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期編輯室報告

電機周、電機系舞會及音樂會是大學部學生重要活動,繼上期報導音樂會後,本期報導2013年電機周回顧。

臺大杜鵑花節已舉辦多年,本刊亦多次就該活動做紀錄報導,2014年由系學會楊牧衡會長做後記,與讀者分享。

系友們在青春大學生歲月中,可曾想過「畢業二十年後,會是甚麼樣子?」由曾雪峰教授的一個想法,便有了未來晚會的誕生,本期由黃聖翔等四位參與的學生紀錄第三屆(2013年)的活動實況。

本校財金系陳嫦芬教師至本系演講,演講主題為「認識職場素養」,本期刊出演講紀錄與讀者分享。

本期續刊大學部學生的文學創作一篇,與系友們分享。

本系陳良基教授獲邀擔任本校學術副校長,該職務的任務與使命是甚麼?本期刊出陳副校長採訪紀錄。

 

動態報導

 教師榮譽

    恭賀李百祺教授榮獲「財團法人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生技講座」。

★    恭賀吳宗霖教授榮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2年度傑出研究獎」。

★    恭賀張耀文教授榮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2年度傑出研究獎」。

    恭賀郭正邦教授榮膺「IEEE Founder’s Medal committee member」“創始者獎章”委員會委員。

    恭賀吳瑞北教授榮獲「第57屆教育部學術獎」。

    恭賀王暉教授榮獲「第17屆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王教授業獲選為兩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第14及17屆)為終生榮譽之國家講座主持人。

★    恭賀黃建璋教授榮膺「2014 SPIE Fellow」。

    恭賀吳宗霖教授榮獲「國科會102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學生榮譽

★    恭賀何志浩副教授指導光電所博士生蔡東昇同學榮獲「中華民國物理學會2013研究生優良論文獎~佳作」。

獎項 學生 學校 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
佳作 蔡東昇 臺灣大學光電所博士 在嚴苛輻射與高溫環境的前瞻光偵測器之物理與奈米材料設計

何志浩

 ★    恭賀傅立成教授指導電機所吳佩文同學(碩畢)榮獲「台灣機器人學會102年度碩士論文優等獎」傅立成教授榮獲「指導教授獎」。

★    恭賀林巍聳教授指導大學部學生蔡宗憲、劉正威、陳長鈞同學榮獲「2013 ARM Design Contest~總冠軍」。

    恭賀張耀文教授、蔡坤諭副教授與電子所、電機系學生團隊榮獲「2013 CAD Contest at ICCAD~第三名」,學生團隊成員:蘇育萱(電子所博士生)、黃于真(電子所碩士生)、蔡亮群(電機系大學部)。

    恭賀張耀文教授與電子所、電機所學生團隊榮獲「2013 CAD Contest at ICCAD~第一名」,學生團隊成員:黃朝琴(電子所博士生)、邱建雄(電機所碩士生) 、林植文(電子所碩士生)、曾楷涵(電子所碩士生)。

  恭賀黃鐘揚教授指導電子所學生賴建宇(博士生)和徐筱芸(碩士生)同學榮獲「2013 ACM/SIGDA CADathlon Contest at ICCAD~第一名」。

  恭賀本學群學生榮獲2013「資訊學會碩博士最佳論文獎」。得獎名單如下:

博士論文獎

獎項

得獎學生

論文題

指導教授

佳作

電信所王志宇

以賽局理論為基礎的無線網路資源管理機制

魏宏宇

佳作

電機所游家牧

無限感測網路上的安全議題

郭斯彥

碩士論文獎

獎項

得獎學生

論文題

指導教授

佳作

電信所黃柏翰

綠能蜂巢式網路下睡眠模態基地台之合作式策略

廖婉君

佳作

電信所沙政亞

歌手音色分類及其於音樂檢索之應用

陳宏銘

★    恭賀連豊力教授指導電機所博士生林意淳同學榮獲「2013 CACS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International Automatic Control Conference) 。

★    恭賀宋孔彬助理教授指導生醫電資所賴柏禎同學(碩畢)榮獲「2013年雷射光電醫學優秀論文獎~佳作論文獎」。

★    恭賀林啟萬教授指導生醫電資所博士生吳子珩榮獲「亞洲化學感測器年會~口頭論文報告第一名」。

★    恭賀陳志宏教授、闕志達教授與醫工所吳億澤博士生之研究團隊榮獲「第十屆國家新創獎」。

★    恭賀宋孔彬助理教授指導生醫電資所曾德玉同學(博畢)榮獲「2013年雷射光電醫學優秀論文獎~優秀論文獎」。

★    恭賀胡振國教授指導電子所碩士生廖禹晴及逄錦昇同學榮獲「2013 iedms 臺灣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傑出論文獎」。

★    恭賀羅仁權教授指導電機所學生團隊榮獲「IEEE國際機器人實作競賽IRHOCS 2013~冠軍」。

獎項

得獎學生名單

指導教授

冠軍

黃照文(碩)、黃昭霖(碩)、廖智賢(碩)、顏辰嘉(碩)、顧少騁(碩)、林哲毅(碩)

羅仁權教授

 

 

人物專訪 -本校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教授

吳瑞寶、林叔君、編輯室採訪紀錄

 

將自己定位為科技志工

在採訪前,我們很好奇,陳教授在原本就繁重的教學研究工作下,是甚麼原因讓他願意接受邀請,承擔學術副校長這艱鉅的任務? 陳副校長表示,他一向把自己定位為科技志工,他一直關心台灣的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而產業發展與學術研究有很重要的關聯,台大是台灣的學術龍頭,台大眾多傑出的研究成果及培養出來優秀的人才,絕對是推動台灣產業進步的關鍵動力。因此在接受邀請時,只想到自己是否能在此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做點貢獻。既然是志工,並不會去考慮工作量,但他也幽默表示,如果當時預知工作會那麼繁重,可能就不敢接了。

另外,他常說:「忙碌的人,時間最多」,也就是忙碌的時候,更需要有效的時間分配。通常他不會把時間填滿, 一個星期中總會盡量留下一些空白的時間,仔細想想那些是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那些項目要多投入一些? 常常用心思考怎麼讓工作做更有價值的呈現。既然時間有限,就要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才會有熱情,也才會有效率。他表示,把自己定位為協助學術卓越發展的科技志工,用志工的角色來分配時間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多限制,就是盡力付出,並不會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關於臺大學術副校長任務與使命

以目前臺大的執行團隊,副校長的任務就是協助校長,在未來的幾年內帶領臺大向前衝刺。臺大副校長依任務分工為學術、行政及財務等三位,而學術副校長則是以教學研究,以及國際合作為主體,目標就是讓臺大成為學術卓越的大學。

所以學術副校長的職責就是維繫優質教學、卓越研究、以及頂尖之國際學術地位。學生的培育是首要的工作,學生教育的基礎來自優秀的師資,如何爭取優秀師資?如何評鑑教學品質?這是學術副校長的責任之一。此外,如何展現臺大師生的研究成果? 如何提高臺大在國際研究領域的知名度與學術地位?他表示,目前比較困難的是推動校內不同領域的團隊創意討論。原創性的研究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激盪、合作,這時團隊互動就變成非常的重要。因此上任以來,就是積極推動跨領域的交流平台,臺大有兩千多位教師,可說是精英齊聚,如果許多團隊能常常互相激盪,一定能發揮群聚效果,帶領台灣創造出更多卓越研究的機會。並希望進一步,可延伸到更多國際合作的參與,我深信這是台大要成為一所偉大的大學必須走的方向。

 

鼓勵創意與創業:對想創業學生的建議

他鼓勵學生在大學哩,一定要多發揮想像力,多點創意。他建議在學生可先參加創意與創業學程,培養創業家精神並接受必要之基礎訓練,盡量參加創聯會相關活動,累積更多產業實務經驗。創業的基本精神是為了「利他」,簡言之,就是希望同學能將在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術,以創造新事業或新產品服務的方式來貢獻社會。因此,專業能力越強,所能提供的利他效益也會愈大。臺大本來就有很多前瞻的研究,只要建立產業需求概念,在加上創創學程、及創聯會等連結的人脈網絡,就有機會把這些前瞻研究轉化成為社會效益,希望藉由創業的利他思維提升臺大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我認為這也是台大的社會責任。因此上任之後,旋即投入一系列創新機制的推動工作,包括成立台大車庫、天使俱樂部、天使基金的籌措、創意課程等。才短短幾個月,已順利集結成立數家新創公司,成功以台大車庫招募12家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輔導。

採訪的最後,陳副校長表示,臺大身為社會的領航者,要培養所謂領袖級的人才,就必須讓校園內有更多創新的思維,鼓勵師生勇於創新、突破,挑戰未知。老師應該扮演更積極啟發、刺激學生潛能,引導學生自我覺醒、思考。此外,也要訓練學生如何累積知識與技術,創造更多價值。所有的教學研究成果,最終都希望能產生社會效益。

 

– 陳良基,1986年成功大學電機博士,本校電機系特聘教授。現擔任本校學術副校長。

– 吳瑞寶、林叔君,本校電機所碩士班學生。

為莎翁翻案: 羅密歐與茱莉葉中的諷刺

 

鄭子宇

引言

在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劇作中,《羅密歐與茱莉葉》(Romeo and Juliet, 1597)是最受大眾歡迎的,也可算是歷史上最熱門的戲劇之一。畢竟,有什麼比兩個真心相愛的年輕人,受到命運的阻撓而付出生命,這樣的唯美故事,更能直接感動觀眾?

