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介紹

李宏毅博士

李宏毅助理教授於 2010 年和2012年分別取得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旋即於中央研究院資創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於 2013 年夏天前往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CSAIL) 進行博士後研究,李教授於 2014 年八月回到台灣大學任教。

李教授的專長為數位語音處理方面的研究,他目前致力於開發一系列以語音辨識技術為基礎之前瞻性研究,例如:檢索及摘要數位語音訊號內容、人機互動、智慧型線上課程平台等,在其到目前為止六年的研究生涯中,已在語音領域之頂尖期刊和國際會議中發表三十餘篇的論文。李教授最主要的貢獻為語音數位內容檢索 (Spoken Content Retrieval) 的開創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曾被教科書所引用。

劉宗德博士

劉宗德博士先後於2002年及2004年取得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及電子所碩士學位,並於2012年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取得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劉博士於前往美國攻讀學位之前,曾於聯發科技擔任電路設計工程師。2012年畢業後,劉博士加入比利時校際微電子研究中心擔任專任研究員,並於2014年返台於台灣大學電機系暨電子所任教。劉博士曾獲得數項傑出研究及教學榮譽獎項,其研究專長為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及生醫與通訊電子。

編輯室報告

由鴻海集團旗下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本校經費,作為興建作為興建生醫工程館、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輻射醫學暨質子治療中心(輻質中心)及發展生醫與癌症醫學研究之用。其中第一期建物-永齡生醫工程館已完成啟用,關於興建緣由及未來期許,請見本期報導。

為迎接行動運算效能和行動通訊功能兩項關鍵能力技術上的挑戰,聯發科技與臺灣大學在臺大校園內成立「聯發科技-臺大創新研究中心(MediaTek-NTU Research Center」,本期介紹該中心成立緣由、組織及未來展望。

本校「高階量測儀器基礎技術研發中心」及「深耕5G高速射頻與毫米波技術中心」為執行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所推動之「深耕工業基礎技術專案計畫」,為提高我國工業基礎技術能力與產品精緻度,本期就兩個中心作報導。

本校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為提高國際交流,與法國首屆一指,在電信方面專業頗負盛名的國立圖盧茲綜合理工學院國立高等電機工程、電子、電腦、水力學與電信學院簽署雙聯碩士學位。本期對協議簽署內容及簽約儀式做相關報導。

新進教師李宏毅博士及劉宗德博士於2014年8月加入電機系師資陣容,本期報導兩位教師學經歷及研究專長。

大學部曾于瑄同學就大學部新生說明會撰文報導。

一位不具名的大學部學生分享了他「最珍貴的一課」,與系友分享。

本系陳良基教授(本校學術副校長)於本校管理學院舉行「創新的人生」演講,本期轉載本校EMBA校友會/校友基金會網頁活動報導,與系友分享。

施敏教授「邂逅數位時代」,分享數位電子時代的歷史,五個故事與體會,由本刊紀錄報導。

第49期動態報導

教師榮譽

  • 吳宗霖教授、于天立助理教授榮獲「臺大102學年度教學傑出獎」,特此恭賀。
  • 吳宗霖教授帶領IEEE EMC Taipei Chapter團隊榮獲「2014 Chapter of the Year Award」,特此恭賀。
  • 本系劉振森技士榮獲「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特此恭賀。
  • 鍾孝文教授榮獲「臺大102學年度優良導師」,特此恭賀。
  • 廖婉君教授、孫啟光教授當選為「第十二屆有庠科技講座」,特此恭賀。

獎項

類別

姓名

第十二屆有庠科技講座

通訊科技

廖婉君教授

光電科技

孫啟光教授

 學生榮譽

  • 吳宗霖教授指導大學部許毅安同學榮獲「科技部102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特此恭賀。     
獎項 得獎學生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科技部102年度

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研究創作獎

電機系

大學部

許毅安

吳宗霖 考慮隨電壓變化空乏區的直通矽晶孔柱等效電路模型

 

