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春申
同學不在一起這麼多時日,談起問題來仍很有默契,在我們各自的生活圈子裏,好像很難找到這樣一群志同道合及感情深厚的朋友,來分享生活的見證和對未來的計畫。同學會正像是我們思想上的桃花源。
經過多位同學數月來的籌備,1981級畢業30週年同學會終於2010年12月26-28日在台北、宜蘭登場。12月26日上午,所有參加同學及眷屬齊聚台大明達館一樓Living One餐廳,並有郭德盛老師、陳俊雄老師、李琳山老師、曹恆偉老師及顏嗣鈞學長蒞臨指導。這次同學會有60位同學,加上眷屬共超過100人參加,許多同學都是久未見面,餐會氣氛非常熱烈。李琳山院長及顏嗣鈞系主任向我們介紹電機資訊學院及電機學群的教學研究近況,同學們對母系的長足發展,都覺得與有榮焉。
餐會中並請同學們介紹畢業30年的生活近況,同學們雖事業有成,面對老同學均十分謙虛,所講內容多半輕鬆幽默,現場歡笑聲此起 彼落,不禁讓人想起年少時大夥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時光。大部份同學都介紹他的家人,王立人同學精心製作一份投影片,把同學大學時代照片和現今全家福照片並列。看到我們的下一代彷佛就是我們當年的模樣,令人感觸良多。午餐餐會主持人陳貴賢同學並適時頒發一些紀念獎項,如『30年體重增加最多獎』等,帶動氣氛。本屆同學共同贈母系一座立體設計紀念品,名稱為:“不能沒有你”,由李琳山院長代表接受。
餐後大夥散步至博理館,台大校園舟山路一帶花木扶疏、景色優美,現在就讀學弟妹真是大有福氣。承顏嗣鈞系主任帶我們參觀3樓會議室,據聞是按照MIT會議室設計的,最後所有同學及眷屬在博理館前照一張團體照留念。
多位同學12月27日無法請假,在台大校園與他們作別後,我們登上巴士往宜蘭出發,繼續我們同學會的行程。12月26日下午抵蘭陽晶英酒店,晚餐在酒店宴會廳舉行。為了能讓同學暢所欲言,畢業30週年感言分段進行,晚餐中進行第二部份,由王立人同學主持,或許是因有紅酒助興,晚宴氣氛較中午更加活潑開放。
晚餐後主辦單位安排了兩項活動,礁溪泡湯或是去宜人閣聊天,大部份同學選了後者。宜人閣是覃培雄同學主持的民宿,曾在最近的天下雜誌被報導。它不像傳統的民宿,而是位於10、11樓 ,但在蘭陽平原沃野平疇極少高樓的環境下,其視野非常遼闊。覃培雄熱心地替我們準備了宜蘭風味的宵夜,夜談分兩大幫人,一邊談後半生及健康養生,另一邊談Business and Technology。賀嘉生同學特別施展他按摩的絕技,為同學服務。雖說竹風蘭雨,是夜宜蘭的風聲卻也聲聲入耳,伴著我們這些事事關心的同學直到凌晨。
第二天27日早餐後,大夥換乘小巴後往福山植物園出發。福山植物園位於台北縣和宜蘭縣交界線上,地屬深山,需辦入山證始得進入。今天在12月的宜蘭是個少見的艷陽天,連司機都連說難得。車程雖然不短,但沿途林木鬱鬱蔥蔥,加上藍天無雲,令人心神俱暢。大夥兒更是趁著好天氣多多拍照,只見Nikon相機及 Canon相機兩大陣容的同學互相 trash talk,十分有趣。由於是假期後的星期一,福山植物園遊客不多。一進園中,大家就浸淫在無邊的靜謐中,似乎喧囂已是一種褻瀆。我們小巴的司機之一,竟自然地成為我們的解說員。他對植物的熱情及知識令人感動,據覃培雄說這很可以代表宜蘭人文社會的現象。福山的芬多精是平地的100倍,人在此山中的確有福。園內有人工湖,湖中放養草魚瘦而長,在湖中悠遊,我們在人工湖前拍了團體照以為留念。
回程途中在雙連埤野夫炊煙餐廳用中餐。雙連埤有秀氣,從餐廳旁廣場夾一帶水可遠眺兩座小山,餐廳雅潔食物亦頗可口。恐係因上午有戶外活動,不覺大啖白飯兩盅。
下午兵分兩路,大多數同學走訪傳統藝術中心,其餘騎單車踏青。我們到了傳藝中心後就先去坐船遊冬山河,聽他們介紹說宜蘭人口只有46萬,平日實際居住此地的人數可能更少,但從前宜蘭童玩節及冬山河親水公園在假日會有超過100萬人湧入。接下來我們去看原住民祭典表演,最後在民俗大街及交趾陶博物館參觀。側耳聽到有一位眷屬說她嘗了幾項小吃都平平。我個人對傳藝中心周邊的一些建築像福泰冬山厝、黃舉人宅情有獨鍾,徜徉在黃昏時的冬山河畔,而附近空無一人,台灣竟然有這樣的地方!
