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峻宇 採訪/陳姵樺、林峻宇
(左)陳姵樺,現任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 (右)胡玉衡教授。 |
胡玉衡教授,1976年取得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取得南加大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及博士,並自1987年起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擔任教授至今,是一位不論在教學或是研究上都頗有成就的人。初見到胡玉衡教授,不會想到他是一位電機工程領域的學者,因為他談話的話題,除了電機領域之外,也涵蓋到生物科技、社會科學,可說是一位相當全才的學者;妙語如珠的他總是不禁令人捧腹大笑!而在討論深刻道理的時候,他也總是能讓人沉澱思考,反思諸己。這次有幸訪問到胡教授,他除了與我們傳授在電機領域的研究教學經驗之外,也分享了自己學術之路一路走來,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以下以胡教授第一人稱口吻敘述)
回首來時路─從求學到教書、從台灣到美國 我的背景其實跟大家差不多,沒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唯一跟現在年輕一輩比較不同的地方大概是我那時候初中還要用考的吧! 我是九年國教開始的前兩屆,所以那時候要上初中也是要經過一番拼鬥的。後來從大同中學、建國高中、一路到了台大電機系,大學畢業之後當了兩年的大頭兵,後來也考過高考,甚至因此被通知分發到通霄的鹽廠工作呢。事實上決定要出國念書前也是有在工作跟是否要繼續念研究所這樣的道路上思考過一段時間的。但是那個年代我們出國念書的人其實也是蠻多的,我們當年台大電機系的學生約莫180人左右,大概有100人出國,所以我後來也就想說出國念書似乎也不是不好的選擇。特別是我後來念南加大,有時候週末在洛杉磯大家約一約就可以開同學會了,所以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適應上面的問題,跟在台灣似乎也差不多。 真要說比較難調適的大概就是語言問題吧!不過我必須要說,英文要好就是要多聽、多說,聽新聞,然後多開口,這樣子多練習之下其實就會進步。我覺得最困難的大概是寫作吧!一直到今日其實我的寫作技巧我還是覺得不夠好,其實有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文法,而是你想表達的東西!縱使有時你整篇文章文法無誤,可是表達的內容乏善可陳,無法抓住教授或是閱讀者的注意力,我覺得這是比較需要去注意的一點,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部分。不過看現在的台灣年輕人,有不少的機會在國際間當志工,或是主動的去跟外國人交流,我覺得這都是蠻好的,因為開始懂得讓自己去多接觸這些不同文化、國家的人,對於自己的視野以及能力都會有進步的效果。 春風化雨、百年樹人─做個有原則又不失彈性的老師 我當初開始教書的時候是在達拉斯的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約莫教了四年之後,轉到了現在的學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之後就一直待到現在。其實剛開始會想要教書也是一方面因為當年指導老師對我的鼓勵,然後另一方面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做研究、教書這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教書的工作並不算太陌生,因為早在念博士班的時候就已經當過教學助理,也教過不少的學生了。但是我還是要說老師真的不好當,特別是在一開始進入學術領域的時候,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台灣,現在我常常跟年輕的助理教授說,教書的時候要懂得調整,不要把自己當年當博士班學生那一套直接套用到教書上面,那樣子學生是會受不了的!而且你自己的挫折感也會很大。要懂得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不是一味的以自己的程度,就認為學生也該達到那樣的水準。