  • 田維誠副教授及專任研究助理鍾佩珊小姐(電子所碩畢)榮獲「24th Anniversary World Congress on Biosensors~Best Poster Award」,特此恭賀。
獎項 團隊成員 題目
24th Anniversary World Congress on Biosensors~

Best Poster Award

鍾佩珊

范育睿(應力所)

沈弘俊(應力所)

田維誠

A rapid protein pre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without fluorescent labeling by the dual-loop current measurement method

 

 

  • 吳安宇教授及電子所研究團隊榮獲「201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LSI Design, Automation and Test (VLSI-DAT)~Best Paper Award」,特此恭賀。
獎項 團隊成員 題目
2014 VLSI-DAT Best Paper Award

網頁:http://vlsidat.itri.org.tw/2015/Award/

電子所

李元生、

辛賢楷、

陳坤志、

張恩瑞、

吳安宇

Thermal-aware Dynamic Buffer Allocation for Proactive Routing Algorithm on 3D Network-on-Chip Systems

 

  • 林宗賢教授指導學生團隊榮獲「第14屆旺宏金矽獎評審團銅獎」,特此恭賀。
獎項 參賽學生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設計組

評審團

銅獎

蔡宜霖(電子所)

凃智展(電子所)

王邦全(電子所)

劉詒軒(清大)

林宗賢

馬席彬(清大)

應用於ECG生醫信號監測的類比前端與無線收發系統整合晶片

 

  • 簡韶逸、林宗賢教授指導學生團隊榮獲「第14屆旺宏金矽獎鑽石大賞、優勝獎」,特此恭賀。
獎項 參賽學生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設計組

鑽石大賞

陳宥融(電子所)

張家銘(網媒所)

顏禎佑(電機大四)

簡韶逸 應用功率感知近似技巧之十六核心行動裝置繪圖處理器
設計組

優勝獎

翁展翔(電子所)

魏子安(電子所)

林宗賢 一個具高轉換效能及高解析度的電阻式溫度感測器

 

  • 連豊力教授及電機所博士生林意淳同學榮獲「The 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Best Paper in Information Award」,特此恭賀。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最具跨領域特色的研究所,引領國際趨勢與前瞻性研究的無限前景

一、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有二項研究分組:
生醫電子組:(醫學影像、醫療電子儀器、生醫信號處理、生物晶片、生醫光電、微感測器)
生醫資訊組:(生物資訊、醫學資訊、醫學影像)

二、 誠徵生物科技相關領域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需求專長如下:
1. 再生醫學/替代醫學
2. 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
3. 生醫晶片/基因轉殖技術(基因體學、基因定序)/生物資訊(生物學數據分析)
4. 奈米生醫技術(生醫分析、生醫檢測、生醫材料、生醫藥)
5. 生醫電子儀器、生醫微感測器(生醫微感測器於生物醫療及檢測之應用)
6. 生醫影像

三、 有意申請者請檢具下列資料,mail至ntubebi@ntu.edu.tw,紙本資料請於2014年12月31日前寄至下列地址:
10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收
1.個人履歷表,需附著作目錄並簡述未來教學研究方向
2.代表性著作影本(近三年發表之論文著作1~3篇)
3.推薦信(至少2封)
4.最高學歷證書影本(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權責單位開立之證明文件正本)
5.大學及研究所歷年成績單正本
E-mail: ntubebi@ntu.edu.tw
聯絡電話:+886-2-33664961 傳真:+886-2-33663754
網址:http://www.bebi.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徵才啟事 – 誠徵專任教師

一、擬聘職務:助理教授以上
預定起聘日期:2015年8月

二、應徵資格:
1. 學歷:具電子、電機相關領域博士學位(含2015年7月31日前完成博士學位者)
2. 專長領域:醫療照護、國際醫療、下世代無線通信技術於遠距醫療應用、高階醫療器材基礎技術領域、生醫電子系統整合等。
3. 具教學熱忱及研究潛力