 可是,我讀完以後,不僅覺得兩位主角的遭遇不感人,甚至不值得同情;更有甚者,我將說明,本劇顯示了: 人多麼易於,在一連串外在的文化因素,特定的心理狀態,環境刺激,以及被血中的激素迷惑大腦之下,自以為墜入愛河。而且,即使在最糟的情況下,不理性與急躁只會誤事,帶來毀滅性的結局。

 我寫完本文後,也覺得自己很唬爛。可是,假如各位接受“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那就不得不承認,我提供了儘管不尋常,卻看似可信的觀點。更可能,已經有學者這樣看了,只是我不知道。

 

三心兩意而衝動的羅密歐

本劇中不斷提到羅莎琳,顯示羅密歐是個外貌協會,三心兩意而虛偽。羅密歐起初說,一看到其他美女就想到羅莎琳 [1.1];等到下文,一見到茱莉葉,方才的話立刻顯得諷刺。作者怕,觀眾誤以為羅密歐對茱莉葉是真心的,故意好幾次挖苦他。

 CHOIR: That fair for which love groaned for and would die / With tender Juliet matched, is now not fair. /Now Romeo is beloved and loves again, / Alike bewitchèd by the charm of looks, [act 2 prologue]

他方才為了那美女呻吟,還說為她而死;可是比起茱莉葉,她現在顯得不美了。羅密歐又戀愛囉,而且對方也愛他。他再次被外表的魅力迷惑了,

聽到這裡,緊接著著名陽台上的談情說愛,觀眾不就立馬認為羅密歐是個虛偽的人?

彷彿火上加油,修士再度指出羅密歐多麼的無恥。

FRIAR LAWRENCE: Is Rosaline, whom thou didst love so dear, / So soon forsaken? Young men’s love then lies/ Not truly in their hearts, but in their eyes. [2.3]

你親愛的羅莎琳,方才多麼的愛她,怎麼一下就拋棄了? 年輕人的愛放在眼裡,不是心裡呦。

羅密歐其實只是要在心裏找個思念的對象,誰都算數,使他懵懂的情慾有所依托。無怪乎,看到更漂亮的茱莉葉,就取代了羅莎琳的位置。Benvolio的話不錯:

BENVOLIO: Tut man, one fire burns out another’s burning. / One pain is lessened by another’s anguish./Turn giddy, and be helped by backward turning. / One desperate grief cures with another’s languish. [1.1]

老兄啊,一道火被另一道澆熄;一陣痛被另一陣減輕;頭暈了,就往反方向轉;一陣絕望的哀傷不再逗留,一旦他碰上更大的哀痛。

羅密歐兩次鬥劍,都顯示他的善變。第一次是與提伯特(Tybalt) [3.1]: 他說,因為已經與茱莉葉成親,他也開始愛姻親提伯特;可是過沒多久就出爾反爾,不能克制自己的怒火,殺了後者。

第二次是與帕里斯(Paris)[5.3]: 羅密歐一開始說不想犯下另一樁罪過,而且愛眼前的陌生人勝過自己。可是帕里斯才講一句話他就被激怒了。

ROMEO: By heaven, I love thee better than myself,

對天發誓,我愛你勝過愛自己。

[幾秒鐘後]

ROMEO: Wilt thou provoke me? Then have at thee, boy! [5.3]

你在激怒我? 來打架呀,小子!

其實,一個人深夜來墓地,本來就容易讓人誤會是盜墓者;他應該先聲明來意。帕里斯的質疑不能算是挑釁。

 

佩脫拉克式的理想女人

為了進一步瞭解羅密歐的愛的文化背景,讓我們看看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130,在其中作者諷刺了佩脫拉克(Petrarch)式,對情人阿諛奉承的傳統。敘述者先說,他的情人的眼睛不像太陽,頭髮不像黃金製的絲線,皮膚不像雪一樣白,走起路來不像個女神…. ——這一切都是佩脫拉克慣用的老梗比喻。然而,敘述者在結尾又說,And yet, by heaven, I think my love as rare / As any she belied with false compare. [Shakespeare, Sonnet 130]

可是,我對天發誓,我的愛人比起那些被錯誤類比的女子,更加稀有。

還是不免諂媚兩句。虛偽的神情躍然紙上!

羅密歐提到羅莎琳的用詞,矛盾的句子和誇張的比喻,正是這種佩脫拉克式文學(1)

ROMEO: She’ll not be hit / With Cupid’s arrow. She hath Dian’s wit. /

And, in strong proof of chastity well armed / From love’s weak childish bow, she lives uncharmed. [第一幕第一景。以下簡寫1.1等等]

她不會被邱比特的箭射中。她有黛安娜的理智,而且穿上貞潔的堅韌盔甲。愛情的弓幼稚又脆弱,她不會被迷惑的。

正是這樣無法滿足的欲求,才使羅密歐與佩脫拉克的文學自比。(2)

隨後Mercutio更拿一堆傳說的美女相比,諷刺羅密歐的誇大不實;甚至還怕太隱晦,直接提起佩脫拉克。

MERCUTIO: Now is he for the numbers that Petrarch flowed in. Laura to his lady was but a kitchen-wench (marry, she had a better love to berhyme her) [2.4]

他準備好寫跟佩脫拉克一樣的詩了。蘿拉比起跟他的女人,跟廚房打雜的一樣。(天呀,羅莎琳的愛可以讓他押更棒的韻)

這就告訴我們,羅密歐的心中並不是有血有肉,相知相惜的女子,而只是一個概化(generalized)的女性理想,像是蘿拉。在伊莉莎白時代的病態文化下,貴族基於自我滿足的心態,陷入這種遙不可及的愛,還自以為是一種高貴的情操。

佩脫拉克是一兩百年前的人了,早就不是新鮮事。與其說作者想要宣揚這樣的愛,不如說是暗示新興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走到極端的危險,會出現下面的一連串慘案。

 

茱莉葉的心理變化

卡普萊說帕里斯不管在外表,地位,都勝過羅密歐;照理說帕里斯對茱莉葉,是個理性的選擇。奶媽也諷刺羅密歐密歐不是很帥。

NURSE: Romeo! No, not he, though his face be better than any man’s, yet his leg excels all men’s, 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and a body, though they be not to be talked on, yet they are past compare. [2.5]

羅密歐! 不是他吧! 雖然比起任何人,他的臉更俊俏,腿更漂亮,手腳跟身體也是。他的外表沒什麼值得稱讚的,卻又勝過任何比擬。

而且,帕里斯也未必不愛茱莉葉。茱莉葉假死後,作者特別安排帕里斯一個人到墓地,冒著觸法的風險;至少在那一刻,他誠心的發誓要為茱莉葉的墓天天放上鮮花並澆水。

PARIS: O woe! Thy canopy is dust and stones— / Which with sweet water nightly I will dew. / Or, wanting that, with tears distilled by moans, / The obsequies that I for thee will keep / Nightly shall be to strew thy grave and weep. [5.3]

可恨哪! 灰塵跟石頭當成篷子罩住你的床。我要每晚用香水滋潤這些花。看他們這麼乾枯,我要把呻吟蒸餾成眼淚。我會每晚保持這葬禮儀式,把花灑到墳前並為你哭。

此時,帕里斯這段獨白,已經絲毫沒有可能為了名利或美貌。

的確,帕里斯和茱莉葉沒有機會來往。但那是因為茱莉葉在晚宴時根本就不主動試著認識帕里斯是什麼樣的人;至少1.5中對他們的互動隻字未提。而且,羅密歐不也一樣嗎? 他才看到茱莉葉一眼就覺得命中注定。相較之下,帕里斯對茱莉葉的認識還比較多!

那為甚麼茱莉葉會愛上羅密歐呢? 我們必須考察舞會那時茱莉葉的心理狀態。凱普萊太太說該談婚事了,使女兒茱莉葉感到陌生而惶恐。

JULIET: It is an honor that I dream not of. [1.3]

這是我作夢也想不到的榮譽。

可是如同凱普萊強調的,茱莉葉還是個無知的孩子。

CAPULET: My child is yet a stranger in the world. / She hath not seen the change of fourteen years. [1.2]

那孩子還不認識這個世界,還沒歷經十四個春去秋來的風霜。

茱莉葉才14! 如果在今天,羅密歐會以“違反性自主”被逮捕,婚姻也不具效力。不過他應該會被抓到少年簡易庭裡從輕發落,因為他八成也未成年。

奶媽回憶茱莉葉小時後的樣子,對比今昔,點出茱莉葉從兒童過渡到少女[1.3]。茱莉葉先入為主地厭惡門當戶對的安排,不希望太快踏入大人的世界;在這角色認同的危機,年齡與她相近的羅密歐,就成了情緒的出口。

就像羅密歐對羅莎琳一樣,人類的心理會因挫折而更加燃起興趣。如果在舞會上茱莉葉對羅密歐真產生了一點好感,他們的敵對家庭只會增長她的愛;

JULIET: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1.5]

我唯一的愛,竟從唯一的仇人之中湧出!

