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

 

本(102)年8月1日起電機系、光電所等兩個系所主管分別由廖婉君教授及林恭如教授接任,本期刊出兩位系所主管對未來的願景與展望。

王維新教授於電機系任教數十年,可說是桃李滿天下,本期紀錄王教授榮退歡送會報導。

電機系於8月間加入三位教師成員,本期刊出三位教師的學經歷介紹。

101學年度電機學群大學部暨研究所畢業典禮於本年度6月15日舉行,本期報導當日活動實況。

李舉賢名譽教授於民國73年間退休,本年度6月間接獲其家屬通知,李教授已於5月30日以99歲高齡辭世。本期邀請王維新教授記載李教授之生平事蹟,以供後進追思。

電機系於五、六月間對於推甄、繁星、保送錄取臺大電機系之新生,舉辦「準新鮮人先修營」,本期刊有三位學員的心得與系友分享。

顏齊賢等三位同學以「TDTOS – T-shirt Design and Try-On System」參加「2012亞洲創新設計大賽」榮獲冠軍,這個設計是讓使用者能自行設計個人化的T-shirt並且體驗逼真試穿結果,看起來是個有趣的設計,欲知詳情請看本期的介紹。

本系吳瑞北教授目前借調擔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教授對這份任務有甚麼期許與展望,請見本期的專訪。

很多學生心目中的熱血教師-葉丙成副教授,身為教師最大的希望是-教學生一輩子都用得到的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請看本期介紹。

本期除了系所近況及學生近況報導外,首次刊出大學部學生的文學創作,與系友們分享。

夢之試煉

呂學諳

 

「嚕嚕嚕……」

剛剛沉浸在森林裡嬉戲的謝爾杰,一邊拿著浴巾擦拭身體,一邊輕哼著街坊少年打趣哼著的歌。他對著偌大的鏡子整理頭髮,將蓬亂的鬢髮梳理整齊,然後將似晨曦的米色短髮梳好。他好奇地凝視自己在鏡中的眼睛,藍藍地像艷陽下的漩渦,中心透著深海般的色彩,邊緣展露藍寶石光澤。

他對著鏡子照了許久,身上的水滴早已乾去,不知不覺吹來一陣冷風讓他直打哆嗦。他趕忙套上全新的淺色亞麻襯衣與棉製長褲,手流利地將摺皺梳平,然後套上乳白色聖騎士輕鎧。這些動作與平常的他一模一樣,但今天做起來不僅流暢些,還帶著雀躍。謝爾杰很少對每日固定操練這麼期待,他感到蓄勢待發,精力充沛,連幾日的煩悶一掃而空。

「少年心,妖兒行,天空長滿紅樹林。」

坐在床上試圖將白色馬靴套進腳裡的謝爾杰,不自覺又哼起了歌。當木門清脆地發出扣扣地聲響時,他剛好著裝完畢。

「王子大人。師父在訓練場等著呢。」

「來了、來了!」

年輕的王子拿起配劍與銀盾,打開木門,對著僕人點頭示意。他雀躍地繞著旋轉樓梯往下跑,窗外從藍天變成綠光再變成了城裡的熙熙攘攘,但他滿腦子都在想前幾日師父教的口訣,手憑空揮舞,險些擊中路過的女僕。

但事情還是會發生,當樓層快到底層的時候他分神了一會,掛在身後的巨盾撞倒了端著水果籃的侍女。等到他穩住搖晃的盾時,女孩已經倒在地上了,兩眼發愣,看著謝爾杰。

「唉呀,對不起對不起!」

謝爾杰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粗心,蹲下來扶起侍女,試著拍拍她的衣服將髒污拍掉,然後將地板上的野梅串撿了起來放回籃子。

「王子大人,謝謝您,這些我來就好,您還是先前往操練吧。」

「沒關係的,不急。廚房那麼遠,要你再走回去,要是我才不幹呢!」

侍女有點兒戰戰兢兢,每當謝爾杰拾起了一顆野果,她便趕忙拿起來放回籃子,然後趁年輕的王子彎下腰前搶先收拾地面的蔬果,如此的緊張讓謝爾杰皺起眉頭,因為他很不喜歡身邊的人對他這麼拘謹。

「妳叫什麼名字啊?」

「翠、翠兒!」

「喔我想起來了!妳上次幫我拿外套對吧?」

王子一邊親切地說話,希望女孩不要那麼緊張,但女孩仍然一直低頭,回應他也點頭點得很小。

女孩這次帶的鮮果是給客人的,比平日多了許多,有些滾在角落的石凹處,有些滾在盔甲展示架底。

「小沙小石,你們在嗎?可以來幫忙一下嗎?」

單憑他們兩人一時間處理不了那麼多,謝爾杰呼喊了幾聲,遠處便跑來幾個男僕,讓因為穿著鎧甲而滿身是汗的謝爾杰輕鬆不少。

慌忙中,他在遠處迎光的大門那瞥見了一個女子的身影。她很輕地撐住身體,像是在漂浮著。第一次看時,謝爾杰還不以為意地繼續收拾,等到突然意識到王族殿怎會有他不認識的人時,回頭,那人早已不見。他擱下蔬果,站起身子轉了一圈,廊道的兩側都沒有人,就連下來的樓梯也毫無蹤影。

他聳聳肩,荒謬地看向窗外,心想總不會穿過牆飛到外面了吧。

「喔,天啊!」

謝爾杰從窗戶看到了在訓練場邊等得不耐煩,一臉要爆發的師父。他嚇得跳了起來,用盡全身的力氣往出口跑去,身影如白馬一般穿梭出去,留下幾個僕人們微帶笑容地收拾殘局。

從王子出去的另外一個方向,悠悠步來一個白紗的影子,嚇到了僕人。

「啊,是客人您,不好意思,水果…」

「沒有關係,我們不餓,你們送回廚房後,就不用拿過來了。」

「但、但,督軍大人說……」

「里奇不會有意見的。相信我,」

女子對翠兒微笑,僕人們恭敬地鞠躬,準備離開,女子才想到什麼似的拉住翠兒的手。

「對了,剛剛那個人便是謝爾杰王子嗎?」

「啊,是的。」

「堂堂一個獨生王子,他身邊怎麼沒有護衛呢?」

翠兒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接話。旁邊一個膚色陽光的男僕倒是很順地接話。

「娜諾大人您有所不知,謝爾杰王子打從十二歲,就自告奮勇地說他不想要護衛,自信滿滿的很呢!」

「哦?路易司會同意這樣做?」

「哈,他哪管這事!」

「小沙你不要亂說!娜諾大人,小沙胡言亂語,切勿聽信。國王陛下起先當然是不願意,但是現在王子殿下的師父接下職務後,就說服國王陛下,並且由師父親自保護王子。」

「我哪有亂說!本來就是!王子殿下那麼厲害哪需要人保護!」

「不能污辱國王陛下!」

「王子殿下比較厲害!」

另外一個男僕活跳跳地把正在說話地小沙推走。他的臉很細瘦,目光有點兒渙散,但仔細一看,才發現跟小沙幾乎長的一模一樣,只是小沙的膚色比較健康。這個僕人想必就是小石了。

