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把握每個機會

張瑞雄

  台大電機系臥虎藏龍,每個人都有一番際遇和成就,因此當同學賴飛羆教授囑咐小弟要寫一篇心路歷程的文章時,感覺上好像還輪不到我來寫,不過可能是平時偶而在報紙上發發牢騷,才會接到賴教授的任務,只得開始苦思,數日卻不知從何下筆,自覺一生平凡,沒有可以借鏡之處。不過既已答應,只得戮力為之,就以類似人生流水帳的方式描述,在轉折處並提供個人的一些感觸,希望能給學弟妹一些參考,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1958年出生於台南縣白河鎮,是鄉下小孩,就學前在嘉義縣水上鄉的一個村莊度過,鄉村的稻田、八掌溪旁的嬉戲,是我童年記憶中永恆的一部分。等到要上小學時,父親到嘉義地檢處擔任法警的工作,所以我們全家遷到嘉義市,這時哥哥九歲、妹妹剛出生,全家經濟就靠父親微薄的薪水,於是母親在照顧我們三個小毛頭之餘,並利用時間時幫人做衣服,賺錢貼補家用,有時趕做客戶的衣服要忙到三更半夜,非常辛苦。現在母親雖然已離我們而去,但我們心中永遠感念其對家庭和對我們兄弟和妹妹的付出。
小學六年和國中三年當中,家裡經濟並不充裕,所以沒有學任何才藝,只能有空和有機會時多多看書,東方出版社的各種叢書,如亞森羅蘋故事書系列等,幾乎讀遍了。同時因為家裡沒有電視,所以收音機便是我們的休閒良伴。上國中後學英文,那時為了以後想出國念書,每天早上都看空中英語教室和聽其廣播,也奠定了英文不錯的基礎。
大量閱讀其實對學習中的小孩子很重要,它會啟發心靈和想像力,如果政府能讓每個小學的教室都充滿圖書,絕對會有很好的效果。

升高中那年(1973)因父親調職高雄,我必須決定在哪裡念高中,那時出生之犢不畏虎,竟然在台北舉目無親的情形下,有勇氣參加北區的聯考並如願以償地上了建中。高中三年就自己獨自在外賃屋居住,培養出自己獨立且負責的個性。不過那時生活仍非常清苦,有時一碗陽春麵就度過一餐,能加個蛋就是一種奢侈。不過即使如此,對功課仍是努力以赴,雖然沒有補習,還是能名列前茅,畢業時(1976)並順利地考上台大電機系。同屆的台大名人有陳文茜、雷倩、陳學聖、謝材俊、朱天心等,可惜那時候自己是土包子,不曉得那些人在台大的豐功偉績。

所以台大人才聚集,大學四年更讓我眼界大開,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除了課業外,在課外活動方面也於大三當選台大橋藝社社長,並帶領台大橋隊(BTU)贏得大專盃的冠軍,也曾和電影「歡顏」的女主角胡慧中打過橋牌(胡慧中當時是台大夜間部歷史系的同學,也對橋牌有興趣)。在學業領域上,當年入學時台大資工系尚未成立,但由於大一計概課寫了一個有關久賭必輸的程式獲得許清琦老師的讚許和鼓勵,於是選讀電機系的計算機組,電腦從此成為一生的事業。

但每個人的時間和能力畢竟有限,在社團浪費太多的時間,學業上就難免無法兼顧。打橋牌當然會用掉很多時間,所以在功課的準備上與和同學老師關係的經營上一定疏忽,這或許是一種遺憾。所以要奉勸學弟妹,如何在大學眾多活動中做最適當的時間分配很重要,千萬不要顧此失彼。尤其功課上,基礎的科目一定要好好上課學習,亦即翹課也要有所選擇。

大學畢業(1980),隨即入伍服預官役,在陸軍某砲指部本部連擔任通信排長,約兩周要輪值星一次(輪值星官即是擔任部隊的帶隊官,掌控部隊的時程和行程,處理部隊每天發生的事情),由於本部連公差多,士兵的管理相對的問題多,擔任值星官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例如每天早晚點名士兵都到不齊,很多都出公差去也,管理相對困難)。有一次部隊移防,自己剛好是值星官,連長又生病,自己負起責任完成人員和裝備的移防任務,事後獲得連長的讚賞並頒發獎金鼓勵,雖然只有兩百塊,卻讓我非常感動且印象深刻,知道功不唐捐,只要自己努力,別人自然會看在眼裡,不用擔心沒人賞識。

退伍後由於經濟因素和母親身體已經變差,並沒有出國,而是進入中國鋼鐵公司服務,負責熱軋廠程控電腦的維護,電腦程式控制鋼板的加熱溫度和時間,所以一旦系統出問題,工廠馬上停擺,貨(熱軋鋼板)即出不去,所以工作也是二十四小時輪班待命,電腦一有問題即要馬上診斷出問題並加以修復,壓力也是很大。自己工作一年也發現一些程式上的問題,並修改後讓整個系統運作的更加順暢,所以也深得長官的器重。

工作一年後(1984)考上了高考也考上了清大的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高考分發到台北市國稅局工作,中鋼長官也在留人,三個不同的人生方向如何決定?

