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尋找失聯系友
為加強系友間的聯繫,敬請系友們提供個人的更新資料、貴班通訊錄或在貴機關行號服務之系友名單及通訊錄,以使系友資料庫更為完善。謝謝您的支持與合作。系友資料庫目前缺少的資料為(依大學部畢業年份):1945~1959,1961~1969,1972~1975,1980,1982。
同仁獲獎
◎貝蘇章教授榮膺第六屆教育部「國家講座」。
◎李琳山教授榮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
◎ 電機系郭斯彥主任、陳銘憲教授、陳秋麟教授、電子所陳良基所長、電信所李枝宏教授等五位教師榮獲「國科會九十一年度傑出研究獎」。
◎ 胡振國教授、闕志達教授榮獲九十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
同仁動態
◎ 李百祺教授獲邀擔任「Associate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UFFC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 電機系技工蕭正山先生於92年1月榮退。
◎ 電機系新進技正林彰仁先生於92年1月到任。
學生獲獎
◎ 碩士班高長榮同學(廖婉君教授指導)獲選為「2002年中華民國資訊學會碩、博士最佳論文獎」。
◎ 光電所朱士維同學及電子所張湘暉同學榮獲本學年度「第一屆聯發科技獎學金」。
◎本校九十一學年度「傑出表現」及「勵學」獎學金獲獎名單如下:
獎別 得獎學生 系所
傑出表現獎學金 林澂 電機系
邱弘緯 電子所
勵學獎學金 張家瑋 光電所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一年度碩士論文獎」本系學生獲獎名單如下:
得獎學生 系所 指導教授 論文題目
趙維民 電機系 陳良基 以平台架構為基礎之MPEG-4視訊編碼器設計與晶片實作
游世安 電機系 呂學士 HIPERLAN2無線接收機設計
蘇亭偉 光電所 林清富 奈米結構金氧矽發光二極體之特性研究
李宜霖 電信所 李宇旼 適用於DS-CDMA及MC-CDMA多用戶偵測之削樹與排序演算法及訊號維度議題
◎教育部「九十學年度大學校院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製作競賽」本系學生獲獎名單如下:
獎別 得獎學生 系所 指導教授 定題組題目
特優 何宗易
彭志祥 電子所 陳少傑
張耀文 Generalized L-Shaped Channel Router
佳作 張棋嵐
張育瑋 電機系 張耀文 Chip Placement for Multiple Project Wafer
入選 杜威廷
蘇有吉
陳銘堂
方弘吉 電機系 郭斯彥
張耀文 Generalized L-Shaped Channel Router
入選 楊士賢
王聖龍 電子所 張耀文 Chip Placement for Multiple Project Wafer
入選 劉又瑄
黃韻年
陳昱翰 電機系 張耀文 Chip Placement for Multiple Project Wafer
Tag Archives: 7期
1962級四十週年同學會
[第07期] 同學會記實 — 1962級四十週年同學會
劉華光
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台大電機系1962年畢業系友返回母系相聚。當日上午,系主任郭斯彥教授報告系況,中午並在台大福華餐廳以佳餚招待。當年恩師盛慶琜主任及白光弘教授蒞臨歡敘,尤為難能可貴。下午參觀校園後再返系會議室暢談,並由系辦賈永如小姐放映舊照(其中部份請見附圖)。誠如李白詩句,明鏡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竟覺四十年電光一瞬間!顧今思昔,多半良師和少許同學益友竟已作古,令人懷念不已。
回首1958-62台大學生時代,社會環境清苦,國民所得甚低。學生泰半節儉度日,課餘兼家教貼補。然而台大學生傳統上多能發奮向學,以校為榮,有如「少年壯志不言愁」之歌詞:「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崢嶸歲月,何懼風流!」
同學們回憶四十年前前的男生宿舍,八人擠一斗室,無冷暖氣、熱水,飲食清淡。唸書累了,行至校門外,一碗三鮮麵,已是十分了得。到同學家(如褚瑞熙家)吃拜拜則是大打牙祭。當年精神食糧,有賴上課學習。老師們傳道授業,以身作則,富書卷氣且甘耐艱辛。因而在本級同學畢業前,朱師讚祖、馮師簡,以六十餘歲之年,竟積勞成疾,不幸先後仙逝。馮師逝世前,在課堂上常以「我們學習工程之目的是為人類造福」,勉勵同學,令人至今難忘。其後數十載,諸同學「風霜雪雨博激流」,有所憑依者,豈能不感激在台大厚植之根基?
