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動態報導

同仁動態

  1. 吳瑞北教授自2004年8月1日榮任電機工程學系主任。
  2. 楊志忠教授自2004年8月1日續任光電工程學研究所所長。
  3. 闕志達教授自2004年8月1日榮任電子工程學研究所所長。

同仁獲獎

  1. 電機系鍾孝文教授及張耀文教授榮獲「國科會93年度吳大猷紀念獎」,特此恭賀。

學生獲獎

  1.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謝佳龍同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李世皓同學及黃燦煌同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陳方玉同學、侯鈞豊同學、林豪鵬同學及魏潔瑩同學榮獲中華民國斐桃斐榮譽會員,特此恭賀。
  2. 電子所陳良基教授指導方弘吉同學、張育瑋同學參加第41屆「DAC/ISSCC Student Design Contest」榮獲實作類組第二名。

系友獲獎

  1. 1968級畢業系友胡正明先生及1971級李德財先生榮膺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屆數理科學組院士,特此恭賀。

讀者來鴻

親愛的郭斯彥主任:

您好,我是今年即將進入台大電機系的新生。四月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申請入學,可惜並未錄取。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我終於可以走在椰林大道上呼吸屬於我的芬芳。其實,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想謝謝主任在四月放榜後不久,曾經寄給我們落榜的同學一封信。對我來說,那一段跌倒要再重新爬起來的日子實在難熬,在我處於谷底時,您的一封信真的讓我好感動。原來台大電機不是沒考上就不管你的系,寄來的「台大電機之友」就是代表把我們當作一份子了。

我告訴自己不管多累、多辛苦都要撐過去,因為我想要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部份,我想要成為一位傑出的電機之友。每當我想放棄時就看看您的信,看看電機系簡介,然後想要衝的熱忱又來了!謝謝您信中的話,幫助我度過難熬的三個月,讓我在七月的指考中充分發揮實力,進入我的第一志願—台大電機。面對四年大學生活,我會努力充實自己,不負父母及大家對我的期盼。

學生 敬上

杜鵑花節-電機週活動回顧

杜鵑花節-電機週活動回顧

王懷德/黃紹倫

序幕

三月,是春天的開始,是杜鵑花綻放的開始,是電機系活動的開始。對我們而言,溫暖的三月天,是一場盛大的祭典;蟄伏了一個寒假的活動力,耗盡整個冬天的心血結晶,終於要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從三月十三、十四日的杜鵑花節、三月十七日的電機之夜,到最後三月十九日的電機園遊會。2004電機週以一連串的活動登場。

第一部 浪漫三月─杜鵑花節暨學系展覽

從踏入台大新體育館的那一刻,我著實被映入眼簾的人海給嚇了一跳。隨意在展場中四處走動,各系所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搏得眾人的目光。突然一群身穿螢光綠的人群在我面前閃過,再猛一抬頭,一個高近三公尺的鋼彈戰士矗立在上,沒錯!這裡是台大電機系的展覽處。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我們就來看看這次究竟有什麼樣的傑作吧?

鎂光燈焦點—Q版鋼彈:這一具頭高一米五、身長一米五、全長約三米五的鋼彈戰士,稱得上是這次電機系杜鵑花節的主要噱頭;聳立在上的鋼彈,讓路過的參觀人潮都為之讚嘆。它的盾牌上閃閃發光的「台大電機」四個大字,更是利用最新科技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排列而成。這樣鬼斧神工的鉅作,究竟花了多久的時間呢?據工作人員表示,光是頭部就花了一個下午和兩個晚上,若再加上身體、盾牌、以及拼裝時間,花費的心血可想而知!

科技新寵光纖通訊:會場上的另一項主要的展覽品,就是外表用黑色膠帶纏繞起來,看似平凡卻是未來通訊主力產品的光纖了。展覽場上利用一台手提電腦輸出影像,通過光纖後,再將訊息輸入到示波器中,來比對訊息保存的情形。為了充分展現光纖進行遠距傳輸而不失真的優良特性,現場的光纖長度長達12km,讓參觀來賓讚嘆不已。

除了各項的展覽外,也舉辦了許多活動。除了有獎徵答外,也舉辦了一種益智遊戲:給來賓一張缺少元件的電路卡,請拿到這些卡片的人,到現場蒐尋元件的印章,蒐集完整即可兌換精美贈品。

