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時 間:104年9月23日(三)下午3:30-5:20地 點:臺灣大學博理館101演講廳
主持人:張帆人教授、鄭士康教授 主講人:十大傑出青年 江秀真小姐 |
前言
背著登山背包,踏著一步步沈穩而有力的步伐前來臺大電機系的演講廳,映入眼簾的是理著一頭俐落短髮的女生,眼神堅毅似乎透露出即便有再大的困難也能從容不迫地迎刃而解。她,是至今已完攀世界七頂峰,甚至二次登頂海拔8848公尺的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江秀真。
江秀真的少女時代
今年剛滿44歲,目前就讀本校大氣科學系碩士班,曾經擔任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巡察員,並於民國98年得到十大傑出青年獎的殊榮。國家公園的保育巡查員類似山中的消防隊,協助山難搜救、山區研究調查以及隨時修補山中的步道,讓山客都能安全的前往。從小在新北市雙溪區長大,由於爸媽都在台北市工作,多半的時間都是一個人打理許多事情,讓她個性相當獨立,時常爬樹摘果子吃、跟男孩子打架,堪稱十足的「野孩子」。而會去爬山是因為父親的關係,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拿到全校女子組200公尺的金牌,也是她和全家的第一面金牌,拿到後的第一件事情當然就是興沖沖的回家告訴父親,畢竟連她的哥哥也沒拿過金牌。不料,父親卻嗤之以鼻的轟了她一頓:「這種金牌也敢拿回家炫耀?以後如果不是全國金牌就不用拿回來了。」這段話讓她哭了一整天,但這招「江式激將法」卻也讓她下定決心有一天一定要邁向奧運,拿全世界的金牌證明給父親看。
國中畢業為了幫忙家裡還清債務,就讀台北育達商職,便一邊打工一邊唸書,因家住桃園必須通車,也因如此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當時的她參與了登山社,開啟了一連串登山的旅程,和社團裡的長輩學習到許多在學校和家裡學不到的事情,是她人生中學習和歷練的關鍵,也勉勵底下臺大電機系的同學在年輕的時期可以多多參與社團,任何自己喜歡的社團都可以。
1995年,江秀真辭去在當時每月有36000元高薪的工作,和團隊們決定前去挑戰聖母峰,而她的老闆非常的納悶,畢竟一般人並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她一心希望能在年輕的時候看看聖母峰的樣子,最後老闆也只好同意讓她辭職。在出發聖母峰前,因為前一年一則花蓮縣的拾方方先生登頂聖母峰消失於8000公尺山上的新聞,造成沒有一間保險公司願意提供他們保險,甚至有保險公司主動贊助遠征隊三十萬,條件是:不要投保他們的。
出發聖母峰的行前準備非常多,除了基本登山器具之外,必須另外攜帶足夠的氧氣瓶,登山鞋也別於一般,足足有五公斤重,甚至需事先寫下遺書,畢竟登頂聖母峰的死亡率相當高,在當時設備資訊都不發達的情況下,死亡率高達33%。最後江秀真和團隊突破重重的困難和考驗,成為臺灣第一位登頂海拔8848公尺聖母峰的女性。當時她才24歲。
行前準備相當不易
想登上世界高峰,除了要老天爺賞臉給個好天氣,行前的百般苦練更是一點也不能少。當時江秀真每天早上都得跑完1萬公尺,每月還得接受12分鐘內跑完3000公尺的體能測驗;每個禮拜還得有三天前往國立體專(現為國立體育大學)進行低氧訓練,另外還有攀岩、溯溪、負重,裝備使用、高山醫學等等訓練,然後每個月第三週進行體能測試及驗收,如此訓練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除了這些體能上的訓練之外,還必須突破許多日常生活上的侷限。在低溫低壓的高山上煮一道菜,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在8000公尺以上,食物和水都會結冰。長達45天不能洗澡,必須習慣住兩個多月的帳篷。環境相當嚴苛,並非將體力練好就好。
國際登山以海拔6000公尺以上稱之為登山運動 (mountaineering),臺灣的山大約在海拔3000多公尺稱為 Hiking/Backpacking,但山難卻屢見不鮮,原因在於許多人都輕忽了“山”。臺灣地形地貌在全世界是相當少見,非常陡峭卻能在短時間上到山頂、容易引起高山症,另外環境也相當複雜,不同海拔呈現的植物與地形豐富,例如;穿梭在比身高還要高的玉山箭竹林中,容易迷路,導致許多國內、外登山客不熟悉臺灣高山環境而發生山難事故。
當生命安於現狀時,就會失去原有的熱情
登上聖母峰回到臺灣之後,生活平穩,歲月靜好。嘉義大學森林系畢業後進入臺大山地農場(梅峰)擔任近三年生態解說員的工作。梅峰位於海拔2100公尺的高山上,屬於臺灣霧林帶區,氣候涼爽。一年四季「百花綻放、綠意盎然、果實豐收、白雪靄靄」有如人間天堂,讓她生起一心一意在此退休終老的念頭。
在梅峰除了在農場帶隊導覽解說、園區維護、臺灣原生樹木的育苗及繪圖、森林資源的調查等,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就算輪到休假日也不太願意下山去碰觸喧擾。正所謂「無求養就平常心,淡泊修得隨緣性」的快樂自在。
