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讓我們一起做個有價值的人-大學部貴賓致詞

李德財

大家好!!很高興回到母校,參加2023年台大電機學群大學部畢業典禮。首先要恭喜各位!大學畢業了。不只是台大畢業、還是台大電機畢業的!感到高興與驕傲的應該不只是您自己,還會有您的父母、家人及親友,相信他們也都因您而感到高興與驕傲!給自己、還有在座的家長們一個肯定的掌聲!

在高興與驕傲的同時,別忘了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他們付學費、生活費,讓您無後顧之憂),感謝師長教導之恩(他們備課、講課、出習題、改作業、出考題、改考卷讓您順利畢業),還要感謝同學倚靠之恩(他們和您一起學習、生活談天、一起打混、一起做那些不好張揚的事,幫您掩護、作您靠山等等)。我們五十年前在台大學生時期的糗事行徑,相信您們的「那些事」一定只會更進階、更有創意、更智慧化!

作為您們的學長,我去年獲得母校的傑出校友榮譽,我也感到驕傲!但我也要感謝系上教授的提名,還有選拔委員們對我的肯定,更要感謝台大給我的生活學習環境以及價值觀的養成。 要引用愛因斯坦的話:Strive not to be a success, but rather to be of value. 不是努力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是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畢業於台大有台大的風骨和基因,與人的互動中,難免有某種優越或榮耀感,但那Pride必須內涵,傲氣的內斂是修養也是美德、做得到就能贏得別人的尊敬與誇讚,讓人懷念、一旦外溢,行於外、讓人有傲氣凌人之感就會是災難,令人憎惡,淪為孤芳自賞而被人遺忘!希望大家銘記在心

最近發生學生會的歧視事件、學位論文的抄襲事件,給台大的聲譽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也是因為發生在台大,造成了社會輿論的譁然。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作為知識人、尤其是台大人,在座各位更是菁英中的菁英,Best of the Best,就有更大的社會責任、應有更強的社會使命感,時時要能關懷他人,待人處事要時時能換位思考、惕勵自我,切記!要做個有價值的人

NVIDIA Founder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日前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告訴大家要 Run, Don’t Walk!  Run for What? 各位記得嗎?Run for FOOD.  Run from becoming food! 我則要告訴大家,要Do, Don’t just Talk!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能光有想法,必須要有作法。光說不練或光想不做,理想也只會是幻想

我這裡說的Do有三種。第一、Do what you’ve NEVER DONE before,做您之前未曾做過的,不論是因無知要求知或好奇而學習的(是成長),第二、Do what you are NOT WILLING to do in the past,做您之前能做但不想做的,不論是因舒適或偷懶而不想做的(是改變),第三、Do what you DARE NOT DO to date. 做您之前不敢做的,不論是因畏懼或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是突破)。今天完成了夢寐以求的學位是成長!參加畢業典禮,英文Commencement, 而Commence的中文意思是開始,意味著要開始人生的另一階段,面對未來,將會有生涯的轉折,一定要走出「舒適圈」,做出改變,進入研究所繼續成長,或進入職場就業甚至創業,進而有所突破,挑戰自己

讓我們一起做個有價值的人,作學弟學妹們的榜樣,一起為台灣的美好未來努力。最後要祝福各位,「鵬程萬里」 一切順利!

電機系羽球隊簡介

巫竑儒

系羽移地訓練合照

 

台大電機系羽是電機系隊中人數最多的系隊,111年辦的新生試打就有將近70人參與。

練球每個禮拜一天兩小時,由球技較好的學長姐帶練學弟妹,照實力分場,練完後會留一小段時間打比賽將剛剛學的招數應用在場上;我們每個禮拜也會再找一天打play,增進大家的感情,也體驗比賽的樂趣。

平常除了練球,也會出去打比賽。111學年的北電盃和大電盃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北電盃是北部學校電機相關科系才能參加的羽球比賽,本年由中央大學在桃園舉辦 ;大電盃則是辦給全台灣電機相關科系的比賽,能在兩個比賽中皆獲取佳績,實在是不容易。

而校內比賽有台大盃和工院盃,我們團體賽分別獲得獲得冠軍及亞軍。台大盃是台大內所有科系的大亂鬥,由台大羽球校隊舉辦,在個人賽方面我們也獲得佳績,女單冠軍、男雙亞軍、混雙亞軍及殿軍都有我們的同學。而工院盃是台大工科院才能參加的比賽,有電資學院及工學院。我們在個人賽的表現也很突出,男單冠軍、男雙冠亞殿軍、混雙冠軍都有我們的身影。

