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簡介
呂良鴻
IC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火車頭」。這幾年來靠著臺灣IC產業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一波又一波的經濟奇蹟,IC的基石-「矽」材料也融入臺灣產業經濟的習慣用語,例如:「臺灣矽島」、「綠色矽島」、「國家矽導計畫」等。而經濟奇蹟的耀眼成果,是由一大群能力高超的高科技工程師以他們傲人的技術能力和專注的研究精神,打造出這一片江山。因此,當IC產業的價值鏈由製造逐漸轉為設計的需求時,如何能培育足夠數量及優秀的IC設計工程人員,就成了臺灣高科技產業能否持續推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有鑑於此,並為進一步提供臺大眾多優秀非電機資訊學院同學修讀IC設計的機會,本校在教育部支持下,由電資學院及工學院共同推動,於九十二學年度起開辦『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為了讓更多有興趣的同學及校內同仁瞭解其內容,特在此簡述其設置宗旨、學程規劃、課程設計等。
設置宗旨
為了因應積體電路設計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政府矽導計劃的推動,教育部積極在各校推動『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希望藉由矽導計畫新聘教師的擴大參與,開設相關課程供非電機資訊科系的學生修習,以提昇積體電路設計專長人才的質與量,舒緩國內對相關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校為配合政府及產業需求,並提供理工學生研習高科技之學習機會,特設置本學程。
學程規劃
學程之目標在匯集相關系所的基礎訓練與進階課程,規劃完整的積體電路設計學習流程,提供非電機、資訊科系學生修讀,以擴大相關領域人才的養成,進而提昇學術的研究與產業的發展。本校非電機資訊相關科系且符合規定之日間學制學士學位班及研究所在學學生,都適合申請修習本學程。課程內容分為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二個部分,申請通過之學生應修習至少二十二學分,其中包括十學分的必修課程及十二學分(含)以上的選修課程。修滿本學程規定學分數且成績及格的學生,將由學程委員會核發學程證明書。
課程設計
為達成有效培養積體電路設計專長人才的學程設置目標,在課程設計上,將普通物理、工程數學、計算機概論、計算機程式等科目列為預修科目;修畢以上預修科目的學生可向學程委員會提出申請修習學程的必修及選修課程。必修課程以電機系的基礎科目為主,包括電子學(一)、電子學(二)、電子實驗及交換電路與邏輯設計等;選修課程則包括數位電路設計、類比電路設計及電腦輔助系統設計等三大領域的相關科目。課程內容除了課堂講授外,還包括實驗課及課後實習,使學生不但能對理論基礎有所了解,更能以實務操作加以驗證,發揮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學程所規劃的課程列於附表。
『臺灣大學積體電路設計第二專長學程』課程規劃
- 必修課程:
科目名稱 | 開課學院 | 學分數 |
---|
- 選修課程:
科目名稱 | 開課學院 | 學分數 |
---|
學程現況
本學程自九十二學年度開始辦理以來,總計已核定120位同學的申請,並已經以專班的形式開授了11門相關必修及選修的科目。隨著學程邁入第二年,招生的工作也即將展開。展望本年度的課程規劃,除了將安排更多的新進教授參與授課,也將根據第一年度執行的經驗加以改進,使課程的安排及教學的內容更符合學生的需要,預計將可吸引更多非電子電機相關領域的學生修習。相關學程資訊請至學程網頁(http://vlsidesign.cc.ntu.edu.tw/)瀏覽。
呂良鴻,交通大學電子系1991年畢業,現任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