有時候這東西要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可幾的。 再來老師的EQ一定要高,跟學生千萬不能吵架。很多時候,誰先失了風度誰就輸了。會跟學生發生爭執其實不外乎是分數上的問題,分數不滿意,學生會來跟老師理論。這種時候,就算你覺得學生無理取鬧,也應該保持風度,我的方法是叫學生把要爭取的事情,一條條用白紙黑字寫清楚,然後交到我的辦公室,我可能一天或是兩天後回覆。這樣兩個好處:一來可以讓學生把意見用書面表達出來,自然比當面抱怨多了幾分冷靜,少了幾許衝動。寫下來的意見也比較成熟合理。二來做師長的可以靜下心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對學生請求,也能做出更合情合理的處理。再說事緩則圓。激情過後,學生對老師個人化仔細的答覆,通常也比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白紙黑字寫清楚也有好處,就是有憑有據!其實不只是分數,有時候跟學生有什麼約定,像是作業繳交、報告繳交等等,有時候有的學生希望可以延後一點點時限,我說可以,但是請要交個白紙黑字過來,註明老師什麼時候批准你這樣做,批准的內容又是什麼,這樣子之後如果又發生爭執的話,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爭執就不容易再發生了。總而言之, 跟學生起衝突是對雙方都划不來的。 當然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對於老師們的要求也不太一樣。在美國有個Tenure-track system (終身教職系統)的制度,在這幾年內你除了教書跟研究外,研討會的社交服務、甚至是募款的工作都得要有所著墨。不過大體說來,我在美國當教授的經驗是自由也蠻愉快的。我有個朋友在比利時當教授,而就在他一升上教授的當下,學校馬上就給他了一本書;「教授的舉手投足及禮儀指南」。裡面告訴他教授應該要穿什麼衣服,走路姿勢要怎麼樣,跟學生講話要怎麼樣,才會像個教授。在美國這邊,教授常常上課或出門也只是穿個短褲、踩個涼鞋或是拖鞋,自在的很。所以在美國當教授,除了在研究及教書上獲得的資源不錯之外,這樣自由的風氣也是讓我蠻喜歡的。還有一點就是,在美國,你常常可以跟著資深教授去旁聽他如何上課,而資深的教授也有這樣的自覺會去主動帶著年輕的教授,不管是在教學經驗上面的傳承與指導,或是在學術圈上建立人脈關係,其實這對於我的幫助是蠻大的。因為大家都有一種想要讓自己的學校更好的那種動機,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同事在進來之後,能力上面能夠突飛猛進。 (左)胡玉衡教授(右)林峻宇現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班研究生。 研究無捷徑、根本打起最實際 提到在學界要出人頭地,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就是自己的研究能力要強。一旦你的研究能力強,別人自然會在那個領域看見你,這是一定的。如果沒什麼研究能力,但是整天就是往各種的研討會鑽,別人固然也會看見你,但是其實聊個幾句,有沒有料大家都知道。在電機領域,研究硬底子還是最重要的。當然,一旦有研究的基本實力,還是要懂得跨出與他人交流的一步,有人或許會說,不善交際,所以不知道怎麼與人交流。可是其實電機領域一年有那麼多的研討會,選擇一個或兩個,每年固定參加即可。而且參加研討會的好處是,大家都用這個領域的專業術語來溝通,所以可以打破一開始彼此不熟悉沒有話題的窘境。一旦在專業上有了共鳴,接下來要多聊其它的話題就比較容易了,也達成了進一步交朋友的效果。做研究的部分也有些要注意的事情。像有些人博士班畢業了,準備當老師或是做博士後研究,做的研究卻始終擺脫不了自己當年博士班論文的東西,這難免給人家一種好像沒有辦法斷奶的感覺。博士研究的訓練不在於研讀論文,而在培養獨立思考研究的能力。要教導博士生如何製作魚竿釣魚,而不是餵他們吃魚。 而研究類型以我個人看法,又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先驅型的研究,好比是倡議新的研究方向,設定新的研究議題,登高一呼,風起雲湧。就算是提出的只是初步的成果,但是別人覺得你發現的東西值得研究,就有更多的人跟著跳上遊行花車(jump on bandwagon),不斷引用你的論文,改進你初期的成果。引用多了,這種先驅論文的影響力(impact factor)自然水漲船高。