兩天下來,藉由各項科技的展覽、教授和系上同學的講解、以及各式各樣的活動,將電機系的特點、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的研究科技向大家做了介紹,也為台大電機做了一次最好的宣傳。

第二部 電機之夜─電機黨造勢晚會

凍蒜!凍蒜!今年是2004年,適逢台灣的總統大選,無論是藍營或是綠營,各組候選人競相尋求選民的支持,希望能一舉奪得總統寶座。身為台大的第一大系所,自然不能在這次的選舉中缺席,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並在三月十七日舉行造勢晚會。除了候選人(主持人)的吶喊嘶吼,以及黨主席(系主任)現身演講,從四面八方來的助選團,也在晚會中露出了拿手絕技,來拉抬選情。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精采的節目吧。

首先登場的是「大胖是我阿媽家養的一隻狗。」在無厘頭的名稱下,隱藏著年輕活力的熱舞,明快的節奏、別出心裁的服飾,讓人目不轉睛。頂著一頭爆炸式黑人髮型上台的表演者,立刻引來全場驚呼;隨後的表演者不甘示弱地秀了一段肚皮舞,讓人捧腹大笑、鼓掌叫好。緊接著的「聰明阿包氣球秀。」一把簡單的吉他加上柔暢的聲音,呈現出自然優雅,讓大家的激情慢慢恢復平靜;隨後的雙人彈唱,輕鬆愉快的曲風讓大家徹底放鬆了心情。

上半場的主戲「Confession」是一齣由大二同學主演的文藝歌舞劇,在主角的獨白以及悠揚的提琴、鋼琴伴奏下拉開了序幕。舞劇描述一個家族企業的小開和樂團歌手之間的同性之愛,題材超越了傳統風格,在一首首男「男」主角的對唱情歌中,觀眾的情緒逐漸被撩撥起來。劇尾的深情一吻,更讓所有的觀眾情緒亢奮。全劇採現場伴奏,歌曲替代台詞的展現方式,深深扣人心弦。「小天與絃樂器夥伴們」則是今晚登場的第一個樂團表演,演出的曲目從Oasis到糯米團,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在全場歡呼尖叫下,free style的籃球表演揭開了下半場的序幕。「Eason想一下」是女生們表演的熱舞。每一個扭腰、每一個笑容,都流露出一股性感和嫵媚,徹底顛覆了大家對電機系女生的印象。接著,身穿上班族服飾的男生熱舞,則展現了最精湛的舞技;其中尤以風車、頭轉等地板動作,最叫人讚嘆。更不時配上可愛的表情、「3號」手勢,十分逗趣。

「電機夜我們說相聲」:段子一〈繞口令〉展現了演員說話的功力,穿插著詼諧的對話,令人莞爾。在段子二〈空城計〉中,演員介紹了一些國劇的基本常識,並透過自己經歷的小故事,在觀眾中引起共鳴。

「根殷教瘦加具」:分別代表六位表演者姓名的樂團,從開始的抒情歌曲、純音樂表演,再到rock & roll,加上最後的街頭funky曲風,吶喊的嗓音掀翻了整座視小的屋頂。

最後,原名「金光光閃亮超級豪華優雅燦爛驚喜無敵炫到爆漿紀念白金龍神大餅的最後肖想」的英雄救美爆笑喜劇登場。劇中描述一個肉腳勇者,帶著兩位夥伴(一位愛戀勇者的姑娘加上天下第一的美男子),一起冒險患難的故事。將目前當紅的許多橋段,像「無間道」的經典對白、「駭客任務」的武打動作、人體空中漂浮等精采動作成功地融入戲劇之中,為電機之夜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第三部 電機週園遊會

第四節一下課,系館西側門就開始聚集大批人潮,並且傳來一陣陣的烤肉香;一探究竟,原來是電機週的壓軸好戲─「電機園遊會」正式登場。

會場的攤位雖然不多,但是仍然將系館門口擠得水洩不通。正妹挫冰、男人烤肉的攤位都擠滿了人潮,讓服務的同學應接不暇。當天炎熱的天氣,讓同學們想大啖草莓牛奶冰的渴望清楚地寫在臉上。因為同學們飢腸轆轆,負責烤肉的同學只好將烤肉從十分熟調整為八分熟了。

