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期動態報導

教師榮譽

  • 楊志忠、陳志宏、張耀文、吳宗霖、林恭如教授榮獲「國科會99年度傑出研究獎」,特此恭賀。
  • 郭斯彥教授獲選為「IEEE台北分會第十八屆理事長 」,特此恭賀。
  • 郭斯彥教授之美國專利榮獲「工業技術研究院優質專利獎 」,特此恭賀。
    說明:專利名稱「Power supply apparatus」
    發明人:陳科宏,黃立仁,黃宏瑋,郭斯彥
    該專利被國際引證次數排名全球同領域前5%
  • 李致毅教授榮獲邀請為2012~2013年「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Society (SSCS) Distinguished Lecturer」,特此恭賀。
  • 張耀文教授榮登「Hardware & Architecture 領域近五年論文引用數全球第一名」,特此恭賀。
    說明: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資料庫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此領域有超過40,000名論文作者;
    資料庫論文引用數統計:
    第一名Yao-Wen Chang (張耀文)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5;
    第二名 Josep Torrellas of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170;
    第三名:Robert Brayton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69) .
  •  吳瑞北教授榮獲「2010 IEEE MGA Innovation Award」,特此恭賀。
    說明:The MGA Innovation Awards recognize an individual or a team whose accomplishment/project is judged to be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in fulfilling one or more of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Member and Geographic Activities (MGA).
  •  吳忠幟教授執行有機光電顯示器跨學門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榮獲「教育部98年度大學跨學門人才培育銜接計畫~優良計畫優等獎」,特此恭賀。

學生榮譽

  • 雷欽隆教授指導電機所博士生李倫銓同學榮獲資策會主辦之「第五屆全國大專校院資安技能金盾獎競賽~第一名 」,特此恭賀。
  • 馮哲川教授指導光電所_北京大學交換博士生劉磊同學榮獲「台灣鍍膜科技協會年會(TACT2010)暨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學生論文獎~佳作」,特此恭賀。
  • 馮哲川教授指導光電所碩士生賴裕翔同學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材料科學學生論文獎~佳作獎」,特此恭賀。
  • 簡韶逸教授指導電機系大學部學生團隊榮獲「Innovate Asia 2010 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兩岸總冠軍」

得獎學生名單

排名 Project Name 獲獎學生 獲獎系所 指導教授
兩岸總冠軍 VisualSonic Studio 陳柏亘
魏谷竹
劉修源
電機系 簡韶逸

 

  • 本系大學部二年級楊博鈞同學榮獲「第二屆台南市主委盃全國圍棋公開賽~六七段組第一名」,特此恭賀。
  • 黃建璋教授指導光電所博士班陳兩儀同學榮獲「2010 OPT 台灣光電科技研討會~學生論文獎」,特此恭賀。
  • 簡韶逸教授指導電機系大學部及電子所學生團隊參加「2010亞洲創新設計大賽」表現優異,獲獎名單如下
排名 Project Name 獲獎學生 獲獎系所 指導教授
亞軍 U-Keyboard 戴伃芸
蕭明
黃植鈺
電機系 簡韶逸
亞軍 VisualSonic Studio 陳柏亘
魏谷竹
劉修源
電機系 簡韶逸
季軍 B3 – Bouncing Ball Box 鄭立誠
張佑任
李承軒
電機系 簡韶逸
季軍 RealTime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彭治民(資工)
傅昱絜
郭品宏
電子所 洪士灝(資工)
簡韶逸

特此恭賀。

  • 陳奕君教授指導光電所秦懷安同學榮獲「2010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and Materials Symposium (2010 IEDMS)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s」,特此恭賀。

未來晚會-曾雪峰、李允立 教授 導生活動

林凡、劉筱薇、曾雪峰夫人
 

 

 

曾雪峰教授,以下簡稱「曾」
(曾) 一切都是由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的…「我優秀的學生們,你們畢業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我覺得一個「跨時空」的fun party是個好主意,也許可以讓同學開始思考畢業後的生涯規劃:對未來的dream jobs下一番功夫去了解、及想像面對未來可能會有的現實。甚至我希望能有機會,在同學們正式開始就學或就業面試之前,琢磨一些公開演講的技巧,例如如何有邏輯地組織一份簡報、加強口頭表達能力及臺風、訓練自然地用英語開口、注意如何適度地表現風趣及幽默等等…。

林凡、劉筱薇同學,以下簡稱「林」、「劉」

(林、劉) 於是乎,一個「特別的」未來晚會請帖就這樣交到我們手上…

Invitation
第110 屆電機系畢業生 曾雪峰李允立教授導生 未來晚會
時間: 2010 年3 月26 日(星期五)6:00pm
地點: 台北市 美僑協會 會議廳

畢業在即,各位即將離開台大這個港口,航向遠方。
你前程的目標、方向,已經規劃好了嗎?
會成功或失敗?你又將何去何從?

 

請試著想像,二十年後(遠目~),你已經成家立業、功成名就、意氣風發,或多或少實現了二十年前的目標與夢想…
有一天在某個團體聚會場合(例如:扶輪社,尾牙,或是你高中母校等等),你受邀給一個演講,而你當年的諸多同學以及重要的家人朋友也恰巧在現場聆聽你的演說…。
因為二十年後,你已經是社會上的重要人物,請分享自己的社會道義與責任,以這句話作為結語:
「身為___,一個台大人也許要肩負起比別人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社會道義,所以我對自己的期望是___,在未來的____年內,我要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方式,來貢獻這個社會。…」

(林)所以每位同學被要求用五張投影片準備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三分鐘演講,也被要求盛裝打扮成『二十年後的樣子』來參加這個未來晚會。 
(劉)首先是簡短的自我介紹與開場白(讓大家知道我們 “現在的”身份以及背景),接著是自訂(無論是真實或假想的)專長的演講題目…由於有外國的貴賓,我們要用英文盡量「鏗鏘有力」地表現! 
(林)不過別擔心,這個晚會重點決不在同學們枯燥無味的演講內容,雖然演講的大綱需包括「至少三個」紮實的重點 (讓聽眾知道演說者並非天花亂墜的瞎掰),但中間的內容同學們會自行省略的啦!老師希望聽眾們想像「時間過的真是飛快,剛剛聽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演講!」 
(劉)演講者同時需要想想最後結論想跟大家說什麼?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社會上的重要人時 (例如身為國科會主委,中研院院長,外交次長,行政院秘書長,Google CEO,農業部主委等等),老師希望我們思考和分享二十年後我們對未來社會的貢獻、道義及責任!「當一個台大人肩負起更多社會期盼時,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又是什麼?

 

「很難很難的題目?」
(林、劉)是的,二十年後的「夢想頭銜」是構思這個題目的第一步。因為這個頭銜既要符合自己對二十年後的期待,又要能充分的代表自己,「一開始聽到要扮演二十年後的角色真的很困擾」、「我為了這個『身分』傷腦筋了許久」、「老實說一開始收到題目真的很頭痛也很不想配合」。「不知所措」,是大部分同學對於曾老師這份作業的第一印象吧!
(曾)哈哈!不必聽你們訴苦,我也知道你們接到這個project一定叫苦連天!許多同學(小聲地)跟我抱怨:「這個題目很難很難,不會做!」雖然我表面上(略微敷衍地)回答說:「怎麼會?題目不是你們自己定的嗎?」,老實講,我心中也偷偷地想:「是啊…換做是我,我也覺得很難很難……。」
這次的活動同樣也帶給我很多的啓發,原本是希望讓畢業生想一想未來的路,想著想著,我也開始忖度自己究竟想完成什麼?我的短長期目標又是甚麼?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經常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答案時時刻刻也都在變化。
(林、劉)其實這次的未來晚會,許多同學不巧在準備研究所的口試,所以不少人是在忙碌中思考人生大事!二十年,對於已經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人來說,尚且是難以想像的遙遠未來,大家心中的茫然可想而知。對於自己在未來晚會中的角色及身分,每個同學的著眼點都不同,當中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都在思考如何把未來頭銜和現在自己正在走的路做結合。
就像宜君說的:「每一個自己的提案最後都被我否決掉。因為總覺得那太遙不可及、太好高騖遠、太自以為是,應該是自己在作夢。」雖然柏龍真正的夢想是當個行俠仗義的遊俠 (中世紀故事中常出現的那種)「但人總是得跟得上時代吧?因為我從小就想要做「偉大」的事情(就是類似愛迪生發明電燈等等小時候常常用來洗我們腦的故事),於是我選擇了NASA Director 這個頭銜,因為在這位置上的一舉一動將可能影響整個人類文明。」
(曾)台灣的學生似乎還不太習慣需要自由發揮的題目。我覺得這個project之所以困難,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和一般的作業習題不同,這個問題沒有既定格式也沒有標準答案,有太多的想像力與創意可以發揮,光是要決定從什麼角度切入就很不容易了。
(林、劉)阿杜因為是轉領域的關係,所以害怕自己的夢想太過特立獨行…最後他挑了一個和非電機的職稱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之一(事後才知道,原來有更特立獨行的同學啊!)值得一提的是,有同學坦白說:「其實我沒有想過要完成這個夢想,台下老師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工作的時候才瞎掰和我的專題扯上邊。」有同學純粹是演出一個未來的角色—「雖然思考未來要做什麼蠻有意義的,可是要實際演出來就有點心虛。好像小時候寫作文想想未來的大志願很簡單,可是要假裝是大人寫給別人或小孩的話就很彆扭。」嘉玲則是實際的說:「沒有想過要當大老闆,也不想選個很平凡的角色。後來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才想起來,高中的時候同學有一起幻想去Pixar工作,每次看電影的幕後花絮都覺得『天啊!這間公司真是太歡樂了!』因此才產生想多花功夫多去瞭解light engineer在做什麼。」