本屆同學,在國內外工程、企業、學術界腳踏實地,貢獻良多。皎皎者學術界如MIT電機系的孔金甌教授、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的蔡義本院長,工程企業界如陳永國、陳文雄、盧瑞彥等,不勝枚舉,筆者深以彼等成就為榮。
此次同學會,在母系號召下,由黃于倉、褚瑞熙、蔡義本率先發起,趙蜀剛、李映淵盡力協辦。能撥冗參加者,除上述同學外,尚有方大錚、江宏居、盧瑞彥。筆者在美國多年後,因緣際會,于2002年9月應聘返母校任教。幸喜得於同學會的前夕,在學生活動中心貴賓室備薄宴為同學洗塵。今應「台大電機之友」總編輯江簡富教授之邀及參與同學之託,謹以此文為誌;不週之處,敬請包涵。
作者:劉華光,電機系1962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暨光電研究所教授。
電機音樂會
[第07期] 學生近況報導 — 電機音樂會
蔡雋永
在靜謐而帶有一點哀傷的鋼琴聲中,貝多芬的奏鳴曲-月光,為這次的電機音樂會展開了序幕。令人屏氣凝神的三個樂章中,整個二活 (位於羅斯福路上的台大第二活動中心) 的音樂廳伴隨著優美的琴音,進入了最寧靜、安詳的境界。接著上場的是大合唱,兩首聖誕歌曲伴隨著優美的合音,在這個接近聖誕節的夜晚,給聽眾們最棒的感覺。跟著上場的有吉他獨奏、大提琴協奏、四首聯彈、吉他自彈自唱、口琴獨奏以及無伴奏合唱等等,或輕快、或安詳、或激昂、或深沉。系上從大一的新鮮人,到大四的學長姐們,都熱情地參與,令整個表演過程中,充滿了驚喜與感動。電機人最富氣質的一面,在這音樂廳中展露無遺。其中最「可愛」的節目,莫過於鍾孝文教授賢伉儷為電機音樂會所表演的大提琴協奏。正如上一次舉辦的音樂會一樣,前兩首曲子由鍾孝文教授賢伉儷演奏,不僅音樂好聽,連曲目的簡短介紹,也逗的全場哄堂大笑。而演奏中最閃亮、可愛的主角-教授家的兩個小朋友,終於在演奏至第三首曲子和安可曲時登場,光是俏皮的一鞠躬,就已不知贏得台下多少的喝采,真可說是令其他演奏者最羨慕的兩個「小小演奏家」。
二活音樂廳雖然不大,但設備相當齊全,整體給人相當高級的感覺。伴隨著這次音樂會各節目的高水準演出,讓人感覺這的確是一次成功的音樂會。也希望電機音樂會,能如同電機之夜、電機卡啦OK大賽等活動,成為電機系每年必辦的精采活動之一!
電子所敬師迎新烤肉大會花絮
[第07期] 學生近況報導 — 電子所敬師迎新烤肉大會花絮
黃毓文
九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教師節前夕,電子所學生會特地舉辦烤肉大會,主要目的為慶祝教師節以及歡迎電子所的新生。邀請的對象為電機資訊學院教職員及電子所學生,並歡迎教授們攜帶眷屬前來共襄盛舉。活動內容十分有趣,除了烤肉之外,還有團體的冰淇淋大賽、個人的啤酒大賽、緊張刺激的抽獎活動。敬師迎新活動在電子所陳良基所長的大力贊助下,參加者一律免費!因此吸引了非常多人前來,估計與會人數超過300人,讓電子所學生會的同學們從當天一大早九點鐘忙到晚上十點鐘。不過看到師生們皆渡過一個充滿歡笑的夜晚,辛苦的汗水總算沒有白流。以下是烤肉活動的籌備過程:
9月10日 – 開始初步規劃
9月11日 – 選定電資大樓預定建地為活動場地
9月12日 – 機械系吳文方主任同意由機械工廠提供當晚所需電力
9月13日 – 張貼報名海報,完成T恤圖案設計並送交「大學城」製作
9月16日 – 發布正式邀請函,邀請電機資訊學院教職員共襄盛舉
9月20日 – 報名參加的學生超過250人,加訂T恤
9月23日 – 向「國聯」聯繫,租借燈光音響設備
9月24日 – 向「香串串」聯繫,安排烤肉食品與用具
9月25日 – 向「金車文教基金會」聯繫,租借大傘蓬
9月26日 – 向「7-11」聯繫冰淇淋大賽事宜,採買抽獎獎品
9月27日 – 開始超級忙碌的一天
AM 09:00 – 到「金車文教基金會」搬運30組大傘
AM 11:00 – 到「大學城」搬T恤
AM 11:30 – 到系K和系康搬桌子
PM 12:00 – 佈置場地(組大傘、排桌子、拉電源、掛滷素燈、試音響)
PM 03:30 – 分配烤肉食品與器具
PM 05:00 – 活動正式開始
蒞臨會場的來賓包括許博文院長、郭斯彥主任、林茂昭所長、陳良基所長、郭德盛教授、陳少傑教授、闕志達教授、曹恆偉教授、林清富教授、吳安宇教授、張耀文教授、吳忠幟教授、黃俊郎教授、呂良鴻教授、毛明華教授、院辦公室勾淑華小姐、教授們的家屬、美麗活潑又大方的所辦公室吳依倩小姐、蔡怡君小姐等助理。許博文院長在烤肉活動中致辭,希望明年新的電機資訊大樓落成後,讓大家能在同一地點的二樓辦同樣的活動,引起大家熱烈的掌聲。其他教授們除了向同學們說幾句鼓勵的話之外,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抽出大獎。
此次活動,每位參加者均可在報到處領到一張摸彩券、一件T恤以及一瓶礦泉水。摸彩的獎品非常吸引人,有數位相機10台、腳踏車5輛,還有40個限量發行的台大電子所水晶鑰匙圈。很巧地,這次上台幫大家抽獎的教授,皆被下一位抽獎的教授抽中;如黃俊郎教授幫毛明華教授抽到一台數位相機,林茂昭所長也幫闕志達教授抽到一台數位相機。陳良基所長更是海底撈月,在最後一項大獎中自摸;不過陳所長很慷慨地捐出腳踏車給同學,也幫獲得腳踏車但先行離開的許院長捐出腳踏車給同學,讓同學們歡聲四起。
七點半,冰淇淋大賽開始,為團體賽,共有22隊學生和1隊教授家屬參加。每隊必須先拿兩筒冰淇淋,吃完後拿兩個空筒子來換第三筒,拿第三個空筒子來的即為冠軍,可獲得Starbucks熟客券一本。感謝冠軍隊伍以懸殊的差距得勝,讓剩下的隊伍可以慢慢地享用高級的Haagen-Daz冰淇淋。
八點二十分,啤酒大賽開始,為個人賽,共有20人參加。冠軍得主在短短的30秒內,把3罐台灣啤酒喝得一滴不剩,贏得了Starbucks熟客券一本。如此恐怖的速度,簡直無人能敵,其他人連喝水都沒辦法這麼快吧!
