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發教授追思紀念文

許振發教授追思紀念文

 

    本系名譽教授許振發先生不幸於二○○七年七月三十日逝世於美國加州,享年八十六歲,家屬皆在身邊。先生於同年八月十一日葬於加州Conejo Mountain Memorial Park墓園。

    先生於一九四六年獲得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工學士學位,台灣光復後回國,當年四月一日起擔任本校工學院助教,其後歷經講師、副教授等職位,從一九五八年起任本系教授至一九九二年八月退休,一九九三年二月起獲聘為本系名譽教授。先生於本系服務期間,曾於一九六○年及一九六二年兩度代理系主任,並於一九六三年至日本東北大學擔任客座講師,且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歸國。一九六七年及一九七二年先生兩度赴美,先後至美國紐約大學石溪分校、佛吉尼亞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事研究。

    本系在許照主任的任內開始將系內教師分成電波通訊、電子、電力控制等三個研究群,其中在電力控制研究群方面,原來主要從事電力方面之研究及教學。由於許教授及馬雲龍教授的推動,本系才開展控制領域之研究及教學工作,而先生特別是帶領當時屬先進的適應控制及最佳控制合成的研究課題。

    由於先生受的是日本教育,其英文發音夾帶濃厚的日語腔調,例如他教電子學時英文atom的發音較接近「阿洞」,因此當時一些頑皮的同學常私下稱呼「阿洞教授」。先生個性敦厚,與其相處如沐春風,而他對下屬或同學十分寬待,即便有犯錯或頑皮的行為,也不會當面嚴責,而以啟發式讓人自行體認。在教學方面,先生雖是同學眼中的好好先生,但他其實是十分堅持原則的。例如學生不喜歡考試,希望以交報告方式取代,但他仍是該考就考,所幸同學也都知道題目大都來自書上習題,大家都努力看書練習,一般也都可以過關。在研究工作方面,跟過先生的研究生都知道先生完全信任同學的工作,只要行政上符合規定就可獲得老師的全力支持,也因此從寫計畫到完成報告所需的技能,同學們皆在過程中完整學習到。

    先生退休後移居美國與子女同住,數年前曾回系上探望同仁,當時身體仍然康健,和善的笑容依然。不過數年之後,忽聞先生辭世,哲人其萎,典範長存,妥記其事,以茲紀念。

    郭德盛、王勝德、馮蟻剛敬記

郭德盛,電機系1960年畢業,現為臺大電機系名譽教授。

王勝德,清華大學畢業,現為臺大電機系教授。

馮蟻剛,電機系1981年畢業,現為臺大電機系教授。

新進教師介紹

新進教師介紹

鄭振牟助理教授於1996年畢業於本系大學部,1998年畢業於本系研究所,分別取得電機學士及碩士學位。2000年服完兵役,旋即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2007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到本系擔任助理教授。

鄭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興趣是新興的多變數公鑰密碼系統。相較於利用大型代數結構的傳統公鑰密碼系統,如 RSA或橢圓曲線密碼系統等,在同樣的硬體上,這些新興的多變數公鑰密碼系統的執行速度大幅提高。重要的是,它們代表了對未來的投資,因為這些系統將可以抵抗許多正在崛起的新型解密技術,其中包括了使用量子電腦質因數分解的破解技術。因此,在多變數公鑰密碼的研究上,不但對潛力無窮的馴變換簽章方法加以分析,也同時進行軟硬體方面的實作測試。鄭教授的研究對多變數公鑰密碼系統的研究社群貢獻良多。

NTU-Altera成立EDA/SOPC聯合實驗室

國立台灣大學 ‑ ALTERA 成立EDA/SOPC聯合實驗室

國立台灣大學與Altera ®公司(美國可編程解決方案幫助系統半導體) 共同成立「EDA/ SOPC聯合實驗室」,於2007620日假台大電機系電機二館142會議室進行簽約,美國Altera 公司的全球資深副總裁George Papa、副總裁Erhaan Shaikh 、台灣區總經理吳明勳、友晶科技總經理彭顯恩、和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貝蘇章院長、電機系吳瑞北主任等人,共同參與簽約儀式。

台大教授的豐富教學與研究經驗,輔以台大– Altera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與Altera 提供最先進的軟硬體設備和系統設計的教材,必將加速提升台灣大學EDA/SOPC技術教育和人才培育的發展與進步。Altera 公司表示,此次除了捐贈台大高階FPGA開發平台等硬體外,更有高達50 套的Quartus® IINios® II開發軟體及許多具有高度開發研究價值的MegaCores,免費授權讓台大師生使用,總捐贈金額約一億台幣。未來友晶科技公司亦將提供台大師生軟體和硬體設備上的諮詢與協助。

Altera 全球資深副總裁George Papa表示,台灣大學在學界、業界及對社會服務上卓有貢獻,國際權威期刊IEEESCI每年約有360篇電機資訊學院的學術論文發表,台大電資學院教師傑出的研究成果,多年來獲國際評選肯定,至今已有18位榮膺IEEE Fellow1位獲得ACM Fellow殊榮之教授,去年底更有5位臺大校友榮獲「湯姆森科技卓越研究獎」,此外,許多台大電機系傑出校友更在科技產業界創造了世界級的企業。因此,我們非常高興能和台大成立 Altera 聯合實驗室,支持台大師生在晶片系統設計的發展與突破,我們相信此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進一步帶動台灣大專院校 SOC領域教學研究的進步。

台大電機系吳瑞北主任致辭時,則特別感謝Altera 及友晶科技公司在業界卓然有成之餘,願意回饋學校,致力於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訓,以及先進EDA/SOPC研發技術的推廣。台大電機系有鑒於EDA領域的重要性,於三年前特別成立EDA研究分組,三年來陸續增聘師資,參與教育部人才培訓專案,並致力推動先進奈米製程系統晶片設計自動化的研究,成果非凡。除了在教育部舉辦的競賽獲獎冠全國外,去年台灣大學在EDA領域頂尖的ICCAD會議,所發表的論文數目更高居全球產學研發單位的第二名。