而傑仁知道一開始知道要準備一個未來演講後,花了不少時間去想想以後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是想成為董事長嗎?還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偉大貢獻的人?抑或只是想無憂無慮的過這一生?我想我是屬於後者。我決定講我的興趣—橋牌,我在這上面實現了許多夢想,也在這方面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忙。我希望能夠在有能力的時候,也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

(曾)我覺得這和真實的人生很像:沒有一定的規則,你可以選擇過得很普通,也可以選擇過得很另類,全看「你自己」把什麼放在首位或希望過怎麼樣的人生。我更看重的是,同學們在決定一個目標,追求夢想的同時,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來瞭解熟悉這個領域? 所以相對於這個夢想頭銜,實際的工作內容(real-life job descriptions)才不致流於空泛或不切實際。

(林)儘管題目很難,在構思的過程中卻讓每位同學都得以重新省視自己,想想究竟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長這麼大除了很會唸書考試之外,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
(林、劉)晚會一開始由曾雪峰教授先報告,頭銜竟然是「前台大校長及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曾教授身為主辦人果然不同凡響!之後在同學的報告中曾老師又一再出現不同的頭銜,陸續當了「電機系系主任」、「聯合國秘書長」,看來曾教授這二十年間還真忙碌呢!李教授則是別出心裁地擔任「陸地搜索長」來提醒大家未來環保的重要性,一下就把層次提高到宇宙了呢!

接下來十幾名同學們輪番報告自己二十年後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晚會中各行各業的菁英齊聚,一個個別出心裁,有經建會副主委、企業CEO、NASA Chief Director、體委會主委、電影導演、橋藝冠軍、酒吧老闆等等,演講內容豐富有料也創意十足。若是光從同學們的報告來看,大概很難猜出這是電機系同學的活動吧!

 

令人緊張的公開演講
(林)來談談當天大家的演講吧!
(劉)雖然緊張、缺乏公眾演講的經驗以及疏於練習是大家共同的心得,每個人卻都謙虛地覺得別人表現得比自己好,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有生以來最正式最有壓力的一次演講了!幾乎沒有同學對自己打100分的 (許多人都只給自己六七十分而已!) 張暘︰「站上台的那一瞬間真的是有點小緊張,不過深呼吸一下就順著思路講下去了!」
「為了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表現出來,趁著活動尚未正式開始我便拉著女友,先到一旁預演再預演…」、「…晚會要上台前超緊張的,演講的感覺也和上課報告很不一樣,對我來說,跟大家說明自己的想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就連得到口頭報告最高分的忻豪都說:「雖然之前被老師提點的細節有特別去注意,結果因為上台時太在意時間,反而越講越快…我想大概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犯了這個錯,雖然投影片、演講內容、台風等等都還算不錯,但是最後太急促仍是個大敗筆,對自己能得到這個殊榮依然是納悶不已(笑)!」
(曾)會前不只一次的個別預演,遠遠超出我當初想像所需要的時間,但很高興大家對於我給的一些共同的建議及提醒,包括言簡意陔、關注台下的觀眾、時間控制、還有避免口頭禪等等,同學都表現得非常好!
(林、劉)許多同學提到在這個準備報告的過程中,產生了無預期的興趣及成就感:「雖然演講的時間很短,卻紮紮實實地練習了一個好的演講需要的一些重點」、「不斷地把投影片改進,放一些照片增添顏色,也想一些有趣的話來緩和緊張的氣氛。」中煒則是學到「有人在回饋中寫道,我演講時會晃來晃去,看的他頭很暈。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我上台報告時會有這樣的現象,在未來的演講中,我會特別注意這點。」
最特別的是這個晚會水準之高,明倫全程是以英文演講呢!「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在眾多人的面前,用英文演說。我當時真的非常緊張,一開始講話有些結巴,卻又忘詞,結語是我臨時即興講出來的,跟當初準備好的講稿完全不同。這次的演講經驗能夠讓我熟悉英文演講的感覺,可真是受益良多。」連張暘這個補教大師都說:「看來我以後還要再多多訓練口才囉!這次真的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麼正式的場地進行這樣的演說,感覺很像之後會碰到的面試什麼的,真的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呢!」

 

場地及服裝儀容
(林、劉)一到了美僑協會現場「哇!」我們都驚訝得合不攏嘴!沒想到老師竟然為了我們訂下了這麼豪華的會場。另外,同學們對於場地及美編組精心的布置(請帖、照片、花束、簽到簿等等)都讚不絕口!
品皓用爸爸公司的名字到泰國生動地開(掰)了個LED塑膠散熱片工廠!他生平第一次穿西裝,就是獻給晚會當天喔!「以前還蠻排斥穿西裝的(覺得好像沒機會也沒必要穿這麼正式…)不過有了第一次經驗後,覺得穿西裝也挺有意思的 (笑)!」

活動由阮馨葦擔任主持人,開場時一身正式套裝就讓大家十分驚艷,主持過程落落大方 (此時聽見阮媽媽在台下偷偷吐槽,原來阮馨葦在家裡的時候天天背稿,難怪可以表現得如此俐落!)馨葦說 : 「大學四年來也算是參與了系上大大小小的活動,電機之夜、電機營、系烤等等都一向有著學長姐的傳承與固定的格式,然而老師舉辦的未來晚會,是個以往沒有的創舉、全新的想法,當然也沒有相關的經驗,籌備過程中還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數,但在老師的帶領、同學們的分工互助下,晚會終於成功了。我明白我的台風仍不夠穩健,也搞不清楚為何晚會會變得如此正式XD,但我學習到很多,包括流程的安排、氣氛的醞釀,還有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能力,真的真的很榮幸能成為晚會的重要工作人員之一。」

一直陪著預演的炘豪也說: 「看到負責主持的馨葦,從生疏到熟練對我來說也是收穫非常大的一次學習。」
(林、劉)除了職業選擇的創意,演講中服裝表演的創意更是屢見不鮮,例如曾教授特地把頭髮挑染白色,以顯現歲月的痕跡,卻被大家認為十分「有型」。翰霖從開場前就一直穿著大外套包得緊緊的,直到上台才脫掉,原來他為了模擬二十年後中年的自己,特地在襯衫裡又塞了一件衣服,把肚子撐得大大的,大家一見到的時候都笑翻了,他也說:「為了要看起來自然,一整天都挺著肚子走路,彎腰和上廁所都很不方便…」。
(林、劉)作為名導演,翰霖說明「目前2030年」火紅的是質感取向的產業,因此「不要懷疑,臺大電機系在20年前真的是第一志願」。這句妙語讓全場哄堂大笑。不只是搞笑,他也認真地畫出可能的樹狀圖,再用Excel跑出薪水以及每年的身價,最後找出三個可能的版本…。他瀟灑地說:「大家看起來也許很有創意精彩,不過我自己一樣是非常徬徨的,故事要是有這麼簡單,那人生不就一點也不精采?」
另外晚會進行的時候,導生之一的柯宜君正好在美國交換學生,她也用錄影的方式做了一段自己的報告。從一開始的報告柯宜君就一直在電腦裡從攝影機看著我們,我們卻都沒有發現呢!當時是美國的早上七點,柯宜君一大早爬起來從美國和我們視訊連線,真是有誠意!最後合照的時候柯宜君也在電腦裡面和我們一起照,也算是大家前所未有的經驗吧!