這次活動在八點四十分結束,十分成功,這全要感謝師長們的熱烈支持、同學們的踴躍參加以及學生會同學們的辛苦服務。希望以後也有機會舉辦類似的活動,拉近師生們的距離,疏解作研究的苦悶。
盛慶琜教授
[第07期] 同仁近況報導 — 盛慶琜教授
江簡富
盛慶琜教授
(五十年代的台大電機系)
盛慶琜先生,一九一九年出生於浙江嘉興,其父蓱旨先生為前清翰林。盛先生初中就讀於嘉興二中,高中就讀於省立上海中學。一九三六年進入徐家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次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家人避亂四川。一九三八年四月回到位於上海法國租借的震旦大學復課,一九四一年畢業;珍珠港事變後不久,日軍即佔領法國租借。盛先生隨後輾轉服務於貴陽資源委員會所屬的汽車修理廠、重慶的液體燃料委員會及內江糖廠等處。抗戰勝利後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英國,並於一九四八年獲得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博士學位。
盛博士於一九四八年秋自美國返回大陸。當時正值內戰最後階段,戰事對國民政府不利,經濟上則通貨膨脹、民不聊生,社會上則人心惶惶、不知所從。盛博士在故鄉附近的上海、杭州找不到適當的工作;因曾在四川內江糖廠服務,遂經教育部介紹,於一九四九年二月搭乘最後一班中興輪來台,在麻豆台灣糖業公司的第四分公司工作了半年。
盛博士在糖廠服務期間,在報上看到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教授的徵才公告,於是寫信給傅校長及母校省立上海中學前校長、當時擔任台大訓導長的鄭通和教授。後來台大工學院院長彭九生教授與盛博士面談後,即聘為電機系副教授;盛博士遂於九月中到台大電機系任教。
盛教授剛到台大時,電機系主任為李舉賢教授,其他尚有楊進順、余耀南、朱纘祖和張霽秋等幾位教授。電機系分為電力、電信二組,電力組的學生佔十之七八,電信組只佔十之二三。李教授和楊教授負責電信組的課程,余教授主授交流電機,朱教授主授直流電機,張教授主授電力輸配。盛教授因為由機械專長轉為電力,第一年只授外系的電工學。
一九五○年,張霽秋教授轉赴海軍官校任教,系上又另聘請丁成章副教授。於是丁教授接下了交流電路課程,而盛教授則接下了電力輸配課程。再過一、二年,系上敦聘電信界的前輩馮簡教授,主授電信組的電波傳播。至此,台大電機系共有七位教授和副教授,即李舉賢、楊進順、余耀南、朱纘祖、馮簡、盛慶琜和丁成章教授。數年後,朱、馮兩位教授相繼病逝,系上另聘請江德曜和馬雲龍兩位副教授。其後余耀南教授獲得中華教育基金會補助,赴美深造二年,又轉赴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丁成章教授也移民加拿大至新勃倫斯威克大學任教。原在系上擔任助教的許振發、白光弘、劉群章、黃鐘洺、黃胤年等先生也逐次升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盛教授於一九五三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補助,赴美國和加拿大考察技術教育半年;原本規劃以考察專科和職業學校的技術教育為主,但可作彈性調整。盛教授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考察美、加大學工學院電機系的教學和研究近況。在美、加的半年期間,訪問了不少第一流的電機系,包麻省理工學院(MIT)、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布魯克林學院(NYU, Brooklyn)、賓州大學(Penn. State Univ.)、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密西根大學(Michigan Univ.)、卡內基.邁倫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伊利諾大學(Univ. of Illinois)和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Toronto Univ.)等。盛教授於一九五四年三月結束考察行程,自美返國。
盛教授在這次美、加之行中,所見甚多。對國外電機系的課程則注意到兩點:其一是電信、電子方面的研究、發展和投入遠比電力方面的更多、更深,其二是各校電機系的課程都在持續不斷地改革求新。例如當時台大電機系還沒有關於伺服機構學(servo-mechanism,這是最初通用的稱呼,後來這方面的課程多改稱為回饋控制或控制系統)的課程,而美、加各大學都已普遍進行研究了。
一九五四年七月間,李舉賢教授辭去系主任職務,由盛教授續任。盛教授企圖參考美國各校的情況,修改電機系的課程。這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每位同仁總認為自己所教的課程或研究的領域很重要,所以要減少一門課的學分和鐘點都不受歡迎。最後好不容易才把交流電機、直流電機和電波傳播等科目從原來的一年八學分減為六學分;至於新的選修科目,增加得也很有限。盛教授曾講授伺服機構學三學分,並寫了一本《伺服機構學初步》。
盛教授考察美、加大學後,帶回若干電機系的資料和研究所的入學申請書,供三、四年級的同學們參考,引起了他們赴美深造的興趣;此後連續多年,台大電機系80%以上的畢業生赴美深造。電機系同學修習電力、電信二組的比例也逐漸改變;後來學電力的佔十之二三,學電信的則佔十之七八,與早期的比例剛好對調過來。
當時教育部雖已同意台大電機系成立研究所,也有許多電機方面的學者專家鼓勵台大電機系開始招收碩士班的學生;但是盛教授始終因為沒有把握找到足夠的師資,而不敢嘗試。
一九五八年,教育部核准國立交通大學成立電子研究所,開辦國內第一個電子方面的碩士班。當時盛教授也參加了交大電子研究所的籌備委員會,並輔助李熙謀先生安排課程事宜,向各方洽聘兼任教授:從台大邀請電機系的李舉賢教授、楊進順教授、物理系的許照教授講授基礎課程,從清華大學聘請李新民教授講授數學課程,從電信局聘請康寶煌先生、高廷樞先生、劉彝善先生,從經濟部工業研究所聘請李恆鉞先生,講授電信、電視等實務方面的課程。其後又從空軍聘請張去疑教授,從成功大學電機系聘請劉浩春教授。除了前述二位外,其餘的教師皆屬兼任。這樣的七拼八湊,再加上交大校友的協助,才勉強排滿了碩士班的課程;回想起來,實在非常不易。
