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112全校運動會暨校長盃慢速壘球賽 ~電機系師生戰績

彙整:羅如芳 (臺大電機系辦公室)

電資學院:大會總錦標第6名

電機系:系總錦標第3名

校運會-學生組

組別 項目 名次 單位/隊名 姓名
學生組 太空跳步
(趣味競賽)
第3名 阿對對隊
學生男子組 4X400公尺(徑賽) 第3名 可愛的哈密瓜瓜 蔡仁揚、忻緯柏
邱翊帆、林祐霆
學生男子組 4X400公尺(徑賽) 第4名 我要分數 陳彥霖、楊程亘
陳裕穎、金秉圻
學生女子組 鉛球(田賽) 第2名 電機系 薛宇庭
學生男子組 跳高(田賽) 第4名 電機系 王渤穎
學生男子組 三級跳(田賽) 第5名 電機系 高鉅茗
學生男子組 5000公尺(徑賽) 第2名 電機系 劉又豪
學生男子組 400公尺(徑賽) 第4名 電機系 陳品睿
學生組 造橋鋪路
(趣味競賽)
第2名 阿對對隊
學生女子組 鐵餅(田賽) 第3名 電機系 薛宇庭
學生男子組 標槍(田賽) 第2名 電機系 劉宗翰
學生男子組 標槍(田賽) 第4名 電機系 陳冠霖
學生男子組 800公尺(徑賽) 第5名 電機系 陳品睿
學生男子組 跳遠(田賽) 第3名 電機系 劉宗翰
學生男子組 拔河八百公斤
(團隊競賽)
第3名 我要分數


校運會-教職員工組:

組別 項目 名次 單位/隊名 姓名
教職員工男甲組 100公尺(徑賽) 第2名 電機系 黃鐘揚
教職員工男丙組 5000公尺 第6名 電機系 鄭宇翔
教職員工女乙組 5000公尺 第2名 電機系 邱玉霜
教職員工女丙組 5000公尺 第1名 電機系 金藝璘
教職員工男甲組 800公尺 第2名 電機系 黃鐘揚
教職員工女乙組 800公尺 第1名 電機系 邱玉霜
教職員工組 1200公尺
混合接力
第3名 電資學院!對! 江介宏、鄭皓中
姚力琪、林忠緯
金藝璘、宋孔彬
簡   璟、陳尚澤
林麗鐘、陳政維
吳育任、黃鐘揚
吳沛遠


112年校長盃教職員工慢速壘球聯誼賽:

名次:冠軍
領隊:張耀文 院長
隊長:吳育任
隊員:吳宗霖、莊曜宇、呂良鴻、林忠緯、連豊力、張子璿、劉宗德、王倫、黃念祖、吳育任、吳安宇、宋孔彬、林澤、陳景然、周之文、胡林煥、黃鐘揚、葉峻維、蘇木鴻、王尚淳、劉正善、林麗鐘

英業達捐贈臺大高効伺服器 引領學術研究高算力大未來 ~ 英業達捐贈儀式

撰文:黃品儒 (臺大電機之友學生編輯、電機三)

因應近年興起的大數據分析、大型語言模型、人工智慧、生物計算、精準醫療、化學模擬、大氣防災、金融科技、社經分析、工程結構等新興應用,需高效運算能力,方能提升國內學術研究能量。因此,英業達董事會決議捐贈臺灣大學20櫃伺服器及機櫃,約560臺伺服器。此批捐贈臺大以CPU為主的伺服器均為高密度運算節點,將有助於促進臺大及電資學院在科技領域的研究和教學,為臺灣的科技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為感謝英業達本次慷慨捐贈高效伺服器,臺大電資學院特於2023年9月14日於博理館101演講廳舉辦高效伺服器捐贈儀式暨研發展,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總經理蔡枝安、前董事長卓桐華代表出席,及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副校長廖婉君、教務長王泓仁、研發長吳忠幟、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電機系主任李建模、資工系主任陳祝嵩皆出席此盛大活動。

