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轉載自台大光電所所訊2013.12月刊 ~ 2014.5月刊】 呂韋辰
在前往一個陌生的環境前,一定都會對當地的生活機能充滿疑惑恐懼:在外面買吃的方不方便?大眾運輸工具是不是往來頻繁?在台灣生活多年的我們,已經習慣食物唾手可得;24小時營業的商店,更是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到了國外,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能要被全盤推翻
• 食:歐洲不像台灣一樣到處都有小吃,通常外面能找到食物的地方就是餐廳,不過一道主菜往往13歐元起跳(~520NTD),如果還點前菜(~200NTD),點心(~200NTD),飲料(160~240NTD),一餐下來花費也相當可觀,更不用說把外食當做日常生活模式的我們,所以尋找省錢的方法就變得非常重要。(1)自己煮:每個國家都有規模較大的量販店(ex. 英國的TESCO、比利時的DELHAIZE),除了佔地面積大的店面外,也會在城市各角落設立小的便利商店。賣的東西除了雜糧、生活用品外,也會有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食物,有點像是縮小版的頂好超市。如果每天都在家裡煮菜的話,一次採買一周食材大概30歐元內可以搞定。而且歐洲很常有食物促銷活動,抓准時機的話便宜價錢也是能買到好貨的。(2)學校餐廳:想當然學校餐廳就是學校跟廠商合作,讓學生能以優惠平實的價格吃到營養健康的食物。不過比起台灣學校餐廳,外國學校菜色的變化就比較少。簡單的話可能就一條長棍麵包三明治,或是沙拉配水果;熟食的話大多以主菜的肉搭配薯條、馬鈴薯等,價格大概在200NTD上下。(3)速食:有時候嘴饞又貪圖方便時,速食店就成了最方便的選擇。在歐洲各地幾乎都可以發現麥當勞的影子,其它像漢堡王、肯德基也能找到。比較特別的是,外國的速食店為了配合當地飲食特色,可能會推出台灣沒見過的套餐,不妨可以嘗試看看。不過因為物價高的關係,那邊速食店的價格至少是台灣兩倍以上,甚至在更高物價國家(瑞典、瑞士)可能會到三倍。另外一個在歐洲很流行的食物就是來自土耳其的Kebab(夾膜包肉,有點類似台灣的沙威瑪)。Kebab的普遍性比速食店來的高,而且價格也便宜(~200NTD),對於在旅行又想省錢的人來說也是一種選擇。
• 衣:歐洲天氣不像台灣長時間炎熱,即使夏天氣溫也不常超過30度,這也是為什麼夏天時非常適合到歐洲旅遊。這邊通常九月氣溫開始轉涼,晚上需要加件薄外套,到了十二月氣溫已是降到零度附近,之後更可能降到零下十度上下,非常的寒冷。不過這邊房間習慣裝設暖氣,所以在房間待久反而會覺得熱,因此外出時洋蔥式穿法就很重要。洋蔥式穿法就是一層一層的分別把薄外套、厚外套加在衣服上,如此一來當感到沒那麼冷時,就可以看需求加減外衣。
