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講 者:黃寶儀 教授
演講時間:97年10月16日 5:30 pm
演講地點:142教室
演講摘要:
黃老師在大學時代念的是數學系,而在南加州大學碩博士班生涯,攻讀的是電機資工相關領域,之後在歐洲的ETHZ擔任過博士後研究員,多樣化的生活體驗,令同學們獲得不少的啟發。今晚黃老師列舉了數個自己常被問的問題,並以輕鬆幽默的演講方式,帶領大家進入她的生命經驗。
黃老師在2003年回台灣教書後,在學校上課或是在一般的生活中,最常遇到學生問起 “是不是老師?”“為何穿得像學生?”黃老師表示她僅僅是想穿得舒適,減少在學校步行的負擔。黃老師認為,她自己在大學時,是個一般的大學生,在大三時,修了資工系的演算法,意識到自己對這方面的課程能夠掌握得很好,並且更能貼近平常的生活,在興趣的驅使之下,黃老師出國念書便選擇了資訊科學相關領域。而黃老師在國外尋找指導教授時,一開始想選擇做理論的教授,但是她發現,做網路的指導教授在說明時自己卻完全聽不懂,基於認為自己應當對這方面有所要了解,便進入網路方面的研究。黃老師認為,自己屬於是叛逆型,其他人認為是奇怪的事,自己便會去實行。
身在男生較多的電機系教師群中,黃老師並不認為會有較多的困難或挑戰,反而會受到較多的關注及照顧,並鼓勵許多女同學繼續往電機領域發展。許多人認為走一條較少人走的路,會是通往成功之路。但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己的興趣,念自己想念的領域,走自己想走的路,這才是一件勇敢、誠實且最重要的事。
對於目前在考慮是否要出國的學生,黃老師認為如果有出國的念頭,至少要勇敢地去嘗試,並不是台大電機不夠好,而是到了國外的不同環境,遇到不同的人,自己會有更不同及更新穎的想法出現。
問答集:
Q1:老師您和廖老師做的網路分析研究有何異同?
A1:其實沒有多大不同,之前在CS的老師做的是routing(找路),也就是兩台電腦間中間接了許多的電腦,要如何找出之間的連接出來。而廖老師之前做的研究,比較是較底層一點點的scheduling,但後來廖老師回台大之後就往上做了。而我目前是往下做,例如信號分析,希望從信號中抓出距離的資訊,如此便可進而定出接收器的位置。
Q2:老師從2003年回到台灣後,對台灣有什麼樣的感想?
A2:我覺得台灣很可愛,我看事情通常會以上面的角度往下看,老實說,台灣的狀況,我在歐洲也常常見到。感覺台灣社會已經朝向多元化發展,朝已開發國家前進的跡象。另外,我在歐洲還觀察到一件事,歐洲人比較不會覺得旁人說什麼就是對的,即使別人說得很好聽,還是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同學能夠再進步一點,問問自己︰你的想法在哪裡?在下決定或做結論時,是否有先想一想?一般大眾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對的。例如之前我在念博士班時,指導教授指定我看一篇paper,看了之後,我認為這一定就是對的,最後才發現這是個negative example。台大電機系的同學都已經是最優秀的,鼓勵大家朝不同的方面提出想法。
電子所碩二陳昶亙同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