這種研究事半功倍,最值得推薦。 第二種比較常見的研究型態,我稱它作集大成的研究。當新的研究課題初次出現,立刻抓緊契機,旁徵博引,努力鑽研。把相關的題目一網打盡。總要做到盡善盡美,集各家大成,卓然成家。讓別人一搜尋這個議題,就發現你相關的論文汗牛充棟。這樣的研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名至實歸。 最後一種研究我稱作望塵莫及(eat dust)型的研究。這種研究就是糊里糊塗跟在人家後面,專做別人已經炒熟了的課題。由於前人發表的成果已經很多,不小心就會做出別人已經發表的成果,所謂重新發明輪子(reinventing the wheel),論文自然泡湯。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作出一點新的東西,也難逃乏善可陳(incremental improvement)的批評。這種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的研究方式,最好敬而遠之。 所以總結看來,作研究的時候,定題目實在是很重要的一環。作研究總要有大局觀:了解題目的本質,熟悉領域裡遙領風騷的團隊以及發展的現況。然後才能抽絲剝繭,找出利基課題,進而發展獨特的貢獻。 服務他人,就是推銷自己 近年來台灣學者在國際的舞台上表現得其實不錯,特別是都很主動的參與國際學術團體活動,熱心服務。服務是爭取國際性知名度最有效的方式。一次服務的機會如果做得好,別人以後就會有印象,那麼之後有什麼機會也都找你,慢慢的,你的知名度就打開了,怎麼會擔心不被別人注意到呢?另外,服務社群是長期投資,不要太斤斤計較當下的回報。急功近利型的服務明眼人都看得出,風評也不會太好的。服務方式很多,志願主辦會議,編輯特刊,甚至建立網站,都是服務的方法。常參加自己領域的一兩個會議,也可以認得不少志同道合的國際友人,組成團隊發揮更大的力量。把服務的事情做好,就是一種最佳推銷自己的方式! 跨領域整合,溝通無礙最重要 現在國內外有很多的專案或是研究都講究所謂的跨領域整合,其實方向、立意都是不錯的,可是偏偏有時候只執行到了表面的功夫,而內涵卻是空虛的。跨領域整合最容易碰到的問題就是溝通的問題。每個領域的人有每個領域專門的用語,而且當跨領域整合時,每個領域出來的人都可能是那個領域的翹楚,此時又要怎麼讓他願意跟你合作呢?溝通的重要就在這時候出來了,要怎麼樣讓合作的對象知道你也是有站在他的角度幫他想過的,而不是本位主義,什麼都得聽我的。如果能夠讓合作的對象知道你是誠心聽每個人的意見並尊重每個人的專業,那麼合作起來勢必會輕鬆的多。 跨領域整合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可能到最後就是各個領域的人都丟一份報告出來,最後合起來就說這是跨領域整合的成果。這是不對的,跨領域整合要的是一個融合在一起的東西,而不是拼盤。要拼盤的話我還不如拆散所有人叫他們各自做出一大盤就好了,所以要怎麼樣讓各個領域的人都能夠方便接觸,讓彼此在日常生活跟研究之間都能很方便的互相交流,建立互信跟合作基礎,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唯有建立互信基礎,才能再進一步談合作的細節。 保持高度熱忱、管理自我時間;愛你所擇、擇你所愛 其實我並不能算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但是我盡力把我選擇的每件事情做好。特別對於自己所選擇的路,我都一直非常的喜歡,也努力的去經營,在這條路上的過程,我自己覺得算是走得蠻充實的。熱忱,真的是推動一個人主動向前,全力付出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外,做好時間管理,你才能夠有掌握更多機會的本錢,也更有機會能夠朝著自己想要發展的領域去邁進。在此也是勉勵大家做事情前做個規劃,把事情先後順序排好,井然有序的完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與採訪者簡介 陳姵樺,現任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 林峻宇 現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班研究生。 附註一:本文係經胡玉衡教授閱畢並潤飾完成。 附註二:本研究係屬「晶片系統國家型計畫」底下「人才與環境」分項之「學術金頭腦」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