三、檢附資料(文件資料皆可以email方式寄送電子檔,包含推薦信及證件影本):
1. 個人履歷表,需附著作目錄並簡述未來研究方向及可開授課程
2. 近三年所發表論文影本,並指定其中一至三篇為代表作
3. 請提供兩封以上推薦信或是提供兩位以上推薦人聯絡資訊(其中一位需為指導教授)
4. 博士學位證書(或臨時學位證明)影本,或由指導教授具名證明申請者可如期畢業
5. 大學及研究所(含碩、博士)期間歷年成績單
6. 身份證正反面或護照影本
7. 其他有助審查之資料

四、聯絡方式:
1. 寄件地址:10617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所長 收
(請註明應徵教職)
2. 收件截止日期: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3. 聯絡Email:ntugiee@ntu.edu.tw
電話:866-2-33663412
傳真:886-2-23681679
4. 本所相關資訊請參考本所網頁:http://www.giee.ntu.edu.tw/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學群誠徵教師

理工學子最嚮往的學院,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邁向世界一流

一、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學群含一系五所,包含十項研究分組:
電機工程學系 (大學部及研究所-自動控制組、電力系統與電力電子組、計算機科學組)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光電組)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電波組、通訊與信號處理組)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奈米電子組、積體電路與系統組、電子設計自動化組)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生醫電子組)

二、 誠徵電機資訊相關領域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需求專長 (但不限於)如下:
1. Multi-Agent Systems, Intelligent Robotics, Mechatronics, and General Control Areas.
2. Power Electronics, Renewable Energy, and Smart Grid.
3.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 Embedded Systems, Cloud/Green/Ubiquitous/Mobile Computing.
5. Biomedical Electronics, Biomedical Imaging, Nano-Biotechnology, Biophotonics and Bioinformatics, Medical Informatics.
6.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Techniques, Antennas and Applications,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7.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Network Theory, Signal Processing, Computational Psychology/Neuroscience, Quantum/Molecular/Biological/Biomed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Services.
8. SOC Design (Embedded Processor, Memory Design, Power Electronics, Medical Electronics).
9. Nanoelectronics / Advanced CMOS / Green Energy / Display /Bioelectronic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10.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
11. Photonics for solid-state Lighting, Display, Flexible Devices, Solar Cells, Portable Devices, Optical Interconnect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三、 有意申請者請檢具下列資料,先上網http://www.ee.ntu.edu.tw/eeoffice/ntueejob/填寫及上傳相關資料,紙本資料請於2014年12月31日前寄至下列地址
臺北市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廖婉君主任收
1.個人履歷表,需附著作目錄並簡述未來教學研究方向
2.代表性著作影本(近三年發表之論文著作1~3篇)
3.推薦信(至少2封)
4.最高學歷證書影本(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之權責單位開立之證明文件正本)
5.大學及研究所歷年成績單正本
E-mail: wjliao@ntu.edu.tw
聯絡電話:+886-2-33663700 ext 123 傳真:+886-2-23671909
網址:http://www.ee.ntu.edu.tw

從農村到臺大-陳良基副校長的創新人生

呂博雅

臺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教授22日晚上受臺大商學會之邀於管理學院正大國際會議廳舉行「創新的人生」演講及同名新書簽名會,吸引許多業界人士及年輕學子到場聆聽;其深具啟發性的演講內容及整晚的如珠妙語引人深思,為在座聽眾帶來難忘充實的一夜。

陳良基教授是臺灣重要電機工程學者,不僅是其專業領域的翹楚,更是在學界、業界都備受推崇的「技轉王」。曾任國科會工程處微電子學門召集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所所長及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等多項國家機構要職,還是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會士,並一路從成大電機系講師、副教授,臺大電機系教授、電子所所長、創意創業學程主任,到臺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教授的豐富經歷及學術成就令眾人嘆服不已。但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將「學」與「術」、「知識」與「實作」完美接軌,以此創造價值並造福社會。發表超過400篇論文,擁有超過20項美國專利的他,多年來一直為臺灣高科技產業盡心盡力,協助技術移轉多達近百件,並技術協助多家新創公司上市,其指導的學生也是企業爭相聘用的搶手人才。

