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欽教授

江簡富
馬志欽教授,字子敬,浙江省嵊縣人,民國十七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日生。
九歲隨父母逃難赴川,十九歲於國立六中畢業後隻身來台,一九五一年畢業於台大電機系。一九五二年進入聯勤兵工研究院雷達室工作,三年後以留美軍官身份赴美國喬治亞州陸軍東南通信學校受訓,返國後先後擔任陸軍通信兵學校教官及通信署研究發展室研究員。
一九五九年八二三砲戰時期,政府急需解決戰地通信的諸多瓶頸。馬教授發揮所學,開發出壕溝式地下天線,減少金馬戰地通信兵的傷亡;開發出掩體式定向天線,使金馬對本島的通信不至中斷;完成山地作戰機動式無中繼超短波緊急載波通信網與高增益天線。備受當時美軍通信單位的推崇和蔡大治署長的賞識,在三年內連獲三座陸軍獎章並榮膺兩屆國軍克難英雄,為一生事業的開端。
一九六一年春天通信署特案核准馬教授以同少校身份光榮退職,並回台大任教,追隨馮簡教授進行電磁波與天線方面的研究。一九六三年獲西德洪博基金會之研究獎助金,赴該國漢諾威Max Planck高層大氣研究院電離層物理研究所研究。一九六五年再獲國科會資助,赴美國夏威夷大學與美國空軍劍橋研究院研究電離層通信。一九六八年公務員甲等特考最優等,同年升教授。
一九七一年冬,國科會吳大猷主委和張明哲副主委,為如何推展電腦科技的研究而邀請了劉兆寧、張系國、朱耀漢等留美專家返國策劃。馬教授當時在國科會兼職,遂主動提出相關研究計畫;經過了三個月的規劃作業與努力後,終於受到張明哲副主委的大力支持。最後由台大、交大、清華、成大、中研院等五個單位合作進行,為國內第一個大型研究計畫,共進行五年;各年分別由劉兆寧、張系國、朱耀漢、江德曜、謝清俊擔任召集人。五年內成功地帶動民間的相關研究。其中於一九七三、七四年間,在江德曜教授主持下,台大電機系全力推展三項首創用電腦處理中國文字的應用研究:(1)大專聯招中文電腦放榜、(2)與台北市自來水廠合作研製「中文水費資費單」及(3)與美國王安公司簽約研製第一部點陣式漢字列印裝置。這些成果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衝擊,並顯著提升了我國的行政效率。
馬教授一向的信念是:當有權的時候趕快做點大事;理念或想像力固然重要,而及時的領導與推動尤不可或缺。興起中文電腦處理構想的主要原因為:(1)台灣當時有呼應漢字拉丁化以免阻礙科技發展的論調,(2)對電腦列印中文的遐想, (3)擔心日本對漢字處理的研究領先我國,(4)對中國文字的真正喜愛,希望讓後代子孫能欣賞我國優美的文字,而又不妨礙未來科技資訊的交流。
一九七二至七五年兼任台大電機系主任,為首位本系畢業生擔任主任。當時國內研究風氣不盛,馬教授積極推動研究,將系上教師的研究領域分成電子電路、半導體、電波、電力、控制、計算機等六組,使各組的專題討論分開進行,以便能集中主題及討論重點。隨著環境的變化,小組的數目和名稱迭有變更,終於形成本系現在堅強的研究團隊,奠定長期發展的基礎。當時國內師資相當缺乏,國科會曾積極規劃選派國立大學的教師出國進修,學成歸國任教。馬教授配合推動該項計畫,曾選派張進福和王維新兩位助教出國進修。
一九七五年裕隆汽車公司捐資創設台大慶齡工業研究中心,為國內產學合作機構之先驅。馬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全力參與規劃興建館舍、擬定營運方針、建立制度規範、領導同仁工作。
馬教授長期對國家工業研究發展與建教合作之推動不遺餘力:曾積極協助李國鼎先生推動國家科技與工業發展;在國科會負責推動「大型電子研究計畫」,協助奠定了國內微電子工業的基礎;並率先進行我國的「科技動態調查」。馬教授曾擔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及中華民國非破壞檢測協會董事長,於一九八四年獲得美國IEEE百週年紀念獎,著有「生物電磁學」和「電磁與生命」,代表性的發明專利為「中文電腦輸入法」。
馬教授於一九九五年自台大退休,同一年發現腦中長了血管瘤。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發現得了胃癌,接著手術切除了三分之二個胃。二○○○年清明節發現胃癌轉移至骨盆及脊椎,並損及造血系統,遂轉入腫瘤病房,接受化療。二○○○年四月在子女的帶領下皈依基督,並於十一月受洗。二○○一年一月七日在家中不慎摔跤,造成顱內出血,翌日上午安然離世。
馬教授曾留學德國,深受德國科技文化的影響;做事非常地認真投入且實事求是。喜愛讀書,興趣廣泛,且不斷追求新知及嘗試新事物。一九八一年初開始參與「科學月刊」的科普寫作,並研究生物電磁學和渾沌理論。退休後開始學電腦、建網站,並熱心協助青年朋友追求夢想。
馬教授育有一子二女,較少使用傳統父母的權威,而代之以教練或朋友的角色帶領子女邁向人生。尊重且包容子女的行為,不常讚美子女,但偶爾的讚美常帶給子女很大的自我肯定。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皆以父親為榜樣,事業卓然有成。馬教授很重視子女教育,常花費心思以小孩能理解的方式教導他們功課。認為子女若能夠培養主動讀書的興趣,自然就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只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且要學得趣味盎然。學習是不分時地、隨時可以進行的;因此即便是別人看來不重要的事,馬教授也會正經地分解步驟,教子女去做,帶給子女許多有趣的學習經驗。認為子女該為自己思考並自行解決問題,而不完全倚靠師長。應鼓勵子女勇於嘗試,且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後果。只支助子女出國留學的單程機票和有限的金錢;結果激勵了子女學會獨立負責,並在奮鬥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2001-09-12: 江簡富 整理
2001-09-49: 張進福教授、王維新教授 校對
2001-09-23: 馬惠群先生 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