兩個僕人穿著一模一樣的淺藍袍,爭辯著國王陛下與王子殿下。這座城的氣氛與十八年前有些相似,卻更和樂一些,娜諾試著從這些僕人的一舉一動,去想平常謝爾杰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翠兒偷偷地笑。

娜諾意外地關注謝爾杰,但她不意外。她為何要回來這裡,為何要再找尋失散的夥伴們,都與他有關。但在確認之前,她還有好多事前準備得做……

她突然好奇謝爾杰的師父,輕輕地走向窗口。當她看到外面那個矮小但膚色黝黑的男子正大力敲著王子的頭時,笑出了從她回來以後第一個開懷的笑容,因為她又看見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一陣午後的風從廊道的一端吹向另外一端,帶進了陽光,吹起了娜諾的白紗,讓爭吵的兩位男僕靜下心來享受涼風,讓提著水果籃的翠兒抬頭欣賞天花板上的風鈴搖晃。下一個眨眼,娜諾在三人的面前消失,留下了驚愕不已的三位僕人。

– 呂學諳,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簡報怎麼教?臺大電機這麼教!

葉丙成

希望能教簡報課同學畢業後一輩子有用的東西!(合影者:2011修課同學梁維元)

冷冽的12月底,龍安國小某班的早自習,碩一黃冠彰同學正在台上跟小朋友講解LCD成像與RGB三原色的原理。冠彰哥哥在跟小朋友介紹完三原色可以搭配出任何顏色後,突然說起故事來:有天魯夫(漫畫「航海王」主角、「天龍國」一詞源起)跟夥伴在偉大航道中遭遇著名怪獸皮卡丘(口袋怪獸/神奇寶貝主角)。皮卡丘最怕黃色的光砲,可是魯夫手邊只有紅色跟藍色光砲,請問小朋友怎麼辦?小朋友們馬上七嘴八舌的說:「將紅色光砲跟藍色光砲一起啟動,便可以合成出黃色光砲打飛皮卡丘!」。冠彰哥哥誇獎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此時,突然出現一個稚嫩的聲音:「可是皮卡丘很可愛ㄟ,幹嘛打飛牠啦!」。

這是電機系課程「科技簡報製作與表達」的場景之一。這門課是少有的以體驗式教學讓同學學習簡報重要概念的課程。之所以開授此課程,其實源自於10年前我在密西根大學教書時所感受到的震撼。當時是我念博士的第四年,系上有門課因老師出缺而請我教授。在那門課,我在學生期末專題報告的時候,發現每組學生投影片跟簡報都非常專業。美國學生大多比亞洲學生表達能力好,這是我早已知道的。可是每一位都這麼專業?這著實嚇到我了!我忍不住詢問相熟的美國學生為何大家簡報都這麼好?這麼專業?

他跟我說,因為有個必修課「Technical Communications」教他們怎麼做簡報,並要求每位學生跟自己當學期某個課程的學期專題簡報連結,一併作為該課程的期末成果。聽了之後,我十分震撼!也不住的感嘆美國頂尖大學教育實在領先臺灣許多。當臺灣的大學教育多半著重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訓練時,美國大學已體認到工程師只懂專業是不夠的,簡報與溝通技巧必須列為必修加以鍛鍊。當時我暗自告訴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回臺灣教書,我一定要推動簡報與溝通的訓練。因為就像美國領先臺灣一樣,我認為這種軟技巧(soft skills)將是我們臺灣年輕人與大陸及亞洲各國年輕人競爭的重要關鍵!

構思

2005年回臺大任教後,因同時開授數個電機專業課程,所以開設簡報課的念頭遲遲無法付諸實現。期間,我常在某些專業課程中,以一週3小時的講演時間跟同學講授簡報的重要觀念,學生反應都非常好。但是,我發現到一個問題。例如我在講演時常告訴同學eye contact非常重要,眼神閃爍或是不看觀眾,都會讓觀眾對講者的可信度有所存疑。同學聽我說的時候,往往都點頭稱是。可是一到期末專題報告的時候,台上同學不是看天、看地、看電腦、看投影幕,就是不看台下的觀眾!

這樣的教學經驗讓我體認到,簡報是不能用「教」的!不管學生聽了簡報概念覺得再有道理,他們還是很難融入實際的簡報行為。因此簡報教育必須要有革命性的設計才行!可是該怎麼作呢?思索多年之後,我的答案逐漸浮現:「以戰養戰!」。但說來容易,到底怎麼做才能創造出「以戰養戰」的環境,讓學生得以在一學期中快速提升簡報能力呢?對於不同的簡報概念,我該怎麼設計對應的體驗式教學法,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進而融入自己的簡報習慣?在2006~2009年這3年當中,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裡一直縈繞不去。3年下來,諸多想法慢慢成形,對於開授簡報課程的決心也越來越篤定了!

開課

經過3年的構思,在2009年秋季我覺得自己終於準備好了,「科技簡報製作與表達」也隨之誕生!課程的精神是以體驗的方式讓同學自然而然學會作簡報。課程的主軸特色有三:

一、讓學生體認簡報是一種藝術

每學期第一堂課,我都會跟同學強調:「簡報是一種藝術,不是一種科學!」。科學往往只有一個被廣為接受的答案,藝術則不然。以作畫為例,畫畫不該有一個標準的畫法(雖然有補習班在教考美術班該怎麼「畫」…)。你要怎麼畫都行,只要大部分人都喜歡你的畫,那就是好畫。簡報也是一樣!只要大部分人都喜歡你的簡報呈現方式,那就是一個好簡報。

話雖如此,我們如何在課堂中讓同學對此真正有所體認?如何讓他們在簡報時不要只在乎老師,而是真正在乎所有聽眾呢?另外又該如何讓台下同學能真正用心去聽簡報,而不會台上台下交相混,3個小時睡睡去?為此,我們開發了一個線上同儕評分系統(Electronic Peer Evaluation System, EPES)。每次簡報課前,我可以設定數個問題(例:「投影片製作水準?」、「肢體語言與表情?」、…)。當同學在台上簡報時,台下所有聽眾便會同時上網針對這些問題輸入分數與文字意見。同學一簡報完,馬上便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數排名以及聽眾意見的彙整(匿名)。這種即時性的分數與意見回饋,可以讓同學對自己簡報表現記憶猶新時,馬上比對、檢討、反省。對於簡報技巧的進化,非常有幫助!