那個時代唸研究所還不用繳學費,教育部還給津貼,所以決定暫時先放下工作專心讀書,到清華大學報到。首先就是找指導教授的問題,由於在入學口試時被李家同教授讚美說有一科考得不錯,就找了李家同老師當指導教授,所以說大家要時常讚美別人,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所讀完研一後學校開放直攻博士,在趕快畢業工作賺錢和繼續念書之間也掙扎了半天,剛好那時中山科學院也提供獎學金,於是就決定直攻博士。但拿獎學金就要負義務,畢業後須先到中科院工作四年。個人在1988年3月畢業,是清大資工博士班第二屆畢業,各大學的研究所正在起飛,要找到好學校教書相對容易。但中科院工作四年後,1992的教職市場剛好飽和,要到學校教書不太容易,後來能進入台灣工業技術學院資管系也算是很幸運。所以你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你的人生的走向,只是我們都沒有水晶球,都只能做當時認為最好的判斷。不過後來回想起來,還是應該和師長們多多請教討論,不要自己悶著頭做決定。

沒出國念博士雖然有點遺憾,但還好網際網路的發展彌補了國際視野的缺陷,只要你有好的英文能力和足夠的好奇心,世界各地的資訊其實是彈手可及。唯一做不到的就是認識一些外國的同學和朋友,這些就是要靠你時常出國參加會議來彌補。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態,有國際化的心態就有國際化的視野,大家要想像自己未來的市場和發揮的空間不會侷限在台灣,所以大家要準備自己,有機會出國就要把握,隨時磨練,讓自己可以在世界各國都能生存。

在國立台灣科技大教書時,因為已有從事演算法研究的教授在系上,再加上是在資管系,因此轉向從事電腦網路相關的研究,期間和賴飛羆教授等創立了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推廣資訊的應用與普及。在台科大六年後(1998),人生的階段目標,升等為教授,終於達到,這時又開始思考將來要做甚麼?

電機系學長郭斯彥教授(現為母校電資學院院長)本來借調至國立東華大學擔任資工所所長,三年借調期滿,正在找人接棒。有一天剛好看到徵人的email,心想姑且一試,於是就到花蓮和東華大學的理工學院夏有平院長和牟宗燦校長面談,可是等到真正要做決定時難免又思考再三,真的要去花蓮嗎?

那時台北尚未有捷運,自己住龍潭,開車到台科大上班的確是有點遠,再加上妻子並不反對,孩子也還在小學,東華也提供宿舍,牽掛較少,終於決定舉家移民花蓮,轉眼之間也過了將近15年。

那時東華大學資工系的大學部剛剛成立,一切制度都需要建立,東華大學也剛成立三年,學校還很小,人少代表容易有表現。在很多會議上,我也盡量建議和發言,或許這樣獲得牟校長的注意,在第二年就叫我去接學務長的工作,但請我系主任還是兼著,一份加給做兩份工作雖然辛苦,但長官說了就算。我的行政工作要訣就是無私、無我和授權,無私就是沒有私心,對所有人和事公平對待;無我就是沒有自己,有資源或好東西先讓同仁分享,自己絕對要放在最後;授權當然就不用說了,對同仁充分信任,讓同仁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你自己也省力。

系主任三年任期讓資工系完整茁壯並成為學碩博士完整的學系,學務長也做了三年,讓東華大學的學務工作步入軌道。2002年東華新校長黃文樞上任,請我擔任教務長,也是個人生命中沒有規劃的,但不管在那個職務上,唯一的原則就是盡你所能、盡心盡力。

教務長期間的貢獻就是爭取到第一期的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讓東華大學是少數從第一期到現在都有教卓的大學之一。另外也爭取到在屏東的海洋生物博物館設立了東華大學的海洋學院,因為海生館也很多的研究人員(將)和設備,但卻沒有幫忙做實驗的學生(兵),反之東華大學想做海洋研究卻沒有資源和設備,兩方合作造成雙贏。由於沒有前例和法源可循,這個案子也是和教育部磨了將近三年才准予試辦,開啟了大學和社教單位合作辦學的先例。

