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遠影碧空盡-憶孔金甌教授

Иконописиконографияikoni

孤帆遠影碧空盡-憶孔金甌教授

陳敏 教授 杜杜

2008 120 日,我為〈語文報〉以「落葉歸根」為題,寫了一篇文章, 以秋天的落葉,在嚴冬保護了樹根,又化做春泥滋養了樹木為喻,介紹我的同事孔金甌,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書以及主持重要研究計劃之餘,更極盡所能擠出時間回國,到浙江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等地服務。他是電磁波領域的專家,教學著書之外,主持研究計畫,有極卓越的成就。很多人認為理論與實驗應該並進,但很少有人真正領軍主持兩者,他開先河,堪稱這一領域的典範。

金甌不只專精科學,對文學也頗有研究 。有一次共進晚餐, 他突然考我:「是誰最先生動地描述地球是圓的證據呢? 」他後來告訴我,是著名的詩人李白,一千三百年前, 他的詩裡描繪揚子江的風景「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金甌讀文學哲學常常有諸如此類深刻獨特的體會和看法,並經常以此激發朋友學生的思考和想像力。

四十年來在麻省理工學院,金甌和我上課教室緊鄰。我的許多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學生, 後來都加入他的研究小組。我們合作研究背向 Cherenkov 輻射,應用左手光學材料。後來金甌開始在中國杭州的浙江大學做實驗,要我過去檢查一下實驗的儀器。去年我在他家享用傳統的感恩節大餐, 他介紹我認識幾位浙江大學的訪問學者,並安排我在2008 1月訪問他們。年初,我到杭州,金甌已經教完他在浙大的課程,到北京交通大學授課去了。我最近才知道,金甌為搶時間,在浙大或交大上課,學校通常安排三個星期講完一個學期的課,並給學分,學生只選這門課。他的教材深深地吸引學生,他獨到的講課方式彷彿柔和的春風和春雨般滲透學生的心靈。

幾年前, 金甌告訴我:「我們可不能無聲無息地老去。我們必須繼續盡心盡力貢獻社會。」他的話語提醒了我二千年前馬援將軍的故事,馬援曾經說過:「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戰士不能無聲無息地老去,應該死在邊野。同樣的,學者應當在講台或研究實驗室,直到吐完最後一口氣。

一月下旬到二月初,百年罕見的強烈暴風雪襲擊中國,我們失去聯繫。最後一次見到金甌是24,也是這學期麻省理工學院開學日,我們各自進入教室前,交換了一些剛剛去中國的經驗與看法,他仍然跟往常一樣談笑風生,一樣聰敏機智。過幾天, 他的學生告訴我,金甌感冒在家休息。當孔夫人打電話告知我金甌於312 日過世時,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的耳朵。312 日是中國植樹節,即中國的國父孫逸仙先生的逝世紀念日,他們倆位都是從底部深層紮根,利益社會和貢獻人類的人。

這幾天我一直問自己:「為何比我年輕、 比我有用、 更活躍且更有創意的金甌竟比我早走呢? 噢! 我只能引用敘述三位英國名詩人拜倫、濟慈和雪萊的名言:「上帝最寵愛的人總是先走一步」來安慰自己

倫敦西敏寺裡,詩人拜倫在自己的墓碑上寫著:

我的生命即將消失

隨著我垂死的身軀

我的心憤憤不平

為何讓我的塵世之旅徒然?

唯有我的詩歌終將不朽…….

金甌將不朽,不僅僅因為他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他在文學哲理上獨特的想法,還有他對教育執著的虔敬態度。金甌沒有離開我們,他永遠活在他的家人、朋友和學生的腦海心中。

我想以懸掛在靈堂右側的這幅山水畫,作為金甌一生卓然有成的總結:

神如奇峰俊秀

才似飛瀑流長

金甌國士千古

繪畫中,一群人,仰望著壯麗擎天的高山和穿雲飛下、淵源流長、滋潤世人的瀑布。山嵐上升,瀑布下飛,陰陽遞嬗,一如生命週期完美的輪轉。它象徵我們和世人對金甌仰之彌高,瞻之彌遠的無限崇敬和追思!

譯者後記:

孔金甌教授312 日肺炎去世,享年65 歲。1942 online casino net1227 日出生中國江蘇,為孔夫子第七十四後代。臺灣大學電機學士,交通大學碩士, 1965 Syracuse大學攻讀博士, 1969 年任教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凡四十年。孔教授為電磁波泰斗,教育英才無數,以生動精采,充滿活力,獨樹一幟的教學授課方式聞名MIT以及中國諸所大學。曾出版30 本電磁學著作和700 篇研究論文。

孔教授是我丈夫莊順連在 MIT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終生的恩師。我們在劍橋結婚生子,孔教授與師母全家關心照顧,三十年來是我們的精神導師。去年九月,回到波士頓曾與孔教授與師母歡聚,他對我寫作極大鼓勵。我提及,要寫一篇他的文章,未料他遽然辭世,悲慟哀傷難抑, 322我們冒著大風雪從伊大前往波士頓參加追悼會,聆聽MIT物理系陳敏教授感人的追憶詞,經他同意將之譯成中文。陳教授為蜚聲國際的科學家,謙謙君子型的中國學者。 翻譯期間,曾予莫大協助,並捎來一段令人泫淚的話語:

孔教授與我同時拿到博士學位,同年任教麻省理工學院。我倆都熱愛文學、哲學和詩歌。我們比鄰而居,上課教室又是緊隔壁…。1974年,我首次發現J粒子,繼而евтини мебели1979年發現膠子、核物理作用力媒介粒子時,他都是最早知道即刻向我道賀的一位 。我們的研究領域雖然不同,爾後卻能應用物理和電磁波的理論,合作研究背向 Cherenkov 輻射。我們的情誼如同鍾子期與伯牙,而今,絃不見了,何能鼓琴?

(本文原載於2008429聯合報副刊)

(孔金甌教授曾於20065120071231擔任電機系特聘研究講座)

陳敏為MIT物理系教授;杜杜為莊順連夫人;莊順連,1976年電機系畢業,現為UIUC電機系教授。

raman amplif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