不僅如此,我們也會辦期末隊聚、導生活動、冬至吃湯圓、寒暑訓等等的活動增進隊內的感情,大家相處非常融洽~

系羽隊遊合照

系羽暑訓

 

巫竑儒,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2023電機營活動報導

陳俊霖

今年的台大電機營以「LEvEL up 」為名,並於7/21至7/26舉行。在六天五夜的活動、課程和演講中,我們讓一群高中生更加認識、了解台大電機系。總召陳俊麟說道: 雖然是辦給高中生的營隊,但或許收穫更多的是我們工作人員,除了認識了一大群革命夥伴,我們也一起創造許多共同回憶,在這個盛夏時光揮灑著自己的青春。

從第一天迎新晚會的ㄍㄥˊㄍㄥˊㄍㄥˊ、第二天基礎教學大家睡成一片、第三 天不夜城的阿伊洗嗲鹿、第四天土風舞的噠噠噠跟偷吃烤肉小分隊、第五天隊輔表演讓人眼眶泛淚的「So ~ Sally can’t wait」、到最後一天的光迷宮競賽,還有很多貫穿營隊的活動,像是小天使跟營包的cross over再一個step back、新聞跑馬燈、監獄、求佛、Queen card、加油卡提4卡、每個活動都要露個臉的樹才怪、「流夸父之傲骨,存寵物的傲驕」的向日葵等,回憶多到真的沒辦法一個一個列出來,這些除了要多虧活(猴)組教學生輔的籌備外,也要感謝攝輯生輔美宣器材擔任幕後推手,更要感謝隊輔全程的帶領小隊員。電機營的圓滿落幕都靠我們135個人支撐著,少一個都不行!

「讓我們大聲歌唱讓我們無限的想像在這個盛夏時光讓青春像花朵綻放」民歌西餐廳那晚我們一起在博理101大聲唱營歌,任何困難不能阻擋,lEvEl up 我們一起飛翔!

最美的資源回收區-電機二館資源回收區建置完成

劉振森

電機系2022年由陳良基教授捐資將電機二館東側二間一大及一小之電腦教室,大間電腦教室改造成一間多功能電腦教室(命名為企業號多功能電腦教室),另一間小間電腦教室改造為為一處師生互動討論之創意交流空間(命名為蟲洞創意交流空間),此區以往電機二館一樓東側區域較少師生停留經過,而蟲洞及企業號多功能電腦教室落成後,此區便成為學生學習、念書及討論的重要空間,然原東側原設有垃圾資源回收區,原舊有不鏽鋼垃圾箱與現改造後多功能教室美感格格不入,因此本案在本系李建模主任及李峻霣副主任帶領下,經與同仁及設計師多次開會討論規劃設計後,以環保3R即Recycle(循環回收)、Reuse(物盡其用)、Reduce(減少使用)的理念設計精美的回收分類且標示清楚,與周邊的多功能電腦教室及周邊實驗室空間融入美感共存,建置一處堪稱臺大最美的資源回收區。當今年6月5日回收區落成開始啟用後,好多學生和老師至此區丟放垃圾及回收物時,都非常讚嘆和驚艷這好美的回收區。學生至回收區也捨不得亂丟棄垃圾和回收物而破壞這美美的資源回收區,也進而培養教育本系學生珍惜資源之觀念,將來能為環保愛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2023臺大電機系大學部精專獎競賽活動報導

2023臺大電機系大學部精專獎已於7月1日(星期六)圓滿順利完成。

感謝連豊力副主任(主辦教授)、田維誠博士(台達電子)、江明理教授(海洋大學)、李建模主任、呂良鴻教授、毛紹綱教授擔任實地評審委員。

並感謝系學會陳楚融、林萬荃、田庭瑄、許蘊琰、陳立強、劉桓誠等6位同學支援活動進行。

本次競賽7月1日當天共有11組參加實地評審,最後評選結果如下:

 

獎項 姓名 年級 題目 指導教授/實驗課負責教授
貳獎 謝承霖 針對邊緣雲運算架構之可訓練化計算卸載判斷機制

Trainable Policy for the On-demand Offloading on Edge-Cloud Collaborative System

吳安宇教授
貳獎 葉禹彤 開發微流道系統進行多工及自動化之細菌抗藥性測試

A Microfluidic Combinatory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Gradient Generator For Multiparallel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黃念祖教授
參獎 徐明晧 擴散模型增強行為克隆