因為藉由這樣違抗父命的過程,茱莉葉能夠參與一個新的角色認同過程。

若非羅密歐偷聽到茱莉葉坦承她的愛,他們不會在一起。被偷聽加速了他們的關係,省了社會允許的追求過程;另一方面,也使雙方誤以為對彼此有好感。因為,茱莉葉原先只是獨自對著夜空的胡思亂想,意外被羅密歐當真,使她沒有下台階。她起初意識到逾越了禮數,而該表現得矜持:

JULIET: Or if thou think’st I am too quickly won, / I’ll frown and be perverse and say thee nay, [2.1]

如果你覺得太快贏得我的心,我會皺眉頭,變得任性,跟你說不,

但是羅密歐的甜言蜜語立刻迷惑了14歲的無知少女。沒過多久,

JULIET: Fain would I dwell on form. Fain, fain deny / What I have spoke. But farewell compliment! / Dost thou love me? [2.2]

我樂意遵守規矩,也很想否認我方才說的。可是忘了這些禮節吧! 你愛不愛我?

 

違背理性的下場

本劇中多次暗示愛情多麼違反理性。像是羅密歐的爸爸看到他為了羅莎琳唉聲歎氣,就說,MONTAGUE: Black and portentous must this humor prove, [1.1]

他這樣心神不寧,一定預言了什麼黑暗悲慘的下場。

體液(humor)是古希臘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含有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黃膽汁(yellow bile)和黑膽汁(black bile),四種體液。它們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造成疾病。因此humor一詞後來指神智(state of mind)或情緒(mood)humorous即為善變的,原因是人受到體液的不平衡影響。

如果各位還覺得我講得太牽強,下文又提到了一次:

BENVOLIO: Come, he hath hid himself among these trees, / To be consorted with the humorous night. / Blind is his love and best befits the dark. [2.1]

他藏身樹林裡,跟喜怒無常的夜晚作伴。他的愛也是盲目的,最適合跟黑暗為伍。

因此體液的不平衡(失去理智)就與黑暗,盲目的夜晚相連結。當然,今天四液說已經被揚棄了。可是如果把體液換成激素,反而更加合適。作者提醒我們,愛情本來就是血液中的激素造成的認知失衡。

相反地,修士則不厭其煩向觀眾提醒理性的聲音。他告訴我們過分的熱情像火藥一般危險。

FRIAR LAWRENCE: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And in their triumph die, like fire and powder, [2.6]

突然降臨的喜悅會突然結束。像火藥在勝利的那一刻爆發,又隨之消亡。

他也諭示了急躁的愛情可能招來死亡。

FRIAR LAWRENCE: Take heed, take heed, for such die miserable. [3.3]

聽聽我的話吧,這種人會死的很慘。

 

械鬥和戀愛

1.1中, Sampson一提起兩家世仇,Gregory就說了許多淫穢的雙關語。這些黃色笑話並非沒有目的,而是提醒觀眾械鬥與性慾的相似性(3)。怎麼說呢?

蒙泰格,凱普萊兩家的地位相近(both alike in dignity, act 1 prologue),也沒有明確的衝突原因,顯示出世仇缺乏重要目的,為戰而戰(4)。從他們見風轉舵的態度看來[1.1],打鬥從來不是認真的;的確,若真有政治或經濟利益的衝突,就算再死一打人,械鬥也不會停,更遑論因為兩個年輕人的死就輕易和解。

類似地,戀愛也出於一種沒有目的的衝動。這些年輕貴族整天無所事事,只會說雙關語,講笑話[1.1, 2.1, 2.4]。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些國中的小屁孩。因為不事生產,他們整天胡思亂想,渴望佩脫拉克的戀愛,卻對朝思暮想的女子缺乏了解。羅密歐和血氣方剛的提伯特相較之下,衝動的程度不惶多讓。

打鬥是一種同儕認同的方式。僕人和僕人打鬥,顯示對主人的忠誠與歸屬感(5),也劃清了哪些人“非我族類”。類似地,羅密歐藉由佔有異族的女人,來建立男性權威(6)

況且,在MurcutioBenvolio不要被激怒時,他說,

MERCUTIO: thou art […] as soon moved to be moody, and as soon moody to be moved [3.1]

你一被激怒,就生氣了;你想生氣的時候,啥都能激怒你。

如果把火氣跟情慾相對照,我們發現這話更合適了。羅密歐本來就容易受到吸引;況且羅密歐想談戀愛的時候,什麼都能讓他墜入愛河。特別的,方才遭到羅莎琳拒絕,正是精神遭到挫折的時候;他渴望贏得一個女人,來證明自己,不管誰都好。

 

一錯再錯:急躁如何誤事

第一幕歌隊(choir)說羅密歐和茱莉葉是一對“star-crossd lover(i.e., 被星相施予厄運)。但綜觀全劇: 與其說我們看到的是一連串巧合,把真心相愛的情人永遠拆散;不如說,是兩個心智不成熟的少年,對自己的行為毫無考慮,而在自由選擇的過程釀成大錯。

例如,也許茱莉葉應該老實說出她想跟羅密歐結婚,而不是秘密舉行。因為,在伊莉莎白社會看來,羅密歐一旦與茱莉葉成婚,並且奪走她的貞操,必然是不可挽回的(7)。我認為,凱普萊在1.5中,還稱讚過羅密歐,可見一開始印象不算太差。何況修士以為結婚能停止世仇[2.3],可見原來他們婚事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為什麼一開始凱普萊尊重女兒的決定,而且叫帕里斯自己去追她。可是到了第三幕,反而強硬的要求婚事立刻舉行? 其實他為了替茱莉葉找對象,是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的。

CAPULET: Day, night, hour, tide, time, work, play,/Alone, in company, still my care hath been /To have her matched. [3.5]

不管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工作還是閒暇,獨處還是眾人間,我一直憂慮著要給她作媒。

況且,還在為提伯特的死悲傷,我相信凱普萊一部份只是氣話。說到這點,提伯特的死跟羅密歐的放逐,羅密歐自己要負最大責任。

再往後看,修士承諾為了羅密歐打官司,而且茱莉葉還有裝死這招。假使羅密歐沒有匆匆忙忙趕回來,就可以接到修士來信[5.1]。或是沒有急著自殺,過幾分鐘茱莉葉就醒了[5.3]。羅密歐的躁進,一再,一再地,造成不幸與死亡,不管是自己或他人的。

 

結語

羅密歐的性急與不用大腦的程度超乎尋常;現實生活中也不大可能出現劇中的一連串不幸事件。但是,任何理性的人都多少有喪失神智的時候: 如果人類注定不可避免的傾向戀愛,那麼作者透過修士的聲音提醒我們: 在極端的情形下,依感性和衝動行事,永遠只會招來惡果,甚至是死亡。

 2012. 2. 17.

 

(1) Gail Kern Paster,Romeo and Juliet: A Modern Perspective. In William Shakespeare, Barbara A. Mowat (ed.), Paul Werstine (ed.). Romeo and Juliet.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 2011. p. 262

(2) 同注1, p. 264

(3) 同注1, p. 260

(4) ibid.

(5) ibid.

(6) ibid.

(7) 同注1, p. 259

鄭子宇,現為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認識職場素養」演講記實

編輯室

前言

 

主持人張時中老師一開場即表示,在很難得的機緣之下,這次才能有機會邀請到陳嫦芬老師來為我們同學演講。陳老師目前在臺大財金系任教,並且積極推動「萌拓學堂」,透過十二位具有豐富國際金融市場經驗的校友協助,讓學生有機會藉由成功典範的身教中,學習寶貴的經驗、智慧以及職場素養。這是陳老師第一次在電機資訊學院演講,由於時間的關係,必須將平時三小時的課程濃縮在一個半小時內,所以今天演講內容將以較多問答形式,藉由「認識職場素養」這樣的題目,認識電機資訊學院的學生,並且也讓學生們對於財金系的課程有一個概括了解。

豐富的閱歷

要談『職場素養』,就必須從陳老師自身的經歷開始說起。1980年在臺大法律系畢業後,做了七年的法律工作;前後曾經待過兩個律師事務所。與大部分的人一樣,以第一志願進入臺大,畢業之後就依照學校所學的專長投入職場。在七年的律師生涯中,除了將學校所學學以致用,同時也努力地學習職場的人情世故。常常在錯誤之中學習如何與同事及客戶相處溝通。如此跌跌撞撞的過了兩年之後,換了第二份工作,進入理律法律事務所成為金融律師 (banking lawyer)。當時所有的銀行都與理律合作,否則無法得到完整的意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理律法律事務所幾乎服務了在台灣金融界有活動的國內外銀行。也因為工作的接觸面廣,開啟她認識金融產業的契機。