有好吃的挫冰、烤肉,當然也少不了好玩的夜市攤位—套圈圈。套圈圈的關主為了讓大家盡興而歸,在最後一環還可以友情幫忙,直接將地上的標靶拿到你面前讓你套。並特別針對女生設計了足以塞下一本電子學課本的大圈圈,要套不中也難。人才濟濟的電機系當然也不乏套圈圈高手,有一位大二同學就輕鬆用五個圈圈套走兩份頭獎,炒熱了現場的氣氛。在園遊會接近尾聲時,關主很阿莎力地將剩下的一堆禮物分成兩大箱,充當兩次的頭獎。由於參賽者技術精進,頭獎很快地被拿走,而遊戲就在不停地歡呼之下結束。

落幕

本屆電機週,在所有工作人員、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師長、同學們的熱情參與下,圓滿告一段落。一週下來,將我們電機人的無窮活力、所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及特有的文化氣質,擴散在整片校園裡。雖然所有活動已經結束,但相信這一幕幕的影像,都會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期待明年三月再見。

王懷德,現為電機系大學部二年級學生。
黃紹倫,現為電機系大學部二年級學生。

「學術漫談」系列六: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學術漫談」系列六: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吳忠幟/楊琛喻/鄭閔仁

  • 演講者:陳德玉 教授
  • 引言人:呂良鴻 教授
  • 演講題目: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 演講時間:92年11月13日 5:30 pm
  • 演講地點:142教室
  • 演講摘要:

陳德玉教授長年旅居美國,在電力相關領域研究卓越。不過這場演講讓我們感受到老師感性的一面,與對年輕學子的諄諄教誨。一開始老師放了一首1965年的老歌「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歌曲中的主人翁感嘆年少輕狂不懂事,虛度光陰。老師認為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富翁,故趁年輕時,提早思考一下將來當富翁之後想要做的事,對於人生絕對有正面的影響。尤其當學生未來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只會越來越忙,能思考未來的時間極少;因此應該趁現在較有時間的時候,想想自己將來若有權力、有金錢時的抱負。現在大眾媒體很少報導好人好事,太多負面社會新聞充斥我們周圍;所以老師勉勵大家,將來有權有錢時要讓好人受到鼓勵。而台大學生是很幸運的一群,受到社會各界的栽培,更要抱持感恩的心,懂得回饋社會。

對於老師的期望,台下的學生也有很多回應。有人認為富翁好像有義務要替社會做事,而他將來只想辦一些活動讓大家開心;有人認為有錢會使一個人腐化,也有人認為在幫助別人之前,要先去了解他人的需求。而陳良基所長也在回應老師的談話中指出:挫折的累積可以使人茁壯,台大的學生因為在求學路上太順利,所以遇到感情上或課業上的挫折,受不了的人所在多有。陳所長也勉勵台大學生試著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度。不過在座的老師們一致認為:台大的學生年輕、有希望、有抱負,將來對社會要有回饋。

  • 問答集:

Q1:老師可否舉些例子談談美國的富翁?

A1:我的觀察是:美國人在貢獻回饋社會這方面的想法比中國人還強,而他們在捐獻時也比較慷慨。

Q2:老師為何想要回國呢?

A2:我在美國已經待了三十年了,我回來台灣主要是想照顧家人。另外,人隨著年紀增長而會有想法上的轉變。我想回來教書,主要是因為有成就感,教導年輕人對師生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 活動花絮:

今天的演講可說是未「講」先轟動,不到入場時間,已有許多人在場外等待多時,引領企盼。待進場時間一到,一群人後腳剛踏進會場,接著的人群前腳馬上跟進,可說是絡繹不絕,都想要趕緊進入會場一睹講演者的風采,希望能夠藉由這次和講演者的互動,得到更多的啟發。

聽了陳教授的演講,讓我們感觸良多,我們應該把未來的眼界放得更遠、想得更多。陳教授在演講中談到他因為在外求學而錯過了見親人最後一面的機會,紅了眼框,臉上滿是失望和惆悵,讓與會的我們都覺不捨。我們期望他不再錯過在台灣發生的一切,背起教育台灣後進的重任,在指導學生和教學上不遺餘力。

吳忠熾,電機系1990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楊琛喻,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鄭閔仁,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學術漫談」系列五:Motivation

