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倉永
上圖: 吳倉永、張振嘉、張家銘
以上三張圖引用自「2018 Arm設計競賽」
電機系大學部吳倉永、張家銘、張振嘉三位同學注意到生活周遭一切逐漸智慧化,例如自動開關、調節亮度的電燈、自動連網請商家送菜的冰箱、自動播放的天氣資訊與新聞、無須動手就能安全地開上路的汽車等。很明顯,智慧生活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然而,弱勢族群的生活卻沒有什麼改變。因此來自不同的背景的三位同學,其中張振嘉同學還曾經在中學時期參加過手語社,了解過手語文化。他們結合自身人生經歷,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決定以人道為出發點,並由電機系楊家驤教授指導,利用 STM32F469 Arm 開發板整合現代機器辨識能力、訊號處理基本演算法,完成一中文手語辨識系統,並搭載在穿戴式裝置上,最後只需要一只指套,便可以即時將手語轉成語音,讓普通人馬上了解聾啞人士所表達的話語。
三位同學以該項作品參加2018 Arm設計競賽競賽,作品理念是希望藉由他們創造出來的裝置,為手語文化打開一扇門,讓普通人不再忽視手語人士,進而去了解並幫助他們。也因此同學們對手語文化做了一些研究,深入了解他們的狀況。同學們發現,根據統計,全球約有7000萬位聽障者,而華人有高達2000萬位。而在台灣,截至2018年,聽覺機能障礙者總數約佔12萬人。然而,對於手語人士,手語是唯一他們與外界溝通的途徑,但目前使用手語的人口卻只佔聽障者中的極少數,主要還是透過讀唇語的方式來溝通。其主要原因是,普通人會手語的比例實在太少,即使手語人士使用手語也無法與正常人溝通。此現象造成手語人士工作應徵上的不便,三位學生更進一步發現,約有60 % 的手語人士在當臨時工,每天在惡劣的環境工作,缺乏基礎的健康保障,如果受傷了,更可能因此失去工作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難。
有鑑於此,這三位電機系學生想要,將手語文化與社會結合,希望因為他們的努力,利用科技為這個社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儘管只有一點點也好,讓這個世界能變得更美好、更振奮人心!
吳倉永,電機系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