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時 間:104年6月17日(三)下午3:30-5:20 地 點:臺灣大學博理館101演講廳
主持人:張帆人教授 主講人:時間軸科技 葉建漢總經理 |
前言
面對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新的事物漸漸取代人們舊有的習慣,任誰也沒有猜想到曾經是手機市佔率最高的NOKIA,如今卻已搖搖欲墜。許多產業面臨這樣的環境下,已無法一直再利用他們舊有經營方式繼續維持下去。因此,對於一個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而言,如何選擇一個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儼然是他初入社會首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不過有些人卻另闢一條新的道路,選擇創新創業的方式帶領一個團隊披荊斬棘,最後成為產業領頭羊,也替國家注入更多的工作機會。
是誰比Mark Zuckerberg更早推出時間軸?甚至比Google更早推出電子地圖服務呢?他,是時間軸科技 (Hiiir) 創辦人兼執行長,一個不斷走在時間軸最前端,引領趨勢的連續創業家,葉建漢。
連續創業家性格:追根究柢
一開場,葉建漢就希望底下的同學們能夠活潑一點主動提出問題。他認為會一直舉手去問問題的人,是因為他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的下一步就是有沒有動力去解決問題,而在慢慢解決了很多問題之後,就很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上的專家。這番話也印證了接下來的演講中,他提到一個成功的創業家該具備這種追根究底的性格。
葉建漢大學在新竹交通大學念管理科學系,九把刀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當中,那個立志要考研究所的大學同學就是他。那時候的他,總覺得念系上這些管理知識非常虛無飄渺,不知道該如何把這些知識應用在生活上,而因此念得相當沒有動力。但卻也因為這樣,在他大一的時候便開始去修研究所的課,甚至還會跑到隔壁的清華大學,只為了去修那些他認為有用的課,希望能夠用實際的方式去摸到這些學問,這樣的個性演變成大家現在俗稱的創業性格。
葉建漢第一個創業題目是在大學時期的導航技術 (GIS) ,他希望能夠用地圖的方式在網頁上呈現出各種有用的訊息。這樣的技術在當時1997年頻寬非常小的年代,要能短暫快速地讓使用者讀到各項圖資,並且在上面做行程導航等功能,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非常有挑戰的事情,卻也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創業題目。但這項創業最後因為找不到有力的投資者以及畢業後收到兵單的原因,就將拿到的資產賣掉分給員工,結束了他第一次的創業。
雖然這次的創業最後不了了之,但卻給葉建漢很大的啟發。他變的越來越習慣一想到什麼樣的好點子,看看手邊有什麼資源就開始想辦法去實踐。好的點子也許大家都想得到,但卻不會有太多人能夠拚速度、拚實踐力真正實現出來。2004年3月退伍隔天,他被延攬到一家網路公司去做互聯網的創業,那時候他創立了臺灣第一個社群網路叫iTogether,當年Facebook也剛好同時創辦,主要是因為當時商業雜誌<Business 2.0>將「六度分隔理論」拿出來討論後,衍生出了許多社群的學問。「六度分隔理論」是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Stanley Milgram所提出的,他提到對於任何一對互不認識的陌生人來說,最多只要六層的朋友關係就能將這兩個陌生人連在一起。葉建漢便利用這個理論去做一個社群的創業題目,幫寵物店舉辦活動,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後甚至化解了這家寵物店即將歇業的危機。
2007年後,網路技術越來越成熟,幾乎家家戶戶的電腦都開始能夠使用上網服務,也因此網路上的資訊越來越多。葉建漢發現到這樣的趨勢,他覺得必須要為上網的人挑選出閱讀或是流行趨勢等等資訊,幫助他們去摸索網路世界,而因此創立了時間軸 (Hiiir) 這家公司。Hiiir發音類似 here,中間的”i”像是有三個人在其中,意思就是希望能有一群人在這裡串聯美好豐富的人事物。慢慢的將這家公司從原本員工只有三個人,到現在成為三百多人的規模。也許外人對於他這段過程的解讀覺得似乎還滿成功的,但他卻認為這段過程其實是在一直慢慢遠離失敗。在創業的最一開始每一步的決定,都很有可能造成失敗而必須捲土重來重新開始,不斷的遠離失敗才有可能創業成功。
築高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句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開國三策,而這句話也讓葉建漢度過了好幾次的創業危機,成為他最好的座右銘。