• 住:歐洲的住宿費用也是相當高昂,幾乎佔整月開銷的一半以上。在St Andrews時學校有提供學生宿舍,而且有不同種類可以選擇(主要是套房或雅房式),當然價格也差很多。像我住的Fife park house是兩層樓的建築,上下層樓各住三個人,有共用的廚房,衛浴,廁所設備。這邊平均下來一個月房租大約台幣一萬五,在台灣算是很貴的,但在St Andrews卻是最便宜的宿舍…。住house的好處就是大家很容易在廚房或房間任何角落見到面,是個跟室友相處培養感情的好地方;缺點就是房間的隔音有點差,有人在門外走動或是在房內講話都可以聽的很清楚,所以很要求自己生活品質的人必須把這點納入考慮。套房的房租就將近變成兩倍,約三萬元台幣。每個套房有自己的衛浴設備,門口也要有卡片才能刷入,不過廚房也是共用的,空間比house來的大,唯一的缺點就是大家會比較常待在自己房間,跟室友的交流也就相對的比較少些。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是沒有辦法提供宿舍的,可能因為學校一次跟學生簽約一年,對於我們下學期才去的就沒有辦法空出房間,也因此必須要自己去外面找住宿的地方。學校有提供一個租屋網站Brik (http://brik.be/),這個網站和自由大學有簽約,在上面刊登的租屋必須要符合一定的規範,如果跟房東有糾紛的話也能多了層保障。布魯塞爾的月租金平均約一萬六台幣,想要找便宜的,不是要很早就開始找房子,不然就要把尋找範圍放在城市的郊區地帶。如果不想要花很長時間在交通上面的話,還是建議找學校附近的租屋。如果在根特大學的話,學校就有提供宿舍,倒是不用太擔心找房子的問題。
• 行:St Andrews是個大學鎮,學校的機構都散落在小鎮各地,雖然有巴士運行,但路線都是通往其他城市,鎮內也只停留幾個點,班次少,單價高,不適合當作每天通行的工具。通常都會跟前人買輛二手的腳踏車,可以恣意穿梭,去鎮上買東西也很方便。再不然雙腳萬能,靠走路也是可以來回鎮上跟宿舍,只是從宿舍到系館要20分鐘,系館到鎮上也差不多20分鐘,會花掉不少時間。
由於布魯塞爾是歐洲轉運大都市,多類型的交通工具自然不可少,舉凡火車、地鐵、地上電車、公車巴士都很頻繁。在都市內移動可以買交通票,包含後面三種交通運輸工具刷卡後一小時內都可以任意搭乘,只是票價也不便宜:買單次票的話一張接近80NTD,建議可以買多次票,平均下來每趟會便宜許多(十次~520NTD)。
在國外以生活來說,我覺得語言不是個太大的問題。當然英國人的英文很好,溝通不是問題,但是到了比利時,由於他們官方語言是法文和荷蘭文,有些人英文很好,有些人不太會講英文,但透過手勢的輔佐和彼此間表情變化的推敲,還是能進行簡單的溝通,在一般外出買東西、詢問事項也夠用了。但是就學習、討論、寫文章方面,英文還是需要一定基礎與能力。台灣的英語教育偏向閱讀,加上缺乏英語生活環境,導致寫作、口說相對而言較弱勢,國際上缺少競爭優勢。所以英文的學習真的是無止境,特別是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單字更可能是我們容易忽略的。 另外,在跟外國人對話時,不用怕講錯字(外國人其實也不在意你有沒有講錯)、用錯用法,就盡量表達自己想講的,這樣才能充分練習到口說(當然事後能自己檢討在對話中的錯誤是很好的)。總而言之,出國在外面對外國人,有問題想問、有事情想聊,開口就對了,說不定與你對話的人英文還沒你好呢!
