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先生,一九六九年台大電機系畢業,服役後進入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經由郭南宏教授的介紹,擔任顧光復先生的助手,顧先生為中國第一個MIT畢業的學生。曹先生曾經擔任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當時胡定華博士為所長,另外兩位副所長為史欽泰博士和楊丁元先生,皆為台大電機系系友。在孫運璿先生擔任經濟部長期間,曹先生曾經參與規劃合併金屬、化工、礦業等三個所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曹先生於一九八一年十月二日調往聯華電子,並於一九八二年一月升任總經理。聯華電子為政府所創立,初創時官股佔百分之八十。曹先生到聯華電子兩年內,由於經營費心,遂得了近視,頭髮也變白了;目前則擔任聯華電子董事長。
一九八四年曹先生提出晶圓代工的構想,分別向李國鼎、孫運璿和徐立德三位先生簡報,此構想後為台積電所採用。聯電集團目前擁有十間晶圓工廠、並參與七家IC設計公司、一家光電公司 ( 友達光電 )、一家上櫃的PC板公司 ( 欣興電子 )及其他轉投資事業。聯華電子總資產超過兩千一百億,員工超過九千人,其中具博士學位者約一百三十人。曹先生於一九八九年從美國Xerox請回段行健博士,和Matsushita合作,共同開發TFT-LCD技術。由於自行開發技術,較易做修改;相較之下,其他國內廠商採用購買技術的方式,不易修改,技術風險較高。
一九九二到二OO一年間,聯電申請中華民國專利4860件,獲准3563件;申請美國專利4366件,獲准2268件;一九九九年起,每年在中華民國及美國的專利獲權數超過工研院。曹先生認為台灣已確立晶圓代工獨步全球、無可取代的地位,但未來晶圓廠不會一家獨大;台積電和聯電的競爭結果對兩家都有益處,亦有策略上的需要。
曹先生的經營理念在一個“實”字,要求經營團隊做人實在、做事實在;他認為企業界人際關係的基礎是績效,循此原則關係也較能維持長久。例如嚴格規定在財務報表中,將海外庫存自帳面扣除;避免以庫存吸收成本,產生帳面盈餘,或賣到國外公司,形成帳面收入。又如將股票以最低可能價錢上市,以使股東實際受惠;並認為企業本身經營良好就是一種對股東及社會的回饋。
曹先生講求賺錢的品質 ( quality of earning ),不過度依靠媒體宣傳。由於台灣電子產業的交易大致依靠實力而不完全憑藉關係,因此應酬較少,個人生活也較簡單。也因為做事講求實在,因此不會有太大的意外狀況發生。
曹先生好學慎思,學習的方式講求聽、看、動手做;一本書喜歡從頭到尾看完。他認為學生在學校內應多修有興趣的課程,但不應太重視短期的實用性;部分課程內容雖然一輩子可能都用不上,但是學習及知性上的樂趣也是很重要的體驗。由於整個世界變化太快,在大學時期應打好基礎;有了紮實的基礎訓練,日後有需要再繼續學習,較無障礙。
曹先生認為語文對生涯 ( career ) 非常重要,但常被忽略。網際網路可加快求知及做學問的速度,而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英文更為重要;其中英文閱讀的能力應重於會話及口音正確與否。每個人對音樂和藝術都有不同程度的興趣,應可適度培養,以提升個人的感性深度。
曹先生認為創業的失敗率很高,盲目創業沒有意義。具有強烈的實現慾望( burning desire )且有遠見者,創業較易成功。可考慮先到一個有制度的公司裡,從工作及組織中學習。聯電的員工分紅制度,使員工在公司內創業成為可能。人生可供選擇的路徑很多,宜有所取捨;目標單純後技藝才容易專精,也較容易獲得成長。
曹先生認為生涯規劃的邏輯有待商榷。每個人本該隨環境的變化而調適,如何事先規劃?重點在於避免以自我為中心,但也不應隨波逐流;而是在變與不變之間取得平衡。較可行的做法為培養些好習慣,如多看書,並建立正確的觀念。訂立僵化的目標,譬如賺多少錢,並不是很好的做法,且容易受外界因素的限制。有了正確的觀念之後,就不要再為前途多憂慮,不如讓命運帶來驚喜。
( 1999-5-3電機系演講,2001-4-10江簡富整理初稿,
2001-4-19曹興誠先生初校,2002-11-5曹興誠先生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