另外在學期初即昭告所有同學,他們的學期成績完全是由每次聽眾所打的分數來決定。觀眾給越高分,成績就會越高。因此很自然的,同學開始非常在意每次簡報所有聽眾(而非只是老師)的反應。而台下同學也因為身負打分數的重任,大家對於台上的簡報非常專注,不會台上台下交相混。台上用心講、台下專心聽,每節課下來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穫。

本課程開發線上同儕評分系統(EPES),以提供簡報同學即時性的分數與意見回饋

 

二、讓學生從活動體驗重要概念

前面提及過往經驗讓我體認到,只靠老師上課「教」簡報觀念是沒用的。以eye contact為例,如何能讓學生真正把eye contact融入簡報習慣中,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幾經思索,我設計了一系列的體驗式學習法Yeh’s Eye Training (YET),可以在一節課中改造同學的eye contact習慣。

在YET中最有趣也最有效的一個設計,便是讓同學輪流上台做2分鐘的短簡報。在簡報前,先請簡報同學離開教室一下。教室內的同學,馬上抽籤決定待會要扮演的角色:聽不懂(二名)、度姑(二名)、開心(二名)、不認同(二名)、無反應(其餘眾同學)。抽到角色的同學,在接下來同學簡報的2分鐘時間內,須一直扮演該角色。抽完籤後讓教室外的同學回來,告知他在簡報2分鐘內必須找出8名角色扮演的同學及其所扮演的角色。答對幾個,就得幾分(算入學期成績、非兒戲)。通常同學在YET活動中,都會拋棄矜持。從第一秒開始便不客氣的一再直視、掃視台下所有人的面孔,直到最後一秒!

在如此不客氣掃視眾人的2分鐘體驗後,這樣的經驗便會融入同學的簡報習慣。大多同學上台便不再羞澀、不再迴避觀眾,效果非常棒。除了eye contact之外,對於肢體語言、聲音表情等重要的簡報議題,我也都設計了相應的體驗式教學法幫助同學學習。這些方法除了有效外,也非常有趣。我們的課堂常常因此而充滿笑聲,真正達到寓教於樂!

三、讓學生知道要把聽眾擺第一

在上個學期的簡報課,我在學期中跟同學宣布期末的專題簡報是跟龍安國小合作,由每一位同學選一個自己科系的技術向高年級小朋友做12分鐘簡報。每個班級的早自習安排2位大學生去簡報,簡報完當場由小學生針對「哪個簡報比較好」來投票。每位修課同學會被安排3次左右的早自習演講。期末專題成績就由自己得到的平均票數決定。成績前5名的同學會進入總決賽,在龍安國小大禮堂面對十幾班、四五百名小學生演講。演講完再由小學生決定名次。

跟同學宣布完後,同學紛紛表示這太殘酷了吧!我也看到不少同學有著驚慌的神色。我跟同學說,在他們日後職場上對主管、老闆簡報時,簡報的評價不會是一個百分比的分數。在老闆心中,簡報不是好,就是爛。我就是希望同學能感受到:「人生,就是這麼的殘酷!」下課後有同學匿名跟我說:「老師,我修這門課是想學怎麼做專業的簡報,不是為了替電機系宣傳、也不是為了學會如何取悅小學生。」在課堂上我藉機回應這個意見。我告訴全班同學:「人生最難做的簡報,是面對一群很有權力、但沒什麼程度的人做簡報。」

為了讓同學以後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所以我去找專業程度跟大學生有所落差的小學生當聽眾(不過後來發現龍安國小小朋友程度超過我們想像)。另外,我也賦予小學生決定大學生期末專題成績的權力。我的目的是讓同學經此一役後,未來簡報即使碰到程度不好的客戶或主管,也能充滿自信:「小學生我都搞得定了,更何況是大人?」

讓同學知道活動的意義後,我們便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我首先安排一個聊天會,將大、小學生合在一起分組座談。我鼓勵大學生盡量挖掘一些有助於他們準備簡報的情報。比如說:小五生、小六生數學跟自然教到哪?他們都是看什麼卡通?他們都對什麼戲劇有興趣?我要讓大學生了解到:「一個成功的簡報者,必須要事先針對自己的聽眾好好收集情報、好好了解他們,進而做分析、定策略。」經過修課同學的努力,最後活動非常成功,也出乎意料的有許多媒體主動來採訪「大學生做簡報、小學生打分數」的活動(蘋果日報、中視、聯合報、國語日報、親子天下雜誌、立報等)。更令我高興的是,同學們對於期末的活動都很投入,也都覺得獲益匪淺、功力大增。這兩個禮拜在清晨寒風哆嗦中陪著同學參加早自習簡報,值得!

除了以上的主軸特色,我們的課程還有許多很有趣也很有效的教學方法,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呈現。每年的評鑑結果都得到同學相當好的評價。但最讓我開心的是,從學期初到學期末的一次次簡報看下來,可以看到同學們非常明顯的進步。這讓我覺得非常的欣慰、非常有成就感。3年的構思與籌劃,總算開花結果!

相關媒體報導。

遠景

前面提到,當初開授的動機是看到美國頂尖大學對於簡報等軟技巧的重視。在擔任教學發展中心的行政工作後,我也常聽到臺大各院或是系所主管提到臺大學生簡報訓練的不足。因此我的願景是希望能將簡報教育推廣到臺大各系所,讓簡報課變成像日文等課程一樣的普遍,讓簡報能力成為臺大人著稱於世的特色技能。

「科技簡報製作與表達」至今已開授3年,每年都會重新思考、調整、讓課程再進化,目前教材跟線上教學系統已漸臻完善。因此從今年起,我也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其他系所引進簡報教學。現正與寫作教學中心洽商協助系所開課。一種可能的模式是由我們訓練中心的兼任教師加開,鐘點費由系所負擔。我所開發的教材、線上系統則免費使用。初期師資人數有限,只能支援若干系所。之後再募集經費,逐步擴大、推廣。若系所對於引進簡報教學有興趣,歡迎與我聯絡。

另外,日前NTU-INTEL研究中心邀請了國外著名簡報教學專家兼作家Dr. Coleman前來開授簡報教學工作坊。會後我與Dr. Coleman針對簡報教學的設計,相互交流。我把我所開發的諸多體驗式教學法與她分享,她嘖嘖稱奇。相談甚歡之餘,我們也決定合作寫書。希望透過書籍,能將我們在臺大所開發的諸多體驗式簡報教學法,推廣到全世界!