「學術漫談」系列五:Motivation

吳忠幟/楊琛喻/鄭閔仁

  • 演講者:林清富 教授
  • 引言人:呂學士 教授
  • 演講題目:Motivation
  • 演講時間:92年10月30日 5:30 pm
  • 演講地點:142教室
  • 演講摘要:

「三歲小孩會不會問為什麼要喝牛奶?研究生會不會問為什麼要做研究?」林教授一開始便用淺顯但生動的比喻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一個人在對某件事情有興趣時不會去問為什麼要做那件事情;當一個人會問這樣的問題時,可能反映出他對這件事情沒有興趣。然而興趣是決定做事情的唯一motivation嗎?林教授認為:決定motivation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滿足人類各式各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容易滿足,心理需求(包含金錢、權力、名聲、愛情、宗教信仰等等)比較難以滿足。總而言之,人都需要被肯定,但是人的心理需求到底有多大?要花多少心力去追求才會獲得滿足?需求能滿足多久?追求滿足所需的心力是呈非線性關係成長的,如果我們要追求全世界所有人的肯定,那就有如墜入無底洞中,最終會導致迷失方向。林老師最後建議大家要追求真理,才能反璞歸真。

  • 問答集:

Q1:現實與真理之間的關係如何?

A1:現實價值往往和真理有很多牴觸。當一個人不知真理時,他往往會覺得雜亂,只有了解真理才會有方向感。

Q2:請問老師指的真理包括哪些?可否舉例說明?

A2:大家都曾修過微積分,在大一時修一年,並且在日後的研究都以之為基礎。歐美人大多信基督教,每週都要上主日學,而且是從小到大都不間斷。長時間的影響下使得歐美的人民普遍都有對真理的共識,有思考真理的習慣。台大的傅鐘一天只響22次,這也是以前傅校長希望一天可以留給學生安靜的兩小時思考人生真理。

Q3:這樣的真理還是很抽象的概念,可否再明述?

A3:其實這可能牽涉到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我個人信基督教,聖經上面提到的天國就是一個世人寄託的地方。那裡的資源是無限的,所以不用計較世俗的眼光,想做什麼都可以。以前我上成功嶺,看到同梯次的好友,為了搶水喝不惜撕破臉,感覺很難過。所以我們若以將來能進天國為行事準則,心中自會有一個方向去追求真理。

Q4:請問老師您做研究的motivation?

A4:呵呵,其實我做研究不見得全都為了興趣,主要是有peer pressure讓我不得不努力。

呂教授總結:感謝今天林教授的分享。其實若常常看新聞的話,大家可以發現到美國的有錢人都樂於捐獻。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年哥倫比亞大地震時,一群美國人離鄉背井,跑去災區幫助當地人民重建家園。這或多或少和基督教主日學的長期薰陶有關,使得美國人都有為真理奉獻的胸懷,國人在這方面相對而言表現較差。所以人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不能喪失價值觀而活在別人給你的peer pressure下。

  • 活動花絮:

篤信基督教的林清富老師以他多年來的經歷,來說明motivation的意義,把台下同學引導到另一種哲學世界裡。六點四十分,演講活動結束。許多對於林教授的演講很感興趣的同學,在活動結束後仍圍在老師身旁問問題,直到七點四十分後才離去,可見林老師的魅力真的無法抵擋。

吳忠熾,電機系1990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楊琛喻,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鄭閔仁,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學術漫談」系列四:人生的機會稍縱即逝

「學術漫談」系列四:人生的機會稍縱即逝

吳忠幟/楊琛喻/鄭閔仁

  • 演講者:李嗣涔 教授
  • 引言人:呂學士 教授
  • 演講題目:人生的機會稍縱即逝
  • 演講時間:92年10月16日 5:30 pm
  • 演講地點:142教室
  • 演講摘要:

李教授一開始便以自己當年在史丹福求學的經驗,親眼目睹電晶體的三位發明人蕭利克、巴丁、布拉頓的非凡成就,但得獎後卻又分道揚鑣的過程,感嘆地得出「科技始終不離人性,追求歷史地位的同時亦會導致衝突」的感傷結論。他認為人類史上的重要貢獻來自於天時、地利、人和三樣條件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因此人一生的重大貢獻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儘管如此,他也鼓勵學生多做實驗,強調理論與實際往往會有出入,實驗的目的在於檢驗真理。最後他給同學的建議是:人生短暫,轉眼間時光飛逝,所以當學生時要多看多聽、態度積極,打開心胸學習接納不同學問,不要為自己築一道高牆限制自己的求知之路。同時在專業領域上也要多所鑽研,培養做研究的興趣,隨時在機會來臨前做好準備。

  • 問答集:

Q1:做事情態度積極的好處為何?