 

林凡,電機系2010年畢業。
劉筱薇,電機系大學部學生,現於美國交換學生。

共襄盛舉的親友 & 獲得與學習

(林、劉)晚會除了曾雪峰教授及李允立教授的導生報告之外,還有一群特別的「觀眾」們共襄盛舉!

當晚熱情出席的電機系師長

(曾)一如往常的導生會,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能邀請一兩位重要朋友或家長來參加,希望同學們藉這個機會,邀請別人參與他們有關未來的盛宴:不只是把自己省思的內容報告給同學和師長,也應該傳達給身邊重要的人。

(林、劉)所以有人邀請好朋友的,有邀請男女朋友的,更有幾位是邀請父母親。除了朋友、家長,與會的也有師長如胡振國主任、黃升龍所長及六位大部分同學曾修過課的老師等。這群觀眾們參加這個晚會還被賦予一項重要的任務:對每位同學的報告提供意見回饋 (最後在回饋中各項總分最高者,備有獎項和神秘禮物!) 這對同學們來說又是一層壓力—「一種一定要做好的壓力。」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讓嘉賓們看到自己不一樣的一面,也許是平時並不願意,或是不容易表達的一面。同學們會後都說這次活動,不止讓在場的人都更認識自己,更和身邊的人建立了深刻的鏈結 (we shared the same moment together)。明倫分享說:「回家之後我媽一直跟我說很好玩,很想再參加類似的活動呢!」

馨葦也說:「即使偶爾會和媽媽聊學校的事,大學以後其實就很少有家長參與學生事務的機會了吧!可能自覺是個小大人了,不喜歡或不習慣父母插手自己的事。這次我也猶豫了許久才決定讓我母親來參加晚會,介紹媽媽認識我的同學、師長,讓她真正見識到我的想法和目標,希望她未來能對我更有信心!」

(林、劉)在精彩的摸獎(兔子禮物大全)之後,同學們心滿意足 (但並沒有吃飽喝足地)離開晚會會場。同學們也紛紛上facebook分享自己的收穫和學習。嘉伶說:「老實說我一直把這件事拖到最後才開始想,雖然起初很沒頭緒,不過我覺得透過這個機會逼自己對未來稍作思考也算是蠻有幫助的。很羨慕大家能夠自在的表達想法,也覺得自己當初腦中的世界實在太小了,每個人的演講或投影片都很有創意與自己的想法。很佩服大家面對這麼困難的題目還是能做出這麼好的成果,我覺得也許這就是電機系的特色吧!」

有趣的是,經過這個作業讓許多同學發現實踐夢想好像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也許可以試試看。當晚因為實驗課而無法趕到的知芸更以曾身為高中樂隊隊長的經驗認為,「想像自己未來的成就並非特別困難,但是這段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收穫、辛酸、快樂,卻是件比較難以想像的事情。」阿杜的心得充滿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想多關注在失業和貧富不均,應該是自己從小就在萬華這個相對貧困的區域成長的,看到比較多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而影響之後自己的想法吧。」

才參加完模擬聯合國的宗成認為「雖然還是不確定20年後的自己會在哪裡,但也驚覺到原來20年後的自己並不遙遠,而且我一直迴避著我必須思考20年後的未來!這倒是一個好機會,敲醒自己該好好深思了。」中煒也說:「從這次晚會中也吸收了許多高手們對於未來的看法與自己的志向。」「這次晚會讓我對自己未來的模樣有更清晰的捉摸,以及未來自己可以對社會的貢獻在哪裡…。」
最後節錄當晚的嘉賓之一胡主任的勉勵及–「也許二十年後並不是每一位都是功成名就,或每一位都能坦然的談論各自的夢想」,一如葉丙成教授所說的,「大家應該要體認到未來晚會只是這次作業的開端,這個作業的結束是在二十年後,大家是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寫作業、塗改、塗改、砍掉重練、寫、塗改……。這個作業的真正評分,是端看二十年後回顧自己的人生時,你的嘴角究竟是上揚的還是下垂的?之前你寫的作業只是為了晚會,但是為了未來的人生,你應該開始要把它拿出來塗塗改改了!」

是的!我們該努力的還有很多很多呢!電機110的同學們,我們二十年後再聚!

 

「最後,在此感謝所有參與的教授、家長、有人與同學,由於大家的參與和貢獻巧思與回應,成就了一個難忘的晚會,謝謝大家!」               ~曾雪峰

 

後記 (出席教授與家長的感言節錄)

曾雪峰教授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花很多精神功夫辦這個活動?嗯…算是送給你們的畢業禮物吧!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能讓你們彼此學習,內省及思考人生的方向,看出自己優勢與不足的地方,從而改進。

老實說,我真的沒想到你們的表現會如此之精彩!!我真的很佩服你們,我很為你們高興,因為我相信在克服了越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之後的成長收穫也越大!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problem without a gift for you in its hands. You seek problems because you need their gifts (Illusions, Richard Bach). 我覺得真正了不起的人,不是永遠第一名的人,而是跌倒了,哭一哭,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爬起來,並且成長、超越自我的人。祝福各位,期待見到你們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

下一次,(如果還有下一次的話…),該給你們什麼樣更有挑戰的題目呢?

嘿嘿!這場晚會全程錄影…以便二十年後的同學會拿出來比較比較!

 

李允立教授 
轉眼間,大學四年就要結束了,恭喜大家即將從台大畢業。
我仍然記得,四年前面對稚氣的各位時,身為新鮮教師的我,心中也有許多的惶恐,擔心各位入寶山會空手而回。
可喜的是,過去四年,我看到大家的成長與蛻變,看到大家逐漸散發出台大人的成熟氣質,看到新的一代,傳承了台大人的驕傲與責任!我深深以你們為榮。
然而,這一次的畢業,可能是你們第一次對於未來有一些猶豫,有一些徬徨。
究竟,未來是甚麼模樣呢?我們會在世界上,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一個甚麼樣的角色呢?
我親愛的學生啊,但願我能告訴你們答案,讓你們免去猶豫徬徨。
遺憾的是,我無能為力。
未來的答案,只在你自己身上。我只能在你們即將展翅飛翔時,給予你們最深刻的祝福;同時,承諾我永遠無條件的支持你們。


鄭振牟教授 
I think such an event is highly educational. Students get to ponder what they really want to achieve twenty years from now. Under the pressure of presenting in public, they really have to think hard in setting their goals and work hard in preparing the talks. They need to ask themselves questions like “Is this really what I want?” “Does this goal look *cool* enough to my peers?” or, more importantly, “Is this goal worth pursuing with the next twenty golden years of my life?”

… Such a goal-setting activity can be rewarding in several ways. The positive thinking already gets the students in a mental attitude that easily leads to success. Imagining how they get to their goals helps career planning. Moreover, the goals will be like a light tower, providing guidance and pointing to the right direction throughout the career path.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the students are depressed by getting stuck in some tar pits and forgetting about why they’re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 I wish that I had been given such an opportunity 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ally envy your students.
葉丙成教授

這次晚會,我想最大的意義是在於藉由這個活動(作業?),來迫使同學開始認真思考未來二十年自己想走什麼樣的路?想擔負什麼樣的責任?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是需要很多時間去嘗試、探索、反思、再嘗試、再探索…,認真思索這些問題是很累的事。可是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在升學的過程中持續走在父母所期望走的路上、念著眾人公認最好的學校、科系。既然走在大家覺得我們該走的路上,那何必庸人自擾呢? 於是乎我們給了自己藉口偷懶,不去想這些問題。生涯規劃這件事便不斷的在生命中被往後順延,說好三年(國中)又三年(高中),三年之後又四年(大學)。可是人啊,出來混,總有一天是得還的。生涯規劃是不可能永遠被逃避的。藉著這次的活動,Snow 迫使大家來想這些問題,我覺得這是極有意義的。

在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同學夢想宏大,有的同學則是相當平實。有些看起來有趣,有些看起來樸實。雖然活動最後有頒獎,但是獎項是針對服裝、表達,而不是針對每個人對自己未來的擘畫。這是因為人生的規劃是沒有好壞、對錯的,唯一的衡量標準是你自己對於這樣的人生是否滿意、是否開心。其實我最擔心的是,在這個活動結束之後,同學真的只把它當作一次性的作業。各位台大的高材生最會的就是寫作業,可是在被打完分數後會不會再認真的把自己寫的作業當一回事去回顧、訂正?這是我很擔憂的。在晚會中雖然大家講的很精采,但是有多少人之後真的有把它當一回事?如果大家在晚會後就把探索人生這件事情拋開的話,那就辜負了 Snow 的苦心了。