台大電機系致力於電機資訊領域世界級領導人才的培育,對於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更新不遺餘力,積極尋求與國際領導廠商共同建立實驗室,期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研發的能力。此次獲得Altera贊助的軟硬體,除了將協助本系同仁進行相關SOPC的前瞻研究以外,也將用以大輻充實大學部相關數位電路實驗室的設備,預期將可進一步利用Altera的先進技術,促成電子與通訊科技的進步,並培育量多質精的優秀人才,成為我國ICT產業持續創新的堅實基礎。

美國Altera 公司

為可編程系統單晶片(SOPC)領導廠商,為系統和半導體公司等14,000多名客戶提供FPGACPLD和結構化ASIC等可編程解決方案,並幫助其實現產品創新,取得市場領先優勢。Altera 大學合作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教授、講師及學生能成功運用Altera 可編程邏輯設備 (FPGAs CPLDs),並提供最佳教學經驗。

友晶科技

為提供FPGA/ASIC雛型、多媒體和影像市場等高端軟硬體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與Altera 共同設計製造FPGA開發平台,例如Altera DE2DE1 Cyclone® II Starter Kit和最新的Cyclone III FPGA Starter Kit,暨成為Altera 亞太區授權設計中心後,並協助籌畫台灣區大專院校Altera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計劃與提供其師生的技術支援。

台大創新競賽飆創意 未來科技領導人潛力雄厚

台大創新競賽飆創意  未來科技領導人潛力雄厚

【張瑋欣/採訪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NTU System-on-Chip Center, SOC六月十一日於校內博理館舉辦第五屆「系統設計創新競賽」決賽及頒獎典禮,挑戰台大學生創新的能力。今年共有超過一百隊學生隊伍競飆創意,競逐首獎十萬元之大獎項。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貝蘇章院長在致詞時指出,臺灣的教育是填鴨式教育,因此創新思維的培養迫在眉睫;而創新需要靈感,也需要訓練。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系統晶片中心主任陳良基表示,有勇氣參加創新比賽的同學,十分值得嘉許,希望透過這個比賽,讓同學累積創新設計的經驗。

陳良基主任強調,本屆初賽的參賽作品從去年的109隊增加到147隊,參賽人次也達到122位,可見藉由這項競賽,有愈來愈多同學的創新力量被啟發。陳良基說,臺大未來會有許多高科技領導人,希望這些領導人具備創新思維,把創新當作一種志業。

本屆創意競賽的特優獎作品為臺大電子所博士班學生梁家愷的「可程式光圈相機」。評審認為他的作品創新度夠、技術底子紮實。針對這項作品,梁家愷指出,焦距(Focus)和光圈(Aperture)的大小對照片的視覺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若使用傳統相機,這些設定必須在拍照之前決定,效果要等到拍照之後才能看到。梁家愷的構想是「是否有可能在拍照之後,再來改變焦距的設定?」。因此,他發明了「可程式光圈」來達成此目標,利用改變光圈的形狀,在相同曝光時間中,記錄許多不同光圈設定的影像,然後再還原出四維的光場(Light field)。利用四維的光場,可以用信號處理技術,產生任意對焦與光圈設定的圖片。

優等獎的獲獎人為臺大電子所學生廖振詠和電機系大三學生林廷容與張榕芝,其作品分別為「車用全景視訊系統」和「智慧型球場自動畫線地板」。後者係全由大學生組成的隊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非常難得。佳作有四名,分別是臺大電子所黃思誠的「貼近你的心」、方家偉的「晶片與封裝共同電子設計自動化繞線系統」、王盈翔的「轉吧!七彩霓虹燈」與陳建偉的「以公車為例的智慧型導航系統」。綜合來說,評審認為這屆作品都很有創意,比起前幾屆水準有顯著提升,而且同學台上的表現也頗有大將之風。

華碩電腦再次獨家贊助本次競賽,華碩龐台銘技術長除了提供優勝獎金及獎品,更親臨會場擔任評審。他對今年之創意展現讚不絕口,並鼓勵同學積極實現創意,甚至考慮以創業方式實踐夢想。主辦單位也邀請工研院創意中心的舒靜珉博士分享他馳名中外的「水之械」設計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及寶貴經驗。

 

新聞稿聯絡人

唐珮寧   paulinet@cc.ee.ntu.edu.tw

電話: 3366-3531

李致毅教授獲Beartice Winner Award最佳論文獎

李致毅教授獲Beartice Winner Award最佳論文獎

記者張瑋欣/臺大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李致毅的論文 A 75GHz PLL in 90nm CMOS Technology”2007年獲得ISSCC Beatrice Winner Award的最佳論文獎。在國內,李致毅是臺灣第一位獲獎人,國際上,本獎項也首度由非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獲獎。

The Beatrice Winner Award為國際固態電子電路會議(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表彰錄取論文中之傑出作品,每年由技術委員與資深編輯選取一至三篇,評選的標準為技術上之創新與實用性,量測之精確性, 及編輯上文字簡潔度、理論清晰度、結構完整性、圖表效能、參考文獻之適切性等,為ISSCC六大論文獎之一。歷屆獲獎者包括柏克萊加大副校長Paul Gray,史丹福大學電機系資深教授Bruce Wooley等人。

李致毅的A 75GHz PLL in 90nm CMOS Technology”為首度獲獎之臺灣論文。此論文以90奈米CMOS製程所設計,操作頻率為75GHz的鎖相迴路 (Phase-Locked Loop, PLL) 電路,為現代通訊產業的核心元件。值得一提的是,這顆電路是目前世界上所發表過最高速的單晶片鎖相迴路。透過特殊電路技巧,其速度甚至超越了以特殊高速製程 (SiGe, GaAs, InP) 所製作的晶片,對日後將成熟普及的超高速應用 (60-GHz Indoor RF 77-GHz 車用雷達等),提供重要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其獨特創新的電路設計,使該晶片在相位雜訊(Phase Noise),參考頻雜訊(Reference Spurs),及功率消耗(Power Consumption) 等方面的表現,都大幅超越傳統電路,這些因素可能是該篇論文受青睞的主因。

