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生醫電資所長之展望
李百祺
經過了多年的籌備,承蒙先進的支持與同仁們的努力,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簡稱生醫電資所)在今年八月一日已正式成立。這是電機資訊學院中最新的一個單位,從名稱也可看出這是一個頗具特色的研究所。生醫電資所設立的宗旨,簡單的說,是因應生物科技的發展,並參與其將對科技發展影響深遠的世界潮流。特別的是,在生物科技的各個環節中,電子與資訊科技向來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諸如感測、聲光電磁調控、系統控制、能源管理、電路設計與訊號處理;或是資訊之儲存、傳輸、分析、應用與呈現等技術,皆屬於電子資訊之範疇。因此,生物科技是否能如預期的成為新世紀之主流科技,電資科技便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然而目前在國內,雖然資訊電子產業近年來早已奠定良好之基礎,目前也是國家經濟發展之主流,然而其對生醫領域發展之貢獻,卻處於相對落後之位置。換言之,國內雖然推動生物科技之發展已有多年的時間,但在醫學電子與生醫資訊方面,不論是研究能量或是人才養成,更需加以有效整合。台灣在資訊電子領域之優異基礎,不僅讓醫學電子與生醫資訊成為台灣極具有潛力之發展方向,更是生醫科技島之理想能否實現之重要關鍵。
生醫電資所今年博士班開始招生,碩士班則將於明年開始招生。專任教師共二十名(含佔缺及合聘),且陸續會有多位老師在近期內加入本所之陣容。目前師資及招生員額主要乃由電機系及資工系之現有師生員額調整而來。換言之,生醫相關研究在院內早已進行多年,且已有傑出之基礎。這點除了從老師們傑出的學術表現可以看出之外,在校內各個校級研究中心,本所教師也扮演積極參與之角色。在此良好之基礎下,本所的主要工作分為以下二方面。第一,關於學生之專業養成方面,必須創造一個跨領域的學習環境。傳統以電機資訊相關科系為主要學生來源的情況必須調整,讓其他領域(諸如醫學院及生科學院等相關領域)的同學能更有興趣加入,建構出跨領域之學習環境與特色。第二,在研究工作方面,要持續推動整合性研究。生醫工程的研究,本質上就需要整合不同之專業。生醫電資所所適合推動的部分,將著重在資電科技之整合。包括電腦輔助診斷、系統生物、分子影像、仿生系統等,都是典型的跨領域研究項目。電資學院的老師在這些領域已建立良好之基礎,因此,現階段之重點將在於加強整合,以發揮研究之綜效。
在籌備過程中,碰到不少困難。感謝許多人總在關鍵時候提供協助,讓各項工作最後都能夠順利推動。校長、院長、系所主管、行政人員、參與老師與同學,都是感謝的對象。回想二十年前還是系上的大學生(當年也是電機系醫工組成立的第一年),有些偶然的選修了一門醫工領域的專題研究。後來到美國唸書,畢業後在矽谷工作,再返回母系任教,因緣際會,到現在看到生醫電資所正式成立運作。這雖然是一個單純的服務工作,但希望大家能像過去一般對所務不吝指教,讓電資學院在生醫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電機資訊學院下各個研究領域,其實都可與生物醫學研究結合,希望大家一起來參與。
李百祺教授,電機系1987年畢業,現任電機系教授兼生醫電資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