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蒼狼 – 台灣電子產業
蘇元良
很久沒在學校這樣的學術單位演講了,記得上次的演講是在資訊系的週年慶。回想以前從美國Bell Lab回台灣是憑著一種感覺,然而在1998年,當時48歲的我也是憑著一種感覺轉換跑道進入產業界。剛到公司時,發現公司正處於最糟的狀況,我發現在這樣的處境下反而機會更大,因為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因此奉勸想轉換跑道的教授可以考慮狀況最糟的公司。談到中年危機,我中年危機的想法才兩天就結束了;因為抱著將今日的事徹底完成的心情,我克服了中年危機的想法。
說到台灣電子產業的未來,代工是一個不得了的創意,創造了很大的附加價值、微利的產業。所以每家公司都爭破頭搶訂單,縱使成本高於標到的價格,大家也努力競爭,廝殺慘烈,因此當台灣的代工產業進入國際,其他國家便卻步了。舉例來說,國際上游廠商HP縱使向台灣殺價,將價格壓低,台灣依然能夠將所要的產品製造出來,放眼望去先是notebook,接下來就是手機了。古人將成吉思汗形容成蒼狼,很有策略,吃就吃到深處、盡頭,敏捷性也很高、耐性又夠,很能等待。台灣就像蒼狼,被台灣相中的目標,一吃就被吃光,別的國家根本招架不住,因為台灣已經盯著目標不放了。台灣的下一個目標LCD產業,已經看到日本退出,雖然還有韓國,但大家等著看吧!韓國總有一天會退出的。
電子產業是一種弱勢的文化,呈現一種生活方式。舉例來說,可以看到國內眾多企業的董事長都用英文名字,以往的目的主要是為迎合國外的主管。由於本身沒有技術,所以要對方將技術、資金轉入,這樣的弱勢文化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從歷史的角度看未來,50歲的我們有著轉換台灣未來產業型態的責任。從代工業轉到創意、投資的層面上,因此企業的training process、人才的培養很重要。企業要長遠的投資、研發,不是短視近利,想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利益成果。觀看現今學術界與產業界有很大的落差,原因之一出在學校評鑑的指標,使得學術界與業界離得太遠。國內存在著錯誤的觀念,一直偏重從國外技轉技術進來,以為這樣可以提昇國內的技術水平。應該要瞭解時代技術的轉變,做出修正,要有所自覺、自立自強,向以色列看齊,發展出國際級的技術讓國外向我們技轉。
過去的產業原本是很有彈性的,小而美,不像現今強調集團化。一方面由於組織變龐大,人越來越多,但是訓練不夠,生產線越變複雜。眼中所見只侷限在大,無法看到小的;只看到近日內就要有龐大的利益進袋,彈性變的很低。另一方面,格局一大,接班人就出問題了;後繼者往往差了10歲以上,人面及局面便不夠廣。並且國際人才也不足,遠不及對岸,造成國內企業無法管理國際人才。台灣走上國際是勢然的趨勢,應當營造台灣成為有文化的國家,吸引國際人才、優秀學生的加入。期望大家能多結交國際的朋友,建立關係、提升眼光、擴展格局。
蘇元良,台大心理系1973年畢業,現任華宇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