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臺大電機系自1945年創立,2015年欣逢成立70週年,除舉辦一系列系慶活動外,並組成系史編輯委員會編撰系史。本刊節錄系史中「序」及「沿革」與系友分享。由於篇幅較長,故分期刊出。
1985年,張進福教授接任電機系第九任系主任。前已提及電機系的研究風氣,從陳俊雄主任開始鼓勵推動,而張進福主任則緊接其後。由於教育部重點科技政策之推動,電機系在師資員額方面獲得了遠較以往寬裕的空間,張主任於此時機落實了教育部延攬師資與國科會獎勵研究的政策,使得本系在師資延攬上獲得大幅度之成長,更為電機系帶出嶄新的風貌。本系注重研究的特質,大約在此時開始形成,而陳俊雄與張進福兩位主任,扮演了關鍵的角色。1985年,電機系在國際水準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數,成長至四年前的2.4倍。研究所學生人數則已達碩士班206人與博士班36人。臺大虞前校長兆中,在其著作「臺大與我」一書中,特別引錄了張主任和虞校長於1986年的書信往返,也道出了電機系脫胎換骨的轉折經過。虞前校長在信中讚揚「陳教授付出的心力終於開花結果,而且接棒有人。系內的學術氣氛已經形成,這是十分寶貴的」。
1987年8月,吳靜雄教授接任電機系第十任系主任。同時,電機研究所增設光電組,對外並將以往各教學分組獨立,改分為九組招生。吳靜雄主任任內首先設立了系所務發展委員會,負責規劃系所長期發展,由系內教師互選產生委員,並由系主任擔任召集人。由此,電機系所的發展方向得以在領域平衡與重點支援兩方面獲得具有前瞻性的考量。同時,前主任張進福教授大力協助電機系爭取電機二館西半部第二期工程預算,並在吳主任任內完成初步規劃(1987年12月),而在1988年8月正式列入校方預算。1989年8月,電機研究所增設醫工組,自此對外分為十組招生。
電機系第十一任系主任由李嗣涔教授於1989年接任。次年(1990年9月),吳靜雄教授於系主任任內所爭取的分子束磊晶實驗室正式設立,加上吳主任任內重新整修的無塵室,半導體領域尖端科技之研究得以順利推動。此外,1991年11月經系務會議通過的電信研究中心於1992年3月成立,由吳靜雄教授任首任電信中心主任;同年(1992年)8月,由李嗣涔主任推動之光電所碩士班成立,由張宏鈞教授任首任所長,電機所光電組碩士班則轉由光電所招生。另外,1991年11月,系務會議時李主任提出研議改制設立學院之構想,並委請當時任副系主任的許博文教授負責規劃。1992年4月,許教授提出規劃書,經系務會議通過,結合工學院相關單位,籌劃設立電機學院,此時「大學部教學維持不分組,研究所細分專業領域」的一系多所架構形成,並納入電機相關領域的長程規劃之中。1992年6月,工學院院務會議通過設立電機學院,成為國內有系統推動電機資訊領域研究發展的濫觴。事後臺大電機學院雖然遲至五年後(1997年8月)才正式成立,但此時所形成的理念立刻影響國內學界,各大學院校紛紛起而效法,參考當時臺大電機系之設院計畫書而先後成立電機資訊學院。約在2000年前後,「電機資訊領域系所構成獨立學院」已然成為國內各大專院校行政體系的趨勢。而臺大電機系開此風氣之先,影響至為深遠。
1992年,許博文教授接任電機系第十二任系主任。由於「論文計點辦法」已實施多年,對於期刊認定及點數計算有進一步調整必要,乃成立學術委員會專責研討。也是大約於此時,本系的研究水準獲得學生的青睞,大學部畢業的學生留在本系進修碩博士學位的人數開始逐年攀升,短短數年間,選擇國內進修而非出國留學攻讀碩士的比例甚至遠超過半數,形成了始料未及的可貴人力資源。另外,當時因繼續推動設立電機學院,且適逢電信政策解嚴,相關產業蓬勃發展,許主任認為有必要先行推動設立電信工程學研究所,並於1993年3月通過校務會議。同年8月,電機二館二期工程(西半部)完工,自此前後歷經七任系主任、使用空間達四千八百餘坪的電機二館正式宣告全部落成啟用。一樓東側約五百坪用地,自一期工程完工後(1985年8月)即由工學院圖書館使用,至1998年11月工學院圖書館遷入臺大新總圖書館後,方從工學院交予電機學院,並於2000年5月改建完成啟用。在此時期,電機系的研究成果已相當優異,加之各項發展與建設,使得臺大電機系於1993年12月,接受由教育部委託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辦理之電機資訊相關系所評鑑中,獲得「脫胎換骨」的極高評價,臺大電機系在國內首屈一指的聲望亦隨之屹立不搖。
