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鉉
歲月匆匆,離開被「交流電路」、「電機機械」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日子已經很遙遠了。這次同學會,重新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盛慶?來、白光弘兩位教授,他們很是和藹可親。到底是四十年的光陰,我們已不在是每學期修二十五個學分的年輕人了。
我們這一屆,本地學生有四十餘人,僑生有七十餘人。畢業後,由於背景相近,保持聯絡的以本地同學為主。除了少數幾人留在台灣發展外,其他的同學都去了美國。為什麼這樣做?大概是一窩蜂的順應潮流吧。在洋學校畢業後,除了有幾位早已立定志向,毅然回國服務外,其他的人,都在美國定居下來。值得一提的是,竟然有十二位同學加入了IBM。不知是IBM慧眼識英雄,還是我們同學一窩蜂的習性未改。
同學們除了六人在教育界外,其他都在工業界工作。創業的雖然不多,但卓然有成的卻也有幾位;尤其是潘精中的成功,讓我們大家都分沾了他的光彩。據可靠研究,絕大多數同學們的資產雖然都微不足道;但平均下來,每人的資產在全盛時期居然高達美金七千萬元;大概也可以同電機系其他各屆系友們一較長短了。至於電機本行的研究工作,我們已有五位同學獲選為IEEE Fellow。
在畢業三十年後,從一九九一年起我們有了第一次的同學會;以後每三年一次,從一九九七年起改為每兩年一次。來日無多,看來不久就得改為每年一次了。每次在美聚會,總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參加。這一次在台灣舉行,雖然受到九一一的影響,仍然有二十位同學參加;可見同學會的吸引力仍然不減當年。
在台灣的同學們,為了四十年的聚會,由吳鐵雄主持,王水海、徐振方、蔡式生協助,不厭其煩每月開會;全部行程都用工程人員零缺失的精神,預習了一遍。使得我們四天的聚會,完滿無瑕。從美國回來的同學,除了享受到溫馨的友情外,也喚起了難以為繼的恐懼感。
十一月十二日回到母系,二十位同學和眷屬浩浩蕩蕩地從福華會館出發,沿新生南路、穿過椰林大道,迆邐來到了電機資訊學院。熟悉的景物,勾起了以前騎車遨遊的回憶;一幕幕往事,不由得浮上了眼前。大紅的橫幅「歡迎一九九一年畢業班同學」又把我們帶回了現實。郭斯彥主任熱情地招待我們,並為我們詳盡地介紹了母系的發展以及今日的盛況,讓我們也與有榮焉。過去台北三省中多年的情結,也在郭主任的入學生原畢業中學報告表中煙消雲散。如今建國中學居然佔有了過半的新生名額。何崇文同學聽了報告後,對我哈哈大笑,總算報復了當年在柏克萊人單勢孤,被附中同學逼寫不該誤入建中的悔過書的恨事。連萬年班代施超(成功中學)如此能言善道的人,也啞口無言。如果是二○○一級的話,施兄的寶位恐怕已經是建國中學的了。
在一頓豐盛的午餐招待後,我們參觀了母系各研究所,也見到了世界級的總圖書館。稍後李嗣涔教授熱心地向我們介紹了特異功能的研究。這是一個自有人類以來就引人興趣的題目。雖然爭議仍多,我們卻衷心祝福他能有突破性的貢獻。
十一月十三日,我們開始了三天的旅遊參觀節目。觀光為名,同學們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插科打諢,調笑譏諷才是聚會的真正目的。從故宮到陽明山、淡水。又從台北南下參觀了靜宜大學、霧峰地震展示館、日月潭、暨南大學,盡興而返。李家同盡心盡力,讓我們在靜宜和暨南得到了精彩的簡報,也為此行加上了一些書卷氣息。這次同學會在朝桂餐廳由台灣同學招待的惜別宴後,圓滿結束。兩年後,西雅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