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未來的挑戰五年五百億與法人化
李嗣涔
我從今年6月22日正式接任台大第十任校長以來,匆匆已有一個多月。回想自去年九月開始,學校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開始校長的遴選工作以後,到今年六月初教育部正式核定校長人選,中間歷經了漫長的九個月。其間的風風雨雨,媒體也多有報導,整個過程可以說頗不平靜。我自己很不能適應這樣大規模的選舉過程,身心頗受煎熬,但是畢竟走了過來。
我在校長遴選的過程中提出我的治校理念,台大要做到三件事,第一是「教育的卓越」,所謂「教育的卓越」,中心的主旨即是推展「全人的教育」,加強營造校園的人文活動與環境,讓每一個台大人都能兼具人文的涵養與科學的精神。此外,台大校園文化傳統中「自主」與「自由」的特色尤其必須維護堅持。唯有如此,才能貫徹大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培養知識份子理性自主、關懷生命的情操。這樣的台大人,必能「言所當言,行所當行」,真正實踐「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校訓,認真扮演時代先驅者的角色。其次,台大要做到「研究的卓越」,所謂「研究的卓越」,檢驗的標準其實很簡單:任何一個學術領域,只要大家談及相關議題,都不得不提到台大,則台大在這個學術領域就達到國際一流。一個學校只要有十到二十個一流的領域就有機會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學。至於要如何達成,則必須採取「均衡發展,重點突破」的策略,找出台大的優勢領域,予以重點支持。找出各系所的發展瓶頸,予以克服,讓它有機會成為優勢的領域。第三,大學必須關懷社會,大學是理性社會的最後堡壘,負擔有促進社會進步的責任,應該對各種公共政策表達意見,相關系所可以投入社會公益活動。
8月1日台大新的行政團隊正式上任,我們除了要逐步履行上述的治校理念,馬上面對的最大戰就是爭取政府的五年五百億「國際一流大學」的專案經費,以及所伴隨的「行政法人化」問題。國內由於公立的大學愈來愈多,教育資源嚴重稀釋,就以台大來說過去十年來,學生人數從二萬三千人增加至三萬人,但是來自教育部的補助卻逐年下降,單位學生補助從十年前的新台幣二十五萬元降到今年的十四萬四千元左右(加上自籌的經費,單位學生成本約為三十五萬元)。比起東京大學的二百三十萬元,香港中文大學的一百二十萬元及漢城大學的五十八萬元都瞠乎其後。政府的五年五百億「國際一流大學」的專案經費,是仿照歐亞許多國家的先例,包括德、日、韓、中國大陸等的做法,以一筆專款以數年的時間,來將國內少數的大學提升到世界一流的水準。台大如能爭取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當然對提升整體的教學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政府在推動五年五百億「國際一流大學」的專案時,加了一個附帶條件,要求獲得補助的學校要走向「行政法人化」,將來大學不再是公立機關。本來大學法人化的推動是要賦予大學自主性,透過解除傳統公立機關對組織結構、人事及會計等重重法令的束縛,讓學校有充分彈性來經營學校,提升經營效率,對學校的發展有利。但是法人化也有三點隱憂必須面對:第一是董事會的組織與權責為何?是否會影響到大學法所賦予大學的學術自主的權利;第二是現有教師員工權利的保障問題;第三是法人化後政府對大學的正常補助是否會逐年以更大幅度減少?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 將會拖延法人化的進度,甚至招致失敗。可以說五年五百億及法人化是我任內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我個人這次當選台大第十任校長,是台大歷史上第一位電機工程背景出身的校長,自感責任重大。也希望電機工程系的學長學弟妹們,不論是在意見的提供、募款的規劃、國際交流的協助上,都能攜手合作來支持我,替母校共創一個新的局面。而我未來在五年五百億的專案經費補助下,除了拔擢尖端研究外,將在人事制度及研究環境基礎建設上建立良好的架構,努力向全球一百大邁進。
李嗣涔,電機系1974年畢業,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