李致毅指出,在電路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的確也遭遇到不小的困難。首先是在這麼高的頻率下,壓控震盪器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與除頻器 (Frequency Dividers) 的操作頻率校準變得非常困難.。李致毅表示,研究團隊中劉明忠等幾位同學在電路佈局 (Layout)上,對繞線及寄生電容做了精準的估計與調整,使該電路得以順利運作。另外,由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汪重光主持的台大聯發無線研究實驗室,更提供了充足的研究資源及先進的量測設備。李致毅強調,特別該感謝的還有台積電提供的先進奈米製程。這些支援都是極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

最後,李致毅提到,除了個人在學術上將更加積極進取、力求表現外,也希望學界和業界的先進和同好,能不吝賜教、共襄盛舉。他期待未來台灣的優秀論文或產品,能在國際上得到更多肯定,為臺灣的科技發展奠定穩固基石。

開創前瞻交流之路 台大系統晶片中心第一次研發季報

開創前瞻交流之路 台大系統晶片中心第一次研發季報

 

記者張瑋欣/臺大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晶片中心(NTU System-on-Chip Center, SOC)於五月三日以「類比及混合訊號電路前瞻設計」為主軸,首次以研發季報的型式呈現臺大研發團隊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次季報邀請中心會員廠商的高級主管蒞臨指導,使廠商更了解最新的研究。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系統晶片中心主任陳良基表示,臺大有許多優秀的教授平日忙於研究,但他們做的研究其實非常值得提供給業界。因此,未來將對其他重點領域舉辦季報,邀請廠商參與、共同討論。

本次季報召集人為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汪重光,及協同召集人臺大電機系暨電子所教授劉深淵教授。教授表示,今年13090奈米的製程首度超越0.18微米的製程,可以說是很大的進步。以國際固態電子電路會議(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的獲選論文來看,今年台大的獲選論文共十篇,相較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只有一篇,表現非常傑出。教授指出,除了台大的研究團隊實力堅強之外,其中八篇論文係採用台積電所提供的90奈米製程,由此可見產學合作的重要性。

會中由李致毅教授、李泰成教授、陳信樹教授、劉深淵教授、呂良鴻教授、陳怡然教授及黃天偉教授簡介其最新研究。此外,李致毅教授也在會中提出他的論文「A 75GHz PLL in 90nm CMOS Technology」,並說明論文中的技術突破。此作品得到ISSCC的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更為臺灣首度獲獎之論文。

中心主任陳良基教授表示,非常感謝來賓百忙之中抽空前來,給予研發團隊寶貴的建議,使中心獲益良多。也指出臺灣產學合作的腳步有必要加快,每次到國外看到臺灣的研發概念被國外的廠商開發出新產品,再賣回臺灣,都覺得惋惜。勉勵學界的研究應該要盡量往前衝,業界則可以從學界的成果中取其所需,如此互相合作,才能達到整體的進步。

Technology Day 國際一流學術交流日

Technology Day 國際一流學術交流日

日本東京大學 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 vs. 台大系統晶片中心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於三月六日與日本東京大學 大學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Dept. Frontier Informatics, Graduate School of Frontier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進行跨國際學術交流。東大計有五位教授(Tadashi ShibataTakashi ChikayamaHitoshi AidaKiyoharu AizawaMasanori Sugimoto)帶領二十多名博士班學生來訪。臺大方面則由SOC系統晶片中心主任陳良基教授主持,電機資訊學院院長貝蘇章教授、電機系主任吳瑞北教授與電子所所長闕志達教授共同指導。

 

活動由雙方互相介紹研究現況開始。由SOC中心主任陳良基主持,貝院長、吳主任、闕所長一一介紹電資學院的歷史及運作情況、優良的研究環境、豐碩的研究成果及與業界密切往來的合作狀況。東大教授Tadashi Shibata則介紹東京大學的歷史沿革與其電機系經歷多次改變之後目前所從事研究的領域,包括VLSI and Signal ProcessingComputing and AINetworkMultimedia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等五個領域。雙方並就學術技術層面展開討論。午後由年紀最貼近學生的電子所簡韶逸教授主持,進行學生之間的研究交流。在博理館地下室展示的東大及台大研究生研究海報,呈現學生多彩多姿的創意;以生活題材為主題的創新突破,也吸引大家的目光。

 

  活動最後在雙方熱絡的互動下畫下句點。系統晶片中心主任陳良基表示很高興這次與東京大學的交流圓滿落幕,要特別感謝電機資訊學院、電機系與電子所的贊助。此外,協助促成此次活動,成功地把台灣大學豐碩的研究成果推銷到國際的教授與學生們也功不可沒。電子所所長闕志達也特別強調,跨國的學術交流研究不應該過於偏重美國單一國家,遠東地區的學術交流是非常密切而且重要的。

技術商品化的挑戰(上)

技術商品化:前景、支援架構及推動策略 (上)
吳武明 博士

現代科技為企業競爭與合作的利器。在今日世界中,誰能掌握高科技發展與應用,就無異掌握了一份必勝的本錢。因此,先進國家莫不投注大量資源發展科技,以期在未來國力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然而高科技的發展,並非單靠投入高級人才、物力、資金或設立高科技園區就能成功,而有賴有系統的方法與規劃,來激發創新、增進科技應用價值並獲得人力、物力、技術與資金等資源,使科技研發的成果得以轉化為財富,而進一步支持科技研發與應用。這個將技術轉化為財富的過程,便是技術商品化。
技術商品化是目前國內科技產業最弱的環節。國內科技產業與學術界的技術研發實力雖然相當高,然而卻普遍缺乏對技術應用、市場需求及供應鏈的遠見。尤其現代化技術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無論是創新技術、人才來源、資金,還是市場、供應鏈及競爭對手,都必須在全球化觀念下運作,方能掌握國際競爭力。產業與學術界如只有技術研發能力,而未能放眼全球市場進行技術商品化時,其研發的投資勢必很容易血本無歸。由於技術商品化需以豐富的實務經驗為基礎,導致國內學術界嚴重缺乏具技術商品化知識與經驗的教師,而無法訓練出足夠的技術商品化專業人才來協助產業進行技術商品化,各地所設的育成中心也普遍因未具協助技術商品化的能力,而難以發揮原期望擔負的育成功能。在國內科技產業努力投入研發與產業技術升級的今天,強化技術商品化知識的訓練更顯示其重要性。
技術商品化不是產業界的專利,在社會與政府的期待下,許多大學的研究已從基礎研究導向轉為產業應用導向。美國自1980年通過拜度法Bayh-Doll Act(拜度專利和商標法)以來,由於允許公立大學和運用公費的研究發明者可以擁有專利權,並且在法案中提供許多誘因鼓勵產學合作,因此大學的研究計畫中應用導向的研究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工程、化學、醫學等領域,產學合作都出現大幅度的成長,在研究成果方面(包括論文發表與專利)也有愈來愈高的比例是出自產學合作的成果,來自民間企業的大學研究計畫贊助資金比例也呈現大幅成長 (Morgan, R. P. and Strickland, D. E., 2001)。另Fraser (1999) 也指出,在美國市場中有超過一千項產品是學術界的發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校友、教授及學生在美國就開了4000家企業,僱用了110萬員工,創造了2,320億美金的全球營業額。上述實例都再再說明了學術界在技術商品化方面可以發揮的繁榮經濟效果。

