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維 助理教授
陳政維博士分別於2009與2011年自交通大學電控系學士班、台灣大學電機所控制組碩士班畢業,並於2018年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機械與航太工程學系取得博士學位。陳博士曾協助執行美國國衛院(NIH)研究計畫,進行影像導引眼部手術機器人與手術自動化技術之創新開發,成功實現自動化白內障手術之全球首例。陳博士自UCLA畢業後旋即加入台大電機系擔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涵括微創手術機器人、高精度機電控制、模型預測控制、以及電腦視覺演算法開發與應用。
陳博士具有多項與台灣產學界合作經驗: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進行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之模型建立和模擬、以最佳化演算法進行製造業工廠任務排程、利用反覆式學習控制演算法改善六軸機械手臂控制誤差等等,並與精密製造產業合作,實現智慧型前饋控制於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軟體,大幅降低建模所需時間成本,也無須人力訓練,該控制演算法大幅提升產品元件精密度,對於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有顯著之貢獻。
劉俊麟 助理教授
劉俊麟博士先後於2010年及2012年取得台大電機工程學系學士學位與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碩士學位,2018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取得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學位。於2018年八月回到台灣大學任教。
劉博士主要研究專長為訊號處理方面的研究,包含陣列訊號處理(Array Signal Processing)、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以及統計訊號處理(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等。其研究重點為稀疏陣列(Sparse Array)的幾何形狀設計,基於稀疏陣列之訊號處理和理論分析。其研究成果獲得訊號處理領域四次國際會議(IEEE ICASSP 2016, IEEE SAM 2016, ACSSC 2016, IEEE ICASSP 2018)之最佳學生論文獎。未來期待相關研究成果,能對下一代通信系統或其他更廣泛的領域有所貢獻。
張子璿 助理教授
張子璿助理教授於2004年及2006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及電機所CS組,並於2008年前往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就讀一年之後,轉往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並於2015年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麥迪遜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帶領進行多項美國能源部,國防部,美國空軍,以及農業部的合作研究計劃。張教授發表了多篇頂尖期刊的研究成果,受邀多個國際研討會,其中有共同研究成果獲選為當年度Nature子期刊前1%被引用的文章。
張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了二維材料、薄膜奈米電子、可撓性以及可穿戴的高速高功率薄膜電子以及光學電子原件、前端性異晶相電子原件的開發、永續性綠能電子的研究。其中題目包含成功展示AlGaAs/Si 二階異晶相高效太陽能電池,高效能可生物分解電子產品、高功率可撓性HEMTs、可穿戴式放大器、單光子X-ray 光感原件、薄膜腔共振光感元件、此外張教授成功開發出用二維材料引導奈米分子的自組排列,大幅提升了奈米分子結構的自主生成的各項效能,成果已獲得多項國際專利,以及專利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