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為了因應國內產業的變遷,以及國際間的競爭,需建立並執行「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制度。為因應上述需求,教育部及國科會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共同推動成立了「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iwan,簡稱IEET)。而IEET係於民國92年6月21日成立,其主要宗旨為推動國內工程及科技教育的改善,提升教育的品質,並負責我國「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工作,目前已獲得國科會與教育部共同授權,是我國「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的單一國際聯絡窗口(有關IEET之相關資訊請參閱其網站http://www.ieet.org.tw),同時自93學年度起展開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工作。
首部曲:大學部認證
導演:吳瑞北教授
製作人:陳永耀教授
演員:電機系全體教職員生搏命演出
影評人:劉容生教授、潘晴財教授及張仲儒教授
劇情:
於94年9月間,由當時電機系主任吳瑞北教授委請副主任陳永耀教授先瞭解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相關事務,以評斷本系是否申請該認證;同年9月下旬向系主任提出本系認證計畫規劃報告書;並於9月底於午餐會談中,由吳主任向本系教師說明認證之想法與規劃,謀求本系教師參加認證之共識與認同。經獲共識後,同年11月中向系主任提出本系認證之執行規劃報告:將於95學年度申請該認證,並配合IEET規定各項時程,進行系上各項認證事務工作。
然事情並非想像那麼順利簡單。於95年3月初接獲通知:95學年度認證之相關時程,與先前獲知之時程皆提前半年(如:認證申請:原先為10/1前提出,提前為3/1前提出;繳交「自評報告書」:於隔年1/31前,提前為7/31前提出;實地訪評:於隔年3~4月間進行,提前為10~12月間進行)。但當時系上認證準備事項依原計畫時程緩慢進行,而教育目標訂定、諮詢委員會籌組與召開等皆尚在規劃中,故時程上是否來得及,似乎有很大疑問。而當時教授們又皆忙於五年五百億各項計畫,是否願意再撥出時間從事該項事務,亦是很大的挑戰。雖有種種不利之因素,因吳主任之堅持,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演」下去,在各項時限皆縮短半年的情況下,各項不可能任務接續展開:
‧學生學習成果資料收集:每學期委請領取A類助學金之研究生,協助系上收集所負責課程之學生學習成果(成績最好2份、中間2份、最差2份)。
‧教育目標制訂:首先委請張時中教授擔任召集人,於95年4~5月間邀集鍾孝文教授、彭隆瀚教授、王凡教授、吳安宇教授召開兩次研議會議,以制訂本系願景/任務/核心價值/目標/特色之初稿。同年8月28日召開本系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指導委員會議,會中邀請上級長官(呂木琳次長、汪庭安執行祕書)、師長代表(劉兆漢校長、李嗣涔校長、貝蘇章院長、陳俊雄教授)、產業代表(陳陽成總經理、劉軍廷副總經理、薛乾昌副總經理)、學術代表(劉維琪董事長、鄭天佐院士)、家長代表(羅新怡小姐、郭順仁先生)、教師代表(王暉所長、闕志達所長、李百祺所長、李學智教授、陳永耀教授)、學生代表(盧泓諭同學)等人與會,以尋求各方建議,提供本系修訂參考。同年9月25日召開第三次研議會議,參考各方提供之意見,制訂完成本系願景/任務/核心價值/目標/特色之內容。同年11月3日於本系系務會議中,通過確認本系願景/任務/核心價值/目標/特色之內容。
‧問卷調查:利用95年6月之畢業典禮,針對該屆大學部畢業生進行畢業生出路調查、繼續進修之校別、本系教育目標培育成效調查及IEET八項核心能力與本系施教之相關性等四個項目進行問卷調查。
‧自評報告書撰擬:依據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規範(AC2004)之章節,逐一分配予相關業務之職員同仁負責撰擬,並定期邀集前述同仁,以檢視及檢討其撰擬內容。
經過前述之努力,驗收期到了。IEET於95年11月13~14日來校進行本系認證之實地訪評,除了三位認證委員外,另有一位華盛頓協定(Washington Accord)代表特地來台並選定本系觀察台灣的認證過程,以作為台灣IEET是否能從準會員(Provisional Signatory)身份升格為會員(Signatory)身份之參考。雖然過程中有些小缺點,本系終於通過認證,而IEET亦於96年在美國華府召開之「第八屆華盛頓協定會議」中,獲得全體會員的支持與肯定,晉升華盛頓協定之正式會員。
整個認證過程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因該認證係第一次參加,沒有前例之參考資訊或經驗,需自行摸索,同時因時程壓縮的緣故,很多準備事項皆趕工完成,細密度無法進一步要求,但最終還是由本系全體教職員生搏命演出完成。