築高牆,意思是不管做人做學問或是做事業時,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門檻給築起來,把自己的興趣玩得夠深,深到一定的門檻之上。當一個人將他的創業點子呈現出來的那一刻起,它就一文不值了,因為在那之後,其他人就能夠開始複製他的點子去做更強的功能或是服務。因此你一定要趁對手還沒追上的時候,繼續加強你的產品,讓對手無法超越或是匹敵。這也就是為什麼像Google這麼大這麼成熟的公司,即使推出了Google Plus這樣類似Facebook的服務,依然沒有辦法成為現今最主要的社群網站。
廣積糧,意味著你必須開始準備足夠的相關知識來面對未來這段路的成長,才不會學到用時方恨少。葉建漢曾對一起創辦Hiiir的夥伴們這樣說,未來這間公司也許會成長到上百人的規模,而等到那個時候,你如何做適當的管理就會是一個不一樣的挑戰或甚至會產生新的問題要去解決。因此就要從現在開始自我自修,未雨綢繆,學習如何去管理員工,如何去做複雜的財務規劃,做好足夠多的準備來面對未來很有可能會發生的變化。
緩稱王,對於一個人尤其是男孩子來說,常常會有想要即刻拚出頭來獨當一面的個性,在葉建漢的人生經歷當中就常常碰到這樣的抉擇,是不是準備好可以冒出頭來了?是不是差不多可以自己接手主導這件事了呢?後來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他就常常告訴自己,緩著點,等到能量累積更多的時候,下一次冒出頭就會是噴發出來,衝擊力更大、影響力更加的強。但是如果反過來當自己的能量還醞釀不足的時候,最後就常常會後悔不已。學習讓自己緩著點,很多事情才會三思而後行,也會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
壓死駱駝的倒數第二根稻草最重要
葉建漢提醒我們在創業過程中,有一些成功的心態需要被慢慢的培養起來。當他自己在檢視一次創業的始末時,那個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通常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那時候往往已經嚴重到難以解決,失敗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最重要的會是那倒數第二根稻草,因為它往往看不見或容易被忽略,你認為的枝末小節,卻無形中慢慢將你推向失敗的深淵。這根稻草往往是你的親人、男女朋友、夥伴以及投資人,這些人雖然和你有最親密的關係,他們雖然愛你,但在創業或創新或想要改革的時候,也往往會是你最大的阻力。
以親人而言,各位電資領域的同學如果想要冒險一點,不繼續念研究所或畢業之後不去大企業工作,而是想到新創公司去打拼,或甚至是想要自己組團隊創業,爸媽們通常都會反對或抱持懷疑擔心的態度去勸阻你做這樣的決定。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總會希望你能過得安穩、活得健康,先求穩再求好他們才敢放心安穩的退休。葉建漢的父母就曾問過他為什麼不繼續念研究所,但他認為年輕的時候應該要投資自己到極大化,因此出了社會賺的錢常常拿去學程式語言,今天的一分鐘會是十年後的一小時,現在的一天會是十年後的一個月,越早能夠有機會得到一些啟發你的知識或是觀念,這些都會在未來每一天扮演著觸媒角色,讓你吸收的更快、理解的更多。另外,在創業時期,他也和家人做足了溝通,也許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也提供給同學們一個參考。第一,絕對不讓爸媽知道公司的位置也不讓他們知道公司的業務,絕口不談這件事情,只要知道每個月都有固定拿錢給父母這件事情就好。第二,養成週末不開會,將這段時間拿來陪小孩和家人。
同樣的對於男女朋友來說,當女生想要嫁給男生的時候,通常都會希望已經有房有車或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因此葉建漢在公司最常收到的離職信不外乎是因為兩個理由,第一個就是員工的家人希望他能夠找一份更好更安穩的工作,第二個理由就是把家人這個角色替換成女朋友。這兩個角色他們通常並不會和你的夢想共榮共存,因為他們總希望你可以優先好好的組一個安穩的家庭再說,等到有本錢了再去冒險。也因為這樣,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可以發覺,創業若要成功,往往必須先安撫好這兩個角色。
再來,最大的壓力其實常常來自你的夥伴。葉建漢在大學創業時,就曾經有一個技術夥伴在交案死線的前一天突然聯絡不到人,造成當天晚上他必須要和另一個夥伴開始熬夜K書學寫程式。而在最近這次Hiiir的創業中也常常遇到好幾次主管要離開這間公司,而且每次他們的離開都抱著一種懷才不遇的心情,或是沒辦法認同公司的理念,甚至是被其他大公司挖角而走。當這些主管離職的時候,公司就會開始出現經營困難,必須在短時間內尋找適當的人去彌補這樣的缺。