臺大校長陳文章於捐贈儀式中感謝英業達集團的慷慨捐贈,補足高效能計算資源不足的現況。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希望能藉由此舉,串聯代表新世代的大學生,一起驅動創新未來。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除表達對英業達的感謝之意之外,也相信學校和學院絕對不會辜負英業達集團的高度期許。英業達董事卓桐華身為臺大電機系系友與英業達前董事長,表示很榮幸能促成這次伺服器捐贈,期待雙方有更密切的合作。

捐贈儀式後,葉董事長與卓董事帶領陳校長、張院長和所有與會人員參觀英業達展示的研發成果,進一步了解未來產學合作的可能。此次展覽共有三大主題,一為AI與ESG製造智能解決方案,智慧製造升級及跨產業創新融合;二為引領市場的高效伺服器與節能減碳的冷卻技術;三為智慧城市驅動關鍵與邊緣運算(Edge AI)。

臺大電機系學士班跨域專長規劃介紹(2)

撰文:黃語棠 (臺大電機之友學生編輯、電機四)

領域專長由本系提出,其概念為組以模組的形式重新組合課程,而每個專長都有明確的課程主軸,如物聯網和資訊安全等,希望讓學生有方向地探索或跨域學習,儲備更紮實、多元的「學力」。在110-1學期,領域專長的概念推廣至各系,截至2023年8月10日,臺大已有255個領域專長。

不只領域專長,本校也提出了「校學士學位」,讓學生有除了所屬學系的學士學位、雙主修、和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外,又多了一種可以自組跨領域課程學習並獲得大學學位的方法。校學士畢業門檻為128學分,除了校定必修、通識和選修外,同學可以自行選擇至少四個非單一學院之領域專長進行修習,更加提升了學生學習、探索的自主性和塑造未來的多元性。

上期(80期)已介紹了本系14個領域專長中積體電路與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微波通訊與人工智慧四項領域專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至上一期了解相關內容,本期接著介紹本系另外四項領域專長:

1.半導體Semiconductor

領域專長編號:901002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電子學(一)、普通物理學甲下、固態電子學、半導體工程等四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三學分。課程從基礎科學涵蓋到半導體的應用技術,期許學生從物理學中電學、光學、熱學和量子力學出發,到電子學了解電子元件特性,和在半導體工程中了解半導體電子元件操作原理與製作方法,建立半導體相關領域技術之基礎。進階課程則包含了

元件與物理以及製程技術與積體電路兩大領域,前者可修習奈米電子導論、有機光電半導體與元件等;而後者則有數位積體電路工程、微波單晶積體電路等課可供修習。

2.智慧顯示技術Smart Display Technologies

領域專長編號:901005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電子學(一) 、電磁學二、近代物理、平面顯示技術通論等四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三學分。本領域專長期許學生從基礎的電子、電磁課程開始,進而了解顯示技術所用到的物理、電子、光電等原理,最後在實務應用上,學習現今商用的各種顯示系統。以期在我國顯示科技與產業的堅實基礎上,結合5G與智聯網(AIoT)等智慧科技,協助台灣相關產業之轉型與提昇,並勾勒出智慧生活圈。進階課程則包含了先進半導體與顯示技術等。

3.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領域專長編號:901008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機率與統計、演算法 、通信原理、電腦網路導論與物聯網導論等五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五學分。

本領域專長旨在提升大學部學生在通信與網路的素養,厚植基礎,並進一步拓展視野,從學習機率與統計、演算法等通信與網路相關之基礎工具後,透過進階課程進一步探索物聯網之實作與應用。 希望藉此增加學生對相關領域之興趣與投入。相關課程則包含了智慧聯網導論與人工智慧等。