29歲那年,陳老師雖然在法律界經驗已小有進展,但卻領悟到,律師的工作除了辛苦之外,每天在字裡行間計較,讓她覺得很難喜歡這樣的自己。於是毅然決然投入一個新的行業: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當時全球有五間大投資銀行想要進入台灣的市場,這五間銀行都是理律的客戶。這些人每天光鮮亮麗,頭腦絕頂聰明,而且待遇優渥。30歲的時候,她加入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James Capel(後併入匯豐金融集團),成為台灣投資銀行界的先鋒 (investment banker)。在國際投行職業生涯中,很多時候她都是該機構第一位女性。包括最近的元大金控,也是台灣金控界第一位女性CEO。

「如果沒有眼力看到誰是你的師父,你就沒有機會一年得十年的功力。」

由於當時進入這個行業時,台灣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於是國際機構願意投資很多資源送她到許多大師面前學習。陳老師坦言,學生時期的自己只是一位來自台南女中的普通學生,台大歲月裡是運動選手,加入過如體操隊、法律學院排球隊等。每天打球、辦活動,還成立了法律服務社。能有今日的自己,其實是經過很多『大師』調教後的面貌。而除了第一份工作,之後的工作都是陳老師自己選擇每一個行業裡的高手,自己挑選師父,跪求師父收入門下。很幸運的,每個工作上的主管都毫無保留的教導她。

35歲的時候,陳老師成為匯豐集團投資銀行台灣區的總經理。她40歲時第一次退休,卸下美商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亞太區副總裁的職務回到台灣。希望能夠在還年輕力壯的時候投入社會公益回饋社會。這段期間,一半的時間幫助雲門舞集與誠品書店,成為義工;另一半的時間則是諮商顧問 (consulting) ,同時也擔任行政院政務顧問(前後服務過五位行政院長)。兩年後,受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院 (GSB, 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破格成為訪問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去傳授亞洲經驗,也完成出國進修的夢想。返台後,擔任行政院國發基金的CEO;也在同時,陳老師觀察到台灣銀行業人才似乎漸漸式微,於是卸任後就加入瑞士銀行 (UBS) 投資銀行集團,成為亞洲第一位女性董事總經理,也是第一位女性出任亞洲區副董事長。

2006年,由於先生健康因素與先生同時離開職場,在家裡照護。2009年復出後,希望能夠教育兩岸第一流的人才,分享自己職場上的所學所知。第一份教職申請送到臺大,因為沒有博士學歷被拒絕;而北京清華大學排除萬難,讓陳老師去MBA課程講課。目前臺大的聘任,也是藉北京清華教師的資歷聘用。目前在臺大財金系任教進入第二年。

職場素養與領導力

當初朱鎔基創立北京清華管理學院的時候,曾經訂下了一個期許:中國未來的領導人最好是工科出身,而且修過MBA,對社會與經濟活動有理解。因此,清大MBA的學生百分之七十有工程背景,具備了邏輯清晰的腦袋,教導起來非常的愉快,一點就通。臺大管理學院學生通常沒有受過系統性邏輯訓練,教起來會比較有挑戰。

台灣的教育制度,學校所學非常專精,卻也十分狹窄。因此,在國際職場裡,台灣學生會遇到很多東西都不懂的窘境。陳老師在國際職場體驗到,最基本的底線就是必須要有一個領域十分專精。如果自己本科的領域都不懂,那就更不可能學習更多的事情。在臺大管理學院裡,觀察到學生兩樣都沒有的狀況(專精與跨領域學習),她認為開設【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有其價值。

職場=+

陳老師從30多年的工作經驗裡整理出來的心得是:任何工作者必須認識職場是什麼。只要有人與事的地方,都是職場,就連校園裡也不例外。只要把『人』與『事』這兩件事的內涵與相互關係看清楚,職場較能勝出,生活也能過得比較順利。

先從「事」開始說起;從臺大電機系畢業之後,就業第一份工作通常與學歷有關。因為別人會對這個學歷有幻想,認為臺大電機系應該聰明絕頂,懂電機相關的知識。大家可能同意,踏入職場的第一步,其實是因為 ”幻想” 被錄取。

陳老師分享當初也是因為雇主對她有 ”幻想” 而被錄取進律師事務所;連她自己也以為臺大法律系就會懂法律。沒想到,上班第一天,就是要擬一封cover letter給客戶,意思是「謹附上法律意見書一份,請酌參。」光是這幾個字翻譯成英文就搞了一天,然後躲在辦公室裡掉下眼淚。想起來很好笑,但真的是這樣!若是在臺大,學生能將知識與未來職場所需要的基礎技能先鍛鍊,同學就會縮短就業後的困擾。

nicenice去,反而效率更差。」

至於「人」是這樣的,在工作上、與同學的相處中,我們通常都不會怕累,而是怕煩。 ”煩” 通常來自於人的因素,而不是來自於事的難度。在職場上的成就,決定於一個人的群體技能。陳老師強調學習做人的重要,但並不是對彼此都很nice的這種,其中主要的差別需要仔細思考,並願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也願意聽取他人不同的意見。在臺大管理學院的經驗看到,學生通常都對彼此很nice,不擅長表達真實(反對)意見,很多討論無法深入,也很難從互動中學習。相對地,在北京清華的同學們就較會直接表達意見,爭取表現也聽取他人的點評。台灣人的個性注重和氣,不會當面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常常變成在會議中不說真話,如果在國際機構裡,我們就會變成在會議上沒有貢獻的人。

「我一生在職場上追求的最高目標,就是能夠被肯定為一個highly professional的人。」

 

工作者必須把『人』與『事』看清楚。在【職場素養與領導力】的課程上,第一堂課就是把專家 (expertise) 與專業 (professional) 分清楚。簡言之,成為professional之前,你必須是專家 (expert)。例如,你變成一個電機博士,那你應該就一定是個『專家』(expert) ;但是,你還需要培育其他許多素養與技能,才有機會邁向專業 (being professional)。學校學的知識,在陳老師的觀點都屬於專家知識,是各位學習的基礎,必須好好學。而,『專業』是指一個人的整體表現,符合職場的最高標準。因此,一位具『專業力』的人,不僅有『專家』水準的知識技能,同時具備高水平的各項素養,不會有亂發脾氣、遲到早退或誠信不良的表現。

所謂的職場素養並不只適用於上班時間,而是一個人這一生所展現的所有的素養,陳老師稱為專業力 (professionalism)。如果能夠把人與事處理得很好,工作會處理得很好,生活也不會過得太差,因為同樣的原理適用在處理家庭的問題,情感的問題也許稍微複雜,但是原理是接近的。她認為,這就是人生的面貌。

全相的職場素養

如果說一個人在工作上表現得很好,通常是說這個人很能幹。也就是說,成為自己主要的知識領域 (domain knowledge) 的專家,並且很能幹的知道它的知識與技能,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今天有兩位同學,都是臺大電機書卷獎畢業,同時進入台積電跟在張忠謀先生身邊學習。五年之後,其中一人表現十分傑出,另一位表現一般,其中主要的差別可能在哪裡呢?陳老師請現場大家思考一下,現場踴躍的提出各種想法:例如信任、全面性、企圖心、熱忱、態度、挑戰權威、團隊合作…等等。她也藉機指導同學使用更精確的用字來進行有效率的溝通。

陳老師認為,首先的差異可能在於溝通能力。所謂的溝通能力並不是會講話,而是能有效率的對話。包括運用精準的文字,讓對方聽得懂;或以直白的方式解釋很複雜的東西,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理解對話的目的。溝通必須經過嚴格而有系統的訓練,不是僅靠天分可得。在北京清華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問很好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他們想過的、並且知道是必須要問的critical questions。這樣的技巧是需要學習的。我認為『提問』是兩岸學生較清楚的差異。

「好的答案都藏在好的問題裡面。」

台灣的學生會舉手發問,但是他們的提問通常精準度不足。在投資銀行這個行業裡,每一年從全球十大頂尖學校錄取的新人,會先有一段魔鬼訓練;訓練的內容主要便是教這些新鮮人問問題。舉例,假設兩個銀行同時競爭台積電的案子,能夠詢問更好的問題的團隊,在與台積電主管對話中,就能夠得到更多有用的資訊。得到的資訊比較多,就有更多的機會整理出好的建議案,進而贏得這個案子。見客戶的時間通常都很短,因此 ”How to raise proper question” 是十分重要的。

另一個主要可能的差別是『心緒智能』的強弱。在工作上,讓你煩的通常都來自於人。在工作上遇到挫折、衝突與不同的意見該怎麼處理?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而我們的大學裡面通常都不教這些。陳老師說,在她的工作裡,作為一個CEO,會來到面前的問題都是“災難片”;面對這些問題的心緒智能是很關鍵的能力;想成就事業,必須鍛鍊心力的強大。台灣的年輕人嚴重地缺乏心緒智能的力度,普遍害怕衝突,遇到挫折也會憂鬱很久。