1993年3月,許主任商請李茂煇教授負責編撰系史,使原有文獻得以獲得組織與整理。該項任務於1997年李茂煇教授因癌症病逝之後暫時中止,直到2001年5月,臺大校務會議要求各系所編撰系所史,方由電機系教授組成系史編纂小組,延續其未完成之使命。今日臺大電機系系史風貌,大致仍沿自李教授當年之考據與記載。
1995年8月,貝蘇章教授接任電機系第十三任系主任。同時,光電所博士班成立並正式開始招生,電機所光電組博士班則轉由光電所招生。1996年,電機系於貝主任任內舉辦五十週年系慶,藉由其中的國際會議以及多媒體系況光碟製作,將此時已具國際水準的臺大電機系教學與研究成果公諸於世。在產業界一枝獨秀的電子電機資訊各大公司負責人與領導幹部,也在此時以傑出系友的身份回到母系共襄盛舉。臺大電機系對於國內經濟建設的貢獻,由此可見一斑。
圖1.15 第二屆系主任李舉賢教授(左)、第五屆系主任馬志欽教授(右)於1996年電機系五十週年系慶致詞。
1997年8月,臺大電機學院正式成立,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與光電所改隸屬電機學院,由前系主任許博文教授擔任首任院長。原本於1994年3月即已獲教育部同意設置的電信所博士班,則於此時正式與電信所碩士班同時成立,並分電波、通訊、及信號處理三組招生,隸屬電機學院。原電機所電波、通訊與信號處理兩組碩博士班轉由電信所招生。在此之前,電機系所研擬之學院原本是包含資訊系的電機資訊學院,但因資訊工程學系當時未能獲得一致共識,決定暫不加入。因而1992年6月,工學院院務會議通過設立的是「電機學院」,而非原始規劃中的「電機資訊學院」。隨後因為本校自1993年底起,暫時凍結新增設單位的提出,因而直到1996年初才經過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到達校務會議,再經3月及6月兩次校務會議討論後,史無前例地動用了首次校務會議的無記名書面投票,正式通過設立電機學院,成為臺大的第九個獨立學院。而臺大資訊工程學系也在電機學院成立三年之後(2000年8月)加入陣容,並且更名為「電機資訊學院」。
圖1.16 臺大電機學院成立典禮(1997年8月),電機系在產官學界的傑出系友代表曹興誠(左)與郭南宏(右)等人於成立大會中致詞。
貝蘇章主任任內其他事蹟,包括在1998年1月,鑑於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在一般工業界已趨成熟,專司研究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CAD/CAM)已不再專屬於電機系研發範圍,加以積體電路的蓬勃發展,遂將電機研究所電腦輔助設計(CAD)組更名為超大型積體電路電腦輔助設計(VLSI/CAD)組(2000年8月則與原電子電路組合併更名為積體電路與系統組,即ICS組)。此外並協助電機系成立光學影像實驗室及跨院系的多功能核磁共振影像光譜實驗室,更進一步推動系內的研究。
1998年,王維新教授接任第十四任電機系系主任。為了因應工業界對於電子電機資訊領域人才的強烈需求,電機系於此時開始評估並規劃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並且在隔年(1999年8月)與學士班申請入學同時開辦。在此時,電子電機資訊領域不僅成為產業的主流,同時具有主導國內經濟的決定性影響力。基於龐大的市場開發需求,人才的培育愈趨重要,因此產業界與學校開始彼此尋求較以往更為密切的互動與合作。1999年4月與9月,電機學院先後開辦「創業講座」與「學術講座」,由電機系設立「傑出系友」獎牌,並在首次創業講座中由陳維昭校長頒贈獎牌予洪敏弘、曹興誠、與林百里等三位在工業界成績斐然的畢業系友(中央研究院院士施敏教授則於首次學術講座獲頒傑出系友獎牌),此舉吸引大批媒體記者抵達現場採訪與大幅報導,見證了臺大電機系系友的卓越表現。
圖1.17 臺大電機系傑出系友林百里(前排右一)、曹興誠(前排右二)、洪敏弘(前排右三)於1999年4月電機學院首次創業講座中獲陳維昭校長(前排左)頒贈電機系「傑出系友」獎牌,以表彰其對於國內產業經濟方面的貢獻。後排右起依序為吳靜雄教授、陳俊雄教授、與李嗣涔教授。