4.資訊安全Cybersecurity

領域專長編號:901011

領域說明:本領域專長由計算機程式、電腦網路導論 、密碼學與資訊安全概論等四門大學部核心課程組成,共計十二學分。本領域專長期許學生打下資訊與網路之厚實基礎後,透過進階課程進一步探索資訊安全之實作與應用。藉此提升大學部學生資訊與網路的素養、興趣,並增加本系學生在資訊與網路的投入。相關課程則包含了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網路與電腦安全等。

資料來源:https://specom.aca.ntu.edu.tw

關於校學士內容與規範 : https://ntuibpu.ntu.edu.tw/Default.html

關於領域專長課程內容:https://nol.ntu.edu.tw/nol/guest/index.php

關於各領域進階課程修習:https://coursemap.aca.ntu.edu.tw/course_map_all/class.php?code=9010

誠摯邀請有熱誠的校友們加入臺大電機系教職行列~資安專長師資徵聘

撰文:林麗鐘 (臺大電機系辦公室)

電機系歡迎具有教學與研究熱忱的系友,返回母系加入EE Family教職行列,一起為培育下世代臺灣科技人努力!!

國立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為配合國家發展重點資訊科技領域、厚實大學資安領域師資之政策,及執行教育部新增資安師資員額及彈性薪資計畫,徵聘資安專業領域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擬聘教師員額及專長如下(但不限):

Malware Analysis, Network Security, IoT Security, Secure Software and Testing, Secure Coding, and Cyber-physical Security, Cloud Security, Virtualization Security, Token Network Security, Security for Metaverse.

薪資待遇及補貼:

本資安師資員額除教育部法定基本薪資待遇外,另提供薪資補貼每年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上限),自起聘日至一百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另有其他補助方案如國科會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臺大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費等,臺大新任教師福利待遇相關詳細資訊請參考臺大教師手冊(http://event.ntu.edu.tw/facultyhandbook/)。

申請方式:

有意申請者自即日起請儘速檢具下列資料寄送至電子郵件信箱deptee@ntu.edu.tw。申請案將採分批作業、隨到隨審方式處理至名額用完為止。起聘日期將與學期起始日一致(2月1日或8月1日)。

申請文件:

  1. 申請信(擬申請職級及預計報到日期)
  2. 個人履歷表,需附著作目錄並簡述未來教學方向及研究方向
  3. 5年內代表作及7年內參考作至多5件
  4. 推薦信(至少2封,請推薦人直接寄達cmli@ntu.edu.tw)
  5. 博士畢業證書影本(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權責單位開立之證明文件正本)
  6. 大學及研究所歷年成績單

 

聯絡資訊:李建模系主任

E-mail:cmli@ntu.edu.tw

聯絡電話:+886-2-33663700 ext 123

網址:http://www.ee.ntu.edu.tw

聯發科助力 學新館全方位學習空間正式啟用 ~ 學新館「圖靈講堂」暨「夏農講座」捐贈儀式

撰文:吳承羲 (臺大電機之友學生編輯、電機三)

聯發科技攜手臺大電資學院,於10月17日下午2點在學新館二樓space M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捐贈儀式,由蔡明介董事長和陳文章校長親自宣布全新學習空間正式啟用。

聯發科技在協助建立學新館之後,再度與電資學院攜手,一同打造更完善的學習環境,讓同學在上課讀書之外,還能享有寬敞舒適的交流聯誼空間。新空間包含了「圖靈講堂」、「夏農講座」、「馮紐曼會議廳」等,以及早已開放給同學使用的「學思閱覽室」和「有朋交誼廳」,打造出一個更全方位的學習交流環境,讓同學的學習不再受到空間的限制。

新空間的命名由蔡明介董事長親自操刀,以表彰計算及通訊科技領域的三位巨擘:圖靈(Alan Turing)、夏農(Claude Shannon)和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這代表了對前賢的崇敬之情,同時期望學子們能在這裡承先啟後,持續學習、不斷創新,開創無限可能。

