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漫談」系列六: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學術漫談」系列六: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吳忠幟/楊琛喻/鄭閔仁

  • 演講者:陳德玉 教授
  • 引言人:呂良鴻 教授
  • 演講題目:你是個富翁了,然後呢?
  • 演講時間:92年11月13日 5:30 pm
  • 演講地點:142教室
  • 演講摘要:

陳德玉教授長年旅居美國,在電力相關領域研究卓越。不過這場演講讓我們感受到老師感性的一面,與對年輕學子的諄諄教誨。一開始老師放了一首1965年的老歌「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歌曲中的主人翁感嘆年少輕狂不懂事,虛度光陰。老師認為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富翁,故趁年輕時,提早思考一下將來當富翁之後想要做的事,對於人生絕對有正面的影響。尤其當學生未來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只會越來越忙,能思考未來的時間極少;因此應該趁現在較有時間的時候,想想自己將來若有權力、有金錢時的抱負。現在大眾媒體很少報導好人好事,太多負面社會新聞充斥我們周圍;所以老師勉勵大家,將來有權有錢時要讓好人受到鼓勵。而台大學生是很幸運的一群,受到社會各界的栽培,更要抱持感恩的心,懂得回饋社會。

對於老師的期望,台下的學生也有很多回應。有人認為富翁好像有義務要替社會做事,而他將來只想辦一些活動讓大家開心;有人認為有錢會使一個人腐化,也有人認為在幫助別人之前,要先去了解他人的需求。而陳良基所長也在回應老師的談話中指出:挫折的累積可以使人茁壯,台大的學生因為在求學路上太順利,所以遇到感情上或課業上的挫折,受不了的人所在多有。陳所長也勉勵台大學生試著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度。不過在座的老師們一致認為:台大的學生年輕、有希望、有抱負,將來對社會要有回饋。

  • 問答集:

Q1:老師可否舉些例子談談美國的富翁?

A1:我的觀察是:美國人在貢獻回饋社會這方面的想法比中國人還強,而他們在捐獻時也比較慷慨。

Q2:老師為何想要回國呢?

A2:我在美國已經待了三十年了,我回來台灣主要是想照顧家人。另外,人隨著年紀增長而會有想法上的轉變。我想回來教書,主要是因為有成就感,教導年輕人對師生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 活動花絮:

今天的演講可說是未「講」先轟動,不到入場時間,已有許多人在場外等待多時,引領企盼。待進場時間一到,一群人後腳剛踏進會場,接著的人群前腳馬上跟進,可說是絡繹不絕,都想要趕緊進入會場一睹講演者的風采,希望能夠藉由這次和講演者的互動,得到更多的啟發。

聽了陳教授的演講,讓我們感觸良多,我們應該把未來的眼界放得更遠、想得更多。陳教授在演講中談到他因為在外求學而錯過了見親人最後一面的機會,紅了眼框,臉上滿是失望和惆悵,讓與會的我們都覺不捨。我們期望他不再錯過在台灣發生的一切,背起教育台灣後進的重任,在指導學生和教學上不遺餘力。

吳忠熾,電機系1990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副教授。

楊琛喻,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

鄭閔仁,現為電子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