要訪問中國大陸,在美國的同鄉友人就戲說「你挑這個時間回去,你不怕死呀?」,趙委員堅定的說,當時自己並沒有受影響,反倒是認為,身為一個科技人,不管時空下是任何政黨執政,任何國家情勢改變,科技是永遠中立存在的。
此時趙委員有感而發地提醒台下的同學,每個人都有一個心中的志願,你當然可以追求心中的志願,最後達到那個志願,不過也有很多叉路,走上一條叉路,就會影響整個人生,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去判斷。當時的自己看到留在美國的同學,持續在工程與科技上繼續發展,其實心裡也曾經有過羨慕,但是人生是不能比較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劇本,他鼓勵同學們心裡可以懷抱著夢想,但是也要有寬廣的胸襟,去接受每條叉路帶來的驚喜與挑戰。
接到總統府的電話,生涯第二次大轉變–進入行政體系擔任監察委員
趙委員說一開始自己的夢想,是在學界好好地教書。後來進入到行政體系,當了校長,如果一直是這樣的人生旅程,其實也算是個完美的句點,但人生際遇真的太巧妙,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在自己48歲校長任期結束之後的某一天,接到總統府的電話,他們希望他隔幾天可以去總統府會面,想延攬他當監察委員。他認為電機人雖然沒有法律背景,但我們有很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對於事物合理性的掌握相信也能處理得很好,因此抱持著嘗試的心情,就這麼接受了總統府的邀請,開啟了中年之後的另一段精彩人生。
監察院對大眾來說,其實是一個陌生而冷僻的機關。主要業務基本上就是獨立於常軌之外監督政府有無依法行政。簡單的說,其一,是探掘秘事、解開秘聞、維護人權。像是孫立人將軍事件、陳文成事件、黑蝙蝠中隊案等等。其二,是糾彈不法、整頓官箴。這個部分包括海軍拉法葉艦軍購弊案、八里蛋形污水處理等等。其三,是促進行政效能。諸如4G行動通訊、880729大停電、納莉颱風大水災、莫納克世紀大災害等等。由此可見監察院的職責之大,跨越時代與世紀。但監察院也處理許多升斗小民被行政機關欺凌或不作為致個人權益受損的小事,因媒體沒興趣報導而不為人知,其實監察院的日常業務,一半以上是落在人權保護項上,也是世界上140餘國設有監察機構的共同志業。
在前述這些趙委員經手的案子中,最複雜,甚至能將此改編為一部歷史紀錄片的,便是在1955年代國共對峙時期,轟動一時的孫立人將軍兵變疑案。中華民國政府指控孫立人及其部屬預謀發動兵變,於是孫上將經政府行政調查後「准予自新,並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實際上就是軟禁於臺中。孫將軍於1990年在自家寓所病逝。這件案子監察院在1955年曹啟文、陶百川等委員曾與政府行政調查同步查辦,但結果與政府調查有異而被機密地冰凍數十年,直至2000年才由趙委員在監察院地下室牆角裡找出並提2001年1月院會通過公佈,為白色恐怖時期的冤案之一。另一個趙委員參與的複雜案子,便是陳水扁總統就職後宣告動搖國本也要辦到底的拉法葉艦採購案,經多年的翻找檔案,找出法國賣方支付傭金證據,要求海軍總部向法方訴訟,終於在2010年要回280億元台幣歸還國庫。
趙委員在監察院的工作,竟然也包含了「中央機關巡察」、「地方巡察」及「國考監試」,使他幾乎走遍臺灣及偏遠離島,甚至還到對岸聽取台商問題,提供政府建言。如此包山包海的業務範圍,除了需要清晰的思辨能力,也要有過人的體力與判斷力,他以電機的智慧與背景,均一一參與「巡行天下」,也為他個人的後半生寫下豐富的篇章。
演講最後趙委員給了台下學生們一個人生的結論,人生觀是可以因為成長與機運而修正或翻轉的。以電機人的聰慧與智能,天下幾乎無難事,人生常遇到叉路,只要用智慧選擇後,就勇往直前挑戰自我。「人要從做大事到做有興趣、有意義的事而快樂的活著。條條道路均通羅馬。」這是人生經歷豐富的趙委員給同學的最佳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