Diffusion Model-Augmented Behavioral Cloning

孫紹華教授
賴群貿
參獎 錡亭勳 AR光場顯示器之影像分岔現象探討

On the Split-Up Effect of Light Field for AR Display

陳宏銘教授
彭琝
最佳人氣獎 謝承霖 針對邊緣雲運算架構之可訓練化計算卸載判斷機制

Trainable Policy for the On-demand Offloading on Edge-Cloud Collaborative System

吳安宇教授

 

 

另外,本次精專獎頒獎,同時也頒發了由愛普科技及台積電捐贈成立「馬佐平博士未來創新領導者獎助金」,獎助金最高是新台幣60萬元整。當日愛普科技陳文良董事長因公務繁忙,不克前來,他藉由致詞影片,鼓勵學生。該獎助金由莊承霖同學獲得,他以楊家驤教授指導之「適用於 AR/VR 三維點雲運算之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獲獎。

臺大電機系學士班跨域專長規劃介紹(1)

黃語棠

本校為培育具創造力及適應力之新時代卓越人才,增加學士班學生多元學習之機會,訂定「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班跨域專長實施要點」。

本系提出領域專長,其概念為組以模組的形式重新組合課程,而每個專長都有明確的課程主軸,如物聯網和資訊安全等,希望讓學生有方向地探索或跨域學習,儲備更紮實、多元的「學力」。在110-1學期,領域專長的概念推廣至各系,截至2023年8月10日,臺大目前已有255個領域專長。

李建模主任提到,目前校園內跨科系風氣盛行,產業及社會對跨域 T 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提出領域專長的概念,提供學生學習非本科系專業知識的修課方向與軌跡。

除了促進跨領域人才的培育外,李教授也提到了目前臺大有由數個領域專長組成,類似於「不分系」的院學士及校學士,打破科系間的藩籬,提供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更多元彈性的選擇。

本系截至2023年8月10日,共有積體電路與系統、半導體、奈米元件與積體電路技、電子設計自動化、智慧顯示技術、下世代光學設計、微波通訊、物聯網、信號處理、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生醫工程、電力系統與電力電子和智慧電網與綠能等十四個領域專長,各模組皆包含四到五門課,由大一、大二的必修課程,與各大領域的概論、選修課程搭配而成,期待學生藉此建立對於本系專業領域的基礎與重要概念。

本期首先介紹本系的其中四項領域專長:

1. 積體電路與系統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

領域專長編號:901001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電子學(一)、電子學(二)、電子電路設計、積體電路設計等四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四學分,課程內容包括元件特性、電路分析、電路及系統設計等。

本領域專長希冀建立學生於類比及數位積體電路之核心知識及觀念,並提供學生應用及實作的基本訓練,期許未來可銜接相關領域之進階課程及研究。進階課程包含了類比電路與數位電路兩大領域,前者可修習研究所的類比積體電路、 高等類比積體電路等;而後者亦有系統晶片設計實驗、數位積體電路工程等課可供修習。

2.電子設計自動化 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EDA)

領域專長編號:901004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交換電路與邏輯設計 、積體電路設計、資料結構、演算法與電子設計自動化導論等五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五學分。

本領域專長模組使修習學生具備EDA的入門基礎並熟悉其關鍵技術,未來進入EDA領域的學生將可以有更完善的基礎;而進入IC設計或製造領域的學生則可以更有效率地與EDA團隊溝通。進階課程則包含了積體電路設計自動化、電腦輔助積體電路設計等研究所核心課程, 以及積體電路系統測試、邏輯合成與驗證等。

3.微波通訊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領域專長編號:901007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工程數學-微分方程(一)、電磁學一 、電磁學二與微波系統導論等四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一學分。

無線通訊乃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科技,其訊號透過電磁波傳遞,傳輸範圍可近可遠,且不受地形、地貌及遮蔽物之限制。微波技術則是研發無線通訊系統之關鍵,加以台灣在全球無線通訊產品供應鏈中扮演要角。本領域專長希望學生透過修習此微波通訊領域之課程模組,具備電磁場分析與微波通訊系統規劃設計等之基本能力,並培養無線通訊與微波技術之專長。此專長不僅有利學生自身未來就業及發展,更可為國內產業界超前部署發展新世代無線通訊技術奠定堅實的基礎。進階課程則包含了研究所的微波電路、電磁理論與射頻積體電路設計等。