一、    技術商品化的意義
過去國內普遍有一錯誤認知,即將技術(Technology)視為已發展成熟的知識或方法,而將技術商品化(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視為技術研發成果後才進行的產品發展、上市過程及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其實技術商品化是一個由市場需求面主導研發創新的過程,一項技術從最初期的研發構想開始,就應從市場需求功能與需求規模構思創新的解決方案,並經過構想的理論驗證、產品功能規格設計、製造程序、上市及銷售營運過程的不斷再創新與修正,方能真正達到市場的要求。而這個主導技術如何不斷創新與修正的知識與方法,便是技術商品化。換言之,技術應從構想階段就開始進行商品化的規劃,而不是等到有研發成果,甚至申請到專利了,才思考如何發揮技術的價值。
許多擁有技術的專家急於將自己的創新構想付諸實現,成為商品銷售到市場,殊不知從構想到營運獲利,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易解決的問題。技術商品化即是協助技術發明家洞悉未來可能的各種問題,以事先謀求一貫的解決之道,而避免因意料之外的問題而延誤商品化的進行。舉例來說,一項技術要達到商品化,需要經過技術構想、產品設計、產品製造、推廣上市及營運獲利等五個過程(如圖一)。技術構想階段會遇到的問題包括:不確定構想是否可行?不知技術應用有那些?不確定產品市場有多大?不知本身技術能力是否足夠?及不易獲同事與主管認同支持等。產品設計階段則會遇到的問題包括:不知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不知如何保障智財權?及不知產品是否應配合市場標準等。製造階段則往往遇到不知產品是否存在製程?不知是否有廠商願意承製?不知製造成本為何?不知成熟製程的時機?及不知原料、元件供應是否可靠等問題。到推廣上市階段時,則會遇到不知是否有廠商願意銷售?不知初期顧客在那裏?不知如何吸引顧客的注意?不知如何克服顧客採用的心理障礙?不知產品如何改善?不知如何服務顧客?及不知如何創造需求等問題。最後,到了營運獲利階段,則又需要耽心不知何時有新技術縮短技術生命週期?不知對手的降價競爭策略是否可能降低毛利?不知如何再找到有商機的新市場?不知如何尋求重生的新技術?及當市場大勢已去時,不知是否放棄原有技術?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於研發的方向、產品的成形及未來的上市獲利,均將發生重大的影響。

技術商品化的重點在於指導創新過程,從提出新構想,以求產品改良或服務改善、創造新產品或新服務、發掘產品或技術新用途、以及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與創新,皆需從商品化著眼。無論是美食烹調方法、軟體的設計構想、課程設計、企業經營策略與方法、還是電子產品的功能與製程技術,從構想的提出開始,到產品設計、爭取資金、做成產品雛型、產品製造到而最終被市場接受與營運獲利的完整過程中,都需要持續不斷地創新與改良,以調整符合市場的需要。這個從技術構想、產品設計、產品製造到推廣上市與營運獲利的調整與創新過程,需要不斷地與部門同事、領域專家、風險投資者、產品發展伙伴、技術供應商、顧客、經銷商、製造商、社會意見領袖及企業合作伙伴等進行溝通與說服,方能建立共識與互利。因此,技術商品化可說是各行各業均可適用的一套有系統的管理方法。透過這套管理方法,便可協助研發者面對各階段需說服的眾多對象,而一一克服各項溝通、認同與合作的障礙,而達成技術商品化創造財富的目標。
因此,技術商品化即是「從創新構想的研究發展到產品設計、製造、成品上市或技術本身成為流通性有價商品完整過程中的說服工作」。技術商品化就如同過五關斬六將,從提出技術研發構想到產品成功地進入市場,需經過想像技術的市場價值(Imagining the Technology-Market Insight to Start Commercialization)、發展與定位技術的商品化潛力(Incubating to Define Commercializability)、展現產品與製程的市場可行性(Demonstrating Contextually in Product and Process)、推廣顧客採用(Promoting Adoption)及持續商品化與獲得長期利潤(Sustaining Commercialization and Realizing Long-term Value)等五個階段的溝通與說服工作(Jolly,1997),創新構想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而成為成功的產品。