95.8.28 認證指導委員會議部分與會人員合影。
95.8.28 認證指導委員會議中,吳瑞北主任簡報。
95.11.13 IEET 實地訪評本校教師與認證委員合影。
二部曲:研究所認證
導演:胡振國教授
製作人:馮蟻剛教授
演員:電機學群全體教職員生賣力演出
影評人:劉容生教授、詹寶珠教授及任建葳博士
劇情:
話說兩年前電機系大學部通過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本想可悠閒一陣子,不料IEET又公布該學會將自96學年度起辦理研究所之認證。此大事經電資學院貝蘇章院長之大力鼓吹,電機學群所有系所(電機所、光電所、電信所、電子所及生醫電資所)皆決定參加97學年之認證。
想不到兩年後同一個戲碼又要演一遍,不過導演及製作人皆已換人,時程亦較為充裕。加上已有前一次經驗,為讓演出更精彩並令人耳目一新,以獲影評人認可,認證工作細密度、深度與廣度必需加強。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根據先前之經驗,認證工作部分亦做些改進調整,簡述本次認證準備工作如下:
‧學生學習成果資料收集:依例仍每學期委請領取A類助學金之研究生,協助系上收集所負責課程之學生學習成果(成績最好2份、中間2份、最差2份),但繳交資料由原先之紙本及其電子檔(燒成光碟)改為僅需透過網路上傳方式繳交電子檔即可(請參閱本系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網站http:// www.ee.ntu.edu.tw/ieet/),節省資源。
‧教育目標制訂:於96年10~12月邀集電機所諮議會成員召開三次研議會議,以制訂電機所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草案。97年2月1日邀請電機所全體教師修訂上述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草案。同年3月24日召開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指導委員會議,會中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與會,以尋求各方建議,提供修訂參考。同年4月10日邀集電機所諮議會成員召開第四次研議會議,參考各方提供之意見,修訂並確定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之內容。
‧問卷調查:利用97年6月之畢業典禮,針對該屆全體畢業生進行畢業出路調查、繼續進修之校別、本系教育目標培育成效調查及IEET八項核心能力與本系施教之相關性等四個項目進行問卷調查。該問卷亦透過網站進行調查,同時也對產業界發出問卷,接收來自企業的意見,以驗證本系所之教育目標是否符合產業界的期望與發展。經分析18家公司之回函後,高達81%的企業表示本系所之教育目標符合產業界的期望與發展。
‧自評報告書撰擬:仍依據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規範(AC2004+)之章節,逐一分配予相關業務之職員同仁負責撰擬,並自96年8月起每月定期邀集前述同仁檢視及檢討撰擬內容。因電機學群其它系所亦參加認證,為獲取寶貴意見、避免重覆,也每月定期邀集各所相關人員召開會議,對各項認證事務進行研商。
重頭戲來了,IEET於97年10月6~7日來校進行實地訪評,這次臺大共有12個系所參加認證,共有36位認證委員、1位認證團總召集人及2位認證團聯絡人蒞校,而上述人員來校之聯繫、服務及規劃等事務,皆由本系統籌辦理。幸有上次之經驗及各受認證系所相關人員之協助,總算圓滿結束,而電機學群各系所亦獲得不錯之認證結果。
片尾後語
首部曲及二部曲已相繼演出,未來三部曲、n部曲應會依規定時程陸續推出。節目終了前,再以參與演出之身分提出如下心得:
‧各系所教育目標不外是巨擘、領導者、先驅、頂尖等字眼,再加上些形容詞串接組合、修飾排列而成,學生對此類八股較不感興趣,反而是最近較夯的廣告詞:殺很大,或某家百年老店之傳家傳統:就是沒有傳統,似乎獲得較大迴響。故實地訪評時,認證委員詢問學生系所之教育目標時,常一問三不知。如何讓學生瞭解系所之教育目標將是一大挑戰。
‧該認證乃係對系上課程規劃、教學成效、回授改善等各項機制之評量,尤其注重持續改善機制及建構評量方法。若用為認證而認證之心態應付,打馬虎不求改善,未來認證將頗為坎坷。
‧通過此認證,對本系實質上會獲得何種利益或知名度?畢業學生會因此再鍍一層金?或如IEET所言:可直接獲得WA會員國承認,使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可延伸至全球,及具備考取他國工程師執照與執業的資格?目前則尚不得而知。不過已有一些私立學校將此認證視為吸引學生就讀之招生宣傳。成功機會是給有準備者,至少可將此認證視為本系眾多準備之一。
‧因通過此認證,得以免除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本(98)年下半年對電機學群各系所之評鑑。
謝謝觀賞!
林彰仁技正撰稿。
97.3.24 認證指導委員會議中,胡振國主任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