結語

回臺大任教迄今7年,教了不少電機領域的專業課程。我常常在想,專業技術日新月異,這些專業課程所教的東西,學生畢業後5年、10年還能用到多少?但作為老師的我,內心最大的渴望,是「希望教學生一輩子都用得到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我對簡報教育如此執著,因為這是我們學生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口試、應徵面試、公司會議、主管報告、客戶報告、…

如果若干年後,某個學生在職涯的重要舞台精采得分後,心裡浮現:「真多虧我十幾年前修了葉老師的簡報課,今天才能如此帥氣!」我想,當老師的也就值得了,是不是呢?(本專題策畫/電機系林茂昭教授&中文系李文鈺教授)

– 葉丙成,臺大數學系1996年畢業,現任臺大電機系副教授暨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組長;本文於2012年撰寫。

2012 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冠軍 TDTOS – T-shirt Design and Try-On System

顏齊賢、馬惟九、許承郁

由左至右:Altera資深技術總監Mr. Keith Woollvin、許承郁、顏齊賢、馬惟九與Altera台灣區總經理陳英仁先生

前言

2012亞洲創新設計(Innovate Asia – FPGA Workshop and Design Contest)由友晶科技和Altera公司主辦,吸引兩岸共412位學生隊伍組隊參賽。參賽學生利用Terasic DE2開發平台作為基礎,從設計發想到實作出最後作品,歷經長達半年的初賽、複賽與分區決賽,最後分別於大陸和台灣評選出前五名隊伍,共10支隊伍前進廈門進行兩岸總決賽。本次的參賽作品「TDTOS – T-shirt Design and Try-On System」原先是大三下學期修習數位電路實驗時的期末專題作品,經過將近半年時間的改進與修正,很榮幸地能在兩岸總決賽裡獲得冠軍,並獲邀刊登作品成果於「The 1st Asia-Pacific Workshop on FPGA Applications」[1]國際期刊。

 

作品介紹

「TDTOS – T-shirt Design and Try-On System」是由FPGA設計的即時模擬試衣系統,讓使用者能自行設計個人化的T-shirt並且體驗逼真試穿結果。在網路購物的時代,消費者在付費購買的衣服到手之前,僅能從衣服圖片來判斷衣服是否適合自己,如此便會大幅減低消費者在網上購衣的慾望。TDTOS的主要構想便是利用相機所看到的影像資訊,藉由顏色調變與影像處理,即時模擬T-shirt實際穿在使用者身上的效果。TDTOS藉由保持T-shirt的皺褶資訊與模擬衣物上圖案形變,來達成逼真的虛擬試穿效果。

YouTube Demo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AruIv2AG7_g

TDTOS顏色調變與皺褶紋路模擬效果

TDTOS除了提供使用者逼真的模擬試穿效果外,使用者也可以利用系統裡預先儲存設定好的logo和圖案,或者在白紙上即興手繪任何圖案,通過攝影鏡頭輸入系統,就可以即時看到影像合成在T-shirt上的成果。若想改變圖案位置,只需用手指輕輕拉動T-shirt上的彩色標籤,即可輕易地改變圖案大小和位置,完成整件T-shirt的設計。

利用3M貼紙定位圖案與模擬圖案形變

和目前現有的虛擬試衣系統,如Swivel virtual dressing room、Microsoft Fitnect、Fitting Reality VIPodium等系統相比,TDTOS主要設計理念的不同在於:與其使用複雜的3D衣服模型,搭配身體動作感測產生虛擬試衣的效果,我們採用偏向影像處理的運算與相關演算法實作系統,讓試穿的模擬效果能更加逼真。除此之外,TDTOS提拱使用者自行設計客製化T-shirt的空間,讓每個人都能輕鬆成為T-shirt designer,並且在設計完T-shirt圖案之後,便能馬上體驗把圖案試穿在身上的感覺。

使用者設計個人化T-shirt並且即時試穿 

我們期望在未來的世界中,人們在實體商店購買衣服時,便可以透過TDTOS的即時試穿效果,省去只為了看不同顏色或是圖案的款式是否適合自己,而需重複穿脫相似類型衣服的麻煩。此外,TDTOS可以幫助虛擬商店增加消費者在家購買衣物的意願,也利用即時試穿提供顧客一個全新的衣物消費體驗。對於追求個人化的消費者,TDTOS提供客製化的T-shirt製作與即時瀏覽工具,消費者可以自行設計喜愛圖案,並且立刻體驗該圖案搭配何種顏色的T-shirt較適合自己,透過網路下單,與TDTOS合作的製衣工廠便依照客製化的設計,生產獨一無二的T-shirt送到顧客手中。

心得

這次比賽的過程是一次漫長的旅程,從三個人在系康閒聊數位電路實驗期末專題研究的方向,到最後代表台灣前往大陸競爭總冠軍,這七、八個月的時間雖然過得很快,卻也很充實。感謝簡韶逸教授在參賽期間給予我們的指導,也謝謝友晶科技給予我們的照顧和作品上的建議,更由衷感謝其他教授、同學、親人、夥伴們在這段期間的鼓勵和支持。

面對絞盡腦汁花好幾天都沒辦法解決的程式問題、連續熬夜看日出好幾天的精神恍惚、再加上期中期末大考小考報告作業不間斷的疲勞轟炸,真正能夠讓我們咬緊牙根繼續往前邁進的,應該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們想要做出一個最好的作品,能夠讓所有人耳目一新、改變世界的作品。」也許這次的作品在很多地方仍然不夠細緻,距離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影響力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我們相信只要秉持如此的信念繼續努力,在未來,我們一定可以持續創造出更好的事物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最後,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獲邀為台大電機之友撰寫這篇文章,與所有優秀的學長姐們分享我們的喜悅和作品。對於已經大四即將畢業也要成為電機之友的我們而言,這是無比的榮譽與肯定,再次深切感謝。

比賽當天現場講解作品

評審提問 (左:許承郁、Mr. Keith Woollvin,中坐者:馬惟九,右立者:顏齊賢)

比賽當天現場講解作品 (螢幕所示為TDTOS模擬結果)

仔細檢視TDTOS模擬結果

與評審團隊在作品海報前合影留念

附錄

[1] C.-Y. Hsu, C.-H. Yen, W.-C. Ma, and S.-Y Chien “TDTOS – T-shirt Design and Try-On System”, The 1st Asia-Pacific Workshop on FPGA Applications, 2012

http://www.terasic.com.tw/cgi-bin/page/archive.pl?Language=Taiwan&CategoryNo=&No=707

 

– 顏齊賢、馬惟九、許承郁,電機系2013年大學部畢業生。

 

人物專訪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吳瑞北執行長

卓志霖紀錄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in lif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以下簡稱資策會)成立至今已有34年,發展過程中對於我國資訊科技之創新應用,協助發展知識經濟推廣資訊技術有效應用影響甚深。對於為何會接下資策會執行長這個職務?吳執行長引述了愛因斯坦的名言-「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他表示,接了這個任務就像是一個miracle,老兵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只能勇往直前,人生處處充滿奇蹟。從以前求學暨後來擔任其他職務,到現在接任資策會執行長,他自己從不特別去爭取機會,但既然有這個機會來為社會服務就會持別珍惜,服務的過程也會學習到很多東西,誠懇的去待人處事,這些都是很寶貴的人生經驗。

提到執行長的主要任務,他提到,目前資策會共有十六個單位,其中包含八個研究所,每個所有不同的專長,像是智慧網通,創新應用系統,資安科技,前瞻科技,雲端系統軟體,科技法律,數位教育、產業情報等。剛開始也會對這些陌生的領域感到惶恐,後來想想其實也不需擔心,因為資策會擁有那麼多的專家,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家緊密的合作,以及如何和外界的單位合作,執行長沒有太多包袱,反倒可以更宏觀地做一些事。