4.人工智慧

領域專長編號:901010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計算機程式、資料結構 、演算法、機器學習與資料科學等五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六學分。

本領域專長匡列五門課程,幫助同學循序漸進,學習資料科學與計算機程式之基礎知識後,透過進階課程進一步探索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之演算法設計及其應用實作。目標為透過以上課程提升大學部學生在資料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數學分析領域的興趣與素養,並厚植基礎,進一步拓展視野,取得在資料科學領域獨立探索、開發、與創新的能力。

進階課程則包含了高等計算機結構、無線行動網路導論與高等演算法等。

 

關於領域專長:https://specom.aca.ntu.edu.tw

關於領域專長課程內容:https://nol.ntu.edu.tw/nol/guest/index.php

關於各領域進階課程修習:https://coursemap.aca.ntu.edu.tw/course_map_all/class.php?code=9010

資料來源:https://specom.aca.ntu.edu.tw

 

黃語棠,本刊學生編輯。

 

 

 

新進教師介紹-劉子毓副教授

我是B92的劉子毓,2003年進臺大電機,因緣際會,20年後的今天再度走進了系館。

研究領域橫跨機器學習與生醫的應用。大學畢業後,到Michigan與Alfred Hero教授研習Machine Learning,發展適合處理高維度資料的演算法,應用到許多生醫類的研究,例如microarray, electrocardiogram, microscopy images。期間與許多醫療機構合作,如Michigan的醫學院、North Carolina的Duke、法國的Institut Pasteur, 算是跨領域合作訓練的起頭。其後,post-doc期間到UC Berkely以及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參與許多Computational Biology的研究,並與UC San Francisco 合作於癌症領域的研究。

跨領域,不是湊合了各領域的專才在一塊兒,就能結實纍纍。它需要不同領域的人才,以謙虛的心,認識一方新世界,互相搭建一座座的橋樑,也學習他方的專業語言。從Machine Learning出發,認識各個生醫應用的domain knowledge,再抽象化成數學問題,建立適當的模型。也是這些實際的生醫應用,讓Machine Learning的理論可以真正發揮他的力量,回答科學問題。而這些研究,若是要改善生活品質,對人類世界產生真切的影響,它不能單是象牙塔裡的漂亮理論,它還需要經歷產業化的千錘百鍊。

我有幸在灣區參與一家mission-driven新創公司Freenome,擔任Machine Learning Science Director,致力於研發血液檢測大腸癌的產品。酸甜苦辣難以筆墨形容,但是最幸運的是有一群滿載熱忱,真心想開發life saving products的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s,克服種種困難,在窒礙難行時,相互打氣或自我幽默揶揄一番繼續前行。這段近六年的經歷,伴隨公司從A輪到E輪的成長,經歷早期研發到產品開發,見證成長要經歷的種種growing pain,更切身體驗在業界跨部門溝通協作的重要性。

20年,系館依舊在,只是多了歷史感。走過一道道長廊,眼見門牌上的一個個響亮名號,又好似回到大學時期什麼都沒變。能當電機系的系友,還能回電機系服務,是個福份吧。於是,在外踅了一大圈,電機跨生醫,學界跨業界,現在決定回歸故里,給自己再訂定個新的mission。這份骨子裡的痴愚任性倒是恆常不變。

賴飛羆教授榮退歡送會活動報導

生醫電資所辦公室

(圖一)與會師生合照:退休生活好!

活動報導:

臺大電資學院生醫電資所(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於112年7月28日假博理館201會議室舉辦賴飛羆教授榮退餐會。

由於賴教授為電資學院極少數橫跨電機、資訊領域之合聘教師,這場歡送會聚集院內生醫電資所、資工系、電機系…等眾多師生齊聚一堂。除本院數十位教師出席參與外,賴教授於台大任教30年來,桃李遍佈,當天亦聚集十餘位已任教於國內各大專院校的畢業導生返校出席餐會,熱鬧非凡。

以古道熱腸的個性為人稱道的賴飛羆教授,也是出了名的健談、隨和,於提攜後進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在生醫電資所辦公室於製作的感謝小卡中,赫然可見光電所黃建璋教授、電機系彭隆翰、彭隆先教授、資工系陳縕儂教授、廖世偉教授、蔡欣穆教授…等教師,一一道出他們自學生時期起受教於賴教授之恩惠,餐會會場瀰漫溫馨且輕鬆的氣氛。