A1: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做事很積極的話,上司可以明顯感受的到,這個人將來的發展也會比較好。

Q2:老師在做了人體潛能實驗以後,覺得自己有哪些改變?

A2:有! 改變人心,會比較相信這世界上有神的存在。

Q3:可是這方面的實驗國內起步好像比國外晚?

A3: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這和我國這幾十年來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低落有關。其實人體潛能或是氣功之類的研究,我國都可以做得很好,甚至領先全球。可是我們國人現在都只敢跟隨國外研究的腳步做實驗,國外不做我們就不敢去嘗試,相當可惜。

Q4:老師如何安排時間,同時發展興趣和事業?

A4:我現在花在氣功研究上的時間只佔十分之一。我覺得一個人一生可以培養幾個興趣嗜好,如此將來可有多元發展的機會。

  • 活動花絮:

「大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李嗣涔教授的專長除了半導體外,還專攻人體潛能的開發,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台下學生發問非常踴躍。有的問老師相不相信有外星人、有沒有靈魂存在等等一些我們心存已久的疑問;而老師這幾年也以自己研究以及觀察所得到的結果為同學一一答覆,讓台下學生能獲得不同領域的知識。

吳忠熾,電機系1990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楊琛喻,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鄭閔仁,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結合創意與科技 推動雙語大安區

結合創意與科技 推動雙語大安區

詹益鑑

由台大光電所劉華光教授所主持的「大安區生活國際化創新計畫」,在團隊師生六個月的努力之下,於2003年12月30日在台大電機二館舉行成果發表會。該計畫透過團隊發想,結合社區資源、學生創意與數位科技,以改善外籍人士在大安區的生活便利性為目標,並完成了「大安區外籍人士生活手冊」、「雙語生活卡」、「PDA生活地圖」等成果。

計畫簡介

在教育部顧問室所推動的「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第三波創意學子計畫」規劃下,台大光電所劉華光教授率領了一群熱心的研究生與大學生,於去年五月中向教育部申請了「大安區生活國際化創新計畫」,於七月初審查通過三十萬元的經費補助,並開始執行。國立台灣大學座落於大安區內,許多方面應與社區資源緊密結合。由於大安區具有的國際化都心特色與外籍人士生活環境需求,是創意計畫發想的核心。在創意團隊的努力下,先進行了生活環境調查、外籍人士問卷訪談,並依據調查與訪談結果,設計與編輯精美實用的「生活手冊」與「雙語卡」,以增進外籍人士的生活便利。同時,在個人數位助理(PDA)的平台上,由學生團隊自行發展出結合地圖與生活資訊的工具軟體,藉助數位科技讓外籍人士的生活更加便利。

成果發表

在團隊六個月的努力之下,結合社區資源、學生創意與數位科技,並以增進外籍人士在大安區的生活便利為目標,完成了「大安區外籍人士訪問調查」、「大安區外籍人士生活手冊」、「雙語生活卡」、「PDA生活地圖」等成果,於2003年12月30日假台大電機二館142會議室舉行發表會,展示了計畫的執行成果,包括:計畫內容簡報、環境調查與問卷訪談結果報告、生活手冊與雙語卡的展示、PDA生活地圖的示範與展示。

背景簡介

台北市大安區除了文教機構眾多與工商金融繁忙的特色外,另一個特點就是外籍住民數量龐大。由於區內大專院校林立,外籍訪問學者或交換學生眾多。而區內知名的台大語言中心與師大國語文中心,有著不少來台學習中文與教授外語的外籍人士。大安區內的宗教會所、藝文場所、觀光據點與工商金融服務等行業,也吸引著外籍觀光或商務旅客造訪。因此,大安區的生活環境,有著國際化的必要性。

雖然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已有「台北市國際化的整備策略」,其中也包括了「加強提供外文媒體及資訊服務、公共場所指標系統的國際化、滿足外籍人士都市生活之需要」等項目,但該策略的整體計畫仍然以國際外交、金融投資、工商事業、觀光或服務業等為主,落實於外籍人士生活便利性與需求層面的部份較為有限。因此本團隊結合創意與國際化特點,針對各種生活項目,從生活需求與居住環境層面,研究探討改進辦法,並藉由本計畫的推動,試著指出可行的方向與策略。

