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簡富
杜俊元先生,一九三八年出生於台灣花蓮。年幼時家境小康;童年時經歷二次大戰,吃過苦,曉得惜福。在花蓮唸初中時,想當水力電廠廠長;就讀建國中學時,想做科學家。一九六○年台大電機系畢業;隨後負笈美國,師事 John L. Moll 及William B. Shockley 教授,專攻半導體,與施敏教授、張忠謀博士為前後期同學。在 Stanford 大學攻讀學位時發現人上有人,因此開始朝實用方向思考。一九六七年春獲美國史丹福 ( Stanford ) 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隨後進入IBM Watson Research Center, Yorktown Heights工作。
一九六八年底,杜博士因父親病重,請調回台灣IBM,舉家返台。一九七○年底離職,與電機系學弟洪敏弘博士在楠梓加工出口區創辦華泰電子,為台灣最早的兩家電子公司之一( 另一家為環宇電子 )。一九七九年協助政府於新竹科學園區創辦聯華電子,並任籌備處主任及總經理;一九八二年初建廠完成,即返回華泰。一九八七年於新竹科學園區創辦矽統科技,為台灣最早的兩家IC設計公司之一( 另一家為太欣電子 ),現為世界個人電腦晶片組領導設計公司之一。
杜博士從一九六九年初到一九九一年夏,在台灣大學電機系及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兼任教職;三十年來,親身參與台灣電子資訊工業的成長。杜博士因創辦華泰電子,開風氣之先,獲選為一九七三年「十大傑出青年」。因協助政府創辦聯華電子,而獲得一九八三年「中國電機工程獎章」。曾擔任第二十八、二十九兩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並曾擔任數屆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一九七六年起,即為高雄北區扶輪社創社社員之一,並於一九八五年擔任第十屆社長。
杜博士於一九八七年到夏威夷參加同學會時,發現一條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遂決定於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從公司第一線退出,自此未曾簽過公司傳票。一九九五年十一月,杜博士發現另一條冠狀動脈阻塞百分之十五,並於十二月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完成後,杜博士在恢復室中生起隨時可能離世的感覺;此後常抱著每一天都是多出來的心情,積極從事社會公益工作,以為志業。曾到江蘇、安徽參加華東賑災,參加過柬埔寨勘災,也去過印尼參加義診團。九二一大地震,全家正在菲律賓馬尼拉,對未能親身參與救災耿耿於懷;九二一當日回國後,即積極參與幕後賑濟重建工作,才稍感釋懷。杜博士現為慈濟大愛電視台董事長、慈濟功德會的志工,並在花蓮慈濟醫學院參與學生的生活輔導工作。
杜博士認為人生的成就不必然與智商成正比;應該要廣結善緣,才能得道多助。假使個人能力強,但四周沒有能幹的人協助,則能成就的事業有限。在校期間宜努力學習,並參與不同的活動,幫助自己成長。不宜過份強調名次而忽視團隊合作 ( teamwork )。
杜博士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蒐集知識的機會相同;能用心分析以產生洞見,掌握必要的時間點並迅速行動,則較易成功。成功的人做決定很快,主要原因即在於早有準備。人生應有大方向,認清自己的能力並隨時把握方向。生涯不一定能規劃,因為外在的環境與機運常有變化;做好自己當前的工作是比較可掌握的做法。
對於創業的看法,杜博士認為人只有兩隻腳,若無心願追求,則創業十分艱難;選擇別的路,前途也很寬廣。若自認為不創業則終其一生內心難安者,可選擇創業;若自認創業意願不是特別強,組織團隊共同創業尚有成功的機會;若無此意願,則不宜輕易嘗試。很多事情要看因緣,不該是自己的追不到,該是自己的則趕不跑。心中若無所求則能常保愉快;心中若有所求而求不得,則會產生煩惱。
杜博士認為職業與志業應有適當的平衡 ( balance )。一旦生活無缺之後,更好的待遇不一定能產生更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應多考慮做些與個人利益完全無關的事;以愛心付出,學會由內心真誠地關懷他人,則會獲得很好的歡喜感受。既無所求,則不易與世人計較,因此也較易被他人接受而和諧共事。
對於財富的看法,杜博士希望做到心中一無所有,財富乃是暫寄於己處,則自能灑脫。杜博士經家庭會議同意,認真思考如何在有生之年,將所得財富好好地散發出去以回饋社會。經此心境調適後,自覺所受壓力雖大,但煩惱大為減少。實踐過程中發現有智慧地散發財富比賺錢還難。對子女的教養,杜博士鼓勵其自由發揮,但特別強調要能清楚地分辨是非。假使子女的能力夠,人際關係好,則十年內財富可增長十倍,二十年內可增長百倍。假使給予子女超過其能力所能發揮的財富,反而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危險存在。
杜博士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之後,即開始培養企業接班人。觀察一年之後,經營團隊順利接手,且把企業當成他們自己的事業來經營。接班人開始接手時,只要經營成效八九不離十,即可放手讓其發揮以培養信心。杜博士認為台灣的市場有限,所具有的優勢有其發揮的極限;但若能跨越到世界市場,則可增強其優勢。投資新創公司時應選擇自己可以清楚分析的領域,選中一兩個好的公司即可有很好的報酬。
( 1999-11-10電機系演講,2001-4-10江簡富整理初稿,
2001-4-20杜俊元博士初校,2002-5-23杜俊元博士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