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報導

陳俊宏教授

陳俊宏教授於2011年8月自美國返台,加入臺大電機系控制組,也是臺大工業工程研究所、暨臺大分子生醫影像中心合聘教師。自從1994 年於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陳教授即任教於長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後於 2000  年加入喬治梅森大學。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衛生署(NIH),美國能源部(DoE),美國航太總署(NASA),美國導彈防禦局(MDA)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的贊助下,陳教授過去十年獲得了超過9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從事研究並解決了隨機系統模擬最佳化及其應用的幾個關鍵性問題。在理論發展方面,陳教授研究的核心在於提高電腦模擬在隨機系統設計中的效率,開發一系列革新性的方法。他引入一種全新的控制理論,創建了先進的模擬最佳化技術引擎“模擬量最高效分配法則(OCBA)”,並將此項技術應用到製造業、航空、彈道飛彈防禦、電網系統、醫療系統等領域。

陳教授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一百多篇論文及兩部專著,他的 OCBA 的專書被出版社選為系統工程與工業工程領域的“Best Seller”。他曾擔任多個頂級學術期刊的編輯,例如IIE期刊分刊主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副主編,陳教授還曾擔任《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主編、INFORMS Simulation Workshop主席、INFORMS年會(超過 4000篇論文報告)委員會主席之一。陳教授獲得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年會最佳論文獎、哈佛大學最佳論文獎、及中國大陸“千人計劃” 國家特聘專家。

自從陳教授返台的消息透露後,亞洲許多名校爭相延攬,他返台一年多來,深感台大的薪水與各方面條件遙遙落後亞洲其他名校,既失望也擔心台灣的人才流失與競爭力。

除了專業領域之外,陳教授是個鐵道迷、航空迷、也熱愛天氣預測。

陳和麟助理教授

陳和麟教授2000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與數學系,並於2007年取得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分子計算及賽局演算法。分子計算的一項重要應用為分子的自我組合,讓分子自發性的組成各種特殊結構。自我組合的實際應用一直受限於其錯誤率,陳教授設計出第一套可證明的分子自我偵錯系統,並首度於分子實驗中證實此類自我偵錯系統可有效降低錯誤率。之後,更進一步設計出可自我偵錯及自我修復的分子系統。
從史丹佛大學畢業後,陳教授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擔任博士後研究(2007-2011),進一步完善各類分子偵錯系統並實測其效能。2011年8月返台擔任臺灣大學電機系助理教授。

毛紹綱教授

毛紹綱博士於1992年至1998年間在陳俊雄教授指導下攻讀本校電機工程學研究所碩博士。迥異於過去的電磁理論研究課題,率先投入高頻電路的開發並獲致優異成果。之後服役於行政院海岸巡防署通訊電子資訊處,負責全台岸際雷達與岸巡無線通訊裝備建置。2000年退役後曾任教於大葉大學及台北科技大學,自2012年起,回到母系任教。他秉持創新精神,探索電磁工程領域的新發展,致力於提升台灣國際學術界的能見度,獲得2001年亞太微波會議最佳論文獎與2004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並自2012年至2015年獲得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他並擔任IEEE MTT台北分會秘書與IEEE台北分會電子通訊委員,目前為IEEE資深會員。近年來更將研究領域拓展到IC與系統設計,並積極參與台灣電磁產學聯盟,希望能整合理論訓練與豐富的實務經驗,為台灣電磁教育界開創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