晚餐到渡小月,本以為要吃擔仔麵,後來才知此“渡”非彼“度”,此渡小月是一家宜蘭風味國宴餐廳。在許多美食後,這餐廳仍能讓人驚艷,自稱國宴餐廳洵非虛言。晚餐最後一批同學感言畢,同學熱烈鼓掌頒獎給主辦活動的陳貴賢同學及覃培雄同學 – 秀才人情紙一張也。晚上再殺到宜人閣續攤,今夜的特別節目是Video Conference,由陳澤升同學所開Home Meeting 公司提供軟體及伺服器。共有4位同學從美國聯線和我們在宜人閣的同學對話,一上來免不了要猜猜我是誰。夜深後,話題轉到往後幾十年作什麼,覃培雄的願景是要讓更多人能欣賞宜蘭的好山好水好生活,楊光磊同學點出來要幫助別人活得更有效率,多人提到陳孟凱同學在台中推展的合樸農學市集。人過半百,我們的壯志也是在平淡中見絢爛。
28日早餐似乎仍是昨夜的延續,黃正能同學及戴聿昌同學都提到以科技(如遠距醫療及智慧家庭)來加強好生活的內容。江禾豐同學提醒我們群體的力量固然大,若沒有一個章程為依歸,還是容易生出矛盾。同學不在一起這麼多時日,談起問題來仍很有默契,在我們各自的生活圈子裏,好像很難找到這樣一群志同道合及感情深厚的朋友,來分享生活的見證和對未來的計畫。同學會正像是我們思想上的桃花源。
上午我們分乘小巴,到鷹石尖爬山。鷹石尖在頭城附近,可遠眺龜山島。下車約走15分鐘山路達景點,豁然開朗,並拍團體照留念。今天又是個大晴天,登山微微出汗,下山時和眾人唱台大校歌以壯行色。離鷹石尖約20分鐘車程,我們來到新落成的蘭陽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是姚仁喜先生設計,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據說得過建築設計大獎。館內正好有淇武蘭特展,淇武蘭人在距今600年前居住於蘭陽平原,後來被其他的原住民驅趕離開。數年前在礁溪鄉淇武蘭溪有大規模的考古挖掘工作,並有許多文物出土,這些文物及這次考古工作過程,都在這個特展中展出。除淇武蘭特展外,館中尚有山、平原、海等常設展,以展現宜蘭地理景觀之自然風貌。
中餐的地點是在壯圍鄉掌上明珠餐廳,這餐廳從庭院房舍到餐桌餐具的擺設都很有特色,上每一道菜前都有專人解說,並且禁止攝影,我們猜是怕別人學去他的佈置。日式養生料理很可口,這次主辦單位在吃上著實下了功夫,大人小孩都讚不絕口。在很輕鬆的氣氛下不覺吃到了下午3點多,最後再次向覃培雄及宜蘭工作人員道謝,搭車回台北。我們在暮色中抵台大校門口,再次擁抱,互道珍重再見,結束了3天2夜難忘的旅程。
為了準備這次的同學會,多位同學花了許多工夫去尋找失聯同學,成果斐然。187同學中,我們聯絡上162位同學,另外除5位同學已過世外,共有20位同學失聯。同學會後,我們將繼續努力找到他們歸隊。以下是一些統計數字,以居地來分,共有81位同學常居台灣,60位同學常居美國,21位同學常居亞洲各地。同學中共有70位取得博士學位,並有34位同學現正在大學任教(台21、美9、中1、港1、星2)。1981級同學有台大傑出校友1位,IEEE Fellow 8位,企業主14位。同學們事業小成,都歸功於母系的培育教誨,以及師長的精神啟發。
半甲子的歲月,實在是一段不算短的時光。不論你我願與不願,論到貢獻於社會,下個30年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也可能是僅有的機會。在過去30年我們為事業打拼,為家庭奮鬥,如今雖精神體力不復當年,但經驗知識或有過之。同學會中談到一些群策群力、服務社會的理念,希望我們能繼續努力去實現。願大家善自珍攝,常常聯絡,永保赤子之心。
項春申,電機系1981年畢業,
Senior Vice-President of Engineering, Bernard Shung Joins Link_A_Media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