陳良基教授以其著作《創新的人生》中的人生故事串連出他一路追求專業領域的卓越,可說是跳脫既有框架、更上一層樓的個人傳奇。他的人生經歷見證了臺灣高科技的興衰,從上臺北念高中到讀大學到畢業出社會,正好是臺灣從農業社會到建立第一個科學園區,繼而蓬勃發展成世界高科技領域的時期。正因為如此,當他看到臺灣高科技產業在2006年後漸漸衰退失去活力,到近年欲振乏力時,比任何人都還要有感觸,也比任何人想要重振產業。「臺灣曾連續三年拿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產業群聚效應評比第一名;但近年來產業卻愈走愈無力。我們的年輕人正在面臨嚴重的學用落差問題,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達15%,起薪只有22K;而臺灣高科技新創上櫃上市公司正在逐年減少….,種種現象讓人憂慮臺灣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是我們那一代人必背的文章;但如果在書裡這樣寫大概不會有人要買,年輕人大概也不會聽。」面對這樣難解的問題,陳良基教授先笑笑地打破沉重氣氛,接著感慨萬千地回想當年從鄉下北上是想靠著教育過更好的生活,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似乎沒有辦法靠教育過更好的生活,面對這樣的危機,臺灣社會要如何發展下去?「要鼓勵年輕人有創業精神 (Entrepreneurship)很困難,因為人生來就怕未知、怕改變,」他說,但回顧臺灣在還沒有科學園區、科技業還沒起飛時,生活環境相當困苦。他們那一代人走過的年代現在年輕人沒有辦法體會也無從得知,現在的創業環境其實比以前好很多。陳良基教授希望透過文字告訴現代年輕人以前臺灣也走過這樣一段苦日子,告訴他們只要找到方向、肯努力,就能改變社會現狀。當年的年輕人因為不怕苦,臺灣才有今天;現在年輕人若有創業家敢冒險肯吃苦的精神,也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因此他在當年寫給工研院的辭職信裡提到臺灣的未來充滿危機,而他覺得讓危機變成轉機的重要關鍵就在於鼓勵創新精神。深信良師興國的他2007年在臺大創立創意創業學程,精挑細選團隊成員,以創意心法紮根,與專業知識相輔相成;希冀培養出能夠擁有創業家精神的學生,並強調多元學習及團隊精神,學以致用以達到與真實世界接軌的目的,創造價值。「 ”Create a job, not just take a job.” 是學程的宗旨;臺大的學生應該要創造工作機會,而不是搶其他學生的工作機會。」該學程已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學程之一。

陳良基教授是臺灣雲林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很難想像15歲念高中前都一直在田裡忙農活的他今日竟然站在學、業兩界頂端。但聽完陳教授當晚的經驗談,卻讓人覺得他從農夫之路走到科技泰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生態系統 (Ecosystem)很重要

他深深記得做農活時必須按部就班,每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否則不僅會挨父母罵,「一個步驟沒有做好就沒有好的收成。」多年的農村生活把他訓練成了步伐紮實、能耐心等待的耕耘者;腳踏實地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人生哲學,「Bill Gates曾說現代人太高估明天的變化,卻低估長時間的變化。今天播種明天就想收穫,揠苗助長、不願多耕耘是不行的;要順應生態系統,深耕每個步驟。」

有目標的工作,以終為始

「在播種的時候就會設想什麼時候要收成,耕種的過程中心裡的目標要非常清楚明確。」如果不知道目標是什麼,一開始就不要做了;箭射出去才在找目標是不對的生活態度。生活要以終為始,並時時檢視目標的達成到底有沒有意義,常問 why和meaning很重要。陳教授說他是用經營生命的精神經營創新創業學程,告訴學生要”make meaning”,有了意義錢財自動會跟著來,但如果只一味談”make money”,人生並不會有意義。

「對未來抱持著揮之不去的熱情,人生就會成功。只要知道做一件事情的意義就會產生熱情,會全力以赴;並且有了任何進展都會覺得很幸福,因為那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從內心發出來的力道非常重要。內心存著一把火,周圍有什麼事都不怕了。」