1999年4月,電機系接受Intel公司捐贈儀器設備一批,設立「網路與多媒體實驗室」。同年同月,電機學院訂定教師評估辦法,電機系配合院方措施,規定系上教師往後均須定期接受教學、研究、與服務各方面的評估,以維持臺大電機系的高水準表現。2001年1月獲得電機系系友蔡明介先生捐贈一億元成立臺大-聯發科技無線研究實驗室,在儀器與設備方面更為優渥充裕。
圖1.18 1999年4月由Intel公司捐贈所設立的網路與多媒體實驗室一隅。
2001年8月,郭斯彥教授接任第十五任系主任。同時電子所碩博士班成立,由陳良基教授擔任首任所長,分為固態電子(2003年12月更名為奈米電子組)與ICS兩組招生(2004年8月增設電子設計自動化組,即EDA組)。原電機所該兩組碩博士班則轉由電子所招生,更加確立一系多所架構。在當時,臺大電機系擁有近七十專任教師、六百八十多名大學部學生、一千二百多名碩博士班研究生、每年超過一百七十篇國際水準期刊論文、每年新台幣兩億餘元的研究計畫,在21世紀初國內大學科系規模中數一數二了。然而,更上層樓的持續拓展茁壯,仍然未曾停歇。
2002年3月,兩項攸關台灣電機領域前途的重大政策開始實施,分別是「國家矽導計畫」以及「專案擴增大學資訊、電子、電機、光電與電信等科技系所招生名額培育計畫」。在為期四年的方案下,本系獲得每年高達十六名的專任師資以及每員五名研究生員額。之後雖因國家經費短缺僅執行三年餘,但本系師資自此由大約七十名開始,在四年之內逐年擴增至一百二十餘名,碩博士班研究生到2005年則增加到一千八百餘人。此舉不但使得本系陣容更加完整涵蓋電機相關次領域,更得以行有餘力嘗試跨領域師資例如生物醫學專長學者之聘任。而隨著人力資源愈趨充沛,教學研究空間的迫切需求便成為當務之急。2002年11月,由電機系系友林百里先生所捐贈之博理館完成簽約儀式,隔年1月舉行開工典禮,是當時臺大校園內由單一校友捐贈大型建物之首例。這棟共有三千四百餘坪、樓高七層的嶄新系館之後於2004年6月落成,有效紓解了日後空間窘迫的可能性。
圖1.19 2004年6月落成的博理館外觀。建物窗格形式的設計,係模擬捐贈人林百里先生早期於臺大電機系就讀期間,撰寫計算機程式所使用的郝氏卡片。
吳瑞北教授於2004年8月出任第十六任系主任。而在郭斯彥主任任內推動規劃、由電機系友李焜耀先生所捐贈的明達館,則於2004年9月完成簽約儀式,並於次年5月開工、2007年1月落成,進一步提供了三千七百餘坪的空間給予電機系使用。而另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資源豐富的情況之下,本系對於業界亟需的人才培育責任亦隨之增加。2005年2月,「電機電信電子產業研發碩士專班」成立並開始招生,在業界認養贊助之下提供教育部體制以外更充足的產業人力來源。同年9月,再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簽署合作協議,進行專題合作研究計畫,提升大學部半導體教學實驗、並推動半導體製程及製程整合專案課程。行政體系方面,則於2006年8月增設第二名副系主任,以分擔日益吃重的行政庶務。
圖1.20 2007年1月落成的明達館外觀。圖右所示剪綵典禮照片為明基友達基金會捐贈之青銅雕塑公共藝術品「梯」。人員左起郭斯彥教授、設計師許禮憲、捐贈人電機系友李焜耀、吳靜雄教授。
大約是在郭斯彥與吳瑞北兩位主任任內,隨著電資學院的逐步壯大,電機系相關人員行政方面的長才開始受到重視,在臺大校內的影響力也因此日漸增加。在1992年陳俊雄教授擔任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主任、郭德盛教授及李嗣涔教授分別於1993年及1996年出任教務長之後,2002年吳靜雄教授榮膺臺大副校長、李琳山教授出任研究發展會主任委員、賴飛羆教授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主任、2005年李嗣涔教授獲選為臺大校長、傅立成教授擔任臺大主任秘書等等。也間接促成電機系系友對於母校的實質回饋,包括2006年6月電機系友施崇棠捐贈五億四千萬元資助興建臺大人文大樓,以協助空間短缺的文學院規畫其發展。雖然日後人文大樓的興建過程爭議不斷,興建案也終於2015年10月都審正式過關,而電機系提供校內服務的熱忱獲得諸多肯定。同樣的現象反映在2006年11月開始辦理的臺大傑出校友頒獎典禮上:電機系系友施敏、林百里、李焜耀三位獲頒首屆臺大傑出校友榮譽,佔了當時六名中的一半;並且截至截稿前的2015年9月為止,電機系系友從未於過去共九屆的臺大傑出校友獲獎名單中缺席。