蔡明介董事長表示,聯發科技一直支持產學攜手進行前瞻性的研發。這次的捐贈儀式不僅是對學新館的支持,更是期望相關空間的啟用,能夠完善師生的學習和研究環境,成為電資領域的學研地標。他同時鼓勵後進學子,要擁有不斷學習與創新的精神,投身運算與通訊這令人興奮的領域,為個人與社會的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捐贈儀式結束後,還安排了導覽活動,讓參與的電資學院師生有機會深入認識這個新空間、新環境,共同迎接更豐富的學術與交流體驗。

創校95年校慶期許發揮利他精神(轉載臺灣大學FB粉絲專頁)

文章出處:臺灣大學FB粉絲專頁

國立臺灣大學11月15日舉行創校95年校慶慶祝大會,由校長陳文章主持,邀請歷任校長、各地校友及各界貴賓等約千人與會。會中頒授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先生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卓越的成就與貢獻;大會同時表揚10位傑出校友及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場面隆重而溫馨。

陳校長於致詞時表示,臺大日前已啟動迎接2028年百歲校慶的相關規劃,回顧過往對於全世界的貢獻,他以身為臺大人為榮。然而,下一個百年榮耀是對應著現在及未來所走的每一步,因此要如何經過百年淬鍊後再創新猷,是臺大人應該思考的。他舉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HiroshiAmano)教授9月來校擔任首場椰林講座時分享一句話,「讀書的意義在於造褔人群」。陳校長說,這完全契合臺大的重要使命–培育各專業領域具有創造力、領導力、執行力及利他精神的領袖人才,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並以促進人類的幸福,讓世界更好為職志;也呼應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在捐贈臺大時所說,臺灣是一個幸褔之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其中最關鍵就在「教育」。陳校長強調,基於此,臺大未來仍將本著對教育的使命,創新教學,精進研究,追求卓越,不但要在世界的學術聲望持續攀升,超越自己,更自期在臺大的下一個百年達到另一個高峰。

今年度獲頒名譽博士學位的卓永財總裁,深耕臺灣機械產業30餘年,致力精密機械關鍵零組件創新發展,帶領上銀科技成為世界傳動控制產品的領導品牌,對臺灣精密機械產業成長貢獻良多,並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促進臺灣整體產業升級,貢獻卓越。卓總裁致詞時除了分享創業經歷還有想法,特別也援引愛因斯坦的一段話「想像力比知識重要,知識有限,但想像力可以擁抱世界。」他鼓勵師生們多到各處看看,有助於培養思考力與想像力。

為表揚對臺大及社會有傑出貢獻之校友,今年度經遴選委員會遴選,榮獲傑出校友殊榮者共有10位,分別為學術類:鍾邦柱學姐(化學系)、蘇玉本學長(機械系)、戴聿昌學長(電機系);工商類:楊銀明學長(化工系)、許中強學長(藥學系)、卓桐華學長(電機系)、張華禎學姐(商學系);社會服務類:楊敏盛學長(醫學系);綜合類:徐爵民學長(電機系)、蘇慧貞學姐(植物系)。透過他們的典範,突顯臺大一向所秉持的教育核心價值與利他精神。

傑出校友代表、前科技部部長徐爵民學長致詞時提出3個建議,首先要多讀好書,因為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次要多鍛鍊身體,還要經常獨立思考判斷,不要輕易相信媒體報導或網路消息,希望這3個建議能讓學弟妹一生受用不盡。

典禮中亦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今年度為鼓勵學生實踐永續發展目標與社會責任精神,增加1名得獎者。獲獎者共4名。包括推展小米復育的邵恪玄、創辦地方組織和關注公共議題的王羽綺、投入國合會技術團史瓦帝尼果樹產銷計畫的施沛蓁等3人獲個人獎,「跨國教育青芽計畫TIWACT」則獲團體獎。