健談的賴飛羆教授,在餐會中有感而發地侃侃而談了許多人生經歷,並和與會者分享他的人生中幾個最關鍵的轉折時刻,包括甚少提及的情感經驗和家庭生活。將近一小時的分享,不斷聽到秘辛般的爆料,使與會師生笑聲連連。此外,賴教授更不藏私地分享了他數十年來的愛好:品酒和檜木。對於飲酒有十足興致的賴教授,除了娓娓道來他所堅持的飲酒十大原則外,更透露近年愛好日本清酒、威士忌的原因,竟是因為想念在日本取得學位後長居日本的女兒。而大方的賴教授,餐會當日更自掏腰包贈送所有與會師生檜木精油,不藏私的海派個性表露無遺。

賴飛羆教授不僅於學術圈人緣極佳,亦長期活躍於台大校友會。時常嚷著要輕鬆退休的賴教授,其實仍心繫台大;甫接任台大校友總會秘書長的他,在語末開心的表示,退休後終於可以將重心放在喜愛的品酒和檜木上,同時專心享受樂活退休人生,更致力推動台大校友總會的各項事務。從賴教授當天的笑容看來,在台大30年的任教生涯似乎已無遺憾。

榮退歡送會於下午2時圓滿結束。

(圖二)師生齊聚博理館201室與會

(圖三)張耀文院長(圖右)代表致贈退休紀念禮品:日本威士忌

(圖四)生醫電資所林致廷所長(圖左)與賴飛羆教授(圖右)合影,象徵世代傳承

 

賴飛羆教授簡歷

 

學歷:

B.S., 臺大電機系

M.S., 美國伊利諾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博士

Ph.D., 美國伊利諾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博士

經歷:

臺大醫院副院長

臺灣大學生醫電資所第二任所長

臺灣大學計算機中心主任

交通部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

NC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分級推廣基金會董事長

獲獎及學術紀錄:

賴飛羆教授曾獲得宏碁研究獎、台灣全錄研究獎、台灣遠距照護傑出貢獻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台大教師傑出服務…等。

時任臺大醫院副院長,帶領團隊建立臺大醫院掛號系統,完成掛號電子化作業。

執教30年期間,共執行研究計畫及產學計畫數十件,總金額近台幣2億元。

其主持之大型研究計畫:科技部資助之「台大醫神-精準醫療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AI研發計畫,為臺灣精準醫療技術能力推進的一大里程碑。採產、官、學、研、醫跨界、跨領域共同合作方式,將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與科技研發、軟硬實力整合共濟,成為台灣醫療AI預測系統開發的領頭羊。

2023 NTUEE杜鵑花節報導

黃宥翔

今年 3/11 – 3/12 是時隔三年再度成功實體舉辦的杜鵑花節,今年電機系一樣準備了滿滿的活動內容,包含教授們的駐點解說、精心設計的闖關抽獎活動以及同學們熱情且詳盡的解說。過程中攤位前總是擠滿了想要了解電機系的高中生及家長們,同學們也都親自面對面的提供想法及建議,杜鵑花節也就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圓滿落幕。

這次活動中,我們分為活動闖關組、Demo解說組、機動解說組,美宣則由需要美宣時數的人在美宣長的帶領下完成。每個時段還有邀請系上教授駐點,親自解答同學們的問題。這次活動總共動員電機系學生約40人,以下將一一介紹各組的活動表現。

活動闖關組

活動闖關組可以分成闖關活動及打卡活動兩個部分,參與這兩個活動都可以獲得抽獎機會,並且有機會抽到各項贈品(包含一位免費的電機營名額、馬克杯、系服等等),在宣傳之下,參與人數眾多。闖關活動是由組長巫竑儒製作的二進位表示遊戲機,給定一個十進位數字需要把它轉成二進位表示,融合電機系元素的同時更是考驗參與同學的數學能力!

