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電信所劉人碩、施光祖同學、陳宏銘教授獲ICME 2015 Best Demo Award

                                                                                                                    劉人碩

2015年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2015)於6月29日至7月3日在義大利杜林舉辦,ICME為多媒體與影音訊號處理相關領域的重大國際會議之一,過去幾年的ICME都舉行現場技術展演,旨在提供一個適當機會與場所,讓學者展示學術成果,因為有實體感受,交流互動相當熱烈,學習觀摩的效益頗大,所以此項技術展演活動一向倍受佳評。

今年我和博士班的施光祖學長,在指導教授陳宏銘的帶領下,申請現場展示(由我和陳教授進行實地展示),標題為Preserving Image Color Appearance on Non-White Projection Surfaces。

參加現場展演的各組分別被分配到一個攤位,觀眾可以自由前往不同的攤位看展並且提問。我們的現場展演吸引了大批的人潮,有不少觀眾對我們的優秀效能印象深刻,因此引起熱烈的討論。此技術除了得到比賽評審的青睞之外,也獲得來自世界各地學界和業界先進的正面評價及熱烈迴響,因而獲頒Best Demo Award的殊榮。

此技術考量投影機微型化之趨勢,在未來,隨身可攜的微投影機將會越來越普遍。然理想的白色投影平面並非隨處可得,因此不得不將影像投影到非白色或是具有木板紋路之平面上的情況。這些非理想的投影平面會使影像產生嚴重的色彩偏差。我們透過對投影表面特徵以及人眼色彩感知特性的了解,加強影像真實度,使投影在這些有色或有紋路平面上的圖像能盡量以原色呈現出來。除了投攝影機系統之外,我們所提出的色彩補償技術可應用於各種穿戴式裝置如Google Glass或HoloLens,也能夠在不影響色彩知覺的狀況下,幫助藍光濾鏡濾除對人體可能有傷害的波段光線。

獲獎當然高興,但其實這個果實後面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題目是我從大學四年級開始進行,歷經將近一年的實驗及設計,得到最後結果時距離截稿日期僅剩不到10天,在教授的強力督促下,論文改了15個版本。雖然花費如此大的心力,論文居然沒被接受,功虧一簣。得知結果時心情非常沮喪,接連好幾晚都輾轉難眠。教授以不尋常的口吻安慰並說明審稿未必公允,以我們的論文為例,從評語可以看出審稿委員對這個領域了解不深。因為實地展示才能真正呈現影像實際效果,所以我們決定提出展演申請。然而當時距離申請期限僅剩四天,壓力非常地大,但最後我仍硬著頭皮將它完成。

申請補助參加研討會也歷經一番波折,依照現行科技部法規,出國開會必須於兩個月前檢附論文被接受的證明,但由於結果公布時已過此期限,系統拒絕收件,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展演當場也碰到預料不到的難題,由於實驗用的相機不易攜帶,故我們於出國前先做實驗,再將影相攜至展演會場。不料,會場的光源與實驗室相差甚多,導致效果不如預期。當下我靈機一動,嘗試改變投影機和投影幕的位置,巧妙地避開這個難題。展演時,觀眾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所以我得應付各式各樣的英文口音,這是生平第一遭。還好在指導教授的協助下,總算撐過了三個小時的展演。

坦白說,我對得獎感到十分意外,起初申請展演時只是希望能宣傳我們的成果,我甚至沒注意到大會設有Best Demo Award這個獎項。事後想想,能夠得獎並非僥倖,若沒有在這個研究上所花費的苦工,以及遇到各種難關時不屈不撓的精神,結局將是大不相同,這次得獎算是替這段期間的種種付出畫下一個完美句點。

最後,我十分感謝教授、所上以及系上給予的諸多幫助,同時希望這次展演得獎的歷程可以給同學和學弟妹們做為參考,不要怕挫折,堅持奮鬥,必有成功的一天。

 

ICME Best Demo Award 頒獎現場,右起電信所陳宏銘教授、電信所劉人碩同學

劉人碩,臺大電信所碩士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