團隊簡介

本團隊的結合發源於台大光電所劉華光教授所開授的一門選修課程:「科技創新與社會」。該門課程以英文授課,而劉教授所具有的豐富國外教學經驗與充滿創意的國際視野,在課堂中要求學生以英語進行討論與演說。因此參與的同學,都培養出相當的英語會話與報告能力。選修學生近半來自電機相關領域,尚包括文、理、工、管理學院等各系所;年級涵蓋從研究所的博四到碩一,以及大學部各個學年。因此除了流利的語文能力外,該團隊所具有的特色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年級與生活背景所激盪出來的創意點子。

另外,核心成員有來自羅馬尼亞、精通英語和法語的外籍學生安卡拉。他已經在台攻讀博士超過四年,提供外籍住民在大安區的生活經驗與改善意見,對本計畫有很大的實質幫助。本計畫的核心成員有四位,分別是詹益鑑(電機所博五)、安卡拉(化工所博五)、梁韻嵐(哲學系大四)、張其叡(電機系大二)。而劉華光老師本學期所指導的大學部三年級導生(丁俞文、王朝永、包業煒、李育融、沈志聰、張智凱、陳逸銘、陳勁元、陳鵬羽、曾怡斌、曾鈺鈞、謝承軒),也透過社區服務課程來參與本計畫的執行,並一同協力完成了計畫成果。本團隊的成員年輕、有活力、有創意,並具有國際化的觀點與視野。因此能在短短數個月,幾乎全由學生自行主導,完成了一分相當不錯的雙語國際化計畫。

總結

本計畫的核心價值是團隊精神與創造力:透過團隊合作,成員分組收集生活資料與訪問外籍人士;將收集訪問的結果,整合編輯為生活手冊與雙語生活卡的內容;並結合數位科技,結合可縮放移動的電子地圖與可自行更新的生活資訊,在日益普及的PDA平台上進行開發;結合團隊創造力,整合為圖文可以互相查詢的生活地圖軟體。

在編輯印製生活手冊與雙語卡的過程中,成員瞭解到外籍人士在本地生活的障礙,將手冊設計得美觀、好帶又容易使用。而在PDA生活地圖的開發中,學到了在PDA上整合文字與動態地圖的技術,並完成了容易安裝與使用的生活輔助軟體。而在舉辦成果發表會的過程中,成員學到了如何召開記者會、包裝與展示團隊的創意成果,獲益良多。本計畫確實展現了學生團隊的創意與團隊精神,並讓成員充分參與及發揮,成果更是值得推廣與延續。本創意計畫的精神與成果,有助於改善台北市與其他地區的外籍人士國際化生活環境。

致謝

本計畫由教育部顧問室推動的「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第三波創意學子計畫」經費支持,並在團隊合作下獲致優良成果,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 大安區公所 http://www.taan.gov.tw/
  • 行政院,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推動國際村社區方案」
  • http://www.cepd.gov.tw/land/intl-village/intl-village-community.htm
  •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
  • 「台北市國際化的整備策略」,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2/203/pol04.html

詹益鑑,電機所博士班2004年畢業,現任誠信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專員。

台達電子公司捐贈電力電子實驗室茶會報導

台達電子公司捐贈電力電子實驗室茶會報導

潘添福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下午,台達電子公司柯子興總裁率領公司多位高階主管蒞臨本校,參加該公司捐贈本系陳德玉教授成立「電力電子實驗室」茶會,此次台達電子慷慨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

柯子興總裁在會中簡介了台達電子公司的營運概況與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表示台達電子十分樂意與學界合作,尤其是台灣大學。期能藉由此次的捐贈活動,為台灣的電力電子界培育更多的人才,促進產學合作進而實現雙贏。

與會的現任台大電資學院副院長傅立成教授與前台大教務長李嗣涔教授也致詞感謝台達電子捐贈本系成立「電力電子實驗室」,稱許台達電子身為台灣前五十大的企業,除專注於本業發展之餘,仍不忘關心學界的發展,實為企業之典範;並期許台達電子此一捐贈活動能產生拋磚引玉的作用,使企業界能夠紛紛起而傚尤,為台灣的科技發展盡一份心力。

