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光教授、劉浩澧教授榮獲第31屆東元獎

撰文:電機之友編輯
照片:劉浩澧教授提供

第31屆東元獎頒獎典禮於1月9日在台北生技園區表演廳隆重舉行,今年度科技類獎得獎人產學合作計畫高達 174 件,總合作金額 5 億元;技術轉移計劃數達 267 件,技術移轉金逾 4 億元,充分彰顯東元獎「產學致用」精神,帶動科技新創浪潮。

本屆東元獎科技類獎項涵蓋四大領域,其中本系孫啟光教授、劉浩澧教授榮獲殊榮,展現臺大電機在尖端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孫啟光教授(電機/資訊/通訊領域)

獲獎原因:為國內毫米波/次毫米波光通訊與兆赫波研究之先驅,並將先進光電技術整合應用於臨床及衍生新創,對台灣在尖端兆赫波學術研究及分子生醫影像疾病檢測等臨床技術貢獻卓著。
個人簡介:孫啟光教授於1987年自臺大電機系畢業,並獲得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碩博士學位。1996年返台任教,專注於極限超快工程及系統研發,開創多個電機工程新領域,包括奈米超音波、倍頻顯微術等。至今已發表277篇SCI論文,引用超過一萬次,並持有42項專利。孫教授創立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積極將AI與醫療技術結合,推動癌症檢測及治療技術,並因商業化貢獻獲得多項大獎。

劉浩澧教授(生醫/農業領域)

獲獎原因:致力於非侵入性聚焦超音波技術研究,獨創的導引技術與陣列掃描,開啟局部血腦屏障讓大分子腦瘤藥物得以進入大腦治療之技術,進入臨床實證階段,造福人類醫學成就卓著。

個人簡介:劉浩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曾於長庚大學任教並擔任電機系主任,致力於醫學工程、醫用超音波及醫學影像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透過在哈佛大學的博士後研究,深入理解精確驗證的重要性,並將其帶入臺灣,推動結合電機專業與臨床需求的技術發展。劉教授與團隊開發了多項創新超音波技術,包括血腦屏障開啟、癲癇治療、基因遞送等,突破傳統超音波的應用限制。成功實現精確聚焦超音波能量於顱骨下方,應用於藥物治療,並獲得國際認可。

我們為兩位教授的榮耀感到無比光榮,也期待未來臺大電機的師生及系友能繼續於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攜手共創卓越!

* 東元獎專刊報導:

孫啟光教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BiVXb7iKXPQ-gcn7bwQaEZH06EHF13t/view
劉浩澧教授: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fjebPrX6mqNJeZPubKT3yvmxwevnejO/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