從以前在學界服務,到目前在財團法人,有什麼差別?吳執行長表示臺大電機系對他一直很重要的支持來源,有非常優秀的學生,跨領域專精的老師,許多具前瞻性的技術,但是離產業應用還有一些距離。而資策會做的東西比較偏向於「場域實證」,講究把發展的技術到實際場地去做測試驗證,把整個服務在整個社區架設起來做生活體驗。兩個結合起來就非常有意義,可以讓學術更接近產業,讓更多年輕人有發展機會。

未來的發展重點-「一雲多螢,輕端巨資」

提到資策會的設立宗旨,吳執行長表示,資策會的目標和學校及工研院不同,後兩者較著重於技術的研發,而資策會較重視的是產業的推動與支援。將現有的技術儘速整合後提供服務,服務的模型建立起來後,產業就能跟著起來。臺灣已是邁向資訊化的社會,資策會希望推動讓更多人藉由資訊科技獲得工作機會、安居樂業和提昇生活水準,成為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

他表示,目前資策會配合政府政策建立產業智庫,希望藉由政策法規改變環境,協助產業發展,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目前在推動的包括反媒體壟斷法、個資保護、電子商務、數位匯流等。除此之外,在軟體的技術跟實務科技發展也是資策會的重點業務,分類而言,在智慧綠能方面-像智慧電錶,用來控制電源開關,可以有效率的做電源管理。無線寬頻網路-如-WiMAX、LTE、B4G/5G等技術,資策會過去在WiMAX上有很多技術甚至技轉給民間廠商。智慧生活-智慧交通,交通路線指引、抵達時間估計等。雲端運算-硬體和軟體廠商結合,共同拓展市場,改善毛三到四(毛利率3%~4%)的現象。

關於資策會未來的發展重點,吳執行長以「一雲多螢,輕端巨資」八個字來綜括表示。

「一雲多螢」即是一個雲端用來儲存和處理資料,透過多個不同的螢幕連結到同一雲端。

「輕端巨資」為輕巧的用戶端裝置像是手機,而所有大量的資料都存在雲端裡。但一雲就會有一個問題,這個雲端是私人的還是公有的,就需要有私有雲和公有雲,有時或許還有混合雲。提到「巨資」,舉例而言,很多使用者每天在Facebook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會留下記錄,而這些資料,就可以用來分析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處理這些大量的資料傳輸就會用到無線寬頻,透過手機定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平時喜歡到哪去。這些資料蒐集、處理、分析,結合社群(Sociality)、定位(Locality)、及移動性(Mobility),SOLOMO成為很大的商機。

資策會III的另類涵義-Integration、Intelligence、Innovation

關於近年來臺灣資訊產業的發展,吳執行長表示,臺灣的硬體產業開始出現瓶頸,由於新興國家掘起,例如中國,分食掉台灣的製造業的訂單,而像韓國的產業有政府強力的支持,他們可以改變匯率和政策。臺灣的產業結構已經改變了,以前靠WinTel走趟天下的模式已經不適用了,智慧手機的出現造成典範的轉移,臺灣必須軟硬體共同整合來發展,軟體不只是software,還要變成系統(system)以及服務(service),S3是台灣必須要走的路。

與時並進,資策會的英文名稱III(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可以有另一層涵義,「Integration」- 要整合甚至是融合跨領域的長處,比如設計硬體時可以掌握軟體的運作,就可以更省電,效能更好。「Intelligence」- 發展更好的技術,從網路中取得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發展更有智慧的運用。「Innovation」- 創新要以Intelligence為基礎,這樣發展的新事業才會有基礎,否則只會是曇花一現。

吳執行長也特別提到,資策會為了社會關懷,成立了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如果我們嚴肅地反思資訊社會的發展歷程,目前社會貧富不均,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根本上來看其實就是自動化、資訊化的結果,造成很多工作機會被取代了。不同地區接觸資訊的方便性不同,造成了競爭力的不同,為了瀰補這種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現象,於是資策會在海外成立了許多據點,把數位的技術透過教育訓練或是開發成一套系統,幫助這種需求者去改變他們的生活,讓數位落差變成是一種「數位機會」。目前全世界成立已成立100多個據點,橫跨了三大洲,配合亞太經合會(APEC)去推動,今年已邁入第九年,其目標就是利用資訊科技去創造很多數位機會,減少數位落差在全球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採訪的最後,吳執行長表示,資策會雖然不像大企業能提供高額薪水和股票,但是做的事情卻可以直接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品質,那種成就感是不同的,希望優秀的電機系友們一起加入資策會的行列。

 

– 吳瑞北,1985年本校電機博士,本校電機系特聘教授。目前借調擔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

– 卓志霖,本校生醫電資所碩士班一年級學生。

電機系準新鮮人先修營活動學員心得

李崇維、徐瑞陽、張桓

電機系顏嗣鈞主任與學員合影

本系對於推甄、繁星、保送錄取臺大電機系之新生, 本年度自5月20日至6月11日舉辦一系列的基礎先修課程與師長座談餐會,邀請本系陳和麟、黃鐘揚、毛紹綱、簡韶逸等教師分別擔任數學類、程式類、物理類、系統類的授課教師。期使準新鮮人把握放榜後至入學前的期間,提早認識臺大電機系課程內容,並對自身求學生涯規劃有所助益。以下為參加先修營學員心得分享。

 

李崇維

很感謝系上在這段申請到暑假前的空窗期,幫我們這些新生安排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不但免費的提供包括我在內的中南部學生舒適的住宿,課程、演講的規劃也都用心安排,不會給人枯燥難以接近的感覺,又聽到授課老師都是義務幫忙時,更讓我格外珍惜、感激能參與這次活動。

物理課程方面,雖然我對Maxwell’s equations中那些叉叉點點三角形的算符感到一知半解,但老師加入了我們生活中的路由器、手機的天線、各式傳輸線等,使課程變得格外生動,以前我從未感覺到電磁波是那麼有趣的事情。

程式課程我原本以為是很制式的c語言先修,簡單介紹變數、輸入輸出、迴圈的那種,結果沒想到老師是提供一些「有用的」程式如記事本、乒乓球遊戲等要我們去完成,讓我們去體會寫程式的感覺,進一步發現寫程式是很實用的。

數學課程其實有部分先前就有聽過,少了一些新鮮感,但我也訝異原來數學這麼多東西是很電機領域相關的,再次應證了「各種興趣的人都可以在電機系找到喜歡的領域」這句話。

系統課程是電機系的核心,在堅實的理論基礎(布林代數)背後,實作(接麵包板)也是很重要的,這方面是我以前鮮少接觸、且還要再加強的部分,而電機系的老師也不約而同的鼓勵我們去「嘗試」,像是拆解電子產品、微波爐,體驗被電的感覺等,我想這種實驗精神在電機系是很重要的吧。當電路大功告成後,雖然它不是那麼「美觀」,但我還是相當開心,彷彿離設計出一台電腦又更進一步了,當然這會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