由於東華大學校務日益繁雜,副校長又出缺多時,所以2006年校長任命我為副校長以協助處理校務,期間最困難的一件工程就是和花蓮教育大學的合校工作。兩校的合校已談論多年,但卡在校名問題沒有進展。2008年三月行政院東辦再度召開合校協調會,兩校同意合校後的校名可以維持叫做東華大學,教育部也同意資源挹注的額度納入合校計畫書中,終於讓合校有了成功的希望。我奉命組成合校小組,擔任召集人,和當時花教大的合校小組一起研擬合校計畫書,終於讓兩校的校務會議都通過合校,並於2008年8月1日正式合而為一,這可說是台灣高教史上的先例(先前嘉義大學的合校基本上是上面命令的)。

但合校後文化的融合和單一校區的工程也都是很困難的工作,二十幾億的教學大樓工程和十幾億的學生宿舍工程一起進行,尤其在缺工缺料的花蓮地區,其困難度可想而知,尤其在時程掌握上特別困難。所以本來預計學生宿舍可以在2011年9月開學前完工,但廠商就是無法做到。造成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學延後開學兩星期的狀況,因為必須為所有原來要住新宿舍的學生找到住的地方,也造成很多老師和同學對於校長和副校長等行政團隊的不諒解,也影響到正在進行的校長遴選。

黃文樞校長任期於2012年1月任滿,本來規畫於2011年6月底就遴選結果出爐,個人也有參加遴選,但受到建築延遲等影響,遴選也順延至10月,然後發生延後開學和建築問題等的大事,最後遴選結果由中研院吳茂昆院士出線。當然吳院士比起本人傑出太多,心裡早就有所準備,人生本來就是無法事事盡如己意。

校長沒選上,因行政工作多年都沒機會教授休假,所以預備從2012年8月起教授休假一年,也已安排好要到國外走走,但老天爺又交給我一件新的任務。

東華大學附近有一所在1989年成立的精鍾商專,2001年3月份因董事會爆發弊端,並引發學生罷課抗議,而後遭教育部接管,同年4月教育部改選學校董事會,我因地緣關係也被推薦進入董事會,董事長則是大名鼎鼎的柴松林教授。在董事會及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全力轉型觀光專業,並掃除舊有弊端,2002年10月4日獲准更名為「臺灣觀光經營管理專科學校」,2006年改制為「臺灣觀光學院」。

今年(2012)7月,原來校長在任期還有一年的情況下突然辭職,讓董事會措手不及。董事會雖然盡力找人,但由於少子化和地緣關係,臺灣觀光學院招生困難,很多可能的人選都不願來,最後只好動腦筋到我的頭上。所以又面臨一個抉擇,是要瀟灑地休假去,還是再度走進廚房?

不過人生不妨這樣想,老天爺給你機會其實就是要你去做,因為如果老天爺認為你做不做都無所謂的話,那麼一開始為什麼要給你機會?所以從2012年8月1日開始,我就接了「臺灣觀光學院」的校長。校長要做的事當然很多,個人認為在目前少子化的時代,建立學校口碑和品牌以及建立同仁和學生愛校的向心力和忠誠度最為重要,也希望各位台大電機人多多給「臺灣觀光學院」支持和鼓勵。

雖然升上教授後一直從事行政工作,但學術研究的工作從來不敢鬆懈,所以也維持一定的水準。而且從事資訊領域的研究更要身體力行「終身學習」,像網路的研究,從以前的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Token Ring、DQDB、WiMax、Grid Computing到現在的4G的LTE (Long Term Evolution)和Cloud Computing,以及智慧型手機的無所不在,科技一直在更新和進步,我們也一直要跟著學習新的東西,雖然很累,但也是一種有趣的挑戰。

同時教授也不應該躲在象牙塔裡面,應該批評社會上一些不對的事情或觀念,並提出建議,所以自己擔任教授以來持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大部分是針對本身的資訊專業和對高等教育的一些建言,也獲得了不少的回響。

回首過去,絕對不敢自滿,必須更加警惕激勵自己,尤其現在主持校務,更加知道教育的重要,能夠教好一個學生就是功德一件,各位在大學教書的學長姐和學弟妹都是在做功德。對於在其他各領域工作的學長姐和學弟妹,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機會和意外所組成,記住不要放過任何機會,然後把意外當作學習,人生就會精采無憾。但最重要的,在經歷那麼多之後,平常心和平凡心還是最重要的,謝謝並祝福大家。

張瑞雄,台大電機系1980年畢業,現任臺灣觀光學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