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炳堅
在21世紀的人才培育裡,最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人。今天這一篇文章非常地特別,不是單純灌輸材料的『課程』;而是需要動腦筋的『腦力激盪時間』,是很深的『生活哲學』。不只是深入一層去思考,而是要深入五、六層去體會;加上全面性的眼光,有時要在重要之處,再加上「額外的一度空間」。(即如孫子兵法的『軍形篇』所言:「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才能讓每一位參與者,體會出真正的創新、與創意。(請看附錄五。)
3. Characters:歸根究柢、也是歸根究底
英文有26個字母(characters)。請注意,character的本意裡,就包含了「(劇中、或小說裡的) 人物、角色,(有特性、或有性格的) 人」。所以,重要的英文字,自然有其原始的本意,可以「發人深省」。我們一定要「歸璞返真」,找出這些最原始、最純樸的原意。
先拿『re-tire』這個字來說,傳統的翻譯是狹義的『退休』。但是廣義的含意包括:「暫停、再打氣 (或者換新輪胎) (有時再加上換跑道)、然後再出發」。每當我向國際人士提起此一含意時,他們都會莞爾地笑出來、以前他們怎麼沒有注意到這麼正面的原味呢?實際上,這一層的看法,和打排球的三部曲很像:「擋球、做球、再殺球」。
接著看『well』這個字。當有人說:「I feel well」,表面的意思是「我感覺很好」。從英文的本意去看,well就是躲在井裡,四面被包圍住,當然覺得很安全。但是當威脅來臨時,躲在井裡最不容易逃出來;現在最安全的、就成為未來最危險的。所以成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就是這個道理。滾石才不會生苔。
下一個要談的,就是research『interest』這個字,表面的意思是研究的「興趣」。不少東方的研究人員在他(她)的簡歷 (biography) 上、research interest這一部分就洋洋灑灑地列出了一大堆。其實,『interest』廣義的含意就是『利息』,也就是本金乘以利率所得出來的結果。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本金』就是所受的教育訓練、以及自己累積的研究成果。至於『利率』,就是自己對於該一領域、或者題目,所掌握的方法。由此看來,research interest必須有憑有據,而不是興之所至、「天馬行空」式地自由發揮。
再來談一個非常重要的英文字『re-search』,直譯是「研究」。我們都知道,『search』的本意是『尋找』;所以,『re-search』自然是『再尋找』。就像「石油探勘」一樣,必須努力地到各處去尋找、發掘。所以,15世紀的哥倫布勇敢地航海冒險去尋找美洲新大陸。現代的太空人,也勇敢地從事外太空探險。反之,中文的『研究』聽起來比較像是「re-study」;對於已經有的事物,想盡辦法去瞭解、與改善。整體反應出來,西方的學者們對於新的事物很踴躍地發表看法、或者發表論文。而大部份東方的學者們則要等到看了別人的新論文之後,才會想要在某些地方試著做得更完善些,以便在下一年度的國際會議去發表;步調上,就比別人慢了好幾拍了!
在科學園區做事的三大法則就是:「專注、優先次序、與槓桿作用」(focus、priority、leverage)。其中,『leverage』這個字的妙用最高,它代表的是『藉力使力』,以及『一魚多吃』等事半功倍的方法。有一個相互呼應的英文字,就是『synergy』,直譯是「協同作用、或者共作」,最貼切的說法就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就拿電感 (inductor) 來說,除了『自感』(self inductance) 之外,還要引發『互感』(mutual inductance),進而產生「正回饋」(positive feedback),這樣子功效就大得多了。
順著『leverage、synergy』,自然會引出『authority、influence』(職權、影響) 這對雙胞胎。對於自己的「下屬」給指示,那是屬於『authority』的範疇。楚辭裡,屈原在「卜居」一文說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遇到不屬於自己管轄的人,就要依靠『influence』的功力來贏得對方的敬重 (earn the respect)了。所以說:「authority 和 influence就像鳥的左右翅膀,必須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創新』從哪裡開始?有人說:「創意,就是沒有標準答案」。又有人說:「在最黑的夜,有最亮的星星」。請多注意『學生』、而非『學熟』,多注意『學問』,而非『學答』。事實上,學『答』就容易得多了,只要拿來和「標準答案」相比較,就可以決定『答對』或者『答錯』。這是「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