會中柯子興總裁與高階主管們和參與此次捐贈茶會的觀禮同學們進行會談,發言討論踴躍,氣氛十分融洽。最後在一片感謝掌聲之中,由陳德玉教授頒予台達電子公司感謝狀並合影留念,茶會圓滿落幕。

潘添福,現為電機所碩士班研究生。

『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簡介

『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簡介

呂良鴻

IC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火車頭」。這幾年來靠著臺灣IC產業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一波又一波的經濟奇蹟,IC的基石-「矽」材料也融入臺灣產業經濟的習慣用語,例如:「臺灣矽島」、「綠色矽島」、「國家矽導計畫」等。而經濟奇蹟的耀眼成果,是由一大群能力高超的高科技工程師以他們傲人的技術能力和專注的研究精神,打造出這一片江山。因此,當IC產業的價值鏈由製造逐漸轉為設計的需求時,如何能培育足夠數量及優秀的IC設計工程人員,就成了臺灣高科技產業能否持續推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有鑑於此,並為進一步提供臺大眾多優秀非電機資訊學院同學修讀IC設計的機會,本校在教育部支持下,由電資學院及工學院共同推動,於九十二學年度起開辦『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為了讓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及校內同仁瞭解其內容,特在此簡述其設置宗旨、學程規劃、課程設計等。

設置宗旨

為了因應積體電路設計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政府矽導計劃的推動,教育部積極在各校推動『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希望藉由矽導計畫新聘教師的擴大參與,開設相關課程供非電機資訊科系的學生修習,以提昇積體電路設計專長人才的質與量,舒緩國內對相關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校為配合政府及產業需求,並提供理工學生研習高科技之學習機會,特設置本學程。

學程規劃

學程之目標在匯集相關系所的基礎訓練與進階課程,規劃完整的積體電路設計學習流程,提供非電機、資訊科系學生修讀,以擴大相關領域人才的養成,進而提昇學術的研究與產業的發展。本校非電機資訊相關科系且符合規定之日間學制學士學位班及研究所在學學生,都適合申請修習本學程。課程內容分為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二個部分,申請通過之學生應修習至少二十二學分,其中包括十學分的必修課程及十二學分(含)以上的選修課程。修滿本學程規定學分數且成績及格的學生,將由學程委員會核發學程證明書。

課程設計

為達成有效培養積體電路設計專長人才的學程設置目標,在課程設計上,將普通物理、工程數學、計算機概論、計算機程式等科目列為預修科目;修畢以上預修科目的學生可向學程委員會提出申請修習學程的必修及選修課程。必修課程以電機系的基礎科目為主,包括電子學(一)、電子學(二)、電子實驗及交換電路與邏輯設計等;選修課程則包括數位電路設計、類比電路設計及電腦輔助系統設計等三大領域的相關科目。課程內容除了課堂講授外,還包括實驗課及課後實習,使學生不但能對理論基礎有所了解,更能以實務操作加以驗證,發揮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學程所規劃的課程列於附表。

『臺灣大學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課程規劃

  • 必修課程:
科目名稱 開課學院 學分數
  • 選修課程:
科目名稱 開課學院 學分數

學程現況

本學程自九十二學年度開始辦理以來,總計已核定120位同學的申請,並已經以專班的形式開授了11門相關必修及選修的科目。隨著學程邁入第二年,招生的工作也即將展開。展望本年度的課程規劃,除了將安排更多的新進教授參與授課,也將根據第一年度執行的經驗加以改進,使課程的安排及教學的內容更符合學生的需要,預計將可吸引更多非電子電機相關領域的學生修習。相關學程資訊請至學程網頁(http://vlsidesign.cc.ntu.edu.tw/)瀏覽。

呂良鴻,交通大學電子系1991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電機系新大樓—博理館落成使用

電機系新大樓—博理館落成使用

連豊力

由廣達電腦公司董事長林百里系友捐贈的電機系第三棟教學研究大樓—博理館已於二00四年六月五日舉行落成典禮。林百里董事長、陳維昭校長、貝蘇章院長、許博文前院長等人士皆蒞臨剪綵。