某天,她的同事阿雄突然跑來,並且興奮的對她說:「江仔,江仔!玉山國家公員招考巡山員,而且不限男性喔!」她冷冷的回答他:「是喔,我在這裡很好啊!想做到退休,蟲鳴鳥叫、山高水長…」說時滿足的神情映在臉龐。阿雄帶著驚訝又有點生氣的表情說:「如果你只是想在這裡退休的話,妳應該不是曾經爬過聖母峰的人!」這句話如一記當頭棒喝敲醒了她,反問自己安適的生活,是否已侵蝕原本的夢想,否則怎會失去鬥志?阿雄的話讓她覺醒並克服萬難,成為玉山國家公園第一位女巡山員。至今她仍感謝阿雄當年的鼓勵,讓她看遍七大洲最高峰的寬闊視野!並且隨時提醒自己,當生命安於現狀時,就會失去原有的熱情,過度的安逸失去了靈魂,過度的冒險失去了生命,她發現“中庸之道”是人生的重要所尋求。
三年內完成七頂峰計畫
從2006年開始,江秀真在三年內陸續完成世界七頂峰登頂計畫,也就是世界七大洲中七座最高的山脈,包括了歐洲的厄爾布魯士峰、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北美洲的麥金利峰、大洋洲的查亞峰、南極洲的文森峰以及最後亞洲的聖母峰。曾經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經驗,在十餘年的沉潛淬煉後,讓她更為成熟堅韌。她坦言,攀登七頂峰的過程,比起十幾年前攀登世界最高峰讓她獲益更多。2007年,她曾經在登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時遭遇暴風雪,當時在5500公尺的高處紮營時,隊友下山進行運補工作,她獨自留在帳棚內,卻遇上生平最恐怖的一次暴風雪,狂風呼嘯、天搖地動。孤獨的在五千多公尺的雪地裡度過兩天兩夜,體驗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滋味。
2009年,與伍文龍、黃致豪的歐都納團隊第二次登上聖母峰,三人歷經前面六座高峰的考驗後,所有的矛盾、衝突都在彼此的體諒、包容、瞭解中逐漸冰釋消融,並且總能在重要時刻無私地協助對方。隊長伍文龍對此也曾表示,「人生如果沒有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們爬山的感情可能就不會如此豐富。」過程中體驗無數的不可能而能、不能行而行。這一切要感恩眾人的成就,多虧有善知識們,在困惑、無助時,給予指引與勇氣。三年來的登峰經歷,不但讓她更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讓她更領悟到必須用學習、謙卑、敬畏的心態去登山,這其實也是人跟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要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諧。
利他人生,突破生命的極限
在歷經三年的七頂峰登頂計畫回來後,江秀真體認到許多人生的意義,人會有老、病、死,這是我們人類的極限,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尋找突破生命極限的種種方式。「每個人都有在世間上的使命跟任務,我的使命是把登山過程與對生命的態度,盡量分享給別人,帶給更多人鼓勵,推廣登山教育,」江秀真表示。她也舉了一個自己身邊的例子,一位魏博士在零下四度的無人氣象站已經快維護一輩子了,這樣子的工作不能帶給他任何名利,但他卻願意默默的付出,讓江秀真體認到生命可貴,熱情無價,有時候會願意去做某些事情是一種使命感和熱情的堅持。因此她發願在往後20年在各級學校致力推廣登山教育,並要將全台所有的四千多所學校都能演講一遍,預計希望15年後能創辦一所登山學校。
跨領域來到臺大大氣科學系碩士班唸書,剛開始的出發點非常單純,就是希望能夠改善以及降低臺灣的山難發生率,如果前往爬山的山友能夠看懂天氣預測或者有即時的天氣預報,建立一個完善的登山氣象資訊平台,那麼山難就能減少。在海拔如此高的山上,要得到及時的氣象資訊僅能靠無線電的輔助和山下的人員溝通,因次江秀真也希望她在就讀大氣科學系方面的專業能夠帶給臺灣的登山團隊一些幫助,也適時的給予山友一些福利的輔助。未來的趨勢就是跨領域的合作而並非只單純各做各的事情。
結語
這幾年間江秀真已累積上千場的演講經驗,同時在海外攀登的路上行進、工作的兼顧直到碩士論文的完成,堅持善用每分每秒,為的就是實現當時攀登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時,暴風雪狂襲之夜與眾神諸佛所交換「存活下來的約定」。江秀真深感能走進登山領域,是上天給予磨練,唯有不斷的累積登山經驗、透過演講等方式,來傳達登山教育理念。
回首這一切絕非偶然,一生所遇之人有多少,珍惜當下,認真清楚的過每一天,無愧於天地之間,這就是生命的態度。江秀真的父親在2014年過世,也讓她再一次體認到生命的無常,但也因為曾經登過無數高峰的她,在一次次緩慢卻堅定的步伐當中,讓她有許多時間能夠思考如何突破生命的無常,無非就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無憾的人生就是和身旁的朋友分享喜怒哀樂,一起和家人度過悲歡離合,最後也祝福各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夢想,也能在自己的夢想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