…這次活動大家想的是二十年後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角色,這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你計畫經過什麼樣的過程來達到你的目的地?如果沒有好好規劃這中間的過程,空有目的是無法成事的。我想這也是晚會之後另一個大家要好好思考的問題。雖然計畫是趕不上變化,但是有計畫有方向的人,在人生碰到變化時還是可以憑著方向感,比別人早一步找到接下來該走的路。因此有計劃的人生還是比沒計畫的好。

 

連琪玫女士 (周明倫的媽媽)
        很榮幸能參加電機系這一班的未來晚會,每一位同學的表現都很精彩,我相信他們二十年後的人生表現一定更精彩!電機系的學生都很優秀,未來求學或工作應該比別人順利,我十分贊同另一位年輕教授的說法—優秀的人要謙虛更要積極關懷別人,希望明倫能聽懂老師這番話。

 

唐淑美(阮馨葦的媽媽) 
過去一直覺得女兒個性內向、沒有自信,這次竟擔任活動主持人,感到相當意外,雖然晚會當天還是有些怯場,但聽說是女兒自告奮勇想要有練習的機會,很感謝老師給予這個機會,也讓我看到了女兒的進步!
平常其實對於女兒的學校生活沒有多過問,頂多聽聽女兒對課業發牢騷,不管如何做父母的還是希望小孩健康快樂就好。在晚會上看到每位同學對未來的憧憬、夢想,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深深地認為新一代是充滿希望的!對於女兒,透過此次更是信任,將會全力支持她的夢想!

 

王小姐 (參加友人)
真的很開心可以參加這一次的未來晚會。「未來晚會」,真的是一個非常棒,非常不一樣,也十分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看著大家想像著二十年後的自己,也讓我不禁開始思索著,二十年後的我究竟會是什麼樣子…。身為一名學生,我該做些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大學生活將近兩年了,究竟學到了些什麼呢?對於我的未來、夢想,現在的我究竟已做了哪些努力?這是在這次活動後,我也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

李同學 (參加友人)
這一次有幸被品皓以及宗成邀請,參加這一個未來晚會。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活動,而且我很羨慕電機系的同學可以有如此的機會。一個在聽完所有人的簡報後,我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有些人是要擔任一家公司的CEO,有些人是要擔任一個事業部的主管,或著只是一個單位的主管。當然用頭銜來橫量夢想,是一個相當不好的指標。我只是想要點出,每一個人敢作夢的程度都不太一樣。
這也讓我在活動中,開始不得不認真的思考,那我自己的夢想會是什麼? 我應該有更大的夢想才是!

眾名人與師長觀眾開心大合影 
林凡,電機系2010年畢業。

劉筱薇,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曾經的年少輕狂 永遠的醇厚情誼

楊谷洋 林清富 陳光禎

電機83級同學們

 

 十一月十六日,一個星期二的晚上,在電資學院博理館三樓教師交誼廳裏,陸陸續續來了二、三十位男士,大約是剛下班的緣故,容或流露出些微的疲累與輕鬆,卻又略帶著期待的眼神與心情,在彼此目光交會的瞬間,毫無例外地,迸出爽朗的笑聲與問候;夜色中博理館一樓正面高掛著“歡迎83級返校同學會”,揭開了我們電機系83級畢業27年同學會的序幕。
此次同學會是趁著台大校慶,我們的新科院士與傑出校友孟懷縈由美國返校之際舉辦,懷縈向來謙虛與低調,不過的確是她帶給我們這個聚會的緣分,而她也是當天唯一的紅花,這大概也是電機系的特色,女生少、卻是頂尖的優秀,在現擔任電機系光電所所長林清富的拯救下,懷縈從與同學的座談會中脫身前來,當然是受到大家熱烈的歡迎與恭賀,大伙就這麼聊天與分享,開心的很;拜現代科技之賜,懷縈利用電腦展現了幾張同學大學時候的舊照片(價值連城),照片中個個清瘦,穿著復古的有趣,就是一種年輕到令人感動的感覺!現在也在台大任教(應力所)的王立昇,有個台大電機系學妹的女兒,忙著要帶學妹來見學姊,結果女兒先回家了,過不了多久,又會是個精采的校友。
很高興我們邀請到張進福老師與李琳山老師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兩位老師都與我們求學時代關係密切,老師一來,現場馬上增溫,張進福老師當年就是以幽默風趣著稱,再加上豐富的人生歷練,功力遠勝當年,現場笑聲不斷、笑到不行 ! 我們也分享了許多老師當年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以及對我們的影響,溫馨之餘,真覺得我們是幸運的;李琳山老師的嗓子與口才就是祖師爺賞飯吃的那種 ,除此之外,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老師驚人的認人能力,在我們經過二十多年的歲月洗禮以後,老師再度讓我們折服!
講到李老師,大伙都不會忘記當年的世紀婚禮,我們(學生)與李老師(老師)是同一年進台大,這個緣份讓我們在畢業的時候成為老師婚禮的好幫手(希望是) ,那是一個在學生心目中既浪漫又溫馨的婚禮,我們收到寫著“ 哪個少女不戴花 哪個少年不馳馬 少女戴花等情郎 少年馳馬訪親家”的帖子,我們是婚禮的工作人員與招待,婚禮中有台大合唱團的歌聲、有幾百個同學在現場,當年的印象至今仍然鮮明,老師你是我們的偶像。
夜也漸漸深了,聚會中我們一個一個跟大家聊聊近況,分享些心情,也許是五十這個數字的魔法,空氣中瀰漫著懷舊與回顧,雖然沒有喝酒,卻有微醺之意;就如現任創投公司負責人林家楨所說,有些老同學雖久未聯絡,甚至在學校時不見得那麼熟識,但一旦有機會接觸,那種親切感就自然地產生,當年相處的單純,使現在的相聚自在,也更珍惜這種重新認識老同學的機會。現今,電機系83級同學在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工作崗位上,均努力不懈、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的最大成就就是同學間淳厚的情誼以及對母校、母系的向心力與驕傲,真的以身為NTUEE83級為榮 !

楊谷洋,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
林清富,本校電機系教授及光電所所長。
陳光禎,本校電機系教授及電信所所長。

一杯紅酒喜相逢 / 黃舒琴、黃治芸、鄒景平

Adobe Systems
為了55EE(1970年電機系畢業)四十年的團聚,班長章青駒(CC)從去年就開始籌劃,透過eMail徵詢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結果選定在校慶時節舉行。第一天母校憶遊,第二天則兵分二路,一團去清境農場二日遊,一團則去越北的下龍灣,進行四天三夜的遊輪之旅。

重見傅鐘
2010年11月12日上午九點半,大家先在老校門口碰頭,情緒高昂、場面失控的拍了個歷史照,然後結隊漫行椰林道,到博理館之後由專人為我們做校園導覽,再到尊賢館聚餐。
抵達博理館時,顏嗣鈞系主任早已站在大廳,誠摯的歡迎返系遊子,林百里兄也在演講廳,聽曾憲章同學說,百里前一晚還在香港城市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一定是非常重視此次團聚,從香港搭第一班飛機趕來。政務委員張進福同學,也在百忙之中及時趕到,跟大家相見。只可惜他們太忙了,無法參與後續的行程。
電資學院李琳山院長,是我們班上同學李琳南的弟弟,讓大家倍感親切,他用短短十分鐘,將系所發展現況勾勒得一清二楚,讓人佩服。簡報之後,還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結果對學號最有研究的章學長,請教「現在台大超過十個學院,學生學號的編定,有什麼依循法則嗎?」,這一下,難倒了李院長,只有據實回答「不知道」。

Adobe Systems
這次reunion在台大的活動行程,都是由吳靜雄同學接洽安排的,看到母系比我們在校時規模壯大許多,系館從一棟擴增到四棟,研究生人數增加數十倍以上,研究主題也多元化,身為校友的我們,看到系所與時俱進,也與有榮焉。
1970年畢業的同學,一共有134位,七位已走完人生,這次到了四十五位,超過全班的三分之一,算是很難得了,若再加上三十五位眷屬,就有八十人了,其中很多對同學夫婦,如李昆明、張力行、王照義、吳勇為、鐘飛、王永裕、陳守維、古義明、孫來成、孫善維、張楷、伍偉寧、李榮烈、張世恭、黃治芸、林光信、王立力、鳳錦瑚、徐韜、譚熾南、李琳南等,都是從海外遠道趕來,大家相見不易,就更加珍惜此次相聚。
從台灣各地來的同學和太太們,則有徐俊平、王維新、劉振漢、章青駒、馮武雄、邢智田、貝蘇章、熊安平、陳水謨、高永樹、鄒景平、賴明彰、劉銀、林錫聰、鄭博仁、林慶龍、宋勝泰、陳金蓮、吳靜雄、陳品儀、丁慧蓮(張光曄的太太)等。
簡報之後,大家在博理館前拍團體照時,王維新同學陪著我們最敬愛的陳俊雄老師,跟大家握手致意,沒想到,四十年後,師生能再聚首,衷心祝願陳老師身體康健,享受自在無礙、快樂愜意的退休生活。