二、    技術商品化各階段的策略重點

成功的技術商品化過程,重點工作在於研發初期評估技術的市場價值、研發中期展現技術的市場需求功能、研發成熟期動員產品的製造與銷售配合、產品上市初期進行市場滲透推廣及營運期的更新技術。這些階段的作法除階段之間需環環相扣之外,各階段皆有其與一般從事技術研發者直覺不同的策略作法。首先,在研發初期評估技術的市場價值方面,其重點在於探索多類產品潛在市場規模並提出預測資料的合理佐證基礎、評估進入市場方式的可行性與預期競爭、評估技術研發的難易程度及評估研發計畫是否符合企業整體策略及是否可於合理期間取得投資回收等。這項在研發進行之前的評估可以確保技術研發以應用為出發點,然而並非以原規劃的應用為終點,而是在研發過程中隨時掌握機遇(Serendipity),對解決應用實務問題的過程中所衍生的重要新技術和副產品均能想像其應用方向與市場價值。
其次,在研發中期展現技術的市場需求功能方面,除依之前的市場評估規劃產品之外,其重點在於擴大應用的想像力,而繼續探索原研發目的之外的應用,同時配合商品化策略建立適當的智慧財產權組合。由於前瞻技術的應用往往是在多年之後,且社會將有相當的改變,因此應注重未來社會狀況與新問題的想像,而避免受現實狀況的誤導。在產品設計方面,則應從使用者運用最終成品的功能思考產品應有的功能與規格,而不是一味強調技術的最充份表現。在產品策略方面,則應先以較簡單的產品切入市場,在顧客對新產品尚未建立認同與信心前,先以較簡單而價低的產品證明技術的可行性,並建立客戶可參考的實績。在智慧財產權組合方面,則應適當運用營業秘密、出版與專利,來維持商品化的競爭優勢,而不是一味地申請專利或發表論文。尤其專利在申請後十八個月即會公開,屆時他人即可能了解該新技術並作改良。因此除有競爭的技術時應及早申請之外,否則應盡量維持營業秘密的保護而延緩專利的申請,以維持技術的機密並延長專利的有效營利效期。
接下來,在研發成熟期動員產品的製造與銷售配合方面,則應對購買產品整合為功能模組或成品者提供應用開發的服務,並提供製造商製程方面的技術移轉與支援,以及與經銷商分享技術資訊,以利其銷售說明與售後服務。此外,由於技術產品的分工專業化,使得大部分廠商僅能集中力量生產消費者所需產品的一部分,例如智慧卡與讀卡機即分由不同的廠商生產供應。此時互補產品的供應商之間即需強化與互補產品形成整體價值的解決方案與願景,並相互提供技術協助,來共同滿足市場的完整需求。
產品上市初期進行的市場滲透推廣則是商品化過程中最艱難的灘頭登陸作戰。由於一般消費者習於現有的生活習慣與產品,對於尚不熟悉的新技術與新產品很難有信心,多不願被當作白老鼠,更不用說付出比過去習慣的產品為高的價格了。因此應針對上市初期訂定特別的策略,例如易於初期推廣的訂價、以最能接受的區隔市場為目標進行產品差異化,並調整產品功能,以迎合現有使用方式。此外,此一時期廠商不但不應強調其採用的技術,而應強調產品的新功能與價值,而使消費者不特別感覺新技術的存在,以避免其因不了解技術產生不安全感,反而動搖了購買決策。如果直接出售給消費者還是有困難,則可考慮自行運用產品提供新服務。例如彩色雷射印表機廠商上市時因價昂且購買者對其品質尚無信心,最初銷售量勢必有限。此時可以提供彩色印刷服務,將單價高的產品銷售收入轉為顧客較負擔得起的服務收入,並透過產品運用實績建立未來購買者的信心,及在服務過程中多了解使用時的問題,以持續改良產品的可能缺陷。
最後,在成功地將產品上市之後,接下來的營運期就要面對全面的市場競爭與挑戰了。此時由於市場面擴大,甚至擴及全球市場,除需更大量財務管理、技術人才、關鍵產品與技術知識、產品與市場知識、關鍵設備、工具及製程知識等資源,以進行產品差異化、產品改良、技術更新及行銷營運之外,也需考量市場熟悉程度和本身的資源、策略及獲利性,考慮是否採技術授權其他公司、自行製造銷售成品或只研發製造關鍵零組件。此外,在技術策略方面,也須事先規劃系列產品的發展上市時程,一方面讓顧客有所期待並增加對公司研發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建立公司長期一貫的研發方向。最後,由於營運期技術多已公開,且已有可觀的利潤,勢必吸引了許多類似產品和新技術的競爭,因此應隨時準備迎接新技術的挑戰。當現有市場遭遇強烈競爭或替代技術而導致毛利減少時,即需發展新的功能進攻新市場或發展新的應用。而當原有技術已沒有市場或競爭力時,更應勇於放棄,轉至其他之前尚未發展的技術,重起另一技術商品化的新爐灶。

吳武明,電機系1979年畢業,現任財團法人中華電腦中心常務董事兼技術商品化服務辦公室執行長。

電機之夜大二劇

電機之夜大二劇

 

蘇倚恩

 

    當初剛結束的時候寫的那一篇心得,處處透露著剛結束的熱情與悸動,現在事隔半年重新回想當初的種種,剩下的只有省思與淡淡的回味。

 

    事情要回到我和彭國倫答應電機之夜總召扛下大二劇的責任那天。好巧不巧,那天晚上陳嘉偉跟我說,他想要弄一個很屌的劇,把一些意念傳達給觀眾,讓觀眾感動。我說可以,但是還是要以搞笑為前提,不然太過冒險,而且也不符合電機大二劇的風格,畢竟電機之夜大二劇一直有招牌、有傳統壓力。小龜說那就弄一個可以讓觀眾又笑又哭的劇,我覺得很困難,甚至認為憑我們的實力可以說是不可能。我們聊了很久很久,聊到很晚,然後,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基督徒,所以我們禱告。

 

    隨後,在整個編戲、導演、排戲的過程中,在沒有刻意安排的情況下,我們走到了最後那個結果。中間有兩次把所有的劇本全部修掉,把整個劇情和演員特色,甚至是主要演員的人選全部大換血;歷經很多波折,甚至有很多人想要放棄,或準備接受失敗。最後,一直到正式上演前一天,有一位學姊在前半場笑得很開心,並且在最後掉淚了。我們才發現,有機會挑戰那個當初我以為不可能達到的夢想。感覺起來,就像是上帝在暗中一步一步地帶領我們走,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自然,就這樣沒有猶豫地一步一步走到最後。

 

    我覺得,一齣劇要好,就是要讓觀眾可以感受出表演者的心意,表演者想要讓這齣劇完美的用心,在演員的每個動作、每個走位、每個表情和聲音、電影配樂以及那些富麗堂皇到誇張的道具、每個時間的的掌握中流露出來,並且真真實實地傳達給觀眾,讓觀眾感動。

