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級25週年同學會籌辦感言

1979級25週年同學會籌辦感言

張一介

台大電機系79 級是很特別的一屆,同學之間的聯誼很頻繁且感情深厚; 我很榮幸能有機會為同學們服務,主辦這次25 週年同學會。這是本屆同學畢業後在台灣舉辦的第一次大型聚會, 打破多項記錄; 許多畢業後就未曾再碰面的同學出現在這次同學會,驚喜、意外和興奮真難以形容。

由於工作繁忙, 一直未能將這次籌辦的經驗和感想記錄下來; 很感謝江簡富同學定期地催促, 盛情難卻, 終於寫下這篇感言, 同時也藉此機會向所有幫忙和參與的同學致上我的感謝。

其實, 籌辦25 週年同學會的重要決定在2000 年的20 週年同學會結束時就已定案。當時我在加州矽谷工作, 因為剛換工作不克參加20 週年同學會, 深感愧疚;因此向主辦20 週年同學會的呂豐榮發下豪語: 如果我參加的Startup Company 發了的話,2005 年同學會費用全部由我負擔。但事與願違, 我從2000 到2004 一共換了三個工作, 都是因為參與的Startup 倒閉, 更不用說發了; 既然不能負擔費用, 便退而求其次,承擔了主辦的工作。

這次同學會的正式準備工作從2003 年9 月開始, 當時我在加州灣區工作。我們在每年9 月初勞工節的週末都有一次正式同學會; 在那次同學會上, 北加州的同學做了一個初步的決定,希望25 週年的同學會能以台灣的同學為主; 因為在夏威夷舉行20 週年同學會時,台灣同學的出席率不到1 / 5。為了鼓勵台灣的同學踴躍參加25週年同學會, 加州同學們選了四個方案:第一案是12 月左右在花蓮( 避開夏天颱風期, 應屬正確決定, 因為2004 年夏天有多個颱風橫掃花蓮),第二案是夏天cruise到阿拉斯加, 第三案是cruise 到Mexico,第四案則在加州中部海岸Monterey。我於2003 年11 月左右送出問卷,在兩個月內收到大約20 位同學的回應,台灣花蓮方案以一分險勝加州Monterey 方案, 為籌辦這次同學會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

接下來的發展比較戲劇化。我在2004年初決定離開居住了20 年的美國,回台灣定居和工作; 並蒙丁達剛同學的幫助, 加入了鈺創科技擔任系統晶片的開發與研究工作。這個決定和轉變可算是第二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和呂豐榮等同學多次的討論之後,將25 週年同學會的目標定為:鼓勵台灣全體同學都來參加; 於是聚會地點也由花蓮移到比鄰台大校園的福華會館, 日期則定在12 月24、25、26 三天( 星期五、六、日)。

2004 年暑假期間, 在台北福華文教會館召開一次小型同學會, 由林大成同學請客。會中再次確定了年底25 週年同學會部份細節, 並當場向出席的每位同學收了3000 元充當基金,由楊毅成同學掌管財務, 是為第三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次的聚會得到了十四、五位同學的背書及贊助,使我受到鼓舞並且感受到台灣同學們對同學會的熱心, 因此我更決心要把握回國第一年為台灣同學們服務的機會, 辦好這次同學會。

接下來的場地租借、設施確認等細節就不再細述。我在2004 年9 到1 0 月這段時間, 多次打電話到美國聯繫同學們並邀請他們回台灣參加2 5 週年同學會。由於1 2 月2 4 到2 6 日這段時間是美國家庭一年中vacation 或reunion 的時間, 因此有多位同學不克參加;最後有13 位同學和他們的家人預計返台參加,和預期的15 位相去不遠,我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和捧場。在同學會中也是一大創舉。

我們在1 2 月初, 決定用Internet 進行video conferencing,和美國同學們以網路即時連線。為了保證同學會當天連線成功,我在一週之前先和加州陳良宗同學測試連線的語音和畫面品質, 效果不錯, 相信這畢業當年的學士照。在同學會前四天,六、七位科學園區工作的同學聚會, 進行最後一次籌備會談, 當晚決議把大學畢業時的照片s c a n 到電腦,做成投影片,在同學會中配合個別同學的簡報時程放映出來, 以凸顯2 5 年歲月造成的影響。由於決議倉促,執行工作成為一大挑戰。第二天( 1 2 / 2 2 ),郭懋順同學親自把他保存的畢業紀念冊送到我的公司, 當天下午趁著到台北開會,順便把紀念冊帶到台北交給我的外甥( 1 3歲,師大附中國一)。他花了兩天的時間,掃瞄所有的照片, 並剪接所有出席同學的照片電子檔製作PowerPoint slide, 這種效率也算是一項記錄。

在同學會場上, 當2 5 年前的學士照投射在大銀幕時, 全場觀眾的情緒頓時高昂, 興奮、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對照今日出現的本尊, 令人不得不感嘆歲月的威力。這次同學會讓大家體認到歲月的飛逝,對同窗的友誼要更加珍惜。

同學們在星期五下午陸續抵達電機系館,一共有33 位同學出席( 18 位在台同學、1 3 位自美回國同學), 在彼此的寒暄聲中, 由系主任吳瑞北同學主持第一場歡迎會。晚餐由吳瑞北同學以台大電機系系主任的身份招待所有同學,一共有36 位同學參加。第二天(12/25) 早上9:30 開始進行家庭分享活動, 是為本次活動的主軸, 計有83 人參加( 台灣同學及家屬63 位,自美回國同學及家屬18 位), 在美國東岸的蔡嘉哲同學則以網路和會場即時連線。中餐時計有91 人參加,下午繼續進行的分享時間也有82 人參加。加州西岸有十幾位同學聚集在陳良宗同學家, 以網路即時和會場連線, 可惜由於網路不穩定, 只接通了20 ~30 分鐘就斷線了。晚餐有47 人參加, Latenight 座談會從9:30pm 進行到1am,也吸引了3 3 人參加, 星期天(12/26) 早上最後一場則有1 6 位同學出席。

若以同學的出席率來看, 本次計有53 位同學( 台灣40 位, 美國13位), 遠超過2 0 週年同學會時4 0 位同學出席的記錄, 相信這也是台大電機系歷年來同學會的最高出席率。身為主辦人, 實在為7 9 級的同學感到自豪與欣慰, 同時也很感謝每位出力襄助的同學: 在台北有鄭士康同學負責聯繫學校教授們, 林大成、曾明仁和陳國鴻同學負責聯繫北部工業界的同學, 留忠賢負責聯繫中壢以南的學校教授, 郭懋順負責聯繫新竹工業界的同學。在同學會前一週, 這些負責同學或是他們的秘書都及時回報參加人數, 使得會場租借、餐點預約都能有效達成。事後許多同學都向我道賀此次同學會的成功和深具意義, 令我深感欣慰,一切辛勞都值得。

最後也要謝謝丁達剛同學,因為同在鈺創工作, 我們經常討論同學會的準備工作和進度; 由於有這麼多位同學的幫忙,這次的同學會不這麼成功才怪。

有投入就有收穫, 投入越大、收穫就越多,這是我親身的體會。

張一介, 電機系1 9 7 9 年畢業, 現任職鈺創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