Adobe Systems
午餐之後,就到鶯歌的陶瓷博物館參觀,這是座先進的,富涵現代建築理念的博物館,裡面的展品陳列與解說方式,也很新穎,解說員素質極高,透過先進的導覽設備,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聽到解說,解說員也不必放大聲量叫喊,裡面陳列的民間陶瓷用品,有著素人畫家特有的樸拙氣息,清新有趣。

大板根之夜
從博物館出來,我們就朝向大板根遊樂區出發,可惜的是,兩位遊覽車司機被GPS導錯了路,晚上六點,才抵達大板根。四週一片漆黑,沒機會欣賞到山林風光。很多想泡湯的人,也沒時間去泡湯。因為第二天一大清早,就要離開了。
晚餐的娛樂節目,就是由眷屬介紹自己的另一半,這可說是整個行程的最高潮,由CC擔綱主持,每位太太都各出其招,說出自己與另一半的結識或相處點滴,高峰迭起,爆笑不斷,一直到十二點才結束,很多人都笑說:「CC讓大家的泡湯泡湯了!」
現場實況仰仗陳守維和邢智田兩位同學全程拍攝,剪輯之後,還可放在Youtube上,讓不能來參加的同學也略窺一二,讓現場的同學,可多番回味。
這次相聚,有七、八成的同學都退休了,熊安平說:「退休之後,最高興的,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孫來成退休之後,花了很多時間修繕自己的舊屋,徐韜說因為栽花除草,肚圍瘦了一大圈,王永裕的健壯身材,都是在莊園農作的成果,有些同學因為太太還在上班,疼惜太太的忙碌,就開始下廚做晚餐,也越來越享受做菜的樂趣。
孫善維同學幫親戚做專利方面的顧問工作,還擔任教職的同學有張楷、馮武雄、貝蘇章、吳靜雄、王維新,鄭博仁、陳林福和陳品儀,陳金蓮同學則站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線,目前是聖約翰科技大學的校長,林光信和劉振漢兩人,都還在軟體業奔馳奮戰,林錫聰則發揮創意,設計省力的爬樓梯工具,替銀髮族造福。
李昆明老當益壯,屢次征服全球各大高山,張世恭夫婦在休士頓,每天參加多采多姿的學習活動,曾憲章夫婦則深入大陸各地的古蹟新名勝,尋訪並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
很多人做了爺爺奶奶,一談起孫兒女,滿臉的得意和欣喜,也有許多同學為未婚的兒女徵婚,但似乎未出嫁的女兒,多於未娶親的兒子,顯得陰盛陽衰,回想起十年前的畢業三十年團聚,是由已故世的溫世仁同學安排的上海、西安旅遊,很多人都帶著兒女參加,當時的主持人還特地安排這些第二代,同坐一輛遊覽車,希望他們多交流,多認識,最好能擦出愛的火花。
五年前,我們也有一次同學大聚會,旅遊台灣的陽明山和九份,由林百里和邢智田籌劃並支援,當時帶著兒女同遊的同學,就少了,但大部分同學都還在職場工作,不那麼放得開,這次大家都敞開心來,分享退休生活的點滴,以及運動、養生與保健的心得。

下龍灣的同學團
下龍灣旅遊團,一大早四點半,起床趕飛機,飛到河內後,與曾憲章夫婦、CC的太太蘇宗粲會合,大家在Brother餐廳吃自助餐,餐廳由老建築改裝而成,大家在佈置優雅別緻的中庭用餐後,再前往有海上桂林之稱的下龍灣,因為越南的交通法規定,若道路兩旁有房屋,車速不可超過四十哩,加上交通有些堵塞,大家到晚上六點才登上遊輪Paloma。
這四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船上,三餐及住宿也都在船上,早上除了有美麗的越南姑娘教大家打太極,還有高永樹教大家拉筋功,每一步動作都講解得極為詳細。

Adobe Systems

因為船上沒有電視,也沒有市場可以shopping,沒有網際網路,房內空間又太小,大家都聚在甲板上享清風,看風景,吃水果,喝紅酒,唱老歌,回憶舊時光,加上邢智田不喜歡拍正經八百的人像照,常常指導大家的動作,擺佈我們這些臨時模特兒,常讓大家笑聲不斷,他也榮獲「邢導」的封號。

Adobe Systems

 

Adobe Systems

貝蘇章的太太鄧菁菁和張世恭的太太王戀竹,還示演各式各樣的瑜伽動作,三三五五,大家在甲板上隨興聊天、看朝雲晚霞,看海中各種形狀的石頭山,逍遙似神仙。

Adobe Systems

遊輪也安排了一些陸上活動,如探地洞,登上小島,俯瞰下龍灣全景,划獨木舟,參觀水上人家,以及沙灘游泳或漫步,與甲板生活構成最完美的搭配!大家都說這真是最開心、最難忘的一次旅程。

Adobe Systems

清境農場的同學團
前往清境農場的同學團,則於十四日清晨,先驅車前往南投的「九族文化村 」。八十高齡的林媽媽(林光信的母親)體力勇健,與大家同坐在十幾層樓高,長達2.8公里的高空纜車上,俯瞰整個「九族文化村」。
號稱全台最好吃的日月潭「金盆阿嬤的香菇茶葉蛋」,雖是個不起眼的小攤子,但生意卻好到不行,長長的排隊人龍,幾乎全部都是大陸觀光客。接著大家搭船環湖遊覽,遠離車水馬龍的街道、熙攘喧鬧的人群和二手菸害,航向幽靜深邃的湖心,這時的日月潭,恬靜得令人陶醉。

Adobe Systems

Adobe Systems

離開日月潭後,因為大雨及交通阻塞,大家直到晚上九點才到達清境農場。清境素有「霧上桃園」的美稱,經過一夜雨的洗滌,山色疊成多層次的藍與綠,山嵐如薄紗飄逸,真是美得不似在人間!徐韜的太太張經綸,一邊捕捉美景,一邊跟老公說:如果能夠在這裡住幾天該有多好啊!
第二天14號,正巧是班上才子林光信的生日,在大家盛情慶賀下,他首先為大家獨唱一曲「Romeo and Juliet」,接著與太太鳳吟合唱:「The Holy City」,並邀請大家齊唱最後兩句:「~ Jerusalem! Jerusalem!   Sing for the night is o’er!   Hosanna in the highest!   Hosanna forevermore!」在悠揚的歌聲中,清境之旅也畫下美麗的休止符!

四十年重聚有感
回想四十年前,大家剛畢業,正如揚帆待發的船,而今的我們,好像辛棄疾「過南劍雙溪樓」一詞中的,「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大家都把人間萬事看遍、看輕、看淡了。
黃治芸同學感慨說:「想當年因為中國大陸及亞洲政局動盪的緣故,我們這一群源自五湖四海、長於台灣、內地、港、澳兩埠、星、馬、泰、印尼、越南、緬甸、韓國及日本各國的小伙子,相聚在台大電機系一起念書,原本大家有機會相交切磋,可更提早增進我們年青人的世界觀;可惜我們卻多失諸交臂,同學們大多因各以類聚,及功課繁忙的原故,而鮮有深交的機會,相信大部份比較相熟的同學,都是日後深造或定居海外某同一地區時,因重聚而繼續加深互相了解的。」
當時因為社會風氣保守,加上無形的政治壓力,同學之間不習慣敞開胸懷表達看法與分享心情,因而平白錯失許多互動與深交的機會,往者難追,所幸現在網路發達,大家透過eMail和Yahoo社群,分享照片與生活現況,也稍稍彌補年輕時的遺憾。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非常感謝CC,為大家留下美好的四十年團聚記憶,因為他喜歡紅酒,為文者特別改動一下,用「一杯紅酒喜相逢」作為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們也期盼新任班長曾憲章同學,為我們規劃出別開生面的「畢業四十五年團聚」。
衷心祝願,55EE的同學跟太太、先生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失落的四十位同學能陸續找到,五年後,大家再相聚一堂。