盛教授籌辦電子研究所二年後,於一九六○年自台大休假,到美國洛杉磯加州州立學院(現已改為州立大學)任教一年。盛教授於一九六一年返回台大續任一年,於一九六二年攜眷移民加拿大,並任教於渥太華大學。一九七一年回台大電機系客座一年,一九七二再返回渥太華大學。一九七三年返國擔任交通大學校長,並以系統工程的概念指導管理科學院的研究生。一九七八年赴香港一年,開始研究哲學。一九七九年赴加拿大,並任教於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Windsor University;餘暇則研究哲學。一九八五年返國任教於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講授分配理論 (Distributive Justice);並在文化大學哲學系及三民主義研究所兼課,講授統合效用主義(Unified Utilitarian Theory) 及分配理論。盛教授近年來致力於經濟哲學、倫理學、價值論的探討,立論的方式契合系統工程的概念,別具見地。
盛教授初到台大電機系服務時,系上只有六、七位教授,還不到目前電機系教師人數的十分之一;大學部的學生總數不到兩百人,還不及目前的博士班學生人數。台大電機系得天獨厚,多少年來一直是大學聯考中考生的第一志願,吸收了不少菁英。台大電機系的研究所,在五十年代因條件不足,沒有開辦;一直到六十年代後期,部份系友陸續返國任教,才開始蓬勃發展,轉眼間已呈現今日輝煌的成就。現在的教授、學生和設備都是一流的,料將青出於藍,使台大電機系的成就更為卓越輝煌。
(2002-12-6盛慶琜教授提供資料,江簡富整理,2003-3-6盛慶琜教授校對)
江簡富,電機系1979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暨電信研究所教授。
鄧啟福校長
[第07期] 系友專訪 — 鄧啟福校長
江簡富
鄧啟福教授,一九五六年台大電機系畢業。一九五八年進入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於一九六○年獲碩士學位;隨後赴美國密西根 (Michigan) 大學,於一九六六年獲得電機工程博士。鄧教授曾先後擔任美國貝爾實驗室 (Bell Lab.) 研究員、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電信工程研究所所長、工學院院長、國科會工程發展處處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於國科會服務期間,推動成立多個大型研發單位或計畫,包括multi-project chip計畫、環境保護大型計畫、次微米實驗室(以後改制為國家毫微米元件實驗室)、超級電腦中心(以後改制為國家高速電腦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科學衛星計畫(以後改制為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等。鄧教授於一九九○年八月回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任教一年後,接任教務長,並於一九九二至九八年擔任交通大學校長。鄧教授曾擔任電機工程師學會、電子戰學會、微波學會、科技管理學會、電腦學會等學會的理事長,目前擔任電信國家型計畫主持人。
交通大學的校訓為「知新致遠、崇實篤行」。鄧教授認為大學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能包容各種不同性格及才能的人;並鼓勵大家做擅長的事情,在各自的領域裡獲致傑出的成就,並互相尊重。個別領域在歷經長時期的發展後,自會產生其獨特的目標、方法及成就;跨領域合作時,可與其他領域觀摩比較,有助於提升學問到更高的層次。創意或創新很難憑空幻想,較可能以過去累積的經驗為基礎,經由不同領域的交流而產生嶄新的組合。
鄧教授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期間,積極推動科技與人文並重的全人教育。在課程方面要求加強基礎課程、加深專業課程及加寬通識課程;重視校園文化的健全、學生人格發展的輔導、校園景觀及建築特色的規畫,期能以無言的環境產生薰陶的功能。鄧校長要求校務行政單位應發揮服務的精神,並成為其他社會機構的模範。目前交通大學全校學生約萬人,其中約百分之五十為研究生。交大的人才培育是以研究所高級人力為重心;並配合社會回流教育(return education)的趨勢,使理論與實務結合,兼顧科技新知與經驗的交流。
鄧教授認為工作態度是待人處事的重要部份,深受企業界重視。交大校友方賢齊先生曾為交大人歸納四項在學校與社會中待人處事的原則,並融入交大的傳統:認真(devotion, diligent, dedication)、精明(smart, sharp, awareness, alert)、週到(thoroughness)、誠信(integrity, honest)。
清華與交通兩所大學間的梅竹賽,賽況激烈,直可媲美英國牛津 (Oxford)與劍橋 (Cambridge) 大學的划船比賽、美國哈佛 (Harvard) 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球賽、哈佛與耶魯 (Yale) 大學間的運動競技。梅竹賽激發兩校師生建立榮譽感;但籌備事務卻合作融洽,做到賽時盡力求勝、賽後如兄如弟。
鄧教授認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對一般事務的判斷能力,否則很容易為別人所左右。學生透過通識教育課程,學習到不同領域的常識,有助於做出正確而不偏頗的判斷。其次應該具有自我表達的能力,且能夠流利地使用本國語言及一種以上的外國語言。對一個複雜的議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完整且有條理的簡報或書面分析。表達能力對日後不論從事任何行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鄧教授認為學生除課堂聽課外,應善用圖書館尋找並研讀資料。學生適量地打工,可在過程中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並體會到賺錢的辛苦。但是應注意打工的目的、工作性質及潛在的危險。若為了貪圖享受而去打工,就失去了打工的真正意義。鄧教授在進入交通大學研究所時才開始交女朋友;後來鄧教授先出國唸書,女友在東吳大學畢業之後即赴美國與他結婚。鄧教授認為平淡、平凡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校內的情侶任其自然發展,學校不會刻意去禁止或促成。
鄧教授對學生社團的功能給予高度的肯定;鄧教授在大學時期由於家庭的經濟因素,須利用課餘時間擔任家教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參加社團活動,至今引以為憾。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學習新知及與他人相處的道理。學習如何被領導,比如何領導別人更重要;因為只有能夠虛心地接受別人的領導,以後才能有效地領導別人。鄧教授認為社會環境的變化使現在的人比起過去自主性轉強而自制性轉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並不是壞事,只是太過於強調自己的意見,而無法容忍別人的意見,則必然會引起衝突。