致詞代表–IWACT共同創辦人,社會系橫川蓮奈表示,1年前參加公衛學院計畫前往馬拉威,發現當地輟學率高達62%,主因是政府規定國小要用英語上課,但在家庭多用母語的學生面臨學習困難,加上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因此導致學生容易中斷學業。她後來聯絡馬拉威的大學生,並決定共同創辦組織,前往馬拉威舉行英文閱讀工作坊和未來職涯工作坊,幫助孩童補強英文能力,並啟發對未來人生的想像。

(本文分享自國立臺灣大學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loventu)

賀校友胡正明榮獲2023總統科學獎(轉載臺大校訊)

文章出處:臺大校訊第1585期
照片引自:總統府官網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1968級校友,同樣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榮譽講座教授–胡正明,目前榮獲「2023總統科學獎」(應用科學組)。其科學成就及重要貢獻,不僅提升臺灣學術聲譽及國際競爭力,對於增進人類生活福祉更有深遠的影響,實為臺灣學術界的最高典範,全校師生對其成就深感敬佩,並同感榮耀。

總統科學獎每2年頒發1屆,是我國最高榮譽的科學研究獎項,是以提升臺灣在國際學術界地位為宗旨,並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領域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著的學者,尤以對臺灣社會有重大貢獻的基礎學術研究人才為優先獎勵對象。

胡教授專長研究應用物理科學與工程科學,擁有美國專利150件,發表過1000篇的研究論文,於UC Berkeley任教長達40餘年,1997年時就曾榮獲傑出教學獎,也曾在2011年時獲頒臺大傑出校友(學術類),獲獎無數。他1999年所研發出來的三維電晶體「FinFET」,引入一種鰭片結構,改善晶片過熱與微型化問題,能夠顯著提升性能和功率效率,為全球積體電路持續微縮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深具關鍵性貢獻。

FinFET 使得電子設備性能不斷提升,從而實現更快、更節能的電腦、智能手機和高性能電子產品,這些先進產品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胡教授的努力對將 FinFET 技術從研究實驗室推向商業生產,產生持續而長遠性的影響,貢獻良多。

 

獎項內容詳見: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013

(本文分享自臺大校訊第1585期:https://sec.ntu.edu.tw/epaper/article.asp?num=1585&sn=23926 )

電機93三十重聚活動紀實

撰文:陳彥豪・璩又明 (臺大電機系1983級系友)

這幾年三十重聚已經成為許多學校的重要活動,當然台大也不例外,約是因為畢業三十年的這個時候,同學都剛過半百,都慢慢開始懷念年輕的許多故事。台大B78這屆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啟動了籌備,預定在2023年6月10日舉辦重聚晚會。電機93級的陳彥豪與璩又明在同學的支持下,擔任系上的正副召集人,除了參與與配合全校的籌備工作外,也思考如何趁這個機會把更多系上的同學找回來。

兩位班召在縝密商量後,決定擴大辦理,因為同屆同學李建模剛好擔任系主任,所以安排全校重聚晚會的白天便開始在系上舉辦一系列活動,然後接續晚會與其他系的同學相聚同歡。其次,邀請更多同學來參與系上的活動籌備,除了可以增加同學的活動參與度,也可以擴大聯絡同學的觸角,畢竟電機系的同學太多,甚至很多都在海外,要全部都聯繫到有其挑戰。

電機系的同學們都很支持,兩位總召找了10位同學來幫忙(名單如文後),他們不僅一口答應,而且對於分工負責的事務,都很積極參與,讓活動的規劃相當順利的進行。電機系籌備團隊除了總召外,分為活動組、聯絡組、總務組以及財務組,從2022年底到活動前,短短的五個多月,總共開了七八次的會議,也聯絡上100位同學,更有75位同學重聚當天會出席參與活動。籌備過程大家合作無間,順利愉快,也讓人十分期待重聚當天的到來!

2023年6月10日早上9:30,同學們就陸續到電機二館的西門大廳報到。報到時除了在特製的紀念布條上簽名外,也領取特別為這次重聚製作的專屬電機93的紀念品—棒球帽以及帆布袋。上面的「臺大電機93」字樣,則是由璩又明同學親筆揮毫,仿米芾行書的風格書寫,作為本次活動的識別。看到許多久違同學互相寒暄,相當熱絡,更有十幾位在國外的,包括當天早上才下飛機的林玉梅同學,這次都特地趕回來參加活動,很是感動!