附註:本次重聚由邢智田、陳守維同學主攝錄影,鄒景平同學主文,章青駒同學審稿,感謝林錫聰的夫人黃舒琴女士提供清境之旅的資料,黃治芸同學提供「55EE40年重聚有感」。

承擔

林清富

Adobe Systems

中年維特之煩惱和少年維特有何不同?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
此故事像是發生在海島一嶼的《未央歌》,但是更成熟、更深入、也更貼近你我維特之煩惱。
故事的主軸描寫一位中年科技人物匡復的心靈成長經驗,他從鄉下到大城市的台北唸書,再到美國。因為年輕,所以流浪;流浪的過程中一直不停地在追尋,從追求聯考的目標,到情感慰藉,之後進一步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心靈的寄託。在學業、家境、生活價值、以及對自身與未來的種種茫然中,使他錯過了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初體驗;即使年歲的增長與閱歷的增加,卻還是無法忘懷那一段失落的愛情,以及發現自己經常陷落於追回失落情感的莫名行動。當他即將參悟,就要找到出路時,卻乍聞意外的訊息,年輕的她……。之後他到底是更為陷落,或是超越了此一失落,獲得重生和解脫?
中年維特與少年維特的煩惱,都因情愛而起,都跳脫不了一個癡字。但作者在故事中所闡述的不只有這層情愛上的深刻感受,還縱深地寫出了那一個年代的台灣社會政經背景、學生們共同記憶的求學生涯和留美生活,還有深沉的心靈與宗教思辯。看似如早年的愛情電影,但卻蘊藏有不著痕跡的生命哲思,甚至有些淡淡的哀傷。他細細描繪,娓娓說來,似乎在寫作者自己,卻更像是那個時代中許多人的綜合體。彷彿有濃厚的自身影子,卻不孤高,踏實平易的述說反而更易於共鳴,更能觸動住在海島的我們,以及也在徬徨中尋覓之人們;會不會這也是你我都曾經歷或夢想過的《未央歌》與「中、少年維特之煩惱」?

 

……
二姐為爸爸準備了花生米和小魚乾,那是爸爸喜歡吃的小菜,似乎二姐還蠻高興爸爸過來。爸爸坐在茶几前,夾著花生米和小魚乾,當點心吃。匡復到了以後,也坐在一起,夾著這些花生米和小魚乾,吃將起來,這是匡復和爸爸之間特有的共同語言,吃著小菜,東一句西一句,沒頭沒尾地聊。爸爸沒有唸過書,沒有向孩子們談過什麼大道理,匡復也從小沒有留意過爸爸告訴了他那些道理,爸爸也從不在意匡復是否記得他說過那些話,只是也不能期待,爸爸會把孩子的話當真。與媽媽相比,覺得和爸爸在一起是比較自在的,因為不必特別留意那些話不該講,這是多年來的印象。
所以匡復也就和爸爸隨意地聊,聊著聊著,說道:「我想要出國唸書。」
很意外地,爸爸突然暴跳如雷,勃然大怒,幾乎是咆哮地說: 「你要出國? 我那些田賣了也不夠,你別妄想,就算夠,也不可能,我不能把田賣了給你出國,我還要留給你哥哥們。」
爸爸突然生氣,不僅出乎匡復意料之外,也在二姐意料之外,一時之間,二姐不知該如何是好,她一會兒看看匡復,一會兒看看爸爸,不曉得要幫誰講話,也不知該如何圓場,匡復看出她其實不知所措,但強裝鎮靜,…。
匡復這段期間運用理性面對事情的做法,似乎也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他想,其實並沒有要爸爸賣田,於是他鎮定地說:「我不需要你賣田,出國的費用,我自己會想辦法。」
講完後,匡復想,此時爸爸正在氣頭上,空口白話,爸爸不見得立刻消氣,剛好那天領了家教的錢,三千五,於是從錢包中拿出來,告訴爸爸:「這是今天家教領的錢,給你兩千,我留著一千五,自己要用。」
爸爸拿了兩千元,氣果然立刻消了。二姐報給匡復感激的眼神,匡復明瞭,此時的她要拿出兩千元也是難的。
理性上,匡復能理解爸爸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他已六十六歲,那幾分田是他一輩子努力的結果,失去了那些田地,對爸爸而言,好像也就失去了這一生。但感覺裡,對爸爸收下他給的二千元,卻覺得有些失落,不是少了錢,而是感到親情不如預期。這段期間,匡復面對人生各種難解的問題,渴望有個強有力的膀臂,幫他解決困難,但爸爸不能扮演這個角色,反而匡復成為爸爸的安慰者。其實,匡復應該習慣的,因為從小到大,匡復對爸爸的瞭解遠比爸爸對匡復的瞭解還多。哥哥姐姐們都認為爸爸很凶,但匡復卻認為爸爸較慈祥,大概因為匡復抓得到爸爸的脾氣,知道如何應付他。但是,此時此刻,匡復尚在感情的創傷和其他困惑當中,還要面對親情衝突的張力,覺得力有未逮。
整個晚上,匡復不禁回想起和爸爸過去的互動,其實大多是快樂的,記得國中二年級時的暑假,早上去學校上輔導課,中午回家後,吃過午飯,爸爸和二哥要去田裡工作,匡復說要複習功課,他們也就由著他,沒有強迫他下田。到下午兩點左右,匡復複習完功課,那天的功課比預期中的容易,所以較早讀完,之後就跑去放風箏。
玩膩了,回家喝水,剛好二哥回來,二哥說:「你不是要複習功課,怎麼沒在唸書?」
匡復告訴二哥,「我去放風箏。」
二哥笑笑地說:「…,不要告訴爸爸,小心他會打你。」匡復和二哥年紀差了十五歲,二哥像是哄小孩般地對匡復說。
「應該沒關係吧。」匡復說,「我覺得告訴爸爸也無所謂。」
「好,那我就告訴爸爸,你跑去放風箏。」二哥開玩笑地恐嚇匡復。
剛好爸爸回來,問說:「什麼風箏?」
匡復說,「我做了一個五角形的風箏,我剛剛去放了,還飛得很高。」
爸爸說:「五角形的風箏能飛? 我跟你去,你再放給我看。」
二哥聽了,目瞪口呆。
爸爸真的和匡復去放風箏,匡復向爸爸說明五角形的風箏如何做,以及其骨架與四邊形風箏的相似與差異之處,還有為何五角形的風箏也可以飛上去。之後,他們就一起放風箏,看著五角形的風箏升上天空,那時覺得和爸爸一起放風箏的感覺很溫馨。
匡復回想這些往事,再對照今天晚上發生的衝突,覺得不勝唏噓! 這一天晚上也就沒有睡好。
隔天,一大早就起床了,因為爸爸平常住在鄉下,習慣早起。匡復也跟著早起,想回去宿舍再補個眠。拖著疲勞的身體,回到宿舍,正想往床上躺,卻看到力立躺在他床上,而且滿身酒味,匡復不禁氣從中來,打算把力立拉起來,或許還要揍他幾拳。於是匡復轉頭先把包包放到書桌,再來準備要找力立算帳,但這時看到書桌上擺著一瓶酒,上面有本日記。日記攤開著,上面是力立的筆跡,匡復無意間看到日記上簡短的一行字:
「上帝,上帝,祢為什麼離棄我!」
不知為什麼,匡復突然對力立有著很深的憐憫。他知道力立的處境更為艱辛,匡復到大學才發現爸爸不能幫他解決困難,而力立在高中時,爸爸媽媽就棄他而去,得自己面對生活。匡復昨晚的感受,與力立相比,實在算不得什麼。於是匡復放下包包,自己去逛校園。匡復繞了一大圈,希望繞得夠久,回來時,力立已經醒來。此刻匡復心裡已經夠煩了,只想讓這件事像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匡復自己逛著校園,在這清晨時分,醉月湖、椰林大道相當安靜。他踽踽獨行,想著這一切,愛情,親情,一切都不可捉摸,讀了那些書,還是沒有找到答案,為什麼學校的課程沒有把這些列為必修? 讀一堆中國通史,中國現代史,對解決切身的問題卻一點幫助也沒有,到底還有那些書會提供答案? 再多想一些,或許自己算幸運了,大一時誤打誤撞參加了台大青年社,讀了一些哲學方面的書,因此學會了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昨天晚上恐怕就和爸爸吵了一架,今天早上或許也和力立打起架來。想到這裡,匡復覺得還有許多哲學概念沒有讀清楚,新潮文庫有不少相關的書,應該去買些來看。而想到台大青年社,有一段時間沒有去了,或許該再去看看,到底它是幫忙度過這段痛苦時期的關鍵。
隔天,匡復去台大青年社,看到桐齡在社辦,她現在是社長。匡復在社辦門口,看到她坐在椅子上,光線從門口對面窗戶的霧化玻璃照射進來,柔和地映照出她的側面,她雙眼看著正前方,凝神,若有所思。匡復卻似乎看到她表情慈祥,但略顯歲月的風霜,彷彿過去某個時候看到的一幅慈母畫像。畫像中,眼光慈祥,但臉上卻難掩擔憂,一種經歷歲月,因艱難刻劃而成的面容。匡復感到奇怪,為何桐齡的側影讓他覺得像是看到慈母畫像?
此時,桐齡忽然轉身,看到匡復在門口,他們目光相對,桐齡的慈母面容瞬間轉換回年輕少女的臉龐,如大一時看到的模樣,但眼光中流露出對慈父的渴望。在他們目光相對後的一剎那,匡復幾乎要奪門而逃,他承受不起桐齡眼光投來的渴望,他自己都已心煩意亂,無力再幫桐齡承擔。桐齡也瞬間看出匡復眼神的閃躲,帶點失望地收起她的渴望,然後若無其事地轉頭和學妹討論事情。
然後匡復進去社辦,瞭解到此時台大青年社已在風雨飄搖當中,因為學校對台大青年社的補助經費大幅減少,使得要繼續出版台大青年雜誌有很大的困難,財務上的難題使得大家士氣低落。有人想乾脆結束台大青年社這個社團,有人覺得台大青年這個雜誌提供了許多大學生珍貴的論點,報導大學生對國家社會的理想和憧憬,應該設法留存;有人就單純地不捨在這裡建立的情感。桐齡在多位社友的懇求下接下社長,但面臨財務困境,士氣低落,以及在此困境中的流言蜚語,有些心力交瘁,但又不捨棄之而去。
在困境中,或許當家的女性自然流露出母愛般的光輝,使得匡復看到她時,潛藏的戀母情節不自覺地浮現。而桐齡到底也只是和匡復一樣的年紀,匡復內心因困難而煩亂,桐齡又何嘗不是,所以在看到匡復的那一瞬間,對尋求如父愛般之有力依靠的渴望就不自覺地流露。為什麼?男性在困難時渴望母愛,而女性在困難時渴望父愛?是否人的內在本就潛藏著戀母情節或戀父情節?匡復不禁想起和曉軒碰面的最後一夜,曉軒對他的期待是否也是一樣?曉軒尋求的是男女朋友間的愛情,或是在困境中可以依靠的父愛?而匡復自己呢?他需要的是男女朋友間的愛情,或者也只是在困境中可以依靠的母愛?而到底男女之間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是否其實也只是對母愛和父愛渴望的延續?所謂的靈犀相通,是否只是童稚時期,懵懂無知當中,對父母呵護的簡單期待?而當這樣的期待轉向其他人時,就得不到盼望中的回應?
或許,在社辦門口,當桐齡以渴望父愛的眼神看匡復時,匡復若不是逃避,而是給她正面的回應,他們會…。或是,在和曉軒碰面的最後一夜,匡復若給曉軒正面的回應,結果也會大不相同。他為什麼不敢正面回應? 是否因為是老么,從小起就不必為別人承擔的習慣,叫匡復不敢幫別人承擔什麼?而這也是受到原生家庭所捆綁的型式之一?而另一方面,愛情是否就一定得為對方承擔?即使痛苦也得走下去?就像二姐一邊工作,又一邊自己默默帶著小孩?但看到二姐那樣的情況,匡復真的不敢進入這樣的愛情。
匡復似乎只盼望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的樣子,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可得。不然就得看破紅塵,不被情愛牽絆。但不幸地,他也似乎無法切斷對曉軒的思念。人生似乎要做個抉擇,不是得看破紅塵,就是要下定決心,為對方承擔。而如果要為對方承擔,匡復能嗎?他面對生活,面對原生家庭的捆綁,自己都已自顧不暇,心煩意亂,如何有餘力為另一方承擔?
匡復內心思潮洶湧起伏,許多想法盤旋在心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想要逃離承擔,就會陷入孤單,一種和其他人心靈隔離的孤單;而若要逃離孤單,就會陷入必須為他人承擔的苦痛,即使力不從心,也得咬緊牙關。佛教的出家,到底是看破紅塵,或是逃離負擔?小說中提到清朝順治皇帝把皇位放給尚未成年的康熙,落髮為僧,到底是看開權力的高尚情操,或是逃避家庭責任?而看破紅塵,就是接受並習慣於和其他人心靈隔離的情況嗎?人真能如此嗎?佇立山腳的岩石,不就已經看破紅塵?那何必有生命有感覺呢?像石頭不就好了?可是有感覺就有痛苦。能否存有愛而沒有痛苦?不必為金錢操煩,不必擔憂柴米油鹽,沒有流長蜚短,像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的存在嗎?而他對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的憧憬又從何而來?是因為看了迪士尼卡通或愛情神話而來,使得他不知不覺地要模仿迪士尼故事或神話,想把卡通或神話情節落實在生活中,以致於陷入這真假難辨的情況?或是人的內在本就存在對理想世界的期待?而真實和想像之間是否根本就沒有一道清楚的界線?
他內在的感受是如此複雜,但在社辦裡和桐齡以及其他同學談話時,匡復還是表現出理性的樣子,假裝是沒有煩惱的模樣。或許桐齡看到他逃避的眼光,只會認為他不想淌這趟渾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無力多幫她承擔。不管他是有心無力,或是根本無心,對她而言,結果都一樣,就是她沒有得到想要的幫助。
他回想大一進入台大青年社時,大家都天真無邪的模樣,當時在活動中玩遊戲,互相大眼瞪小眼,好不開心,那時對人生的未來充滿憧憬,想像中的世界幾乎都是美好的。沒想到,到了大三,卻發現原來人生有接連不斷的挑戰,而且未來依然有許多的挑戰,桐齡面對的困難,力立遭遇的苦楚,匡復心中的煩亂,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雖然相逢又相識,可是相識又能奈何? 匡復希望能滿懷信心地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衝破困境」,然而這似乎只是沒有確據的吶喊!