(2001-5-16鄧啟福教授提供資料,江簡富整理,2002-12-12鄧啟福教授校對)
郭南宏校長
[第07期] 系友專訪 — 郭南宏校長
江簡富
郭南宏教授,一九五八年台大電機系畢業,隨即進入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於一九六○年獲碩士學位。服完兵役後,曾先後任教於台南一中、台灣大學電機系、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一九六三年赴美深造,於一九六六年獲得美國西北(Northwest)大學電機博士學位。一九六八年自美返國,歷任交通大學工學院教授、系主任、電子研究所所長、代理教務長、代理院長、教育部技術職業司司長、台灣省立高雄工業專科學校校長等職務。
郭教授於一九七八年擔任交通大學工學院院長,翌年起擔任校長,為時九年。一九五八年,朱蘭成、潘文淵、方賢齊、趙增玨博士等上海交大畢業的校友倡議在新竹復校。首先創立電子研究所,接著在一九六五年恢復設立工學院,並以電子領域為發展重點;下轄電子工程、電子物理、控制工程、電信工程等學系及電子研究所,逐步發展出今日交大的規模。郭教授擔任校長期間,為交通大學在台灣發展最關鍵的年代,將交大從狹小的博愛舊校區搬遷到較大的光復新校區;並且以前瞻的眼光,進一步擴大交通大學在資訊、電子領域的規模,為學術研究及工商企業造就許多人才。
郭教授於一九八七年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交通部部長,任內的具體政績包括高速公路經營權開放、旅行業開放、計程車牌照開放、國內外民航及航空貨運站民營化、無線頻譜合理指配等,成績斐然,獲得「開放」部長的敬稱。一九九三年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積極推動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合作。郭教授樸實無華、腳踏實地的學者從政風格,廣受各界敬重。
郭教授於一九九六年離開行政院,擔任宏碁基金會首席顧問、新眾電腦公司榮譽董事長以及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等職務。一九九八年四月,郭教授在交大校友支持下創辦全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至二○○○年八月底止。二○○○年九月接受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先生的邀請,擔任長庚大學校長。
一九六九年,交通與清華兩所大學首度舉辦梅竹賽。近三十年的時間裡,這個重要的教育活動帶給兩校校友很深遠的影響與美好的回憶。由於兩校競賽的實力在伯仲之間,如透過賽前充份的準備,都有可能獲勝。因此兩校動員全體參與,比賽狀況精彩而激烈。參與師生在準備的過程中,除了健身之外,也能夠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贏了能夠嚐到勝利的滋味;輸了能夠記取教訓,明年再來。梅竹賽是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培養學生經得起失敗挫折的能力。
郭教授讀研究所的時候,養成了每天運動的習慣。除了游泳、跑步以外,也很積極地參與各種球類運動。天天運動的習慣使郭教授一天能夠保持八至十個小時有效率的工作,並對生活感到充實而有意義。也藉著打球的機會,接觸並關心學生的生活與課業,對同學有很大的影響。
郭教授認為交大固然朝向綜合大學的型態發展,但若分散了有限的資源,就不容易發揮效果。因此仍應以過去建立的基礎,持續發展特有的重點,以保持原有的領先地位;並應該依照大環境的需求,事先做好規劃以調整因應。學校整體的發展應以學術活動為主,但體育、育樂等活動也不能偏廢。如果精神不振,讀書研究皆無法積極。
郭教授認為待人誠懇、實在且言而有信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維持暢通的溝通系統可以為團體帶來兩種好處:一方面使團體成員知道他們的意見受到重視,一方面幫助團體檢視內部現狀,不斷改進。溝通系統需要雙向、持續、簡單並讓團體成員可以安心參與。
(2001-5-6郭南宏教授提供資料,江簡富整理,2002-11-29郭南宏教授校對)
2002第一屆電子設計創新競賽
[第07期] 系所近況報導 — 2002第一屆電子設計創新競賽
連崇志 陳良基
活動紀實
由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主辦,華碩電腦協辦的「第一屆電子設計創新競賽」頒獎典禮於九十一年十月十四日隆重舉行,整個比賽過程圓滿而成功。
這個比賽是針對台大電機資訊學院各研究所和大學部學生所舉辦的比賽,今年第一屆的比賽就吸引了36個隊伍報名參賽,好手雲集,戰況激烈,比賽規定是於7月15日前每個參賽隊伍先提出構想書摘要,經過初審,取28個隊伍入圍決賽,然後通過初審之團隊必須於9月15日前完成構想報告書,挑戰這項意義非凡且設計精美的競賽獎座。
這個競賽的本身就是一個創新,舉辦這個競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的學生對研究的創新精神,激發台大人的潛能。比賽希望以個人或團隊方式,在繁忙的課業中,結合自我的專業與實務,提出各種電子領域的創新設計。第一屆的電子創新競賽以「飛躍的電子‧挑戰你的指導教授!」為主題,期許學生們於飛躍的年代中抓住變化迅速的電子科技發展脈動。舉辦此類的電子設計競賽將提供勇於創新的同學一個新的創意平台,並提供教授另類的研究思考模式,藉由彼此的激盪帶動團隊的研發精神,落實學術研究的原創性,期勉台大學生不僅要做台灣科技的先鋒,更要成為世界科技的創新領導者。
十月十四日的頒獎典禮在由學生們與助理群所組成的籌備團隊精心設計之下,十分精采。會中邀請到華碩電腦創辦人之一徐世昌副總、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許博文等貴賓蒞臨參加,頒發出各個獎項,並且致詞為參賽學生鼓勵和祝福。徐副總更是當場允諾明年將持續贊助這項極具意義的活動,並且將大幅增加贊助金額,獲得在場與會的師長同學們滿場的掌聲。
比賽的成功,除了辛苦的參賽隊伍之外,更重要的是公正的評審委員們無私的貢獻,本次比賽,特別邀請到的評審委員們有王維新教授,胡振國教授,闕志達教授,王暉教授,以及李泰成教授五位初審委員,複審委員則是由王維新教授,胡振國教授,張耀文教授,呂良鴻教授,工研院徐爵民所長,以及廣達電腦黃靜敏協理所組成。評審委員召集人王維新教授於頒獎典禮中代表致詞,特別提到因參賽的隊伍都是由本所同仁所指導的學生所組成,要在眾多高材生中分出高下,壓力實在感到非常沉重。所幸各位評審委員相當有共識,才得以順利完成此項評審任務。