出國留學最難得的是能跟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外國人相處,而且只要願意,機會可說是非常多。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接觸到的機會,就是日常生活在宿舍時。國外的宿舍大多配有一個廚房,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需要烹煮食物,所以吃飯時間大家大多會擠在廚房準備食物,這時就是非常好的機會和外國人閒話家常。此外,課堂上的討論,下課後的休閒時光,或是任何的party time,都是很好跟外國人接觸的機會。
基本上,外國人不論老師或同學,都非常好相處。通常還不太熟的時候也是見面寒暄幾句,但同儕間因為上課、讀書、討論很容易遇到,自然相處機會也多。漸漸變熟後,他們也是一樣會互相開玩笑、打鬧嬉戲等,而且聊天話題也能比較深入,像是家庭背景、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一般來說,若主動去找外國人聊天,他們都會非常樂意且會認真傾聽對話內容,也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與你討論,所以是非常自然的。
在師長方面,那邊老師跟學生的相處模式更像是朋友間的互動。老師相當歡迎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及看法,並樂於和學生討論檢討。可能我們一直受到傳統尊師重道文化的影響,對老師還是會抱有更多的尊重與敬畏,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反之,國外的老師與學生間更接近平等地位,互相尊重,亦師亦友。所以出國不用擔心該怎麼做,怎麼跟別人相處,自然地表現自己其實就夠了。
EMSP有個特色,就是在一整學年結束後,會在某一個合作學校舉辦暑期學校 (summer school)。暑期學校顧名思義就是舉辦時正逢夏季時節,大約在七月初附近。今年暑期學校的地點首次辦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也因此讓我有機會去瑞士走走。
在暑期學校,所有參加EMSP計畫的二年級生都必須要上台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其實就是論文的口試;而台下除了有從各學校來的教授當口試委員外,計畫的一年級生也會在台下聆聽。當然,在報告完後任何在場的人都可以舉手發問討論,而報告者就要針對每個問題作答覆。可能考慮到時間有限及人數較多,每人報告的時間限制在20分鐘,所以要如何把研究的理念、過程、研究的結果有效並充分地表達出來,就變得很重要。
今年在瑞士的暑期學校總共有6天,可能因為經費的不足,比起去年(10天)少了許多。 第一天是請畢業於EMSP,而現在正在EPFL讀博士班的學長帶我們參觀校園,並且到附近的海邊走走。因為隔天就是碩士論文口試,所以其實大家也不是很有心情欣賞校園景觀,心裡都惦記著隔天的報告。第二天一整天都是安排口試答辯,每人除了20分鐘報告時間外,還有15分鐘的問題時間。口試結束後大家都很興奮,因為重擔終於能夠放下,也因此晚上一群人去買BBQ用具、啤酒等,辦了個小小的party。之後剩下的幾天除了最後一天的結業典禮外,其他都是安排一整天的上課,每天都有不同主題,也會請各領域專精的教授學者來講課,像我們分別有”Optomechanics & Lasers”、“Plasmonics & Photonic Crystals”和“Quantum Photonics”三大主題,每一個主題都請四位專家來演講。有趣的是,二年級生有個任務,就是要分別在每場課程中扮演主席(chair)的角色:要介紹主講者的經歷及成就,控制講者演講的時間,以及主持最後的問答。這樣的目的主要就是讓學生能換個位置、換個角色體驗看看。最後一天的結業儀式,除了頒發暫時的結業證書外,還會開一個檢討會,讓學生提出任何對於EMSP的想法或是建議,以便能讓這個計畫經營得更好。結束後會有個小餐會,讓同學與老師間互相聊聊,結束後大家就按照自己的計劃,各奔東西了,summer school也在此正式結束。
當初會參加這個計劃,一方面是想離開台灣出國看看,一方面也是想挑戰自己。這一屆參加的人不是那麼熱絡,只有我一位,所以從出國前到出國後要處理的大大小小事情,幾乎都要親自去找資料,慢慢摸索學習(當然,也感謝其中幫助過我的人),從這之中學到的經驗是難能可貴的。參加EMSP可能會多花一年的時間,但是在這一年間,卻可能會發生許多你無法預測,無法想像到的事情。你會去不同地方,結交許多朋友,認識不同文化,體驗各種活動;在課業上,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完成各類型的作業、報告、考試,以及體驗到外國人是如何在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
一年出國的時間看似漫長,但現在回首也只是過眼雲煙。建議對參加這個計畫有興趣、或是還在踟躇不知該不該申請的同學們,大步地踏出這一步。遠離台灣,置身於其他地區的生活,會大大地擴展你的眼界,而這一段難得在國外生活的經驗,不僅可能改變你原本對未來的規劃,也甚至會深遠地影響你生活的態度。【全文完】
呂維辰,光電所碩士班學生。
EMSP學生與教授在EPFL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