在職場競爭勝出者,都有強大的心力;沒有這個能力,是沒有辦法競爭的。她強調,自己今天的面貌也是經由重重訓練而來的。所謂全相的職場素養,就是在「專家知識」的核心枝幹上,建構「溝通能力」、「心緒智能」以及「其他全面的素養」。

握手的學問

陳老師在臺大的課程教大量的溝通,包括書寫、對話、以及大量的肢體語言的溝通。她認為全部的臺大學生都應該學握手,這是與陌生人見面的第一印象,決定這個人對自己刻板印象的70%。握手是一個人培育信心,及人際連結的重要練習。舉例,有些同學可能會批評馬英九,但是在近期我們的國家元首裡,他的握手還是很好看的,那是練過幾萬次後的樣子;特別是行進間握手,真得很不容易好看。陳老師說在國際投資銀行裡,每天早上還是與同事握手問安,像和尚撞鐘一樣的練習自己的肢體語言。哈佛大學的MBA畢業前兩個禮拜教的就是握手,確認學生步入職場能更具信心。如果你不會握手,身體語言不漂亮,看起來彆扭、畏畏縮縮,你有時就得不到機會發揮自己豐厚的學問,因為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正向的。

另外,陳老師有一堂課講人文素養。這並不是指人文知識,而是教導學生能不能在食衣住行育樂都有一定的認識與實踐經驗,像一位才華歷練的知識份子。她再次強調,自己能夠有今天的面貌,是經過許多學習、經過許多大師的調教而來的,我們必須要不停地學習、犯錯,才能鍛鍊成功。在這個課程的最後則花很多時間教導以下的主題:請問各位在國際場合,你要跟大家談論甚麼?這個問題是要告訴大家必須至少要在這三個題目:多元文化 (diversity)、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與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大學時間,要關注世界正在發生的趨勢,沒有很懂也至少要聽過。在國際場合,這是大家的共同議題 (common subject)。那些全球性議題 (global issues) 是我們現在要關注的?環境保護問題、藥物問題…等等,希望大家要開始涉獵。

面試官的角度

陳老師是經驗豐富的面試官,常常幫許多大公司面試 CEO 或者 CFO。所以今天她希望分享一些面試常見的問題與這些問題的背後意義,來引導大家思考將來工作面對面試( interview)時,從 面試官的角度看到自己的表現。

Q:「說說你自己(或某事物)。」

請自我介紹一分鐘。這是非常困難的。請不要說「我是臺大電機系的學生」,這樣並不會留給別人任何深刻印象。或是,請介紹一下臺大你會怎麼說? 有人知道傅鐘上面刻了那些字嗎?身在臺大不可以不知道臺大的環境。

這類的題目可以看出一個年輕人許多的面相。包含自我認識的能力:你對於你的生活、所處的環境、學校、師長與同學,你知道多少?如果你都不知道,那就代表你的五官都沒有打開。還有常識的寬廣度:如果兩位電機系的同學,其中一位表現得比較好,常常是因為除了專家知識以外,表現好的同學常識庫更為豐富。此外還能看出高效率的溝通力:讓人在一分鐘內認識自己。還有自我價值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一分鐘自我介紹非常困難,大家應該多練習,陳老師鼓勵大家能常常對著鏡子自己練習,聽聽自己的聲音語調。

Q:「請描述剛才的空間,或是指路。」

通常來到陳老師面前的應徵者,都是經過冗長的面試一路過關斬將,應徵者一定會很緊張。陳老師的interview有一個出名的橋段:她的辦公室在銀行的最深處,若是秘書與面試者約兩點鐘,秘書會請面試者在會議室稍候,五分鐘之後陳老師才出現請面試者進辦公室。此時,第一個問題就是請面試者描述剛才所在的空間。這是國際一流機構的面試題之一,看看面試者能否在這樣的壓力下,回答問題,而且回答得很好。此題可以看出面試者在高壓之下的表現。

陳老師請現場的同學試著描述現在所處的環境,一位同學自告奮勇的回答,描述了演講空間的形狀、氛圍等等。語畢,陳老師接著詢問「這個場地能容納多少人?」她表示透過這個問題,可以知道一個善於觀察的人,能掌握更多的細節與資訊。溝通的時候首先應該說明自己站在甚麼位置,如果沒有一個立場,描述的內容就會不一樣。這個題目能夠表現出在壓力下心智的表現是否平穩,還有表達能力與切入點是否能夠跳脫框架思考 (think out-of-box)。陳老師私下在臺大常常隨機向學生問路,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遇到讓人滿意的答案。學生必須知道我們的環境,這是基本的要求。許多優秀臺大的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像是這棟大樓裡有幾間女生廁所?目前的會議室是怎樣的辦公室,基本的設計為何,估計有幾個位置等等。如果你不知道,那請你打開你的視覺,打開你的sensor開始練習。

Q:「年輕人都很宅,請問你獨處的時候做甚麼?」

這個問題可以知道你能不能在獨處時還能把自己處理得很好。所有的大人都要具備處理心緒的能力。此外,獨處能夠看出你能不能發呆、能不能發想、能不能面對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君子慎獨』的內涵相對於你的意義。獨處能看出你是否知道休息的重要,這一點對現在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問題。最後還能知道獨處的時候,你是否用來清晰的思辨,如果不能思,不能辨,那你就不會有洞見。

Interview的時候問的問題好像都很無害的,很輕鬆;但是大人肚子裡想的事情可多了。學生在學校裡面可以先了解這些提問背後的思想,這樣在準備interview時就會非常優秀,顯得很有深度。這是需要練習的。

Q:「如果有一個價值觀對你影響最大,那會是甚麼?」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面試題目。你能夠在一分鐘內說明自己的價值觀嗎?陳老師在臺大的時候,除了參與法律服務社的創立,也做了很多創新的事情。她曾經以一個題目,訪問臺大法學院一百大傑出校友,問他們「如果你的成功只有一個因素,那是甚麼?」這個習慣在工作時也一直保持,30年來已經累積幾千位名人的成功原因。這些東西整理起來,就成為「價值觀」這堂課。這堂課告訴同學,會成功的人都不是很早就知道自己會成功;大部分的人都沒想過最後自己真的會成功,而是非常非常的努力準備自己應有的素養與能力,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叫做『成功』的好事就跑到自己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非常確定自己的價值觀。

Q:「頂尖學校的學生通常都不擅長與別人合作,對於此刻板印象你有甚麼看法?」

陳老師曾經問一個臺大醫科的學生,你如何跟別人合作?他回答smart people一個人搞定。這個其實展現了一部分臺大人的思維 – 不習慣與他人協同合作;但這樣是行不通的。職場上,我們都必須要與別人合作;不能與別人協同合作,你就沒有機會做更大的事。與他人合作,可以鍛鍊不同意見表達的技巧與能力,而練習表達不同的意見,是非常關鍵,對個人成熟度的推進,非常重要。,例如,未來你與另一半也會常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而你能不能、會不會處理衝突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無法有處理衝突的能力,也會降低你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在課堂上,陳老師有時製造衝突議題,讓學生學習如何處理衝突。當你與別人意見不同時,你還是能忠實最高目標嗎?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那你要如何表達意見呢?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練習。

Q:「舉一個事與願違的例子,說明你如何應對與學習。」

我們一輩子80%到90%每天遇到的事情常是『事與願違』,life is tough,充滿希望但是同時充滿跟你想像不一樣的結果。當碰到事與願違的狀況,你會怎麼處理?能不能舉出一個例子?陳老師認為臺大學生普遍心智能力柔弱,不夠tough,而這是需要鍛鍊的。遇到挫折時,我們能不能夠自我驅動,不輕易放棄;與夥伴意見不合時,要如何處理衝突,並且恢復原有人際關係以及共同的合作關係? 這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經過學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Q:「可否分享你的人生希望包含哪些精采?如何開啟這些里程碑?」

最後丟一個比較正面的問題讓大家思考。這個問題可以知道 ”Do you know what you really want?”。陳老師教導學生,每一年都必須重新去定義自己想達到的『成功』,這非常重要的功課。定期重新檢驗或是定義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可以檢視:你還有沒有夢?你能不能勇敢看待過去的幻想? 能不能找出讓自己滿意的方案?這些都是要練習的。

總結

職場上的人跟事之中,事的部分,也就是知識技能,通常都不是太困難;主要的重點是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是需要開發學習的。在臺大,很多人都很難與別人合作,應該多鍛鍊臺大人的群體技能。

職場素養就等於專業力。成為專家並不困難,但是要成為professional就不容易。其中很重要的幾件事情是:必須被公開確認具備可信賴、有良心、誠實運用專家知識服務別人;其中的重點是必須要能夠自我約束 (self-discipline)。在【職場素養與領導力】的課程中,領導力是教導如何在自律,以達到更精準的發展,例如職業操守 (ethic)。陳老師坦言自己也還在追求這個境界的路上,即使已經受到不少肯定,但是自己仍然追求卓越。