Demo解說組

Demo解說組的同學需要展示系上的實作元素給來訪同學們看。展示的實驗包括:生醫實驗、數電實驗及電資入門實作,三個實驗都有很好的互動性,有量脈搏、測景深以及循跡車。在同學們的熱心協助下,相信來訪者在親自體驗過後都對電機系的實作課程有更深的了解。

機動解說組

機動解說組是人數最多的組別,同學們會到攤位附近面對面的解答來訪者們的所有疑問,包含系上的課程內容、未來出入及升學資訊等等,同時也介紹我們攤位的特色活動。活動兩天下來,攤位附近總是充滿了人潮,正是歸功於機動解說組同學們的熱情招攬解說!

教授解說

這次活動,我們邀請了十多位教授,每個時段都有教授駐點,提供來訪學生們更深層的解說,也是教授們親自接觸學生、宣傳系上的好管道。其中,李峻霣副主任更是親自站上椅子、拿起麥克風向來訪者們介紹電機系,也吸引大批人潮,相信也讓所有人都滿載而歸。

黃宥翔,本系大學部學生,20232杜鵑花節電機系總召。

 

系友動態報導

胡國強,臺大電機系1971級系友,聯華電子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聯電前董事長胡國強:台灣錯失量子時代,將失落數十年】

雖然全球90%的先進製程半導體晶片是在台灣製造,但台灣在量子技術的落後,或許在量子時代錯失重要的機會。曾任聯華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的胡國強,關注到缺乏量子技術優勢可能產生的風險,台灣若錯失量子時代,其影響可能長達數十年,失去數千億美元或甚至更多的商機。

台灣若錯過量子電腦時代,損失的將是數千億美元或更大的商機。這商機不只是賣量子電腦或軟體而已,更多的是應用商機。製藥研發、材料、資安與最佳化(optimization)模擬分析,能夠應用的領域非常廣

相關報導

 

周仁海,臺大電機系2006級系友,愛因斯坦人工智慧公司創辦人。

【施崇棠最強王牌4》亞太區跑第一 愛因斯坦最低資本獲美國認證】

愛因斯坦人工智慧公司,有一個識別度極高的英文名稱「Deep01」,一看就知道是主攻AI深度學習;因為華碩2020年投資21.96%的股權,愛因斯坦的光環多了一圈。愛因斯坦創辦人暨董事長周仁海說:「我們用很快的速度、很低的資本就拿到美國FDA認證,我覺得這是吸引華碩投資的原因。」

愛因斯坦的兩位主要創辦人周仁海與王奐之是新竹高中同學,周仁海畢業自台大電機系,王奐之則是台大醫學系,主攻神經外科。2016年,當資本市場還深陷新藥領域時,兩個人就一頭栽進「AI醫療」的世界。「我們是完全白手起家。」2016年創業之初,公司設在清華大學的育成中心,一毛錢也沒有,反正公司定位在AI軟體,不用設備支出,周仁海說,不拿薪水就是了。就在這時,他們碰到第一個貴人,清華大學前校長李家同。

愛因斯坦定位在AI軟體,目前鎖定醫療影像領域,尤以王奐之擅長的腦神經外科為主。第一個通過的「腦出血AI影像判讀系統」名為DeepCT,簡單的說,腦外傷或腦中風是致殘率與致死率很高的病症,病人通常出現在急診室,會被安排電腦斷層攝影,而影像判讀的快慢會影響後續的處置時間。但是急診人手有限,而且專科醫師並非隨時在場提供醫療決策,這時候DeepCT就能發揮作用,可以在30秒之內完成所有影像判讀,挑出有出血病灶的影像並標記位置,有異常也會立即通知,協助急診醫師加快決策。

相關報導

 

盧超群,臺大電機系1975級系友,IEEE Fellow、美國國家工程院(NAE) 院士,鈺創科技、鈺群科技暨鈺立微電子等公司董事長及創辦人。

【半導體發展變革再爆發,盧超群:五大科技文明再現里程碑】

新冠疫情三年造成全球動盪,儘管局勢惡劣,鈺創科技創辦人盧超群看出近五個月的五大科技突破,將為人類科技文明創下新的里程碑。是哪五大科技呢?

全球發展受COVID-19疫情衝擊三年,在充滿挑戰的局勢下,近五個月內卻發生了五件事情,讓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感到非常興奮。

盧超群笑說,從他就讀台大電機系、到美國取得史丹佛電機博士、再回台創業,他已參與半導體產業50年了,照理說應該不會對科技發展感到非常興奮了。但從2022年11月,至今約五個月,有五大科技卻讓他感受到巨大變革又將再爆發,人類科技文明史將再度出現新的里程碑。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