這次比賽頒發的獎項包括特優一名,優等二名以及佳作三名,除了獎金之外,得獎隊伍每個人可以獲得精美的水晶獎座以及獎狀。本屆創新競賽最吸引人的獎勵莫過於那一座閃亮動人心弦的透明水晶獎座,象徵著榮耀的得獎紀錄。
這個獎座是由各相關人員評估過本次競賽的精神、意義以及對時下青年學子的期許所決定的,不同於以往的金屬獎盃,透明的造型代表著在時代潮流的帶動下,學生及研究者都應該保持澄澈的心與洞明的頭腦,不拘泥於過往的成就,不受既有格局的限制,在生活中尋求創意並溫故知新。多邊的外型,一如學術界有著廣泛的領域,這些領域的研究並非毫無關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的問題與瓶頸,說不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是從各個方向來欣賞這個獎座,會有著不同的顏色外觀一樣。最後,獎座的中心圓球,更代表著電子領域研究的核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所有同仁的努力之下,可以令整個電子領域更加飛躍、更加創新!
本次競賽作品囊括了各類電子系統演算法、實現法則、類比/混合信號電路、RF電路、高速數位電路及記憶體等各項電路設計、電腦輔助IC設計方法、固態新型元件設計等專題。評分標準是原創性佔50%,報告內容完整性佔30%,實用價值佔20%,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相當強調創新的安排,鼓勵學生們提出新奇有趣的點子。本屆的得獎名單請見表一。
第一屆的比賽已經圓滿成功地結束,大家相約明年再見。研究需要不斷地創新,作為帶動創新的這項比賽也如此期許自己,第二屆的電子設計創新競賽,預計將擴大舉辦,報名參賽的對象將不限於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的學生,希望也能邀請到其他學校的同學前來參加,競賽將更為精采可期。
主辦人的話
七月十七日天下雜誌來專訪,同時送了一本剛出刊的天下雜誌,我打開一看,在天下標竿論壇專欄中,就是一系列創新研發的報導,原來天下在七月初也舉辦了數場盛大的創新論壇,邀集數位國內重量級科技產業領袖、企業家暢談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由其舉辦及籌備時程看來,與電子所籌備創新競賽之時間完全不謀而合,也可看出創新觀念之推動,確是未來必然要走的方向。我會將專欄報導張貼在所辦公室外,歡迎大家來參閱。而在此我也很想與大家分享一下當時我 推動的一些想法,我想引用郭台銘董事長的結語:「享受挑戰」來談起。這次電子所舉辦的創新競賽用的一個副題「挑戰你的指導教授」,理論上,教授應該就是最會創新的人,因此,我希望藉此給同學們設立一個標竿,那就是在研究所唸書時,至少要以能超越指導教授為志向。此外,就像在論壇中,張忠謀董事長所說的「創新就是要走出框框」,如果已知的技術、知識是個框框的話,那做研究確實就像是嘗試要走出框框來思想,跳出老師的框框,跳出自己的框框。而從企業家的經驗中,也發現創新過程仍需要一些要素,巨大(捷安特)董事長劉金標先生說要有明確目標,巨大總經理羅祥安先生則說要有決心,這些顯然都非常正確。如以我們籌辦到目前的情形看來確實也是如此,一開始,老師們在規劃這次比賽時,也覺得無法聚焦,後來鎖定「飛躍中的電子──電子設計」,就具體化了目標。再看同學報名的情形,有同學一下子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挑戰自己,很快就交件,而更多是躊躇不前,一直要透過指導教授的push才不得不下定決心。張忠謀董事長說「創新習慣是被迫養成的」,我記得蔡明介董事長來所演講時也說過「有壓力才有創新」。我相信無論是企業家的提示、電子所籌辦的過程或同學們參與的經驗,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歷程。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我很高興不少同學親身參與這次的學習過程,也希望暫時沒參加的同學,能嘗試感受一下這種大環境的氣氛,利用難得的暑期,挑戰自己和教授的框框,享受研究工作、享受挑戰。
表一、第一屆電子設計創新競賽 得獎名單
獎項 隊名 作品名稱 參賽者
特優 BRAIN STONE 電視節目篩選器 余其曄 陳怡如 楊家驤 楊尚融
優等 聰明的傻瓜 以新一代JPEG 2000技術為基礎的聰明數位相機 連崇志 張德浩 方弘吉 徐志瑋
Fantasy Watermarking Based IP Core Protection 范育成
佳作 天旋地轉 應用於數位相機之地心指向裝置 張德浩 連崇志
北極熊 智慧型來電分類電話機 趙維民 陳慶曄 張毓麟
e-lite 可程式化RGB有機發光二極體 陳介偉 卓庭毅
連崇志 台大電機系 1997年畢業,目前為台大電機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陳良基 成大電機系1979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教授暨電子研究所所長
IEEE Globecom圓滿成功
[第07期] 系所近況報導 — IEEE Globecom圓滿成功
李琳山 林茂昭 陳光禎
台大電信所推動全國各單位共同籌辦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ComSoc) 的年度大會Globecom(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2及其五十週年慶,於2002年十一月十七至二十一日在台北舉行,圓滿成功,茲簡述如下。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及學術組織,涵蓋所有的電機、電子、資訊領域,全球會員約四十萬人,其下有三十多個專業學會(Societies)及散佈全球的三百多個分會(Sections),在我國有中華民國分會(Taipei Section)。IEEE ComSoc為IEEE所屬的第二大專業學會,為電信領域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專業組織,全球會員有六萬多人,其下設有二十多個通訊專門領域的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並與全球數十個國家或區域性電信相關學術組織換約為姊妹會;我國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則於1995年與之結為姊妹會。