 掌握時機

「小時候常幫忙挖蘆筍,掌握挖蘆筍的時機很重要,太長太短都不行。」而陳教授對小時候家裡種過多樣作物也印象深刻,「每一次選擇栽種作物都是一種創新,」要掌握好收成的時間以決定栽種的作物,要是大家都種一樣的東西價格就會低,作物的選擇決定價值。這樣的訓練讓他領悟到對時機敏感度的重要,掌握度的好壞就決定成果的價值,而這也是為什麼陳教授長久以來能掌握產業未來的走勢,屢次創造個人價值及社會福祉。

講到年輕時的農村生活,陳教授顯得放鬆許多,想起以前只要在忙農活時天邊有雲朵飄過就覺得舒適,一臉的靦腆懷念。他更感性地說以前在種田時根本沒有想過現在走的路會跟高科技有關係,只要能過溫飽的日子就很高興,如今他擁有的已經遠超過他原來的夢想;沒有背景只是鄉下土包子的他能夠有今天,現在的年輕人也一定可以,鼓勵年輕人勇敢走出舒適圈,只要能不停地創新,不管在任何領域都有立足的機會。

而談到他的技術轉移,以自己的專業技術造福社會時,又是另一種表情。「以前總說要貢獻社會,但都只是嘴巴講一講,根本看不到實質的貢獻;寫一篇論文,被很多人看,聽起來好像很有貢獻卻沒有什麼真實感。但當你知道各大企業各大廠商採用的技術都是自己的智慧結晶,那種感覺完全不同。」他的臉上寫滿了幸福及熱情;那樣的容光煥發,那樣的熱度會讓人為之動容,一不小心就會熱淚盈眶。

「德川家康說過人生把我們放在這個位置,就是要我們用自己擁有的能力幫助能夠幫助的人。」這是陳良基教授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也是他本人的最佳寫照。至今仍有很多人都很好奇他是如何從一個農家的孩子達到今天的成就,但只要看過他的人、聽過他說話就會知道,是他內心那股不斷想超越自己的光與熱,讓他無懼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領著他走出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而那熱火也同時燃燒著對他曾赤腳實踏過、揮汗耕耘過的土地的赤誠熱愛,讓他肩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見及承擔,謙遜又踏實地持續為臺灣的未來,年輕人的未來盡心盡力。

本文轉載台大EMBA校友會/校友基金會網站。

最珍貴的一課

大學部學生

台大電機系是個大家庭,而學生的背景與發展相當多元化的,有課業一路順遂的同學,也有為課業煩惱的同學;有生活資源不缺的同學,也有生活困苦為經濟煩惱的同學。對於有困擾的同學系裏都會盡量設法協助,有一位同學針對系裏協助以及系外善心人士協助藉由本文來表達感謝之意。

我是個幸運的人。

快三年前某一天,在上了整天課,好不容易窩回宿舍後,我習慣性地打開電腦收信。在瀏覽學校寄來的各種善意通知時,一封內容特別的信吸引了我的目光:有一位完全陌生的先生,表示願意贊助我所有的學雜費用。

我來自一個準單親又失業的家庭,而我上大學後一直在花錢:大學學費和台北的便當都比我想像的貴。於是,一開始我想當家教,考大學剛好是我的專長,家教薪水也看似不薄,但我慢慢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這麼簡單,越高薪的家教通常也要更多的時間備課,大多我能找到的家教距離學校都不近,走路和坐車的時間遠比我想像的還久,我發現家教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美好,家裡也希望我投資更多時間到課業,而不是打工。

所幸,電機系對弱勢學生可說相當照顧,我在導師的協助下到系辦打工,找到一份薪水不錯,同時又讓我有時間唸書的打工機會。但打工畢竟是打工,勉強解決得了生活費,但生活費跟學費完全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價碼,我一面申請各項獎學金,一面跟家裡拿錢繳費。唸書的時候心裡還是會想著錢,心裡總是很矛盾。