 

    我們的劇情融合最近的暢銷魔法小說「哈利波特」與中國傳統的「梁山泊」。故事的主人翁接到一封梁山泊來的入學通知書,從此開始了梁山泊之旅。再以梁山泊的英雄好漢擔任學院的老師做背景下,開始了一趟在梁山泊上尋找寶藏的旅程。在故事的最後,主角發現每天欺負打壓,並且一直懷疑是壞人的一位同學,一直把主角當成是唯一的朋友,並且暗中策劃一場生日派對要給他一個驚喜,而卻因為主角對他的懷疑而死於非命。故事的結尾,主角衝出舞台跑到整個表演場的外面,在雨中奔馳,最後在地上嚎啕大哭。後面這一段跑出場地是事先用攝影機拍好的,也算是電機之夜戲劇上的一種突破。倒是感覺從之後的某某之夜開始,

一天到晚看到

 

    最後在主角跑出去的影片中,我們加了一段旁白:

 

我們總是驕傲的認為                                                                           

只要去追~~

未來會是我們勾勒的形狀

於是

我們匆匆忙忙   從這裡到那裡                                                                               

回過神來  發現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擁有了什麼??  又錯過了什麼??

~~

想找個人聊聊

而他  變了  變的不再是你所認識的樣子

你說你留下是回憶  不過  你是不是  也會

~~想念

所以

當你哈哈大笑  當你覺得溫暖  幸福

不妨  向你身邊的朋友  說一聲

                    ~謝謝你

 

這可以算是我們整齣劇最想要表達給觀眾的意念了吧。

 

當整齣劇結束的時候,「謝謝你」的聲音此起彼落。之前每個我們想要搞笑的部分,或是不想搞笑的部分,觀眾都笑得出乎意料的開懷,我想我們是成功了。很高興在大學四年間有機會完成這樣一個挑戰,我想不管過了多久,這都會是一個難以取代的回憶。並且,我也了解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當你相信,並且願意勇敢去迎向挑戰的時候,將一切交托給神,並且一步一步不猶疑,專心去實行,不可能也將化為可能。

 

 

蘇倚恩,現為電機系大三學生。

我們這一班

我們這一班

林莉、林茂昭

活動緣起

1987那一年剛剛取得博士學位﹐回到台大電機系擔任教職﹐與大學同學閒聊間提及大學畢業已屆十年了﹐當時對於時間逝去之迅速﹐心裏頗有一番感觸。一轉眼卻來到了畢業三十周年的時候﹐心頭估量著咱們這一班應該辦個活動﹐但是誰來做這件事呢?三月十一日徐爵民邀請同學去家中一聚﹐大概多數同學都有同樣的想法﹐當時一夥人就決定舉辦NTUEE1977畢業三十年聚會活動﹐內容包括八月十一日返回母系參訪及八月十二、三日宜蘭一遊。可惜到了六月初仍只有屈指可數的報名響應者。這時候1979年台大商學系畢業的林莉學妹為了推動全台大校友畢業三十年聚會活動而正在聯繫各系系友﹐知悉本班同學有畢業三十年聚會活動之打算﹐就在同學的Email網路上為此活動加油打氣、推波助瀾﹐因此喚起了同學們的熱情。同學們開始聯絡、交換資訊並捐獻經費購置紀念品(棒球帽與運動夾克)﹐最後居然辦了四場畢業三十年的聚會活動。

未能返台參加聚會活動者先於八月四日分別在New JerseyLos Angeles辦了聚會活動﹐NJ出席8位、LA出席13位。八月十一日於母系之活動有三十位同學參加﹐系辦公室精心安排﹐先由電資學院貝蘇章院長及電機系胡振國主任介紹三十年來電機系的發展及院系所的演變與現況。在大家閒談敘舊之時﹐李嗣涔校長撥空蒞臨致意﹐並與大家一起前往位於明達館內之歐薇花園餐廳共進午餐﹐電機系友擔任台大校長﹐大家都與有榮焉。午餐之後由一位校園導覽解說員帶領參觀校園﹐對照三十年來之變遷﹐想必鉤起許多人之回憶﹐尤其是來到電機一館的時候﹐大夥兒吱吱喳喳地有說不完的當年故事。八月十一、二、三日活動照片在網路上傳送之後引起很大的回響﹐於是區榮興決定於九月二十九日在舊金山灣區再辦個三十年聚會活動﹐結果來了四十一位同學﹐連眷屬共有七十位之多。

這一波的NTUEE1977畢業三十年聚會活動﹐熱心的林莉學妹(自稱02)幫忙聯繫﹐加油打氣功不可沒。林莉也參加了八月十一日的活動﹐對於NTUEE1977同學及校園現況有特殊之觀察﹐特別摘錄於後:

OUTLINE 1977級台大電機系

又名「秦漢的電機系同學」

** 他們這一班自稱「電鳥系」。

So there are several nicknames that end with Bird. Most famous are:

區榮興 = Ou Bird

尤立中 = Yu Bird

黃衍成 = Bird

** 「蒂蒂日記」中男主角秦漢的台大電機三同學﹐可惜只見實驗室、道具、交通工具﹐其他人影不見一個。那部主題陽光、背景是台大校園活動的電影於民國六十七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優等劇情影片獎﹐巴拿馬第十六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http://blog.sina.com.tw/15096/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34613

** 這一班同學﹐不只會唸書﹐運動也突出。大隊接力亞軍﹐個個腳程快﹐追得快﹐落跑得也快。三十年後﹐小學同班同學湯宇方、李章全﹐行經台大醉月湖附近的雙槓﹐居然一時興起﹐露了一手從小玩到大的遊戲﹐比賽吊雙槓換位子﹐看誰一口氣做得比較多。一聲令下﹐在眾人瞠目結舌中﹐數秒內二人連續撐雙槓換位子對調45次﹐腰力、臂力、體力﹐技驚四座。