反之,學『問』的難度就高得多了,很難去做評價、給分。這是「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拿軍中的官階來說,『不分科的』(General) 也就是『將軍級』(General) 的意思。「當你很會問問題時,則所面對的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
我們不能祇停留在容易批改答案的階段,學『答』就像海上冰山的90%淹沒在水下、這是必要的支撐力量。但是,還要有浮出在水面上的傑出的10%、就像學『問』一般。不可以沒有冒出來而不見了!有人說:「問是門與口的結合,表示透過嘴巴,可以為自己打開一扇門。」
有一個很重要的字,就是『challenge』,直譯是「挑戰」。對於剛離開校園、才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不太知道如何去處理新的挑戰?不少人就選擇躲避它。其實,「昨日的明天,就是今日」。所以,昨天的『挑戰』(challenge),經過適當的轉換就可以成為今天的『機會』(opportunity),又可以成為明天的『優勢』(advantage)。
什麼是「適當的轉換」呢?把『cha-lle-nge』中間的 lle 拿掉,那麼『change』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果你害怕找零錢 (change、改變),就把它留下來」(If you fear change,leave it here) 這篇文章的作者 (Rhonda Abrams) 明確地告訴我們:「祇要假以時日,你是可以改變的。」「改變是一種過程,而非立竿見影的效果。」「改變像是一個不停的旅程,而非終點站。」「要達到成功的改變,一般說來要經過數個步驟:構思 (contemplate)、重新定位 (reframe)、規劃 (plan)、下定決心 (commit)、進行嘗試 (try),遇到阻礙或者挫折時更下定決心 (re-commit)。」「持續一年之後,改變就會自然而然成為你長期的資產。」
如果你到美國的『麥當勞速食店』去點餐,店員會問你:「可樂和薯條要不要加大?」(Super-size it?)。對老美來說,「數大即是美」。只要數量大,一定有可以使得上力、來獲取額外價值之處,這是一項很實用的『大數法則』。他們覺得,把事情捅大了,一定可以找出更好的答案、或者讓別人一起來解決。所以,雅虎 (Yahoo)、谷歌 (Google) 在創業初期拼命地以免費的方式吸引使用群,才能擴大市場占有率、以便達到經濟規模的優勢。
無論順境、與逆境,都能夠以樂觀來面對的人,天下就再也沒有跨不過的障礙。想要試試看?只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即可。如果還不夠低的話,『把姿態再除以二』、重覆下去,總有低到滿足需要而順利過關的時候。真正實行的時候,想辦法把個人的主觀意志抽離、留下客觀的平常心,追求創造出新境界的喜悅,那麼就再也沒有臉皮厚薄的問題了!姿態柔軟的重要性,在孫子兵法的『謀攻篇』就明白地指出:「小敵之堅,大敵之擒」。
想一想:為什麼「宰相肚裡能撐船?」答案很發人深省:因為雅量大,肚子裡面空空如也。真功夫在於薄薄的一層富有彈性的肚皮,能夠動態地處理各種困難的狀況。
最後,謹以我辦公桌上兩份警世語牌的內容和大家共勉:
「愈艱苦的人生愈精彩、愈困難的事業愈壯麗」,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作者簡介:
許炳堅博士於1978年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獲得加州柏克萊大學的電機哲學博士,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系正教授,目前在台積電公司擔任處長。2006年教師節,領取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屆「教育奉獻獎」。獲得交通大學頒授榮譽講座教授。
附錄五:『人才』的挑戰
臺灣,在21世紀裡徬徨!如果以籃球隊來做比喻,打前鋒的部份,政府正極力想出吸引人的辦法來守住頂尖的人才。例如,吳敦義行政院長就宣佈:「每年選擇300人赴國際頂尖大學深造。」蕭萬長副總統也說:「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唯一有的資源就是『人才』,未來既要延攬人才,也要保住本土優秀人才。」台大經濟系朱敬一教授、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特別強調:「一旦人才斷層,台灣將一無所有。聽清楚:一無所有。」
相當於打後衛的部分,則是2009年底的報導,有關台灣大學的學生們的表現。先有中央大學洪蘭教授的「雞腿說」,台大哲學系林火旺教授的「吃飽等死說」。看了,真叫人捏把冷汗。實際上,中國時報2010年1月24日的「吃飽等死的下一個世代」一文,有比較持平之論,明白地指出:「過往的世代,就業問題不大,需要的是比較強的定力。這個世代,複雜多變化的世界:今天有效、有用的東西,明天不一定還能繼續如此,需要的是應變力。」
然而,最大眾化的『中鋒』部分,則在哪裡?什麼是『21世紀有競爭力的人才』?對普羅大眾的意涵為何?怎樣才能有長期的競爭力?能否一直持續到65歲的退休年齡?
許炳堅博士,臺大電機系1978年畢業,現擔任台積電公司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