後來,導師在了解我的狀況之後,為我奔波牽線,透過系上的關係,找到一位剛好也有意贊助學費的先生。這位先生也同意了。

聽起來順利得不可思議,很感謝這位願意幫助我的先生,也很感激系上師長、系辦的居中幫忙。終於不用再煩惱學費的事,可想而知我開心都來不及了!但同時,我突然覺得好緊張。

有人疼我,願意贊助我的學雜費用,這是一種光榮,更是一種肯定。這位先生也許相信我未來能影響社會,圓滿我的家庭,也許相信有了這筆資助,我得以完成個人的夢想。

而讓我緊張的是,在向著我的夢想前進的過程中,隨著年紀漸長,我慢慢感覺到夢想很不容易。有時候我會失敗,堅持或乾脆放棄;有時候我會迷失,質疑自己;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是不是我不夠好?」

我想要與眾不同,感動千百萬人的生命,我想要擁有自己的家庭,我想要有一天我再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我享受我的人生並且我讓身邊的人以我為傲。這是我的夢想,想要活出自我的想法似乎不比小時候的我精進多少,但經過多年的洗練,那遠方閃耀的光點只有變得更加清晰。因此我不斷探索,高中時我在書堆中相信只要上了好大學未來就不用擔心;大一時我困惑,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麼;大二我在社團中摸索,什麼才能讓我日夜不息地投入一件事;大三我在廣泛的課程和活動中逐一探索,學習認識自己;大四我重新看見知識和努力的力量。我必須投資自己,不斷成長是生存之道;我必須承擔風險,我無法像一個功課好的模範生一樣平步青雲,那我就得找到那個值得一生奉獻的職業,是不是個工程師?是個怎麼樣的工程師?都值得我一天一天地向目標邁進。

我相信,並非只有天才才能成功,那份堅持的信念存在於我的心底。而且我有愛我的家人,我有體貼又照顧我的師長,我有懂得並鼓勵我的朋友,我擁有很不尋常的幸運,有一位善心人士,一開始不認識我的過去,不確定我的未來,卻願意相信我,用一種雪中送炭的方式幫助我。

距離第一次接受善款,已經快三年了。我相當感激這段不可思議的緣分,並且謙虛地接受,因為我明白,只有更多的努力,才能回報一份不求回報的善意。

最後,謝謝我這位恩人,謝謝伴我一路走來的師長、同學,活在感恩和期待中,是最幸福的事,這也是我在此學到最珍貴的一課。

大學部新生說明會報導

曾于瑄

電機系大學部103學年度新生說明會於103年8月23日於博理館與電機二館舉行。說明會分為兩個時段:早上為系學會時間,下午為主任、導師們與家長和學生的座談會。系學會時間於早上11點開始,一開始先由隊輔們自我介紹、帶領新生們回憶新生書院的種種,並邀請其他系的隊輔們分享服務學習的心得。首先是政治系的蹦蹦分享參加服務隊的心得,他分享一句話給大家:不只要尊重,也要欣賞。第二位是由哲學系的隊輔分享參加自閉星雨社的心得,他認為參加星雨社只是個開始,它會影響很多你的想法,甚至是你的一生。之後由電機系的向新楷小姐為大家簡短的說明服務學習的精神與目標,並鼓勵大家多多嘗試服務學習。緊接著是系學會的自我介紹,由會長洪亦德主持,一開始先介紹系館、學生以後主要的生活區域等等,而後由活動長謝沅廷、吳建昇介紹活動部主要內容、以及電機系未來一年即將舉辦的所有活動:電機週、電機野台、舞會、電機之夜、系卡、電機音樂會、烤雞大賽等等。會長則接著介紹其他部門工作的主要內容。系學會介紹結束後,活動長引導新生們選出各班公關。選舉過程由候選人演出情境題,並交由觀眾以掌聲尖叫決定。最後結果由陳元昊、張博智、張洁瑞、許秉鈞、邱紹庭、賴彥廷、許展銘、陳昀君、曾威程等九位同學成為118th的公關。系學會時間結束後開始各系隊介紹,各隊使盡全力、各出奇招,希望能夠吸引新生加入他們的大家庭。

