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 系所近況報導 — 新進教師介紹
陳奕君助理教授:
陳奕君教授出生於台北市,於1996和1998年分別自台大機械系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即赴美求學,於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研究課題以軟性電子材料、電子元件及其相關製程為主,包括非晶矽與奈米矽晶材料以及其薄膜電晶體於軟性塑膠和金屬基板的製造與特性之研究。在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陳教授續留於該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方向除延續軟性電子材料與元件本身的研究外,並與其他學術與工業研究機構合作,進一步整合軟性驅動電子背板與前端功能性材料,包括電子墨水和有機發光元件等。2007年2月回國投入教學研究之行列,於台大光電所擔任助理教授。
何志浩助理教授:
何志浩教授於199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陳力俊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王中林(Zhong L. Wang)教授共同指導下,於2005年取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於2005年至2007年其間,在清華大學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2007年二月,進入台灣大學光電所與電機系擔任教職。
何教授的博士論文是以設計前瞻的奈米材料系統,利用其半導體化合物奈米線的尺度與特殊形貌、摻雜技術、與奈米材料的控制成長技術,來探索其電子、光電特性。在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負責開發高敏感度與高識別度的奈米線之場效電晶體或發光二極體之研究,來偵測蛋白質。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刊登在著名的奈米科學工程期刊,並曾獲得多次的新聞報導,其研究成果引起高度注目。
吳育任助理教授:
吳育任教授於1998年畢業於台大物理系,於2000年取得台大電信所電波組之碩士學位,服役期滿後,在原分所就任短期研究助理,並於2002年赴密西根大學就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後繼續擔任博士後研究,於2007年回台灣大學電資學院光電工程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
吳教授研究的領域為奈米光電元件之分析設計、發光二極體和太陽能電池之研究、高功率微波電晶體之設計、和鐵電性材料之應用設計。其實驗室著重在元件物理之研究,並發展各種適當之數值分析軟體,來分析光電子元件之特性。
于天立助理教授:
于天立助理教授於1997年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服兵役兩年後,於1999年回到電機系擔任大學部電路實驗的助教,於2000年至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就讀,並於2003年及2006年分別取得電腦碩士及博士學位。
于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在基因遺傳演算法的理論分析及設計。基因遺傳演算法在科學研究及工程上最佳化的問題上一直都有著不錯的表現,過去于教授也曾與美國空軍合作,應用基因遺傳演算法進行天線的最佳化設計。展望未來,隨著科學及工程上面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基因遺傳演算勢必要和其它最佳化程序相結合,並利用機器學習以及資料探勘的技術來解構問題,期使基因遺傳演算法能有更好的效率來解決各領域可能遇到的最佳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