(摘錄自 “中年維特之煩惱”, 2010 年遠流出版。 )
林清富,電機系1983年畢業,現任臺大電機系教授及光電所所長。

2010綠色電能國際論壇

綠色電能研究中心
1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新成立的綠色電能研究中心,與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10綠色電能國際論壇」,2010年11月5日在台大電資學院博理館隆重登場,本次論壇主題為太陽光電能,議程包含四場專題演講及一場綜合座談。此次國際論壇特別邀請國際知名IEEE院士(Fellow):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校長 Prof. Javier Uceda 及國內外太陽能光電領域產、學、研各界專家出席與會,期待能凝聚國內外最新的太陽光電能知識,為台灣綠色能源產業找到更好的契機。

邀請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校長 Prof. Javier Uceda談歐洲經驗及觀點
陳德玉主任進一步說明,本次論壇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與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的補助下,特別邀請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校長 Prof. Javier Uceda談歐洲經驗及觀點,Uceda教授是歐洲電力電子與驅動系統期刊編輯委員會成員、IEEE工業電子期刊編輯、歐洲電力電子與驅動系統協會經營管理協調會的副總裁。也擔任美國國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贊助的美國維吉尼亞電力電子系統中心(CPES)科技顧問委員,以及歐洲信息技術研究計劃管理委員會西班牙代表, IEEE院士。
Uceda教授的研究領域為電力電子與數位電子系統,目前已經發表超過兩百五十篇的國際論文期刊與會議文章且獲得數項全國性與國際性的專利。
太陽能電池的市場近年來在西班牙快速成長。2008年,西班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陽能發電容量到達2500百萬瓦的國家。能夠擁有這樣的成果,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租稅減免。這次Uceda教授在論壇中介紹歐洲暨西班牙太陽能工業市場的演進。