Q&A

最後陳老師針對聽眾的提問,又補充說明了幾點。她提到,好的溝通能力不是聽到對方想聽的問題;溝通本身是像跳探戈一樣的關係,問好的問題是為了要尋求更多的資訊。在臺大的學生常常會問大哉問 (open question)。她認為,成熟的提問不可以只是為了單純的挑戰而去問;必須思考過這個問題,而且真的有疑惑,這樣叫做close question。對於主講者而言,這樣的問題會鼓勵主講者分享更多的insight;如果是大哉問,主講者隨便挑一個角度回答,也不能再追問下去。比較厲害的是能問一個精準的問題而挖到寶,這是一個素養。

針對自己生涯之中跨領域換跑道的過程,陳老師舉例:在臺大財金系的「萌拓學堂」裡12位傑出的banker導師師父中,有11位不是財務背景。這現象表示,在高等教育所學習的專家知識,並不必然是你未來職場的發展路徑。這個世界有一個假設,除了從事需要高度天分的行業(例如藝術家,唱歌、繪畫等等)外,多數專家知識及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國際級的機構,招聘人才最重視邏輯思辨力、學習能力、人格特質與是否具備開發潛力。國際第一流機構在挑人的時候,主要是利用你的學位來證明你的職場學習能力,而不是因為你的學位所學的東西對他來說有立即的用處。

最後的提問,陳老師分享自己成功的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努力。陳老師身處的行業可以說是男人的天下,非常的困難。她自認比同樣聰明的男生至少三倍的努力。第二個原因是樂觀的心性。這個與家教有一點關係,她具有非常樂觀的心性;就算今天極其挫敗,明天仍然能像一隻美麗的鳳凰飛去上班。第三個原因是老天爺給了她很多位偉大的師父,每一位師父都給了她十年的功力。陳老師勉勵在座各位,各位現在的樣貌,絕對大於她當年在臺大的樣貌,並且期許大家未來能把握機會不停地學習。

 

◎ 2020年未來職場技能 ◎ 

陳老師與我們分享由未來研究所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提出的一篇報告。在不到六年的未來裡,如果想在職場裡立於不敗之地,從現在就必須要開始建構以下十種能力。

■ 意義分析 (Sense-making):在解讀一個現象或是一個詞句的時候,需要用寬廣的態度去面對;不要拘泥於咬文爵字,必須經常能從更宏觀的觀點來解讀。

■社會智能 (Social intelligence):具備social skills,與他人互動連結,從而得到期待的互動。

■獨創與應變思考 (Novel and adaptive thinking):具備insight;精於思考並且能獲得不死板的答案。

■跨文化的能力 (Cross-cultural competency):具有diversity;與不同的文化背景、經濟社會政治主張的人,都能和平共處。

■運算思考的能力 (Computational thinking):必須有邏輯清晰的腦袋;能夠統整大量的資料並根據資料獲得所需的資訊以及背後的涵義。

■新媒體的素養 (New-media literacy):必須了解什麼是新媒體;現在是新媒體的世代,能夠了解新媒體並且作為一種有效的溝通手段。

■跨領域的能力 (Transdisplinarity):臺大等等優秀學校學生在創業時遇到的困難,常常是不知道如何跟不同領域的人合作;練習與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是非常需要的能力。

■設計的思維 (Design mind-set):設計其實涵蓋了innovation;能夠表達或創造出新的概念並且得到預期的結果。

■認知負荷的管理能力 (Cognitive load management):身處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能過濾出重要的資訊,並且瞭解如何能最有效的運用各種管道得到重要資訊。

■虛擬合作與協調的能力 (Virtual collaboration):能夠有生產力的工作,與人接觸與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像是一個虛擬團隊中的一份子。

這些就是未來在職場上無論是工作或創業都必須要努力培養的能力。

 

未來晚會 第三屆

黃聖翔、陳姿諭、郭東溫、楊安之

  • 前情提要

一切是由曾教授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的:「我優秀的學生們,你們畢業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因為這樣的想法,便有了第一屆(2010年)、第二屆(2012年)未來晚會的誕生,在這兩屆的未來晚會,每位參加學生都被要求用五張投影片準備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三分鐘演講,也被要求盛裝打扮成「二十年後的樣子」來參加這個未來晚會。在前兩屆晚會的熱烈好評下,便有了今年第三屆未來晚會的誕生,但不一樣的是,呈現的主題不再固定於「20年後」,而是多種不同的年齡面向:10年、20年、30年、40年後,且今年的形式將不再是一人獨立的工作,而是4或5人為一組,讓大家切磋一番,產生不同的火花!

有人說:「臺大人是不會合作的!」但是,在這場晚會過後,我們發現,這句話是徹徹底底的錯了!學生們充分地發揮了創意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跨越系所的限制,在短短的三星期時間裡面,從互不認識,到成為緊密的團隊,互相交流討論,激發彼此的想法,並且在晚會上完整的呈現對於不同年齡層的想像。

 

  • 晚會表演內容分享

或是演戲、或是影片、或是獨白,大家透過各種形式的方法呈現,每一組的表演都可以引起台下觀眾的共鳴,接下來將和大家分享各組的表演主旨,最後再讓我們一同探討,我們這一個世代的國中、高中以及大學生對於未來的想像有何共同之處。

  • 單人組  臺大醫科八沈慧安 -「或混沌或充實,皆不可或缺。」
  • 新竹女中組  張映筑、蔡宜廷-「莫忘初衷,堅守熱情!」
  • 30歲組  電機四黃聖翔、農經五林韋豪、資工四藍家馨、資管四蔡沛軒、日文四趙家薇 -「愛情、事業、理想,各種矛盾與反思。」
  • 單人組  工管四李欣樺 -「建立目標,勇往直前!」
  • 延平國中組 廖書嫻、林芊 -「不後悔於過去,往未來的道路前進。」
  • 60歲組  電機四鍾孟庭、政治四呂昀潔、地理四林宜欣、農經四徐凡甘、醫學四張哲豪 - 「年輕時對往後單純的想像,從來不會是未來真正的劇本。」
  • 單人組  電機畢四年阮馨葦 -「守住最在乎的之後,就可以放手一搏!」
  • 單人組  電機四黃翔致 -「星星從未離去,只是我們忘了那片天空!」
  • 50歲組  工管四吳致寧、獸醫三莊采凡、物理四許德瑋、資工四劉雨哲
    - 「每一個現在都會成為過去,每一個過去都會成為未來。」
  • 單人組  電機畢鄭翰霖 -「永遠記得,將自己放在機會最多的地方。」
  • 40歲組  電機四曾奕智、資工碩一陳智暘、輔大法律四王安雅、工管四陳姿諭- 「珍惜並且在乎每一刻與每一個人。」

 

大學生來說,多數對於未來都有著濃烈的不確定感以及焦慮,不管是要大家把握時光或者是闡述在不同年齡層會遇到的矛盾以及困難等等都透露了這樣的訊息。相較起來,國中生、高中生對於大學生活以及碩博生活的想像,則是更加的貼近現實了。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求學階段上面的不同,對於學生內心的衝擊來說較小,且較容易想像;而從學生身份轉變進入職場工作,強烈的不熟悉感以及不安讓大學生們對於未來總是忐忑。

三十歲組以及六十歲組不約而同的表現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往往充滿了矛盾,而且與當初所想像的完全不同。四十歲組則以戲劇化的意外結尾,讓一場幸福的婚禮瞬間告終,也拋出了一種需要珍惜當下,每一個人與每段時間都是無比珍貴的感慨。

電機四的黃聖翔在三十歲組中扮演著一位六十歲的先生,成為了畫龍點睛的角色,透過已經完成人生多數歷練的成熟年紀以及其餘四位演員各為不同職業、專長以及煩惱的比對,讓他們從口袋裡頭的東西,一一的去探討他們過往的選擇造就了他們現在的矛盾,如資工四的藍家馨所扮演的角色,年紀輕輕時便出嫁至德國,在照顧家庭之餘,會利用專長撰寫程式,但是從她口袋掏出的鑰匙,可以看出那光滑無磨損的表面之下,代表的是多年不曾回到台灣家中的無奈;而資管四的蔡沛軒雖然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是面臨同學們一張一張的紅色炸彈而感到忐忑不安,面對已經交往十年的女朋友,卻又不知道如何踏出下一步。

 

最後三十歲組別透過邀請大家拿出包包裡頭或者是口袋裡頭的東西,和同桌的賓客一同分享故事,讓大家思索自己是否也有可能的矛盾存在,思索自己曾經做過的選擇,甚至是去想像這樣的一個物件在賓客三十歲的時候扮演的會是怎樣的角色,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存在。

四十歲組在表演的開頭並無給予任何提示,便直接由工管四的陳姿諭上台,以主持人的身份破題,帶大家進入了婚宴的現場,當音樂響起,扮演新郎新娘的安雅以及弈智便步入場內,在一連串的致辭之後,開始了敬酒的活動,台下的賓客同步參與了這一整場戲的演出。此時台上播放的影片卻嘎然而止,爆炸聲、尖叫聲的出現以及燈光的熄滅。意外的結尾是此組最大的爆點,希望告訴大家的是:很多事情雖然沒有在我們身邊發生,但是不代表不會發生或是沒有在發生。期望我們可以珍惜並且把握每一刻,試著去想像:「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今天你會做什麼?」