下午一點四十開始是與家長、學生的座談會(第一場與家長座談、第二場與學生座談)。第一場一開始由郭斯彥院長向大家介紹電機資訊學院。院長提到電機資訊學院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排名裡的國際排名為125名、亞洲地區第九名、華人世界為第一名,而在QS世界大學排名為第20名。接著院長報告一些電資學院的傑出校友與研究成果,以及EECS邁向國際化的趨勢—與世界各地名校簽訂雙學位、跨國中心合作計畫等等。

另外,第一場與第二場皆由電機系主任廖婉君介紹電機系的概況。主任首先強調台大電機系的教育任務不是在培養電機工程師,而是培養科技領導人。主任說電機學群以系為中心建立起一系多所的架構,並大略介紹每個研究所的內容並解釋電機系的logo:NTUEE,每個字母的圖案分別代表電機、光電、電信、電子、生醫。在師資方面,共有31位教授為IEEE Fellow;而學生也不遑多讓,在各種比賽中獲獎,例如亞洲創新大賽,台大電機的學生今年拿到年度總冠軍及一等獎。系館方面,以電機二館為中心,有電機一館、廣達總裁林百里先生捐贈的博理館、以及明基與友達共同捐贈的明達館。另外,台大電機同時也是綠能中心、晶片中心、機器人國際研究中心、聯發科—台大創新研究中心。產學合作方面,台大曾以雜訊抑制技術獲得產學績優獎。接著,主任向家長與學生們簡單介紹電機與生活的關聯,並以手機舉例,解釋手機各個組成部分分別由哪個領域完成。接下來便報告與學生比較息息相關的部分。首先為大學部課程,主任簡單介紹了現行的修課規定、報告未來可能針對修課規定做的改變,期望給學生更好的教學資源,並提醒學生們電機系強調的特色為教學自主、學生學習自主,另外,主任也強調服務學習的重要性,並以THE(Thankfulness, Happiness, Education)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服務學習。再來,系主任也鼓勵學生們多多與國際交流,以及多元化學習:多元化學習包含雙主修、輔修以及國際交換等等;國際交流則包含4+1雙連跨級學位、暑期研究交流與訓練營等。至於教授與學生互動部分,有課業輔導、導師制度、系主任時間與女生聚等。最後,主任以電機系傑出系友以及教育特色作結,提醒學生要有發現並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團隊分工、離開校園後自信與生存競爭以及自己負責性向與潮流間的權衡等等的能力。

第二場緊接著系主任的演講的是簡韶逸副主任的演講。簡副主任有一些新生小叮嚀送給學生們。副主任告訴學生在他們人生的前20年能夠得到如此好的學習資源應當感謝父母。接下來的人生便該提升自己、為自己負責。學業方面,副主任說系上有很多神人,但這就是為甚麼大家會來系上:不是當所謂的神人,就是當神人的朋友,且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副主任也鼓勵學生們要對自己有自信,並努力去追求可以學習、展現自己的機會。生活規範與品格教育方面,簡副主任請學生們牢記三點:尊重他人、遵守規定、人文關懷與服務。最後,副主任以一個問題作結:在台大電機得到甚麼?主要關鍵在於「你」,你自己想要得到甚麼。副主任說,在台大電機總的來說可以認識很多很棒的人和豐富的學識、找到未來方向和一技之長、以及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簡副主任鼓勵學生們從現在開始規劃大學生活必確實做到。而後,廖主任再度向新生們叮嚀一些進入電機系就讀必須知道與遵守的規定。這次的新生說明會就在副主任簡韶逸教授簡而有力的總結以及系主任廖婉君教授溫馨的叮嚀中圓滿落幕。