早上第一個上場的活動是「同學相見歡」。三十年沒見,希望七十幾位同學都要上台講講話。因此,請同學們都事先準備好的一頁自我介紹的ppt,然後上台用「一分鐘」簡單分享畢業三十年來的心得與狀態。同學的分享過程中,笑聲不斷,大家進入到彼此過去三十年的時光當中,或提到大學時的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或分享這三十年的人生體悟,更多提到自己工作上的轉變。聽著聽著,同學們彼此的熟悉感從大學四年延伸到三十幾年,那種感動,很難言喻!許多同學在校時印象已有點模糊,但共同記憶最深刻的是楊教授的微積分,大概那個時候能順利PASS的要不就是天資聰穎,要不就是跟天資聰穎的同學夠熟…(是說借筆記問問題啦)。另外也有些同學分享了他/她的斜槓人生(不得不佩服很多優秀的同學跨行各個領域,有轉當牙醫的,轉歷史的,動物保育的,還有經濟學人…),大家彷彿回到了20歲的那個日子,沒有誰是大老闆或工程師,就是一群老同學小屁孩,聊聊天南地北。

第二場活動來到中午,安排邊吃簡餐,邊聽同學系主任李建模分享電機系的現況與展望,特別的是,邀請了好幾位曾經指導過同學的電機系教授來與大家互動,教授們也很開心能夠再次遇到三十年前教導的學生。來參加的有吳瑞北,林浩雄,胡振國,陳良基,蔡志宏,賴飛羆,闕志達老師(依姓名筆劃序),對許多同學而言畢業後就沒見過當年這些師長,但老師們卻還記得某些同學,這真的是不容易。而同學也在午餐時刻,彼此做更深入的交流,或者是工作上,或者是生活上,深化了同學間的情誼。現場也擺設了琳瑯滿目的當年課本,筆記,還有各班紙本的Facebook – 留言簿。說到這個留言簿,可以說是最珍貴的學生時代紀錄;各式各樣的童言童語,有創意十足的圖畫,有為賦新詞的憂愁,有自由左派的理想,有戲謔搞笑的無厘頭,也有不知所云的故事… 而除了留言簿的文字,老照片是另一種形式的紀錄,不管是戲劇表演,聯誼活動,課後生活,畢業旅行,當年的少男少女如今皆過半百,看著照片想像自己年輕的樣子,別有一番滋味,點滴在心頭。還有就是畢業後特別的「冠軍盃」,這冠軍盃的用途,就是在同學婚禮上,新郎或新娘必須要喝下同學放進冠軍杯裡的所有東西(當然是能喝的),然後就可以把新郎新娘的名字刻在上面。過往曾經喝過的東西很多,各類的酒當然是基本盤,但同學難免會放入調味料等物品,增加這個活動的刺激性。現在又看到這個冠軍盃,很是令人懷念呀!

午餐後,所有的教授與同學一起到新裝潢好的教室以及二館西側大門進行團體照。有這麼多同學的合照已經是三十年前要拍畢業照時,在研究生圖書館前的合影。本來今天傍晚想要去原場地來個then and now的對比照,可惜天公不作美下雨而作罷。

接下來下午第一個行程是校園導覽,同學們分成兩組人馬由系上的幾位教授同學(系主任李建模、林建中教授以及盧奕璋教授)帶大家參觀系館。目前電機系除了我們在校時就有的一館二館,後來又有畢業系友捐贈了博理館,明達館及學新館。對於大家來說,一館(舊館)應該是充滿最多回憶的,不論是當時系上主要的課程及實驗,或是系學會,K書室,休閒室,都在這棟老系館,目前館內仍有電子電路實驗室,同學們看到示波器及信號產生器等備感親切,彷彿時空倒退到三十年前,那些焚膏繼晷埋首想辦法讓電路正常運作的日子…而另一方面,學新館是最新的一棟系館,同學們參觀了 Maker Space 並了解一下現在運作的情況,不得不羨慕現在學弟妹的資源比我們當年好太多了,藉由參觀系館的過程,除了滿滿的感觸與回憶,也更體會到電機系繼往開來的使命感。