而投資人看似好像會是最支持公司理念的人,但是當葉建漢賣掉GIS地圖導航公司時,隔天就立刻收到投資人的存證信函,開始一連串官司。因此經營公司如果表現得不好,壓力其實會非常大,你無法預期夥伴或是投資人有一天突然和你反目成仇。事情的對跟錯雖然不能論述,有些決定會是一種trade-off,顧此失彼無法兩全其美都兼顧得當,因此常常會和夥伴或是投資人有所衝突。當這些衝突發生時,即使溝通做足了,還是非常有可能在對方心中埋下無法信任的種子,再隨著公司的經營每況愈下漸漸成長,最後離開甚至提出訴訟。在公司最慘的時候,投資人就可能會是那個惡魔,檯面上和你笑笑的握手,其實背後早就暗自默默的在收集資料準備捅你一刀。在創業的過程中本來就不一定每件事情都會處理的很好,急的時候常常有些流程沒有走好,就會成為有心人士扳倒你的不穩定因素。葉建漢也告誡那些要創業的人,不要便宜行事,他認為現在的創業團隊都暴露在一個非常高的風險之下,只因為他們貪小便宜。例如開假發票或是虛報勞健保等等。但反過來說,當公司經營的稍微成功一點的時候,這些夥伴或是投資人就會回來繼續挺你了。在創業家的生活當中,錦上添花的事情很常見,但雪中送炭的事情卻是不怎麼發生。
團隊領導之重要性
葉建漢表示在每次開會溝通時,與會者不一定想法都要和他一樣,但走出這間辦公室之前一樣要先跟他有共識,他一定會打破砂鍋把對方說服或是有共識後才能離開這個大圓桌,否則就各自分道揚鑣。每個人在互動或領導的過程中,各自的思維本來就會有所不同,但可以有所共識;即使不認同對方的想法,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決定,而且支持這個決定做下去。
如何去建立公司的管理文化和領導願景相當重要。管十個人管一百人管三百多人最大的差異就在三百多人一天去找一個人講話一年都還講不完,因此很多員工都是透過別人去認識葉建漢這個人,在這個時候你就會發覺當時在學校修的管理課念的那些企業文化、企業願景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文化和信仰就是你看不到摸不到,但你相信它而且你認為它存在,這些東西從一開始就要慢慢塑造。當自己保有誠信,面對挫折有辦法持續正向看待的時候,就更容易找到合作的對象。
領導與管理是兩件非常不一樣的能力,解決危機需要靠領導,而要穩定的成長則要靠管理。管理是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必須透過有效的資源管理去發揮最好的效益,瞄準目標去做管控,希望風險越小越好而且還能夠被有效率的應用。而領導則包含如何去塑造一個文化,包含如何去帶員工的心以及如何讓員工的理念趨向一致等等。因此不要將領導和管理混為一談,趁年輕的時候理解清楚。
畫出市場定位,在狹縫中求生存
近期,葉建漢的工作任務是希望人類在未來能夠使用一支手機完成消費的所有需求。現在市面上已經存在許多電子商務(簡稱電商),包含Yahoo、PChome、momo、Pinkoi等等,其實類似的購物平台已經趨於飽和,但他仍然接收到這樣的任務要去做一個購物平台並且還要擠進前四大。因此他花了十個月去招募了兩百人,建立了三個平台,並把這段過程稱做“十月圍城”。如何在一個競爭對手都非常強的環境下夾縫中求生存,他就開始慢慢分析,電商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商品數,要有夠多的商品使用者才會願意到這個平台購買,同時廠商一看到你是新的電商平台,也不太會想把貨交給你去賣。再來是價格,消費者都會希望以最便宜的價格購買到同樣品質的商品,但是對於一個新購物平台來說,銷售量不大也很難壓低價格出售。第三個是物流速度,當現在已經有一堆平台提供24小時物流或是8小時當日送達的服務時,自己的倉庫還不夠廣不夠大的時候,該拿出怎樣的服務品質去面對這樣的競爭呢?光是提出這麼多艱難的問題,他都忍不住搖頭希望投資人放棄。
首先,他先把目前電商平台的市場定位劃分出來,利用圖表的方式呈現出還有怎樣的服務區塊可以去補足。目前大家對於Yahoo、PChome以及momo這三家購物平台的印象大致為Yahoo時尚類的商品比較多;買3C產品的話會到PChome,而momo則是促銷活動很多,會發現這幾間的訴求不外乎強調Convenience、Cheaper、Choice。但是看看海外,葉建漢發現電商平台在這三年來有一些改變,像募資平台Kickstarter、Indiegogo網站等等的興起,消費者雖然無法即時拿到商品,但他們卻願意花錢去買未來一個美好的憧憬;人們的消費行為開始從買需求轉變成買夢想。他發現這樣的趨勢,從品牌開始競爭,而非從規模去和現有的購物平台強碰硬,最後創立friDay這家購物平台。Friday星期五,讓使用者有一種放鬆準備休假開始玩樂的輕鬆感,是一種享受以及驚喜的品牌,透過數據分析精準投放商品廣告讓消費者有一個更有效率的購買習慣,甚至friDay還成為了臺灣第一個能在網路上購買超跑、重機、遊艇的購物平台,跳脫出一條新的路線。
結語
葉建漢最後勉勵那些想要創業的同學們,建立好創業家的精神比實際上去創業來得更加重要。在現今這麼困難的環境下,未來企業越來越需要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這種人才遇到任何挫折他們會去尋找答案,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溝通能力、擁有一個願景,知道該如何去領導和管理。即使自己是文組畢業的,也能創立一家科技公司,並且從員工三個人到現在三百個人,即使自己從來沒做過電商平台,最後也能成功創立,走出一條堅持並且有態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