而電機四黃翔致同學與新竹女中組別雖然是針對不同年齡層去進行詮釋,卻都以「莫忘初衷」做為主旨,希望在求學甚至是職業道路上不要忘了當初的熱情,在此,我們可以想像,學生其實也可以算是一種職業,同學們對於未來的害怕除了形式上劇烈的身份轉變之外,也許還有背後那隨之而來的責任感以及金錢壓力,讓我們害怕是否現在我們所追求的,最後會被其他的壓力所取代。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電機四黃翔致同學於表演中現場進行了關於研究論文的報告,就在他結巴以及糟糕的表現之後,台下賓客席中的曾雪峰教授起身開始對黃翔致進行訓斥。「啊!原來這是演的!」原本為台上表演者捏的冷汗在曾教授精湛的演出之後,大家都了然於心了。之後劇情急轉直下,黃同學透過內心的轉折以及他在三十幾歲時於大學內任教的狀況帶出表演主旨:「星星從未離去,只是我們忘了那片天空!」。

回想翔致的人生一路上似乎都是在繞著遠路,從音樂班轉到普通班,考上了電機系後來又毅然決然轉往物理的方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的讓他彷徨,但是他認為,當初也是下過了決心,決定要朝自己的夢想努力邁進,當初也已經想像過未來會有怎樣的辛苦以及困頓。如今,都已經站在追尋夢想的路途上了,更是不能夠忘記當初我們為了追逐夢想的孤注一擲,希望大家都可以堅持初衷,努力到最後一刻,那星星必然會給予我們最耀眼的承諾!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方向之外,其餘組別皆以「正向思考」為主要宗旨,要大家訂定目標之後,勇往直前,也許過程可能起伏不斷,但是每一個過程都是重要的,在不遠的未來便可以發現,是這些有好有壞的過去造就了未來的自己。

 

四十歲組別呈現新人入場。

五十歲組別呈現同學會過程。

六十歲組別呈現中年失意

  • 感想與反思

未來晚會落幕,但大家的未來尚在未知的遠方,針對這一場晚宴大家寫下了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感想,接下來希望透過這些感言的分享讓大家可以對於「未來」這樣的議題有更多的共鳴以及想像:

 

一開始,先來讓我們看看未來晚會的發起者曾雪峰教授的感想:

曾雪峰教授印象深刻的幾句話:

 

1.     「星星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忘了那片天空。」 : 非常喜歡這個說法,看到這句話,好像疲憊的心情就振奮起來!?

2.     「沒有人有義務等你(的愛情)。」 : 各位還在尋找感情歸宿的,加油!

3.     林芊同學說道:「我覺得未來晚會最酷的是 : 你把台下這群人當什麼,他們就是什麼!而這是我在準備過程中從沒想過的點。台下觀眾可以是高中學生、婚禮嘉賓、也可以只是路人、旁觀者、隱形人。」

這真是很妙的感想!也很貼切!曾教授表示自己之前怎麼沒有想得這麼清楚?

 

當天高中下課後坐高鐵趕來的新竹女高生和整場晚會裡面年紀最年輕的國中生,晚會過後他們的感想…:

 

觀察了這群哥哥姐姐一段時間後,漸漸懂了。國高中生是累得很規律的生活,比如二十四小時中固定要花十六小時左右在學校的事情上;大學生就不一樣了,偶爾沒事的時候可能可以整天沒事,但是有個活動要忙的時候,可以夜晚無限長這樣…說「養肝千日,用在一時」應該滿貼切的!

未來的事情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一個小差錯或者轉機,都有可能導致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在分享時說想當急診室醫生,但其實我還有好多想要嘗試,想要去做的美夢。有好多的種種是我想要嘗試的,現在依然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麻,只單純想要趕快進入社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喜愛的歸屬地,工作賺錢。未來的道路,現在的我們還只能慢慢地摸索,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當天聽完我們國中、高中、大學生等等關於未來的想像藍圖後,貴賓之一台灣大學物理系朱士維教授,給了我們這段話:

週五夜晚,一個立法院不平靜的夜晚,我在電機系曾雪峰教授的邀請下,參與了一場讓人感動的未來晚宴。感動的地方在於雪峰對學生的執著與付出,是我遠遠不及的。在現今這樣一個對教授研究表現極度要求的環境下,還能對大學部導生(包括地上與地下導生)抱持無比的熱情,籌劃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晚會,實在是讓人感到敬佩。

 

另一個感動在於學生的表現,不僅是大學生,也包括了國中和高中生。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學生付出的熱誠,在學校裡教書,常常會有一種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的感嘆。當然,這個和整個教育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不是學生的問題。但是從這個晚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學生主動願意去做,願意付出,能夠成就多大的能量。讓我們思考學校所教的東西,或許應該再調整一下,更加引起學生動機,才是未來的教育方向。此外,還有過去的學長姐願意回來分享,參與家長也非常熱情地回應,足證這個活動的影響力。

 

還有一個感動,是學生比較不容易看到的,在於雪峰家庭的支持力量。就如同雪峰太太在結束時所說的,他們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有許多家人的狀況需要處理。但是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強大的支持力量,公婆幫忙帶小孩,父親出席兒子辦的晚會,太太和先生合力構思帶學生的點子,醫生朋友幫忙照看家人身體狀況…這讓我想到佛家說的「善緣具足」,大概就是像這個景況。

 

最後,對於學生,一個小小的建議,在舞台表現以及銜接順暢度上,還可以再加強。讓自己達到「做什麼,像什麼」的境界。

前國寶人壽總經理暨前逢甲保險研究所所長曾憲政貴賓,則是給了我們這段批評和勉勵: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人生要看過去很清楚,要預測未來,實在是不容易……不容易呀。年輕人的未來就是年紀大一點人的過去,容易看,看未來就要勇於作夢,沒有夢,就沒有快樂的未來。中學組的未來很純真,但是,與我的過去看來有點距離,這是用快樂的觀點去想想未來的結果,其他歲數的各組,也許是反眏現在的社會所想像的未來晚會吧,有點平凡人生。

 

以電機系為班底的聰明團隊應該有更大膽和廣大夢幻空想的未來晚會才是啊。雖然你們都已經想像得很實在,以你們的聰明底子應該可以有更幻想的未來。你們不創新,台灣就更少人能創新囉!考慮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世界,勇敢的去幻想,以我數十年的人生經驗來看,機會永遠是存在在那裡,看你敢不敢去抓住而已不是嗎?

 

你敲門就給你開門,你尋找就讓你找著,這就是人生。

接下來就是一群台大的學生對於當天的未來晚會的心得了:

 

最有印象的莫過於可愛的國高中生,想像的大學生活完全和我之前國中想像得差不多,大學前的求學階段,總是認為對自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總是帶著笑容,努力前進。但經過大學四年,發現自己漸漸遺失這種初衷,漸漸認為好多事都遙不可及,並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看到他們純真的笑容,也回想到自己也曾經這樣笑,也燃起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有些人可能一路順遂,不受阻礙的走完一生;有些人可能波折不斷,在經歷各種挫折後,仍然找不到生命的出口。未來沒有絕對的形式,充滿無限的可能路途,卻也是段未知的旅程。

 

三十歲組的演出則是令我們大學生感同深刻,因為它是我們尚未遭遇卻又離我們十分靠近且重要的人生大關。在我們大學亦或是研究所畢業後,面對最重要的事就是去社會打拼。然而打拼並非兒戲其中必有影響人生的重大抉擇需要去取捨:是成家或是立業;是陪伴家人或是離鄉背井,我們的每一樣抉擇都會在未來影響著我們。三十歲看似遙遠卻又近在眼前,且又是人生的黃金歲月,究竟在我們三十歲向前回顧時,是否能讓自己滿意過去的表現真的讓我有點忐忑。婚禮的那組讓人彷彿過了人生里程碑,把結婚前的體悟利用婚禮上的致詞表達出來,裡面隱含的、珍惜身邊的人這個體悟,更是在這物質豐饒、心靈卻有些徬徨的二十一世紀年輕人,都應該被提醒的道理。

 

最後,就像曾憲政貴賓所說的一樣:「我們大學生能想到的東西其實都很有限,因為我們還沒活到那個年紀,就像小高中生也不能想像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又如同齊肖琪教授所說的:「學生們因為都很年輕,要預測自己未來四五十歲的光景,實不容易,內容也會有所差距。」,但是,我們知道了一件事:人生到處都是機會,要注意並保握住,這就是人生。靈魂真的是深深被震撼住,現在能站在這未來晚會的會場,考進這優秀的台大學府,就是生命中許多貴人的幫助。所以,聽完了這席話,對未來又充滿了幹勁和準備應付困境的覺悟。經歷完晚會,學到最多的部分反而不是當天的活動,而是事前的準備。認識了一群超厲害的組員以外,也在訪問、思考和總結上,得到了很多想法和體悟。當天大家的表現也是各具特色,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獨樹一格!團體合作,台大生也是可以的!