圖1.21 臺大電機系系友李家同教授(右)於2007年11月接受李嗣涔校長頒授第二屆臺大傑出校友榮譽。
在許博文院長任內,詹國禎教授開始規劃以電機系醫工組為主體之生醫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籌設工作,詹教授不幸於期間因病過世。後於貝蘇章院長任內,由李百祺教授負責整合電機系醫工組與資訊系生物資訊領域相關教師,規劃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之籌設工作。該所於2005年獲教育部核定通過成立,由李百祺教授擔任首任所長,並於2006年8月開設博士班,於2007年8月成立碩士班,原電機系醫工組研究生則轉由該所招生。比較特殊的是由於生醫電資所強烈的跨領域特性,該所係由電資學院內的電機系與資工系、兩系各核撥一半的教師員額共同成立,並分為生醫電子組(原隸屬電機系)與生醫資訊組(原隸屬資工系)兩組招生。此後,電機所碩博士班僅涵蓋自動控制、電力工程(2006年8月更名為電力系統與電力電子組)、與計算機科學三組,然而大學部仍然維持不分組精神,十個組別僅提供學生作為次領域選擇與修課方向參考之用。光電所、電信所、電子所、與生醫電資所,則同屬於電機學群之下,為共同的大家庭齊心往前邁進。
2007年,胡振國教授接任第十七任系主任。在電機系已然成為規模巨大的行政體系之時,胡振國主任與前兩任主任類似的部分,是將電機系以往強調自我提升的作法,逐步擴展至利他性質的服務。事實上大約自2000年開始,本系便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並且至今均成為常規事務。「臺大電機之友」刊物的發行(2001年9月)、與專責系友聯繫窗口的設立(2007年1月),目標在於加強畢業系友與母系之間的緊密聯繫。2003年6月開始每年辦理的電機學群畢業典禮、和持續不斷的大學部課程修業規定改革、甚至是專為大學入學推甄放榜後所舉辦的準新鮮人系況介紹活動(2006年5月首度舉辦),期能凝聚在學學生之間的向心力。而博理館與明達館教師聯誼空間、乃至於博理藝廊的開幕(2007年11月)、齊聚軒啟用(2013年9月),則進一步提供了教師同仁在繁忙公務之餘、身心得以放鬆的休閒與交誼機會。
圖1.22 負責聯繫系友情感的「臺大電機之友」季刊,自2001年9月開始發行,免費寄送畢業系友報告母系動態。
除上述項目之外,臺大電機系於國際間之能見度,在默默耕耘多年之後,也大約於此時開始大放異彩。單以電機領域知名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 Society)而言,自1999年開始幾乎每年皆有系內教授當選學會之會士(Fellow)。穩定成長之餘,甚至在2010年同一年中即有多達五位教授獲選,傲視全國,絲毫不受當年金融風暴之景氣影響。至2015年為止,本系獲得各國際知名學會會士者,累積已達到五十餘人次之多,而IEEE Fellow人數占系上教授比例,更高達25%,證明過去在學術上的長期努力,也能向外得到國際間的共同肯定。
圖1.23 2010年電機系八名教授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語音科學學會(ISCA)、國際光子學會(SPIE)、與英國物理學會(FIP)會士後,於慶祝茶會與當時電資學院李琳山院長合影。人員左起為劉深淵教授(IEEE)、吳瑞北教授(IEEE)、張宏鈞教授(OSA)、廖婉君教授(IEEE)、李琳山院長(ISCA)、許博文教授(IEEE)、林清富教授(IEEE、SPIE)、林恭如教授(FIP)。