IEEE ComSoc每年有兩個年度大會,除了年底的Globecom 以外,另一個是年中的I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並為全球電信界最重要的年度大會。ICC及Globecom 除了發表最新的技術成果外,也舉行四十多IEEE ComSoc全球性的行政會議,例如由理事長(President)主持的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主管技術事務的副理事長(Vice President-Technical Affairs)主持的技術活動委員會(Technical Affairs Council)、期刊部主任(Director for Journals)主持的期刊會議(Journals Board)、各個專門領域技術委員會主席(Technical Committee Chair)所主持的技術委員會議(Technical Committee Meeting)等。故全球各領域、各地區、各國家的代表性人物,包含電信科技界、產業界、學術界、服務界等都積極參與,冠蓋雲集。
2002年是IEEE ComSoc成立的五十週年,ICC 2002在IEEE的總部所在地紐約舉辦,是第一次五十週年慶;第二次五十週年慶則是Globecom 2002 在從紐約繞過地球半週的台北舉行,以強調電信科技、電信產業及IEEE ComSoc的全球性。IEEE ComSoc 決定把年度大會 Globecom 2002及五十週年慶交由台北籌辦,是對我國科技界特別友善及肯定的具體表現,也顯示了我國在全球電信科技界的角色。台北能在全球眾多城市的競爭中獲勝,是國人多年努力的成果,當然也包括台大電信所教授在IEEE ComSoc長期建立的國際友誼及國際信譽在內。
ICC及Globecom由於規模龐大(Globecom 2002總預算約4,300萬新台幣),一向由IEEE ComSoc主辦,並由當地的電信業代表性公司負責籌辦。於1997-1998年間,台大電信所李琳山、陳光禎、吳靜雄教授及台大資管系林永松教授向IEEE ComSoc提出2002 Globecom在台北舉辦的籌劃書,籌劃書中包括了分別由當時台北市長陳水扁、國科會副主委張進福、交通部電信總局局長簡仁德、中華電信總經理呂學錦、台灣大哥大執行副總范瑞穎、IEEE台北分會會長王小川等人所簽署的支持函件。當時IEEE ComSoc決定由Globecom 2002在台北舉行之先決條件,即是由台大電信所的教授主導,由中華電信投入其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支援,並整合全國各單位的力量來共同籌辦。為了保證中華電信可以投入其資源,IEEE ComSoc指定以中華電信的負責人擔任大會主席為必須事先承諾的條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雪梨Globecom 1998會場的台大教授特地越洋與當時的中華電信陳堯董事長聯繫,獲得他的明確承諾,才敲定了台北的主辦權;這是當時能在激烈競爭中獲勝的關鍵之一,也是為什麼後來台大電信所與中華電信傾力合作,整合全國各單位的力量,變成一個團隊,把大會辦得空前成功的基礎。所有參與單位包括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工研院、資策會、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交通部、經濟部、教育部、國科會、各大學、電機電子同業公會、台灣大哥大、遠傳、和信及其他國內外電信產業界各單位等。最後由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博士擔任大會主席、台大電信所李琳山教授擔任議程主席、陳光禎教授擔任議程共同主席。台大電信所教授參與的重要工作還包括林茂昭所長擔任註冊委員會主席、李宇旼助理教授擔任出版委員會副主席。
Globecom 2002因同時慶祝ComSoc 成立五十週年,議程內容經過特別安排,與所有過去的ICC/Globecom相比,均極具特色;即使與紐約的ICC 2002五十週年慶相比,亦互有千秋。議程主要特色包括三天早上的大會專題 (Plenary Keynote),三位主講人是:Kurt Hellstrom (president, Ericsson),Keiji Tachikawa (President and CEO, NTT DoCoMo)及Mario Rivas (Executive VP, Philips Semiconductor),都是北美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全球電信產業的總裁級人物。ICC 2002所邀請的則是北美的電信產業的代表,兩者合起來正好涵蓋全球,有“全球性”的象徵意義。此外本次大會最大的特色是一場五十週年特別研討會,主題是:電信科技的前瞻(Over the Horizon –What’s ahead and What’s Challenging?),共邀請了代表電信科技六大領域的六位大師級專題主講人(Keynote Speakers,後來在會中被稱為“6 gurus”):Norman Abramson (ALOHA System原始發明人,代表網路領域),Charles Kao (光纖之父,代表光纖領域),Gottfried Ungerboeck (Trellis-Coded Modulation原始發明人,代表通訊理論領域),William Lindsey (諸多傳輸技術之拓荒者,代表傳輸領域)、David Messerschmitt (整合訊號處理與網路技術之關鍵人物,代表訊號處理領域)及Vincent Poor (諸多關鍵性無線通訊技術之發明人,代表無線通訊領域)。這是本次會議的最大特點,由六位大師講完所有重要領域的過去與未來,提供一個完整的大師級Vision,空前精采,是全球電信界有史以來唯一的一次創舉。IEEE ComSoc 已決定將其錄影及投影片放在學會的永久網頁上,作為全球電信界共有的珍藏。將來全世界的人上到該網頁,就會看到台北的盛會。總計世界級專題主講人(Keynote Speakers)有九人之多,也是空前的記錄。
本次大會議程的特色還包括三場五十週年慶前瞻性技術研討會(Workshop on Forward-looking Technologies),由全球代表性產業界的領袖人物共聚一堂討論技術發展之前瞻;及一場產業及應用研討會(Business and Applications Session),討論技術與產業應用之互動。另外還有12個對全球公開徵稿的大型研討會(symposium),在2002年春天截稿時,共收到全球52個國家投稿1980篇,創下ICC/Globecom有史以來最高記錄;最後決定接受593篇,接受率約29.9%。這部份我國投稿共201篇(80餘位教授投稿)是第二大國,僅次於美國的561篇,最後決定接受的593篇中我國有44篇,仍是第二大國。