** 石頭不少。石鍾恩、石佳相、石奉先。

** 這一班有55位建中校友﹐61972級、491973級。

** 1973級建中16班畢業生最多﹐有8位﹔20班次之﹐有6位﹔111819班各有5位。

** 女師附小畢業生特別多﹐有6位﹐湯宇方、黃衍成、林懷安、李章全、廖文彥、熊桓。這個記錄雖然不是絕後﹐也應該是空前。1979級電機系有7位復興小學校友。

** 30年後發現好多同學有出色漂亮的妹妹﹐包括1975級北一女信班姜幼雯、御班李玉蘭、立委李紀珠。只能說做兄長的深知同學底細,還是莫張揚為宜。

** 原來是姻親。

錢大衛夫人是尤立中表妹﹔葉碩亮、鄧洪聲、黃家齊分別娶了姜敏雯、柳宗禹、彭進平的妹妹。

錢大衛、曹伯禹、黃衍成、徐季平、葉碩亮、熊 桓、尤立中、石佳相、王勝輝、彭進平、霍揚宗、區榮興、陳南平、郭迪生…的better half不是一女中校友﹐就是台大校友。葉碩亮(姜幼雯)、彭進平(張美琦)、霍揚宗(任幼玲)的另一半是02的北一女同學﹐而郭迪生的賢內助詹清麗﹐甚至是02大學會計組同班同學﹐就此找到與02牢不可破的親戚關係

** 大專聯考放榜。

楊介成心中暗喜﹐和尚學校唸了六年﹐好不容易盼到班上有多名女同學﹐陳佩欣、湯宇方、俞貴馨、姜敏雯、吳英芳、…新生報到日﹐美夢幻滅時。

大家不解﹐李章全怎麼會上榜﹖I see﹐原來王元哲、鄒欣淇、李章全三人准考證連號﹐考試時候﹐李章全就坐在鄒欣淇後面。不但耳濡目染了鄒欣淇的功力﹐還在考場座位撿到鄒欣淇同學遺落之准考證。早在入學之前﹐已先全班同學﹐與班寶搭訕過。

** 由於入學人數眾多﹐大一以學號單雙分成二大班。雙號班課業強﹔單號班活潑愛鬧﹐反應快﹐語鋒銳利﹐笑話奇多﹐湯宇方、李章全、陳于人都是個中翹楚。

** 毒舌一族。“4938加一級男生五、六宿舍﹐女生八、九宿舍﹐所以是吧女酒女配無聊男

** 陳家平、陳南平﹕02只參加過一次1977級電機系辦的舞會﹐雖然此後各走各的陽關道﹐卻埋下32年後拉關係的種子。那次舞會﹐有誰參加﹖多半已沒印象﹐只記得那是少數葉達仁也參加了的舞會。電機系參加的有陳家平及陳南平﹐兩位學長可能心想,怎麼碰到個記性這麼好的﹐其實是因為他們二位名字太像。虧得葉美眉提醒﹐02才搞清誰是誰。

** 徐爵民﹕神龍見首不見尾﹐開了起跑第一槍後就銷聲匿跡﹐連11日的重聚會都臨時因故沒出席。天生教育家﹐深諳「給魚不如教人釣魚」。

** 楊介成﹕楊蓋﹐蓋仙。

** 湯宇方﹕少女殺手﹐大學時組Trinity樂團﹐在台北東區的「艾迪亞」西洋民歌餐廳(Idea House)演唱﹐家喻戶曉﹐學吉他的都耳熟能詳。

** 石奉先﹕師奶殺手。

** 曹伯禹﹕全班第一﹔文質彬彬﹐可不是書呆子。不僅學業成績第一﹐藝文、畫畫、賽跑、跳舞、打彈子、…樣樣來。只要技不如人就回去埋頭苦練兩星期﹐再來。選修物理系主修課﹐成績比本科系學生還高。三十年後看他揮毫天燈﹐椰林大道栩栩如生﹐難怪大學筆記裡的各式圖樣﹐維妙維肖﹐令人咋舌。

** 李聲漢﹕教練。大學四年心得﹐文學院男廁及電機系女廁是全校使用率最低的地方。

** 李紀興﹕讓02對范巽綠學姊充滿敬意。也明白了什麼是「言行如一」。

** 林茂昭﹕茂子(帽子﹖)

** 鄒欣淇﹕大學四年唯一的班寶。北一女儉班畢業。這個記錄很難破﹐尤其後來電機系傾向多收一些女生﹐入學、轉系﹐女生比例有逐漸提高趨勢﹐最近這四年每一屆都有約20名女同學就讀。她的弟弟鄒欣源也是1979級台大電機系高材生。

** 李章全﹕出口成章﹐章話大全。腦筋靈光﹐說的是刀刀見骨至理名言。(註﹕02好死不死﹐用餐時坐在祖師爺正對面﹐有眼不識泰山﹐當場聆聽教誨﹐驚為天人﹔散會時祖師爺不忘加深印象﹐臨去秋波﹐再來簡短的lecture。事後02才知原來是毒舌教主﹐難怪02一看救星熊桓趕到﹐馬上落荒而逃。)

** 熊 桓﹕單號的本質﹐雙號的成績﹐商學院EQ﹐文學院人脈。K書時待雙號班,玩樂時參單號班。和02有志一同﹐天天流連總圖study﹔想來30年前就與02打過照面﹐可能還搶過座位。一樣用功的總圖常客還有Ou Bird、楊蓋、教練、和船長。

** 李中旺﹕全班唯一在金馬獎最佳影片中嶄露頭角的﹐就是李中旺…的教科書。秦漢需要課本﹐臨時去宿舍張羅﹐選中「數字方法」﹐借來泡妞追恬妞。

** 周雨田﹕少數反向落跑份子﹐唸完大二﹐降轉經濟系。也是「蒂蒂日記」中秦漢擔任指揮的台大合唱團團員之一。因為同在法學院﹐是02在校園見過最多次的學長。

** 涂元光﹕脫光光。

** 吳英芳﹕1973年彰化高中畢業﹐同年大專聯考甲組狀元。

** 王勝輝﹕有吉他王子之稱。

** 韓長蛟﹕船長。

** 陳于人﹕雄中校友。小學就擔任過中廣小小播音員﹐字正腔圓﹐演講辯論常勝軍﹔曾經因為同時代表電機系及雄中參加演講比賽﹐最後自己對上自己﹐痛失冠軍寶座。參加舞會是為了負責操作提供的音響﹐嘉惠同學。喜歡住家裡﹐擁有通勤距離最長記錄。早上高雄出發﹐上完課趕回高雄。事實是只有會點名的軍訓課及體育課才需要上。據說此君很少上課﹐有一門課選修後﹐決定退選﹔請同學代辦﹐臨到期中考前一晚才發現同學沒處理﹐衝去書店買了個還不是課堂上用的版本﹐臨時趕鴨子上架狂K 8小時﹐一試過關。此人在雄中時出勤記錄已是累犯﹐雖然是班長﹐卻懂得乾脆連人帶空桌椅統統藏起來﹐一切由副班長代勞。從不上課仍然門門過關斬將,真是什麼樣的奇人都有。