參觀完回到二館的教室,便進行今天最後一個活動:趣味問答遊戲。這個部分是由璩又明同學策劃,在題目的素材及設計上著實花了不少工夫。出題的範圍不外乎對於同學及系況的認識,以及當年大家共同的一些記憶回顧,形式上藉用 Kahoot 的平台,以手機連網,藉由簡單的問答方式,達到熱烈的互動效果。有趣的是其中有一題考 Maxwell equation 竟然還是有近40%的同學答對,相信當年的教授應該備感欣慰… 經過20多題的考驗,得分最高的劉以紓同學由系主任頒發書卷獎獎牌一枚,可見這個遊戲光靠腦力不夠,眼睛要亮,耳朵要利,手還要夠快,才能奪魁!在系上的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就自行前往大直典華,參加臺大B78三十重聚籌備團隊舉辦的晚宴活動。白天與電機系同學相聚,晚上與各系同屆同學相聚,沒有比這個更完美了。這次電機系出席就高達七桌,是B78這屆各系參與同學人數最多的,上台拍照時,聲勢浩蕩,大家一起帶著棒球帽,好不壯觀!特別的是,晚會乃由電機系班召陳彥豪搭配社會系同學擔綱主持,在這全校900多人的場子裡,讓整場晚會活動節奏緊湊,絕無冷場,也破除了大部分對於電機系同學木訥的觀感。而電機系同學們也很相挺,在晚會最後大合唱的環節,用人龍環繞全場主動帶領大家進入活動的最高潮,為一整天的三十重聚,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同學雖然幾年前離開了我們,這次也邀請了他的遺眷來參加活動,而且是帶著他的孩子全程參與,為的是多了解一些爸爸的過往,非常令人感動。

但願緣起不滅,期待四十重聚!

電機籌備小組成員:
召集人:陳彥豪,璩又明
活動組:黃皎烈,李建模,陳恩理,莊清貴,柯智文
聯絡組:鄒志賢,黃敏雅,吳振禧
總務組:劉以紓,蔡憲彰
財務組:劉永嫻,卜令楷

1978級卓桐華系友 榮獲:第18屆(2023年)臺大傑出校友-工商類

文章及照片出處:臺大校友中心網站

【英業達經歷】
1985~            加入英業達
1996 ~ 2000      英業達公司總經理
2000 ~ 2013      英業達集團副總裁
2013 ~ 2017      英穩達公司董事長
2017/06~2023/06  英業達公司董事長

【個人榮譽】
2019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大紐約區分會最佳貢獻獎
2022全球傑出僑生校友企業工商類獎章

來自緬甸的卓桐華校友,於1966 年來到臺灣,1978年從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順利進 入當時臺灣十大公司之一的臺灣松下工作,而後經歷過聲寶、美商震古等公 司,參與了臺灣製造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在 1980 年代加入草創階段的英業達, 並從基層做起,與英業達一起走過了 40 多年,對提升臺灣產業整體品牌形象, 促進經濟發展極具貢獻,並獲得2023年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企業工商類獎項之榮譽。

卓桐華校友擔任英業達總經理時,帶領團隊在 1988 年研發製造了全球第一臺筆記 型電腦,供給當時全球第一的增你智公司,開啓臺灣電子公司與世界一流公司的接 軌之路。1994 年,帶領研發團隊,順利拿下康栢(Compaq)的代工訂單,為英業達獲得將近 400 億元的業績,奠定臺灣筆電王國的基礎;1998 年英業達成為臺灣第一 個跨足伺服器事業的公司,營收很快突破目標。

