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霖教授 口述 / 謝君蔚 採訪整理
上圖: 吳宗霖教授於美國IEEE總部 (Piscataway, New Jersey, US)
電機系/電信所吳宗霖教授從2018年5月開始,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期刊(以下簡稱T-EMC期刊)的主編(Editor-in-Chief),這是發行該期刊的IEEE EMC Society ( IEE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ociety, EMCS)成立60多年以來,第一位由亞洲學者擔任T-EMC期刊主編。
IEEE國際期刊主編是負責論文投稿、審查、刊登等事宜的最高決策者,在EMC Society的內部共識是成為IEEE Fellow會員才有機會被提名擔任此項工作,因此期刊主編在學術地位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主編通常根據投稿論文的主題是否具有潛力性及符合期刊投稿領域等進行審查,若符合初步標準,則進一步指派副主編,由副主編協助推薦審稿者,以達到同儕審查的學術慣例。主編更需要擘劃期刊未來的研究走向,邀請或規劃特定主題的投稿,或是出版特刊,俾能擴大期刊的學術及產業影響力。
吳教授表示,有幸獲此殊榮肯定,心中倍感光榮,但也覺得肩負此重責大任,更需要戮力以赴,首先將從提升T-EMC期刊的水準著手,他特別訂定「QATS」四大指標,也就是Quality品質、State-of-the-Art前瞻性、Timeliness準時出刊,以及Scope符合領域範疇,希望T-EMC期刊能維持一貫優異的品質。
首先,品質(Quality)的要求包括論文內容品質及審查流程品質兩部分,這是學術期刊要具備強大影響力的關鍵,而品質的管控有賴於強大的副主編團隊,如果整體編輯團隊的合作關係能更緊密,不僅能掌握投稿論文符合高度學術水準,也能提高審稿效率。吳教授說,他已任命約30位副主編,來自歐、美、亞各大洲的知名學者或專家,超過半數為IEEE Fellow。
其次,前瞻性(State-of-the-Art)與符合領域範疇(Scope)也是學術論文品質的重要因素,因為研究成果需能與時並進,發掘最新穎的技術;研究主題需要符合學術社群關注的範圍,不能偏離。
最後,快速的審稿且能準時出刊(Timelineness)是一流國際期刊的基本指標,要讓每一篇文章都在能在3個月內完成審稿,每一期都能符合出版日程,需要各個環節配合才能達成,包括稿源充足、副主編的積極、審稿流程順利、編輯排版作業流暢等,環環相扣,而主編需要在整體流程掌握全局,才不至於延誤影響了世界各地學者想即時分享其研究成果的希望。
吳教授說,若能穩定達成這四大指標,將能協助期刊稿源穩定成長,提升審稿效率,更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以及增加出刊論文的下載次數,如此一來,也能讓他協助台灣在國際場合和社群上發聲,進而提升國家能見度。
吳教授表示,希望藉由他在國際學術社群影響力,協助台灣爭取2024 IEEE EMC世界年會在台灣舉行,並結合亞太電磁相容會議(Asia-Pacifi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簡稱APEMC)一同擴大舉辦。
EMC世界年會是EMC社群非常重要的會議,每隔六年都會從美國移師到亞洲舉辦,各國都積極爭取舉辦,台灣若能有機會得到EMC世界年會的主辦權,對於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也有非常大的助益。
2015年5月,台大主辦2015 APEMC研討會,由吳宗霖教授擔任大會主席,負責籌辦這場學術盛會,共有來自22個國家地區、447人參加,是歷年來最多人參與的一次,並收到256篇論文投稿、198篇論文發表。
吳教授說,由於當時舉辦相當圓滿成功,讓IEEE EMC組織的高層印象深刻,也直接讓台灣的EMC產學能量受到國際學術界及產業界的高度矚目。
此外,吳教授也將在擔任主編的任期內,鼓勵台灣學者專家成為IEEE EMC Society的會員,藉由扶植來自台灣的學者,提高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度,例如提名台灣學者擔任副主編的工作、提名優秀台灣學者參加IEEE Fellow的遴選等,俾能累積台灣學術社群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掌握發聲權。
台灣在國際外交上常面臨困境,但若能以學術專業,在國際的非營利組織扮演關鍵角色,促進國際社群的發展及進步,應該也會贏得國際的認同及尊敬,讓台灣被世界所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