** 區榮興﹕Ou Bird(老鳥﹖區伯﹖)。寫得一手好文章﹐熱愛歌唱。與熊桓是總圖K書同伴﹐也是研究所後做事時的麻吉室友。追女孩子資歷落落長﹐不過選股眼光奇準﹐熬得住﹐終於等到真命公主。三十年後﹐舊總圖已不在﹐如果看到新的圖書館﹐沙發、四方桌散落高高書架中﹐再無昔日總圖﹐放眼望去一排排暈黃燈光﹐上有電扇呼嚕呼嚕轉﹐下有蚊子亂鑽﹐耳聽窗外風吹樹葉摩擦聲﹐眼觀大廳往來美眉展笑顏的期盼﹐一定很感慨。

請點閱下列URL﹐看區榮興的起承轉合。

http://blog.sina.com.tw/grade4/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572655

Ou Bird也是催淚彈放送高手。發動能文能武同學﹐展現文字功力﹐感人肺腑賺人眼淚如賺零用錢。

** 廖明煌: 醫界在high tech臥底好手。廖醫師不但理解02為何手痛﹐還洞悉02心中疑惑。Mike Liaw 有料﹐和Bruce Wayne一樣有為。白天R&D創意不斷﹐夜間懸壺濟世﹐不落人後。雨票稀有﹐一票難求。

** 周乃庚﹕許多人重考是為了上台大電機系﹐電機系學生重考卻是為了上台大醫學系。周乃庚大二自數學系轉進電機系﹐畢業後還是追隨少數民族﹐成了1977級電機系在醫界的代表。1978級電機系友楊增慧、李承欽是畢業後繼續攻讀醫科行醫。1979級的李宜瑞、蔡彥棠則是大一唸完電機系﹐重考又考上台大醫科﹐雙雙於1984年畢業。

** 崔湛泉﹕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民歌手阿波羅。這個班能彈能唱的還真不少。

** 好 奇﹕02仍然認定好奇是電機高手﹐因為當時沒有任何人有可能知道02正成天埋首電機系名單中。希望有一天有緣一識廬山真面目﹐讓02好好崇拜一下。

七句打油詩創始者

電機有三組﹐ 平時少相處﹐ 相逢藝史數﹐ 文學階梯廬﹐

午茶晚茶時﹐ 幫抄又陪讀﹐ 不陪四九舞。

** 鄭博信﹕Best player of 「隔牆有耳」﹐小時候最愛玩的傳話遊戲。師奶經過﹐全成「十奶」﹐二奶哪裡夠看﹐只有靠邊站。

** 潘明良﹕捍衛形象絕不筆軟。

** 陳佩欣﹕畫畫攝影﹐收藏古印紅山玉器﹐惦惦吃三碗公。連尋人功力都深藏不露。

** 陳少傑﹕三十重聚最大推手﹐勇奪四地重聚出勤冠軍。更是聯繫僑生的靈魂人物﹐想念的僑生同學再也不是那麼難遙不可及。

結語

以上是02僅就自己所見所聞﹐略為記載﹐希望能引發更多的記憶﹐或是提供其他三場聚會趣聞﹐讓大家回味分享。

200781102有幸被1977級電機系友邀請參加他們台大畢業三十年返校重聚會﹐了解有關學校的一些訊息。希望台大校友都能響應每年十二月聖誕節前後﹐在母校舉辦的畢業三十年全屆重聚會﹐感受母校在提昇世界排名上所作的種種努力。

** 台大設了一個Visitor Center﹐由二位在學學生義務服務﹐接待校友或來訪的友校人士﹐有系統的導覽全校重點建築。以前吸引眾多學子聚集的總圖﹐已全面改為校史館﹐並有專人解說校史﹐也歡迎校友提供古老軼聞野史及照片紀念品。

** 以前搭零南在校總區與法學院間趕場﹐現在學校有免費區間小巴﹐行駛各校區﹐接駁學子往返各校區與校總區。

** 「台一」的前身是「全成」。1973 年因為台 大﹐人去成了「台一」, 夏天打球後的500cc 木瓜牛奶﹐冬天的紅豆湯圓﹐ 至今令人回味無窮… (熊桓)

** 傅鐘以前是由校工每小時撞擊十三響﹐告知師生上下課時間﹐現已改為電子操控。

由於韓光宇先行離去﹐這張照片成了最完整的團體照。但是沒想到事後看照片﹐兩台相機拍出來的效果都一樣﹐最後一排同學的面貌因光線不足晦暗不明。02正自懊惱未能當場發現重照﹐沒想到林茂昭老神在在地說︰「沒問題﹐我們貝蘇章院長專長的領域正是影像處理﹐可以請他幫忙揭開神秘的面紗。」

這下終於見識到大學問運用到生活細節的實例。最後一排同學﹐頓時臉全露﹐再也躲不掉。

~ 妙手回春﹐真的差很多。

本文摘錄自林莉的「四年級部落格」,原文內容豐富,本刊因篇幅所限,僅能擷取部份。如欲觀覽全貌者,可連結網址 http://blog.sina.com.tw/grade4/article.php?pbgid=15096&entryid=572693

林莉,臺大商學系1979年畢業。

林茂昭,電機系1977年畢業,現任臺大電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