產、學、研各界講師代表分享太陽光電能研發經驗 
另外,本中心也同時邀請太陽能發電產業界具豐富建置經驗的羅天賜博士,來分享一些實際的經驗。羅博士服務於台達電子集團,目前為其子公司旺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事業處副總經理。他介紹:百萬瓦等級的太陽能發電廠設計與操作經驗-建物一體化太陽光電與平面設置型系統應用。 2009年高雄世運會體育館的屋頂也是使用這樣的系統。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簡稱綠能所)是台灣在發展太陽能的過程中具影響力的單位。本次主辦單位特邀請綠能所資深領導研究員小西義弘博士前來分享研究成果。他是日本電氣工程師協會(IEEJ)及日本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JIPE)的會員。
小西義弘博士表示,由於太陽能的利用關乎能量的儲存,所以併網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市場上占有絕大多數的比例。其中又以換流器的技術在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在論壇中特別對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的近況與未來趨勢做介紹。
此次論壇的學界代表是台大光電所林清富所長,他也是IEEE Fellow和SPIE Fellow。林所長解釋:由產能的觀點而言,必須考慮到太陽能板的配置需要很大的面積。舉例而言,若全球20%的能源消耗改由太陽能替代,而太陽能的光電轉換效率若為10%,則所需的配置面積為30,000平方公里。為了生產這麼大面積的太陽能面板,以當前IC生產技術而言,需要3000年的時間;若是使用LCD生產技術,也需300年的時間,這樣的時間耗費太長,無法解決我們當前的能源危機。因此,我們需要一些更好的生產技術來加速太陽能面板的產能。
提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是最直接的方式,此外,因為在室外配置太陽能板將使用2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使用壽命也需要被考量。為了解決這些議題,我們提議兩種形式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機半導體之三明治結構太陽能電池與單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機半導體之三明治結構太陽能電池特別之處在於夾層的結構能給予有機層更好的保護,因而提高壽命,並且其生產成本在將來可大為降低,還可以與印刷技術相容而提高生產速度。對單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而言,運用奈米結構單晶矽薄膜轉移技術,能夠使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極為低廉。

感謝綠能產業的學者、專家及與會代表150人共襄盛會 
為推動綠色電能及相關工業之產學合作,  促進國際研發合作及學術交流活動,台大綠色電能研究中心此次邀請多位國內外學者以專題演講的方式,期待經由學術交流的機會,為綠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添磚加瓦。感謝綠能產業的學者、專家及與會代表約150人共襄盛會,論壇最後特別開闢綜合座談的時間,在廣泛且深入的討論下,奠定未來合作模式,共同提升台灣綠能產業的實力。

2010遠距健康照護國際研討會-突破、永續、科技化

生醫電資所辦公室

 

 

全球慢性疾病普遍與高齡化的社會人口問題,有效整合醫療照護、資通訊技術及電子化醫療器材的跨領域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已成為遠距照護服務創新之重要發展趨勢。
行政院衛生署於11月10日~11日主辦「2010遠距健康照護國際研討會–突破、永續、科技化」,邀請多位國際級於遠距照護之專家: Daniel Riskin醫師(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團隊之健康照護顧問委員)、美國Kaiser Permanente執行長Yan Chow醫師(專精於資通訊技術於分散式臨床資料整合應用並具相當實務推動經驗)、Innosight Institute執行長 Jason Hwang醫師(管理名著「破壞式創新」作者)、歐洲European Connected Health Campus共同主席Tom Boyle、IEEE e-HEALTH技術委員會主席兼Telecodia技術長Tsong-Ho Wu博士、雪梨西南區健康服務總科部執行長並兼任澳洲New South Wales大學Siaw Teng Liaw教授以及IBM 健康照護研究中心Chalapathy Neti副主任,共七位國外知名產學專家來台演講,與我國遠距健康照護相關產官學研代表與專家進行經驗交流及討論。
當日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張進福政委及衛生署楊志良署長蒞臨致詞,並邀請到工研院徐爵民院長、資策會史欽泰董事長、智融集團施振榮董事長、台灣遠距照護服務產業協會李鍾熙理事長,共同為台灣遠距健康照護發展給予新的期許與祝福,並於會中發表「遠距健康照護發展藍圖」,期藉從創新服務面、營運面與技術面三個面向深度探討在遠距健康照護產業的創新服務內涵、實際的營運經營模式與資通訊整合技術之創新發展與應用。
第一天下午的高峰會議「執行長圓桌會議-CEO round table」,由衛生署張上淳副署長與台灣遠距照護服務產業協會李鍾熙理事長共同主持,與國內數位重量級貴賓與企業經營領導者,包括大同公司林郭文艷執行副總經理、Innosight Institute執行長Jason Hwang、真茂科技林燕山總經理、工研院生醫所邵耀華所長等人,以小型座談會方式,進行促進遠距健康照護產業之議題深度討論與對話,並邀請約60-80位產官學貴賓與會共同進行討論。針對遠距健康照護產業化之目標,以創新事業發展籌備與經營的角度,模擬企業體高層營運主管之型態,進行創新服務企業化議題討論,期歸納促進推動遠距健康照護產業之相關策略與共識凝聚。
研討會第二天的議程重點,進一層討論創新資通訊技術應用暨雲端技術之遠距健康照護新視野,包含技術之應用,介面的發展,資料專業分析,以及如何應用開放式平台之架構等,讓服務之各項模組可持續發展並供企業體及消費者使用等相關議題討論,分別由台大醫院、振興醫院之團隊分享其在遠距健康照護之成功案例,以及今年度複製擴散團隊包括:門諾基督教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複製擴散經驗分享。
台灣遠距健康照護產業聯盟李鍾熙理事長指出,為了讓遠距照護產業能更加蓬勃發展,除了政府和醫療體系繼續投入之外,期望有更多的不同產業繼續加入,例如:生活服務業者(包括:洗衣業者、送餐業者、家庭托顧等)、醫療器材業者、資訊服務業、電信業者、保全業者、交通業者、人力派遣業者等異業結合,如此將會產生創新的永續營運模式。同時,政府也需要繼續配合和推動相關政策,例如衛生署自明年開始,將試辦的「論人計酬」計畫,目標是病人越健康、醫院賺越多,以慢性病患而言,醫院可透過遠距照護產業的推動及公衛護士做衛教等方式,讓病人因為飲食控制、正常作息、用藥、以及運動,逐漸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相對減少。若病人因健康而少開藥、住院減少醫療支出,醫院不但有良醫的美號,也因此制度讓醫院不會少賺錢,對於遠距照護產業的發展這是突破性的一大步,未來台灣的健康服務產業走出台灣,整案輸出,超越國際是指日可待的。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在行政院所推動之「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中,為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未來將透過產官學研共同的努力,使國人健康環境與連續性健康照護服務品質提升至國際水準,進而降低全民健保支出,創造跨領域人才就業機會,促進新興服務產業發展,期能建構成亞洲遠距健康照護之典範。

主辦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資訊學會、工業技術研究院
協辦單位:經濟部技術處、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彰化基督教醫院、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工業技術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學參訪簡錄

鍾昀融
Adobe Systems

 

2010年1月5日,香港城市大學同學第二次來台大電機系參訪,為促進兩校同學文化及學術交流,系方準備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動,除了讓香港的同學對本系有深刻了解之外,也讓台大電機系的同學透過對城大的認識更加開拓了視野。
香港城大同學下午抵達校園,紛紛驚呼台大校園之大與電機系資源之豐富。隨後於電機系博理館舉行歡迎儀式,顏主任親自到場介紹本系,城大同學也準備詳細精采的影片介紹他們的學校,讓雙方都能更進一步了解彼此的背景。電機系的同學為了表達地主的熱情特地準備了許多的點心,像是好吃的鳳梨酥和有名的青蛙撞奶。為了讓城大同學還能有一些特別的小禮物能夠帶回去留作紀念,還準備了台大紀念品部精美的書籤和電機系上同學自己設計的隨行杯。隨後透過一些熱鬧好玩的破冰遊戲,讓雙方都感受到彼此熱情和友好之意,不需要透過流利的語言,臉上掛著的笑容和神情就已經足夠表達一切。接著是電機系實驗室的參訪,目的是為了讓城大同學對於台大電機系學生實際的研究與學習環境,能有更具體的瞭解。參訪的兩間實驗室分別是「智慧型機器人與自動化實驗室」和「核磁共振影像核心實驗室」,實驗室的各類儀器和助教的詳細解說讓城大同學印象深刻也獲益良多,城大的同學們言語中也透露出對於電機系眾多且龐大的實驗室感到十分驚奇。在參訪實驗室結束以後,交流活動也告一段落。參訪交流的過程因為時間相當短暫,馬上就要和才認識的遠來朋友相互道別,不捨的心情之外更多的是對這難得友誼的珍惜。

香港城大同學來到台大電機系的參訪雖然短暫,但希望在系上熱情的款待下,城大同學對於我們能夠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相信這趟旅程,不只是香港城大同學終身難忘,也將成為台大同學最美好的回憶。

 

鍾昀融,現為電機系系會會會長,大學部三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