而就這幾天接觸的同學、學長、教授看來,如果要說最大的共通點想必是都散發出一種以身為台大電機人為榮的自信吧!而我想台大電機人除了能力都很強以外,毅力和對事物的執著才是更可貴的,有人會寫出三千多行的遊戲程式,有人會一再嘗試只為接出不交叉的電路,希望我也能在未來找到這般的對值得投入的事的熱忱。

至於教授口中「讀電機系不用認真」,就真的只是網路謠言,我想像助教學長在沙發上看書看到累倒睡著,大一學長們來宿舍玩也不忘帶一本本千頁微積分趁空檔研讀討論,才是電機人的真實生活寫照吧!這幾天也觀察到同學們玩也可以玩得很瘋,認真起來寫程式也可以熬夜到三更半夜。以上種種都讓原本高中作息尚稱正常的我,有了未來可能必須調整的準備了。

電機系在高中並未有相應的課程,這次的先修營讓我眼界始開,對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提前認識了很多同學。雖然我不確定未來在電機系四年會是怎麼樣,但我想它是豐富且令人期待的。

電機系顏嗣鈞主任與學員合影

徐瑞陽

這次參加先修營,提前認識了很多朋友,及接觸了電機系未來的課程感覺很棒,也對未來自己要學些什麼,該具備什麼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數學課程中,我學到了去打破原先高中數學的思考邏輯,用不同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在程式課程中,我學到了比語法跟解題更為重要的一種對程式的「感覺」;在系統課程中,我學到了如何利用簡單的邏輯運算,告訴電路我們希望它做什麼事,並構思如何以最精簡的線路設計,去達成目標;在Benson教授中午的分享中,我深深體會到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專業能力,並了解未來可以從那些管道去加強。這些能力的培養,我不敢說現在自己具備了多少,但至少,我知道這是往後所需培養的部分重要能力。

另外,就是心境的轉變了吧,先修營的第二週(第一週因為萬惡的期末考缺席…),上完數學和程式的課程後,其實我還蠻挫折的,感覺自己的思考速度慢了鄰座同學好多,有點不禁懷疑起自己當初的選擇,但這樣三週上下來,感覺不但漸入佳境,我還體會到了很重要的事:隔壁的神手不是拿來比較,而是拿來學習的,而且若我還是把高中那種聽課就可以懂,不用自習的習慣拿來大學,我一定會過得非常非常辛苦,以往聽學長講講,感覺並不那麼強烈,自己體會過之後才知道這話真是語重心長,我想這也是我比那些指考生們更鮮體悟的重要道理吧!未來4年在電機系,相信一定會非常地充實和精彩,就像物理課程中毛教授所說的: Be Luffy, not loser!!

活動實況

張桓誠

加入電機系,像是嫁了人人稱羨的好丈夫,但這男人總蒙著面。知道他的好,卻對他的人不甚了解。先修營,讓我們得以探其俊容,逐步了解他的神秘風采。

物理課由電磁波講起。毛教授帶著我們走過馬克士威、傳輸線與天線,雖然似懂非懂,卻激起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慢慢認知未來所學之龐博繁大。我準備回到高中向物理老師求援。

數學是全新而未知的課程,星期一早上的疲倦加上在黑板亂舞的符號,讓我一頭霧水,但跟著老師起伏的板書,以及課後搜尋的相關資料,數學漫長的路,在我眼前開展。沉睡書堆底部的微積分,該甦醒了。

程式課可謂充滿艱辛與苦澀。我喜歡與C++相近的Python,期望的功能實現時,成就與欣喜盈心。查找和學習指令的過程中,我習得許多奇妙的功能,也十分感謝黃鐘揚老師、Sillyduck與Mark學長的幫助。高手也在項此現其鋒芒,如寶刀出鞘,不由心生感佩。JS則令我百思不解,無法掌握。對語法不甚了解,又與僅學過的C++不同,無論課堂上或回家操作,皆花費許多心力而難見其效,讓我較難適應。老師希望先以直覺寫程式,但若無略知語法,即便有直覺亦無法得成果,這是我認為不足之處。不過,我依舊很喜歡這門課。

系統課多為概念入門,較為枯燥,但我可聚精會神的認真聽講呢!當然,最有趣的部分是加法器實驗。接線不難,利用有限的線接出最佳組合才是學問所在。裝了又拆,拆了又裝,絞盡腦汁安排線路。看見顯示器成功顯現時,成就感油然而生!簡教授是我最喜歡的老師,帥而帶書生逸氣,又常有莫名笑點。

住宿是最有趣的部分了。原先稍微擔心無法融入,撲克牌、桌遊現身後,陌生感便消失無蹤。偶爾有學長姐加入,帶來許多歡笑以及經驗。除了玩樂,大夥一起用力寫程式和討論時,連教授都感動不已。此外,享受臺大的早晨與夜晚,對難以申請宿舍的我,更顯珍貴。十分感謝冠(穴)宇學長和品萱學姐的照顧,尤其是學長,支援程式、電路及其他問題,獲益良多。

當然,有些人把握此良機發展特殊關係,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先修營,不只讓我擁有充實的四星期,也認識來自各方的高手,留下美好回憶。走在校園內,臺大新生不再只是空泛的稱號。我,是貨真價實的新鮮人。電機零,參上!

活動實況

活動實況

活動實況

李崇維、徐瑞陽、張桓誠為電機系大一新生。

懷念李舉賢教授

王維新

本系名譽教授李舉賢教授於本年度五月三十日辭世,並已於六月七日假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至忠廳】(台北市辛亥路3段)舉行追思告別式,本刊邀請王維新教授撰文一篇,以供後進追思。

李舉賢教授於一九四七年加入本系,在我們系上任教時間接近四十年,年輕時曾任第二屆系主任,他教導過的學生相當多,如今早已遍佈於產官學研等單位。由於李教授已退休三十年,現在大部分系上同仁對他可能比較不熟悉,但李教授認真教學的精神,永遠令人敬佩與懷念。

我大三那年李教授教我們「電子學」,當時「電子學」是一門必修三學期的課。李教授教的是「電子學」(一)和(二),我們用的教科書是Millman著的《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s》,當時這是一本新版的書,和學長們用的不一樣。從前老師宣佈教科書都是非常嚴肅,但我記得李教授宣佈教科書後,笑嘻嘻的說:「我們就用這本書好嗎?」,態度很親切,至今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李教授對學生的要求則十分嚴謹,例如所有計算都要非常精確,不能馬虎。這對現在的學生來講也許還算容易,因為現在用的是電子計算機,有效位數很多;而以前用的是計算尺,其有效位數約只有兩、三位而已,所以計算複雜時很容易產生誤差,或者是因為看錯游標而答案完全不對。李教授要我們養成計算完後再檢查答案是否合理的習慣,例如計算分電流,要檢查是否超過總電流;計算分電壓,要檢查是否超過總電壓;傳輸率或效率要檢查是否大於1等基本概念。換句話說,數字不是只是數字而已,這對學生的思考與理解很有幫助。很不巧,不久前我自己也疏忽了,沒有特別提醒學生,結果上學期在改考卷時,就發現有兩三位學生竟然寫效率大於1而渾然不知。沒像李教授這樣重視基本概念,使我自己覺得汗顏。