新生書院隊輔們自我介紹。

新生書院隊輔吳東運和台下的新生互動。

系學會會長洪亦德介紹系學會給新生們。

公關選舉:公關候選人演出情境題。

新生們聚精會神地聽演講。

系隊時間:各系隊招生。

曾于瑄,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電信工程研究所與法國國立圖盧茲綜合理工學院國立高等電機工程、電子、電腦、水力學與電信學院(高等理工學院聯盟成員簽署)合作協議報導

吳宗霖、魏宏宇

台大電信工程研究所為提昇研究國際化,吸引歐美大學學生到電信所攻讀學位,並協助本地研究生拓展國際視野,透過法國在台協會及N+i聯盟的協助,順利與法國首屆一指,在電信方面專業頗負盛名的國立圖盧茲綜合理工學院國立高等電機工程、電子、電腦、水力學與電信學院(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TOULOUSE –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LECTROTECHNIQUE, D’ELECTRONIQUE, D’INFORMATIQUE ET D’HYDRAULIQUE DE TOULOUSE, called INPT-ENSEEIHT)簽署雙聯碩士學位。希望透過此雙聯學位,每年能有數位碩士班二年級的兩國同學到對方研究所修課及繼續研究工作,以同時取得兩校的碩士學位。電信所希望透過此交流,強化本所的課程內容,並藉由學生及指導教授間的交流實質促進雙邊學術、語言及文化的良性互動。

此雙聯學位由電信所所長吳宗霖教授於2014年2月於所內成立推動小組,由本所魏宏宇教授及電信所辦多位行政人員共同組成,並由魏教授擔任與法國協商的對應窗口。經由7個多月的多次協商,解決雙方在學分認定,課程安排,學費及生活費的支付,論文撰寫及口試的歧見後,電信所完成校內行政會議通過的校內程序,才順利達成簽訂合作協議之共識,為雙方奠定未來長久與友好合作的基礎。

ENSEEIHT是法國INP-Toulouse (圖盧茲國家理工學院)的七所分院之一(六所為工程,一所為醫學領域),而電信相關的領域研究都集中在這所學院,跟台大電信所的研究領域有近80%以上的一致性,包括電波,通信,網路,及信號處理。目前ENSEEIHT和Georgia Tech (US) 及Imperial College in London (UK)等也有簽訂雙學位協議。過去幾年有幾位該校的大學生到台大電信所來做Intern,學生表現都不錯。ENSEEIHT的研究涵蓋5個專業方向,包含:電力工程與自動化技術、電子學與信號處理、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數學、水力學與流體力學、電信與網路技術,每個專業領域獨立成系並擁有各自的研究實驗室。期望透過此雙聯學制的連結,學生能充份汲取法國豐沛的學術資源,加強專業知識與學術的精進。

本所於103年10月21日與法國國立圖盧茲綜合理工學院國立高等電機工程、電子、電腦、水力學與電信學院,正式簽署了一份授予雙聯碩士學位合作協議附錄,為雙方日後的交流合作展開新頁。

此次簽約儀式於當天上午9點半揭幕,假台灣大學校總區博理館二樓會議廳舉行。法方此行參訪人員包含: N+i聯盟執行長Pierre Dauchez教授、國立圖魯茲應用科學學院Michel Doisy教授、巴黎第十一大學國際事務長Said Zouhdi教授、瓦朗謝訥大學Grondel Sebastian教授、巴黎高等電子與電力技術工程師學院國際事務長Sophie Gerbais de Lafond、國立克萊蒙高等化學學院Sylvie Ducky教授以及法國在台辦事處人員等共十一位法籍貴賓。儀式由電資學院郭斯彥院長主持,並由電信所吳宗霖所長正式簽署英文版合作協議書。現場觀禮嘉賓眾多,共同見證此一隆重的簽約儀式。後續尚有兩方交流討論會,增進彼此認識與談論友好合作事宜,為此一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左起電資學院郭斯彥院長、電信所吳宗霖所長、國立圖魯茲應用科學學院Michel Doisy教授、N+i聯盟執行長Pierre Dauchez教授。

全體合影。

吳宗霖,1995年國立臺灣大學博士,現為本校電信所所長。

魏宏宇,2005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現為本校電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