 

  • 結語

經歷了這場晚宴,可以發現每組都有令人驚喜的點,每人也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感受。國中高中生接觸到了真正的大學生,發現了學校老師口中所說的大學生活和實際上好像有微妙上的不同;大學生把自己想像中的未來合力演了出來,表現出了所謂台大生所謂不可能的合作,爭了一口氣,但是看到國高中的表演,不免回憶起漸漸遺失的抱負;教授長輩們對於我們學生演的未來感到有趣但也覺得太淺薄了,社會不僅僅是擁有婚姻、事業、家庭、意外這些基本的要素而已,社會處處存在機會,希望優秀的我們可以跳脫拘束限制的人生,找出周邊隱藏的鑰匙,開啟一趟屬於自己的冒險之旅。

 

這第三屆的未來晚會團體演出打破了前兩屆單人演出的框架,大家也在合作中認識到了許多人類驚訝的可能性,下一次第四屆的未來晚會要如何在更進一步突破呢?這就是留給下一次賓客們的作業了!

 

– 黃聖翔,電機系大學部學生,未來晚會總召。陳姿諭、郭東溫、楊安之,未來晚會籌備團隊。

Future Banquet 3

2014台大杜鵑花節後記

楊牧衡

  又到了和風煦煦的春天,徜徉在椰林大道上,欣賞著滿叢嬌豔的杜鵑花,不禁喚起了三年前的回憶。那時的我只是個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對未來科系的選擇毫無方向,但是電機系攤位的大哥哥很有耐心的向我介紹電機系,讓我對電機充滿了興趣,回去後發憤讀書並立志以後一定要考上台大電機。如今我也順利考上了台大電機,而且是頗有心得的大三生,我想,也該是時候要傳承電機系的精神,成為當年啟發我的大哥哥,於是我便接下了杜鵑花節總召這個重擔。

幕後籌備極需多方縝密的規劃,於是我們從十二月便開始了多次會議,從一開始的團隊分工、選定主題,到後來的人力分配、活動規劃,都是大家費盡心思才想出來的,在此特別感謝系學會幹部們的幫助,以及教授、學長、系辦在會議中的建議與協助。而我們今年選定的主題是電機帝國,希望可以藉由壯觀的大型場佈,以及眾多展示品、遊戲,讓所有高中生對台大電機系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也如同以往設立demo體驗區,並且找了五組demo品,有三組來自數電實驗室,兩組來自網多實驗室,分別是UTrack(人臉偵測器)、DJ遊戲、SpeakING(可把聲音調成特定音高之鍵盤)、喵喵(Facebook自動回話機器人)、闖關遊戲。雖然有五組demo,可是還是有許多人排著隊想玩遊戲,每當高中生聽完功能介紹時,總是發出難以置信的讚嘆聲,引起眾人圍觀,當我們工作人員看到高中生那麼開心、驚嘆的表情,所有的辛勞都瞬間顯得不足掛齒了。

除了體驗區,今年還有增設PRG闖關遊戲,會場四周有四個工作人員,裝扮成麵包板、LED、IC、電阻,若高中生幫他們解決問題,即可獲得精美鑰匙圈和曲線杯。我們設計的問題也都是電機小知識,像是麵包板串並聯、區分LED長短腳、IC腳位、讀電阻值,寓樂於教中,讓高中生除了紀念品還帶些知識回家。

當然,辛苦解說的工作人員才是最重要的,當困惑的高中生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時,解說人員一邊把提袋、系簡介發給所有高中生,一邊精闢的介紹電機系,絲毫沒有休息的時刻,大家雖然都講到聲音沙啞、喉嚨痛,但還是繼續拼命的解說,只為了讓高中生更全面的了解電機系。今年也有不少熱心的教授來會場協助解說和演講,教授們精采的演講也啟發了不少高中生,非常感謝這些教授們。

在近百名工作人員合心協力下,杜鵑花節順利的落幕了,很感謝大家的幫助,尤其是默默付出的美宣組,常常熬夜見日出,只為了作出壯觀的大型場佈,真是名副其實的幕後英雄。還有辛苦的系學會幹部們,多虧有你們極力相挺,這次杜鵑花節才能如此成功、順利。很開心當初自己接了杜鵑花節總召,除了讓高中生更加了解電機系,更讓他們心中對台大電機留下難忘的回憶,看到許多高中生在許願柱上寫下考上台大電機的夢想,不禁回想起當年我心中的感動,很慶幸我可以把這份對電機感動,傳承下去,也祝福那些有心的高中生可以夢想成真。

 

– 楊牧衡,現為臺大電機系系學會會長。

 

RPG遊戲裡的人形麵包版,高中生要串聯電容才能領取紀念品。

 

RPG遊戲裡的人形電阻、人形LED

Demo體驗區的SpeakING讓高中生看得目瞪口呆

 

熱心的葉丙成教授也到了現場為高中生解說

滿滿的人潮把電機系攤位擠得水洩不通

電機無雙大布條高掛在新體二樓。

解說組同學精闢的介紹台大電機。

許願柱上掛滿了考上台大電機的許願卡。

吳肇欣教授精彩的演講吸引了許多高中生聆聽。

今年杜鵑花節大型場佈電機球,裡面有著發光並旋轉的EE

 

 

2013電機周精彩回顧報導

謝伊妍

電機周為每年度上學期電機系系上精彩的活動之一,由系學會及共同參與的學生們, 共同策劃一系列為期五天的販售攤位與精彩表演。本活動最主要是為了提供給大一新生 一個快速認識學長姐的機會,並藉此活動促進系上學生共同合作、凝聚彼此情感的契機, 同時也能藉助電機周為系上帶來正面的宣傳效益。每年電機周通常舉辦在十月中旬,於 台大小福樓旁的木椅區旁搭設帳棚擺攤,販售食物、飲料……等由學生烹煮出的精美餐 點,並於鄰近周遭的公共空間進行各式精采的才藝演出,往往能吸引眾多校內的同學駐 足觀賞,吸引眾多人潮。

2013年度的主題為《決戰二十EE點》電機週,本次活動最主要以「賭場」的概念

出發,除了攤販的布景裝飾、攤位陳設的設計之外,所有現場的工作人員也都打扮成賭 場內的服務生,希望能夠讓其他校園內的師生們,一同感受電機周的氛圍。於活動正式 開始前,學生們即透過FB粉絲專頁、Youtube影片宣傳、腳踏車車宣……等方式積極地 宣傳此次電機周的活動,希望能拉攏更多人一同參與。此次與以往最不同之處在於,由 系上大二同學林秉民製作出具有二十一點、吃角子老虎、輪盤等可以下注的遊戲網頁, 可供所有人申請帳號登入後,以遊戲的方式累積籌碼,也可以透過購買實體販售的商品, 以商品金額抵換遊戲的籌碼,當籌碼越高時擁有越多的抽獎機會,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網 友的參與。

其他的活動有吉他和刷、快閃舞、轉筆表演、調酒、魔術、I-Band……等,豐富 而多元的呈現了電機系學生的才華與特色。同學們能藉著吉他唱出自己的感情,表達大 學生活中的精彩,或藉此訴說心中的故事,表演形式共有單雙人吉他自彈自唱、電機吉 他大合刷……等,各種不同曲風的旋律與節奏繚繞小福。快閃舞為一群電機系的學生們 參雜在小福的人群裡,突然音樂聲一下,大家便集體跳起舞來,突如其來的演出讓人覺 得驚嘆不已。轉筆的表演更是本系特有演出,由電信所研一的吳駿獻同學演出,想像一 枝筆在手上化作萬筆星空,彷彿筆跟手融為一體的魔幻視覺,看著筆在手上絢麗的舞動 著,時高時低、忽慢忽快的千迴百轉,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調酒秀最主要由系上參與調酒社的大三同學呂孟儒負責,Whisky和Vodka在空中 飛舞地激情,Gin和Rum在杯中愛得火熱,華麗的調酒秀帶來一場視覺饗宴。無論是啜 飲瑪格麗特的清純,抑或淺嚐血腥瑪莉的狂野,在電機周都能夠細細品嘗多種繽紛鮮豔

且可口的雞尾酒。紙牌遊戲與消失魔術、物體漂浮秀,魔術師營造出虛幻與現實間難以 捉摸的模糊界線,帶來一場神乎其技的奇幻旅程。I-Band則是以ios系統的一些app程 式,演出者手持平板電腦開啟程式,以不同樂器的疊加效果創造出搖滾樂的樂曲,配合 喧鬧人聲與喝采,將小福頓時變為音樂祭的現場。

今年的電機周在最後一天緊張刺激的抽獎活動後完美落幕,有了本次遊戲網頁之創 新後,不免讓人更加期待在日後電機周的宣傳、活動策畫上,還能夠看見更多同學們絞 盡腦汁發揮的無限創意與熱情,讓我們2014十月再見!

– 謝伊妍,臺大電機系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