服完兵役後我回來系裡當助教,系裡分配我負責帶電子實驗。剛當助教時很緊張,因為很多實驗自己也不太懂,但還是必須面對學生,帶領他們做實驗。所幸李教授非常認真負責,他會親自指導助教,並解決有關實驗的問題,使得所有實驗課程都進行得很順利。記得當初我所帶的學生,有一屆就是李前校長他們那一屆,現在想想,覺得非常榮幸。

李教授很重視實際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因為當時實驗室空間不夠,他的辦公室裡經常都放著一些實驗設備。有一次我們在測試一個真空系統,並希望看到輝光放電(glow discharge)的現象。李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親自跟我解釋Paschen curve,也就是空氣中兩平行電極板間崩潰電壓(break down voltage)和其氣壓(pressure)的關係。我那時才知道在真空系統內要產生放電現象,有一個最適合的氣壓,不是真空腔氣壓抽得愈低愈好。後來我開積體電路工程這門課,每次講到濺鍍(sputtering)時,因為應用到相同的原理,都會提起李教授這段教導,這對這項技術的瞭解相當有幫助。記得那時候李教授還曾送給我們一個變壓器,很舊但還可以用。那變壓器看起來不過是足球般的大小,可是抱起來卻非常沉重,因為裡面全都是由鐵塊所組成。一般教科書上變壓器的示意圖都是畫兩個耦合的電感,所以很難對其重量有任何概念。經過這次實作,真的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原來李教授年輕時就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所以非常專精,我們晚輩只是淺嚐而已。現在回想起我可以從李教授學到許多寶貴的實作經驗,實在非常幸運。

我剛回國時我們只有現在的電機一館,而電機一館只有一間視聽教室,所以幾乎所有的課都是在綜合教室上。綜合教室沒有電梯,沒有冷氣,夏天在四樓上課有如在烤箱裡,李教授和學生們常常都是汗流浹背。因為當時冷氣機是屬於非必需品,照規定有經費也不能買,可想而知早年李教授上課時的辛苦,現在的同學可能很難想像以前的師長們能在沒有冷氣的綜合教室上課。

李教授還留下許多榜樣給我學習,例如我當學生和助教時,他都直接叫我的名字;可是我回系裡任教後,他認為我們是同事,所以每次都叫我王教授;有事情要和我談,也都是到我辦公室來找我,而不是打一通電話叫我去他辦公室,這顯示李教授待人處世很有原則。後來我對我的學生也是沿用相同的原則,其實都是受李教授的影響。其他如學生考試,他都會親自到場巡視,後來我也是學他親自監考。

李教授退休後很少再到系裡來,我因為跟他住得很近,偶而會在路上遇到他,他總是和以前一樣和藹可親。近年來則很少見到他,不久前驚聞他離開人世,實在令人惋惜。他過去給我的種種教誨,記憶猶新,永難忘懷。在此謹簡述記憶中的點點滴滴,並向李教授致上萬分的敬意。

 

-王維新,1979年南加大博士,2013年8月自臺大電機系教授職榮退。

電機學群大學部暨研究所畢業典禮報導

卓志霖、編輯室

李嗣涔校長幫畢業生撥穗

本年度(101學年度)電機學群大學部暨研究所畢業典禮於102年6月15日(星期五)下午於博理館前廣場舉行,典禮分兩場,大學部畢業典禮於下午一時舉行,首先邀請本校李嗣涔校長致辭,他以自己的人生經驗說了幾個故事與畢業生分享,他表示能不能改變世界、創造奇蹟就看能不能把握住機會把idea 實現,因此他勉勵畢業生-持續創新、具體實踐。典禮陸續邀請電機資訊學院郭斯彥院長、陳維昭前校長、電機系顏嗣鈞主任致詞。郭院長期許畢業生未來要以擔任社會上的領導者為目標。陳前校長則勉勵畢業生,身為國內的菁英必須不斷的學習和充實自己,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保存優勢。電機系顏主任則期勉畢業生能秉持著不怕失敗,勇敢面對各種挑戰,關心社會,持續追求卓越,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本年度畢業生致詞由大學部馬惟九同學代表,他表示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獲就在於獲得一群絕佳的戰友。他說:「我們一同在deadline前一天燃燒生命,挑戰自己的極限。一同在deadline過後耍廢一整天,放縱自己。我們在朋友失戀時,一同喝酒消愁。在朋友成功時,一同吃冰慶祝。我們一同經歷了喜怒哀樂,一同走過了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四年。」因此他也希望,「未來如果真有相聚的那天,希望我們都能不負臺大電機之名,到時候,再讓我們一同以系友的身分把酒言歡、話當年吧。」

致詞結束後,由畢業生代表領取畢業證書並接受撥穗,象徵畢業生已經完成大學部的學習歷程,而後由畢業生行謝師禮,並在數一二三聲丟畢業帽,慶祝—終於畢業了。

畢業生行謝師禮

大學部畢業典禮結束後,接著舉行電機學群電機、光電、電信、電子、生醫電資所碩、博士班聯合畢業典禮,首先仍由本校李嗣涔校長及電資學院郭斯彥院長致詞,期勉畢業生未來能貢獻所學,造福社會。本次研究所畢業典禮邀請台積電資深研發副總經理蔣尚義博士,也是我們電機系大學部系友,擔任貴賓致詞,蔣博士以自己在業界的經驗鼓勵畢業生,新技術新產品的發明,需要用我們已學的知識去創造、發明。接下來由電機所顏嗣鈞所長、光電所林清富所長、電信所吳宗霖所長、電子所張耀文所長、生醫電資所莊曜宇所長致詞。電機所顏所長期許畢業生未來不論繼續深造或就業,都要拿出做研究時的熱情,保持熱忱面對各項困難。光電所林所長以印象最深的兩件事情為例,勉勵畢業生無論未來的工作跟現在研究是否相關,只要非常認真的去做,一定都能做的有聲有色。電信所吳所長則以不能忘記的三件事-父母、師長、同學及學長學弟,要忘記的三件事-學歷、研究、薪水,勉勵畢業生感謝周圍的人,而且不要受限於現有的窠臼,持續學習,創造新局。電子所張所長則提出五項勉勵,「良好的態度、積極進取、熱情追求目標」、「勇敢做夢」、「積極圓夢」、「成果要共享,才能產生正向循環」、「要常懷感恩的心」。生醫電資所莊所長則期許畢業生「加強英語能力」、「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及「積極進取」。隨後由生醫電資所林芳伃碩士生代表畢業生致詞,林同學感謝教授、系所主管、電機學群規劃的課程、豐厚的資源及各類獎學金,並感謝實驗室的夥伴及遠道而來的家長們,因此她表示,「畢業前,要謝的東西太多了,那就謝天吧。今天就讓我們把擔憂的事情拋開,一起擁抱這最珍貴的時刻,一同分享畢業的喜悅。恭喜各位同學畢業快樂。」