博理館大樓佔地3,440坪,地下一層,地上七層,擁有17教室、36間實驗室、33間研究室、10間討論室、以及一間可以容納200多人之階梯式大型國際會議廳。目前該大樓一樓主要為教學教室、二樓為重點與卓越計畫使用、三樓為院務辦公之用、四至六樓主要由電機學群中的積體電路與系統、通訊與訊號處理、以及計算機科學三個研究分組之實驗室使用、七樓為電機系與廣達電腦公司共同合作計畫之用。其他相關教師之研究室與討論室亦分佈於四至六樓。

博理館大樓的捐贈儀式乃於二00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於台灣大學五十七週年(創校七十四週年)校慶餐會中,由林百里董事長與陳維昭校長共同簽約。

博理館大樓新建工程動土典禮乃於二00三年一月八日,由林百里董事長、陳維昭校長、許博文前院長(當時為院長)共同破土動工。

博理館大樓新建工程上樑典禮乃於二00三年十月二十八日,由貝蘇章院長、許博文前院長與郭斯彥主任等進行。

博理館落成啟用典禮乃於二00四年六月五日,由林百里董事長、陳維昭校長、貝蘇章院長、許博文前院長等蒞臨剪綵。

連豊力,台大農業機械工程學系1992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電子所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電子所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闕志達

台大電子所成立於二○○一年,以培育高科技人才、提升研發技術、帶動國內電子產業為目標,到今年已成立屆滿三年。目前所裡有教授36位、博士班學生151名、碩士班學生337名。三年以來,已有171名學生畢業。大多數畢業學生選擇直接投入產業界,成為國內高科技電子業的生力軍;亦有部分畢業生進入學術界,加入教學研究的行列,成為培育生力軍的推手。整體而言,所裡的畢業學生在各方面表現都極為優秀,值得令人驕傲。

本所目前涵蓋三組,分別為奈米電子組、積體電路與系統(ICS)組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組。在奈米電子組方面,專注於III-V, IV-IV及有機等半導體材料、微電子、光電元件及顯示器的設計製作、模型建立及模擬,並擴及不同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研發,乃至於以奈米元件為系統的建構。目前在半導體及光電技術產業相關的元件設計製作均有極其豐碩的研發成果。未來,將更著重於奈米元件的應用研究,朝向與其它領域的合作發展。例如以電子束顯影技術為基礎的半導導體製程,將結合化學、物理相關的奈米結構製作流程,共同發展分子電子領域。另外電子束顯影技術結合生物晶片及奈米機電的製作流程,共同邁進奈米結構及IC積體電路的整合發展,朝向奈米系統晶片的目標前進。

在積體電路與系統方面,著重系統晶片(SOC)的設計與測試等相關技術,以及通訊IC (含類比、數位及混合式積體電路) 與系統的設計與整合,目前本組之下設有實驗室,在無線、多媒體、通訊系統晶片、RF/IF IC、PDP驅動電路等已有相當成果,三年來已有38項技術轉移,權利金總數高達新台幣2,273萬。未來將透過SOC中心的運作,與產業界維持良好密切的互動,提供國內高科技電子業更好的研發支援,也為電子所乃至於電機學群促成更多更密切的研究合作。此外,為因應需求日增的電腦輔助設計工具,所裡於本學年新增EDA組,著重電腦輔助設計工具的開發,以支援各種系統晶片的設計。希望藉由各種設計與測試的整合,提升晶片設計的效率與品質。

展望電子所的未來,我們將致力提升學術研究的水準,維持電機學群的光榮傳統, 保持與業界的合作關係,帶動國內高科技電子產業的發展。有鑒於學生人數的急遽增加,以及產業界的殷殷需求,畢業生的素質有時不能完全符合所裡的期許。因此對於畢業生的素質,也將作更嚴格的把關。又因為畢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炙手可熱,加上國防役制度的推波助瀾,使得學生急於進入就業市場,而無心在課業研究上全力投入,已有多位教授先後反應此一現象。高科技業是個淘汰率非常高的行業,唯有擁有紮實的技術背景,才能長期生存。我們期許本所的畢業生,不但能在國家社會有所貢獻,更能帶領同儕攀上高峰。因此未來所裡將提高對畢業學生的要求,務必使本所的畢業同學個個都成為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電子所是電機學群最年輕的單位,未來期盼在全所師生與個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發揮更多的研究潛能、創造更多的研發成果、培育更多社會與產業所需的人才,並將台大電機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耀眼。

闕志達,電機系1983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教授兼電子工程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