目前英業達為世界最大的伺服 器設計製造商,超過全球 25%的市佔率,世界三大電腦品牌 HP、Dell、Lenovo 及國際知名社群平臺 Amazon、Google、Microsoft 都是英業達的客戶。2018 年,英業達營業規模突破 5 千億,成為全球筆電及伺服器設計研發製造的領導者。卓桐華校友高瞻遠矚、多元佈局,除領先同業的伺服器業務,英業達也設立了三個 研發中心,分別是:臺灣臺北的 AI 中心、中國大陸天津的工業 4.0 中心以及英華達主導的 SG 通訊中心。他也著眼車用電子及健康照護兩大領域,在兩塊領 域投資、累積經驗,並為臺灣培育相關高階人才,目前估計兩項新業務在 2024 年營收要達 250 億元以上。

英業達已經累積15,000 件的全球專利,為業界翹 楚,AI 領域的專利數更為臺灣第一。 卓桐華校友帶領公司連年獲得最佳雇主,公司治理及天下雜誌 CSR 獎項。此外,卓桐華曾分享他推崇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實現,即使過去在年輕時曾經為 了生活而縮衣節食,至今仍維持每年將約 10%所得總額捐贈给慈善機構的習慣,持續堅持他對於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想。

 

專訪影片:https://youtu.be/BzdvX94Ifvc

(本文分享自臺大校友中心:https://www.alumni.ntu.edu.tw/OutstandingAlumni/WinnerDetail/658398C6A169C1AF5B4F816C7242FEF0A1E525857447748C8DA2299F08E52295 )

1981級戴聿昌系友 榮獲:第18屆(2023年)臺大傑出校友-學術類

文章及照片出處:臺大校友中心網站

戴聿昌先生,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Caltech) 電機系和醫學工程系之安娜羅生獎座教授(Anna L. Rosen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Engineering),且為該校醫學工程系於2013年之創系系主任。

 

戴教授是微機電和納米機電 (MEMS/NEMS) 領域之科研者。他自1981年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即赴美深造,1989年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C Berkeley) 拿到電機系博士學位後即任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至今。研究領域包含微/納米機電、微流體、生物醫療器件、 微人體植入器……等。始於研究所時期, 戴教授就是80年代崛起之微機電系統(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 領域最早的先驅之一,他在Richard Muller教授(UC Berkeley)指導下於1988年研製出第一個經靜電力旋轉的微馬達。在微磨擦基礎科學上也有貢獻,他的微機械元件所組成的微驅動器加速了全世界對於微機電領域之興趣。

 

戴教授在加州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己的微機電科研團隊,同時也發表多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他的貢獻包括血常規晶片,視網膜接植元件及治療青光眼需要的眼內液壓感應器等。他更和南加大醫學院(USC)合作完成了第一個256通道之視網膜接植器之軟性神經電極用以使盲人能恢復部份視力。

 

戴教授在微機電系統感應器領域中亦頗有著作,著有800多篇論文並擁有200多項專利。他的研究也為他得過多項榮譽,其中包括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戴教授特別重視教育,他得過加州理工學院的卓越教學獎,他也培育了50多個博士,其中許多任教於各個知名大學如StanfordUIUCColumbiaCMULehigh、和USC

 

戴教授自任教以來,一直不遺餘力地幫助台灣科技之發展,其中包括對於台灣來美的學者免費開放他在加州理工學院建立的實驗室以助其進修,經由國科會安排者達10多人。由他指導和幫助過的國內單位包括新竹工研院、高雄金屬中心、和成功大學……等。

 

專訪影片:https://youtu.be/7pOUoofCoD8

  

(本文分享出處:臺大校友中心 https://www.alumni.ntu.edu.tw/OutstandingAlumni/WinnerDetail/0E6C5182645EF25B2A33AB4FA8965747320B2BCEF0AC219C57963AC4606B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