2010年,顏嗣鈞教授接任第十八任系主任,隨即將利他服務項目繼續往高中以下推展。2011年1月開始發行「臺大電機系科普系列」文章,致力電機相關科學教育對一般民眾之推廣;同年5月,並率先為已經獲得申請錄取的大學部準新鮮人,開設為期六週、每週兩日的「電機先修課程營」,俾使已解除入學考試壓力的學子更能認識電機相關領域、並提早適應大學生活。除廣獲好評並吸引媒體爭相報導之外,時值大學各校系紛以調整招生管道名額以提高入學考試排名之際,此舉更使臺大電機系得以於日後繼續維持大學入學考試理工類組之領先地位。
圖1.24 系主任顏嗣鈞教授等人,於2013年6月公共電視晚間新聞受訪,報導自2011年5月開始開設的準新鮮人「電機先修課程營」起源與目標。
在電機系教師得獎表現方面,2013年是另一高峰。當年除有五名教授榮膺IEEE以及SPIE(國際光學與光子學會)會士之外,國內國科會(今科技部)研究傑出獎亦多達五名。其他如潘文淵基金會之類獎項則不可勝數。足證在充實系內外服務之餘,屬於學術體系內最為重要的科技研究進展,眾人仍舊於自我崗位上努力,而未曾有所懈怠。
2013年8月,本系首位女教授廖婉君接任第十九任系主任。任內因政府推動「產學大聯盟」,由李嗣涔教授籌組的校級「台積電-臺大聯合研發中心」,及呂學士教授籌組的校級「聯發科技-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相繼成立,落實「業界出題、學界解題」,並創造產學雙贏的合作模式,兩個產學大聯盟計畫規模均在每年一億元計畫經費以上。1952級系友台全電機鍾双麟董事長更在副主任劉志文教授的協助下,捐助設置「智慧型電氣機械實驗室」,加強與母系在電力機械方面的人才培育及產學合作。而在教學研究方面,由林宗男教授負責,成立資料科學工作小組,除了與臺大資訊系、數學系、及中研院資創中心、資訊所、及統計所共同成立資料科學碩博士學位學程外,亦積極盤點、整合並強化系上教授在資料技術方面的研究能量,以充分掌握物聯網 (IoT)、雲端、社群網路、及大數據等興起所帶來的趨勢變化。
在空間資源方面,除了2012年4月獲得電機系系友蔡明介先生所捐贈、預計於近年內與生農學院聯合興建的發揚樓,將在教學研究空間使用更為充裕之外,尚有各項優化活動積極進行,特別是在電機二館整修方面。廖主任更透過系友捐款積極美化電機二館一樓的南廳、西廳及北廳公共活動空間、並進一步美化電二館二樓中庭,讓師生浸淫在優質環境中,快樂學習與創造知識。
廖主任任內除加強與系友聯繫網路外,並恢復傑出系友頒發活動。於2014年底,廖主任委請闕志達教授籌備規劃電機系七十週年一系列慶祝活動,經過長達一年籌備工作,於2015年11月初,由系慶教育論壇舉行,揭開序幕,緊接著產業論壇及科技論壇等重量級論壇舉行,透過此系列論壇活動,充分傳達信息給普羅社會大眾,電機系老師及系友除了積極貢獻國家社會外,亦相當關心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各方面重要議題。系慶大會暨傑出系友頒獎於2015年11月28日舉行,當天並發行電機系70週年專刊。系友熱烈支持,計有超過500位系友回來參加之盛大系慶晚宴,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圖1.25 電機系70週年系慶系列論壇: 教育論壇 (左上)、產業論壇 (右上)、科技論壇 (下)。
圖1.26 電機系70週年系慶合影留念
而原本1945年只有三位教授與三十位大學部學生的臺大電機系,在歷經19位系主任的領導及全體師生的努力下,於2015年的今天,已然茁壯成為具有一百二十餘位專任教師、八百多名大學部學生、一千六百多名碩博士班研究生、每年超過三百五十篇國際水準期刊論文、每年新台幣六億餘元研究計畫、以及擁有在國內外產學界不容忽視龐大系友力量的全國第一大系。身為臺大電機系的一份子,我們不能以眼前成就自滿,相反地自當展望未來,繼續戮力以赴向世界一流的目標邁進,以期對國家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圖1.27 歷任電機系系主任 (由左起):郭德盛教授(第六任)、陳俊雄教授(第八任)、張進福教授(第九任)、吳靜雄教授(第十任)、李嗣涔教授(第十一任)、許博文教授(第十二任)、貝蘇章教授(第十三任)、王維新教授(第十四任)、郭斯彥教授(第十五任)、吳瑞北教授(第十六任)、胡振國教授(第十七任)、顏嗣鈞教授(第十八任)、廖婉君教授(第十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