致詞結束後,每位畢業生均上台接受撥穗象徵完成研究所學業,最後由畢業生丟畢業帽,在歡呼聲後禮成。

畢業生丟畢業帽

這段熱血青春的歲月將永存,祝福各位畢業生鵬程萬里。

畢業生於畢業典禮後合影

– 卓志霖,生醫電資所碩士班學生。

新進教師介紹

李峻霣 助理教授

 

李峻霣(ㄩㄣ\/,讀三聲)教授1998年及200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系及光電所,在前往美國攻讀學位之前,李教授服役於海巡署,退役後先後於中央研究院、意法半導體工作,探索人生目標;於此同時在中華科技大學擔任兼任講師,並著有數本電機相關領域的譯作。2007年於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取得電機碩士,2013年於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取得電機博士學位。

李教授於2013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返台在台灣大學電機系暨電子所奈米電子組任教,其研究專長及未來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四族半導體磊晶(如矽鍺錫化合物)、原子層磊晶、量子穿隧物理現象、量子穿隧電晶體、二微電子物理系統及奈米電晶體元件應用。

黃念祖 助理教授

 黃念祖助理教授於2003年及2005年取得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和應用力學所碩士學位,畢業後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取得機械工程學博士學位。黃教授於2013年8月返台,目前擔任台大電機系和生醫電資所合聘教師。黃教授取得博士學位後,於密西根大學及附屬墨茲兒童醫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進行小兒敗血症和器官移植免疫系統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包含設計微小化生醫晶片和搭配之光學系統以達到快速檢測和少量化樣本需求,上述成果獲得美國國衛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國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等數項研究計畫補助。同時間他也多次餐與知名國際微機電和生醫晶片會議並發表超過15篇生醫微奈米系統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他亦擔任專書”光微奈米致動器科技” (Optical Nano and Micro Actuator Technology) 章節作者,並擁有數項微流體系統專利待核定中。

黃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分為三個方向: (1)整合微機電致動器和微流道系統進行高速生醫樣本檢測 (2) 研發微流體晶片進行高通量單細胞分析 (3) 侷限型表面電漿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之免標定(Label-free)生醫檢測技術研發。

王奕翔 助理教授

 王奕翔博士於2006年自台大電機系取得學士學位,並於2011年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取得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EECS)博士學位,專攻領域為通訊系統與網路,專長為消息理論(Information Theory)與無線通訊網路(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2011年畢業後,王博士加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電腦與通訊科學系(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s)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參與歐盟FP7研究計畫CONECT (Cooperative Networking for High Capacity Transport Architectures),指導博士生從事合作式網路的理論與實作的相關研究,同時與UCLA合作笖_管理(Interference Management)等方面的基礎探討。兩年其間在突發式干擾管理(Bursty Interference Management)成果豐碩,並受邀至國際相關研討會與研究機構演講。

王博士於2013年回台加入台大電信所擔任助理教授,期盼以其在消息理論方面的專長,為臺灣的通訊與網路的基礎研究注入一股新血。

 

王維新教授、陳秋麟教授退休歡送會報導

編輯室

王維新教授致詞

王維新教授簡歷

民國55年9月進入臺大電機系大學部就學,於民國59年6月畢業。民國68年1月南加州大學博士畢業。民國60年8月任臺大電機系助教,民國68年2月升等講師,民國69年2月升等副教授,民國73年8月升等教授。民國87年8月至民國89年7月擔任電機系第14屆系主任。民國95年8月擔任本校特聘教授。於民國102年8月1日榮退。在職期間曾獲旺宏電子講座、國科會優等獎及傑出獎等。

 

陳秋麟教授致詞

陳秋麟教授簡歷

民國76年臺大電機博士。在職期間曾於民國88年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民國92年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民國94年8月至97年7月榮膺國科會特約研究員,民國100年榮膺國科會特約研究員,民國97年8月至100年7月榮獲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獎,民國87、89、91年榮獲國科會傑出獎,民國95年獲聘為臺大本校特聘教授。於民國102年2月1日自本校電機系與電子所榮退。

歡送會活動報導

電機系王維新教授、陳秋麟教授分別自本(102)年度 8月1日、2月1日起退休。7 月12日中午12時,本系於電機二館142會議室舉辦兩位教授榮退歡送會。該日正逢蘇力颱風即將來襲,政府已宣布各機關學校自下午二時起放假,因此歡送會一開始,主持人電機系顏嗣鈞主任介紹兩位教師的簡歷後即幽默表示,連蘇力颱風也知道這場歡送會的重要性,讓大家有機會表示對兩位教師的感謝與祝福,因此在下午2時聚會結束後才會開始發揮影響力。隨後由前本校校長李嗣涔教授致詞,他提到王維新教授當年加入半導體組時是最年輕的教師,而該組經過三十年間慘澹經營,發展到如今擁有堅強的教學研究師資。而陳秋麟教授則是學生輩,陳教授的指導教授還沒退休,他卻已經先退休了,李教授詼諧地形容,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啊,引起來賓哄堂大笑。

接著由榮退教師發表感言,王維新教授表示他於民國55年18歲時進入本系大學部就讀,距今已經47年,他先藉這個機會表達對郭德盛名譽教授的感謝,因為當年留職赴美國進修博士學位,差半年就可拿到博士學位卻須返校述職,幸郭教授為他爭取,否則前功盡棄。至於退休後的規劃,他表示退休後身體健康最重要,目前沒甚麼具體規劃,因為有規劃就要有進度,有進度就有壓力。與會教師聞言均會心大笑。陳秋麟教授則製作了簡報發表退休感言,大學進入本系大學部就讀,持續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後,於76年8月1日開始於本系擔任教職,至102年1月31日榮退已逾25年,研究領域從開始的電力系統領域、轉電力電子領域,2002年後轉電力晶片領域,陳教授謙虛的表示感謝系上提供的資源,而對自己的貢獻,則幽默的以一個大問號「?」表示。

隨後電資學院郭斯彥院長、許博文教授、貝蘇章教授、李琳山教授、胡振國教授(王維新教授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班畢業生)、吳瑞北教授、張時中教授、張宏鈞教授及勾淑華專門委員也陸續發言,每個人談起他們認識的兩位教師,或因工作上的合作而熟識,或因品茗、打球的情誼,從大家的發言中,均讓與會來賓更認識兩位榮退教師,並感嘆共事緣分太短。

這場歡送會原本以為會是離情依依的感傷,卻在榮退教師及致詞教師幽默的言語、來賓哄堂大笑中度過兩個小時。一路走來,酸甜苦辣、有歡笑、有汗水,也許是覺得既然有緣數十年喜相逢,歷來多少事,就都付笑談中吧。

最後由電機系顏嗣鈞主任及電子所張耀文所長致贈紀念品,電機系致贈的是刻有「教澤永銘」的琉璃品,而電子所致贈的琉璃紀念品,致贈王維新教授的是「仁者如意」,陳秋麟教授則是「圓滿上登峰」。期盼兩位教師帶著我們大家的祝福,圓滿的過退休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