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世代對話 — 「學術漫談」系列三:人生路的最佳化
吳忠幟/楊琛喻/鄭閔仁
演講題目:人生路的最佳化
演講者:陳中平教授
引言人:張耀文教授
演講時間:92年9月18日 5:30 pm
演講地點:142教室
演講摘要:
陳老師在大學時唸的是資工,出國唸的是電機;在美國期間曾在IBM工作過,也曾在威斯康辛教過書;目前是電子所ICS組的教授。多樣化的體驗使他講起人生際遇格外令人感受深刻。以下是陳老師給學生們各方面的建議。
在求學方面,陳老師認為要在興趣與學業間取得平衡,並避免單面向的學習。台大的學生在國內已是天之驕子,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隨時保持謙虛與不斷上進學習的心。在求學路上,同學間除了在學業上的競爭以外,更要懂得互助合作,學會team work的技巧,這在工作上是很重要的。在感情方面,陳老師認為愛是兩人一同成長;他鼓勵學生們多交些朋友,不要因為感情受挫而想不開。對於很多學生在意的出國求學這方面,陳老師認為出國最重要的是磨練語文能力並訓練獨立生活;尤其在國外人生地不熟,在陌生的環境中成長通常有助於培養一個人未來獨立生活的能力。陳老師認做研究像是一種枯坐冥想,指導教授能教給學生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做事態度。在就業方面,陳老師建議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性向,能對自己的工作發生興趣、產生熱忱最為重要。業界和學術界的差異,在於學校中強調較多的理論,而業界較重視實務與理論的結合。最後陳老師勉勵大家,人生路上有我們可以掌握與不可掌握的東西。我們無法控制時事變化與環境改變,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開闊與無限學習的心,以應付人生路上的各種變化。
問答集:
Q1:想要在Intel工作的話有學歷限制嗎?
陳中平:在Intel裡面有各種學歷的人才;不過在升遷上,有博士學歷的人仍較吃香。但是現在是個全球競爭的時代,一個人的做事態度遠比學歷來的重要。高手比別人提早看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當你可以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你的價值就提高了。至於在工作上,要不要從技術方面的工程師轉到管理階層,這要看個人的性向。我在這裡強調,獲得博士是一種qualification,證明一個人能獨立研究;一般該問的不是幾年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而是問自己需要幾年能證明自己有獨立研究的能力,有defense自己的學問的能力與自信;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的人生歷程,但也不應該花費太多青春在上面。
Q2:請問國內學生應該努力的方向?
陳中平:我認為學術上應該要多交些朋友。在學術研究上想要出頭,即便很傑出,還是要靠朋友,完全靠自己會相當辛苦。而國內學生相較於在國外求學的學生,要更加注重外文能力,尤其是表達能力,這在國際會議上是必須的。一個人的表達能力若很好,這會使他的研究加分,故我要求我的學生多花心力在練習表達上。我勉勵大家要加強語文能力,要多交友,在專業及一般領域上都做學習,如此在人生路上可以走得更平順。
活動花絮:
SARS過後的第一場演講,吸引到很多同學。早在演講開始前的半小時,就有同學跑來佔位子;其後陸陸續續又有同學前來,到了五點十五分左右,現場已經座無虛席。在演講過程中,陳中平教授與張耀文教授在求學期間為學長、學弟,因此兩人互動非常頻繁,也讓現場增添不少笑聲。
作者資料同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