本次大會還有一大特色,由於是五十週年慶,與會的現任、前任及未來的IEEE ComSoc理事長(Presidents),包括Dr. Maurizio Decina (1994-95,義大利人)、Dr. Steve Weinstein (1996-97,美國人)、Professor Roberto de Marca (2000-01,巴西人)、Dr. Celia Desmond (2002-03,加拿大人)及Dr.Curtis Siller (elected for 2004-05,美國人),理事長級的貴賓有五人,都是電信界的世界級領袖人物,涵蓋前後12年及三大洲四個不同國家,相當有“全球性”的象徵意義。會中並安排五位前後任理事長同台座談,也是公認的歷史鏡頭。
大會的Local Arrangements 也有不少特別的安排。中華電信提供整個國際會議中心大樓會場無線網路全時全場完全暢通,任何與會者凡攜帶筆記型電腦者均可免費借用無線網卡隨時隨地上網。為減輕不能同時參加太多平行Sessions的難題,部份重要的Sessions均全程錄影並剪輯投影片上網,三個月內註冊與會者均可憑password上網重聽,之後再對全球開放三個月。中華電信另於會場提供“Wireless Projector”最新服務,主講人可以將投影片直接無線傳送至投影機,不必接插座換電腦。這三項均屬前所未有的創舉。開幕典禮由陳水扁總統透過電傳視訊向大會致開幕詞,歡迎晚會由觀光局提供元宵燈會花燈,並由台大國術社表演功夫。大會晚宴有台大國樂社表演,並以故宮古畫的3D動畫呈現資訊科技與古典文化的融合;觀光局提供台北美食地圖,與會人員前往可有折扣優惠。這些均極具特色。
大會期間與會總人數1276人,其中國際人士計718人,這是國內電機、電子、資訊領域前所未有、最大規模、最高層次的國際活動。極多國際友人在會中與會後均表示這是一次少見的、極為成功的國際盛會,謹舉數例電子郵件於下:
1. From Dale Harris, Stanford大學教授,Globecom 2000議程主席
I have just returned to California from Globecom. Having been a Globecom technical program chair myself, I can easily relate to both your satisfaction of a job well done and your relief that it is over. I found the conference to be excellent in every respect. It was also my first visit to Taiwan, so I took an extra two days after the conference to look around. I very much enjoyed myself and have learned a lot more about your country. I hope to return again someday.
Dale
Dale Harris
Education Director
ComSoc Board of Governors
2. From David Messerschmitt, UC Berkeley教授, 6 gurus 之一
Lin-shan,
Well, the conference is over and you must be very relieved! I wanted to thank you for the invitation, and relay that all the arrangements were wonderful. Taipei and its people are very impressive, and always wanting to be great hosts. I have had a great time (still one more day –leaving tomorrow about this time). I appreciate all the special “VIP”parties and dinners, which made the conference extra special. I heard many attendees comment that this was one of the best organized conferences they have seen!
-dave
****************************************************************
David G. Messerschmitt
Roger A Strauch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ttp://www.eecs.berkeley.edu/~messer
3. From Koichi Asatani,日本教授
Dear Lin-Shan,
Congratulations to the very successful Globecom 2002. I believe that Globecom 2002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GICCs in the past. The meeting venue is excellent, and arrangements are great. Furthermore, Taipei people is very warm-hearted and friendly. My wife also confirmed that. With many assistances by Teipei people, our trip to Teipei was one of the most comfortable and memorable ones.
Very sincerely,
Koichi
******************************
Koichi Asatani, Dr.Eng 淺谷 耕一
Professor, Kogakuin University
1-24-2 Nishishinjuku, Shinjuku
Tokyo 163-8677 JAPAN
Phone: +81-3-3342-1211 ex2638
Fax: +81-3348-3486
E-mail: asatani@cc.kogakuin.ac.jp
asatani@tom.comm.waseda.ac.jp
URL: http://asatani.cc.kogakuin.ac.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