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博士生交流活動 2013 系列報導

【全文轉載自台大光電所所訊2013年11月刊】

(時間:102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地點:南京大學、揚州大學)

吳仲倫、程志賢、蘇亮宇

【之一】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吳仲倫(代表團學生隊長)

第六屆兩岸博士生論壇由南京大學主辦、揚州大學協辦,於2013年10月8日在揚州召開。在這次兩岸會議中台大光電所共推派了十一位優秀的博士生與一位博士後研究員參與,隨行老師包含了台大光電所林恭如所長、黃建璋副所長、林晃巖老師、吳育任老師。這也是我第二次參加兩岸博士生論壇,並且有幸被推選為台大光電所的學生代表,負責與南京大學學生代表万明杰同學處理會議流程安排。在兩岸博士生論壇開辦前台大光電所總共舉辦了四次行前會議,非常感謝林筱文小姐負責聯繫相關事宜和安排開會流程,由於林小姐的辛苦付出和細心規劃才能讓行前會議順利完成,並為我們順利與會提供保障。由於我們這次是做客至揚州大學參加會 議,幾乎所有的事宜都是由南京大學、揚州大學規劃,其中包含會議流程安排、場地規劃、飯店住宿以及文化參訪,因此,我們只需好好準備研究報告即可。我們特別感謝南京大學王振林副院長、揚州大學胡經國副院長,以及南京大學金曉霞老師給我們創造了一個舒適輕鬆的與會環境。

會議期間,總共包含了兩場邀請報告以及二十七位博士生研究報告,其中,祝世寧院士的演講非常精采,利用光學折射率的變化,以實驗方式模擬出重力場對光束的扭曲,該演講讓學生們頗為震撼並且獲得了很大的啟發,真是極具創意的研究工作。林恭如所長的演講則是針對了碳系材料的鎖模雷射工作給出了精闢的解析,對於鎖模理論給出了淺顯易懂的介紹,同樣也是獲得了學生們熱烈的提問。接下來的博士生交流環節,大家各自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工作,總體來說,大陸同儕們在基礎理論上的研究,比台灣學生接觸的多,提的問題也較多從理論出發,台灣同學的報告偏向與科技運用端的表現、光電元件的開發,關注的問題也較多是應用端的層面。 兩方都有各自的優點,也非常值得我們互相學習。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平時大家可能忙於專注自己的研究工作,與不同實驗室的博士生相處的機會也不多,因此大家可能彼此並不是很瞭解。然而透過這次的交流活動不僅提供了我們與大陸的研究同儕交換學術知識的機會,並且也讓我們瞭解台大光電所各實驗室的研究內容,實在是獲益良多。兩天會期結束後,南京大學為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化以及企業參訪,我們參觀了揚州星浪光電公司,這是一間專門從事光學鍍膜的公司,也讓我們看到了平時所學的光子晶體理論運用到產業界上。隨後我們參訪了揚州、蘇州以及杭州許多名勝景點,包含許多坐船遊湖的行程以及參觀古代庭院,非常愜意。交流活動的最後一天,南京大學更為我們準備了實驗室參訪的行程,讓我們接觸到大陸同儕們的實驗環境,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果然是大陸地區一等一的名校指標,實驗區規劃完整,設備優良,讓我們大開眼界。返台前,許多南大的同學們紛紛來送行,大家非常珍惜這段短暫的相處時光,同時也收穫許多,希望未來該兩岸博士生交流活 動能一直延續下去,我相信這麼有學術意義的交流活動會越辦越好,越辦越盛大。

【之二】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程志賢

又到一年一度臺灣大學光電所和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輪流主辦的海峽兩岸博士生論壇的時間,今年為第六屆,在10月9日至10日於揚州大學如火如荼展開。不過今年和以往不同,今年會議地點移至美麗的揚州大學。我在2011年也參加過第四屆兩岸博士生論壇,當時則是在南京大學開會,所以這次參加感覺不一樣。10月9 日早上一開始的開幕式,由雙方的師長作簡短的祝福,期許我們這次會議能夠成功以外,更希望我們能有進一步學術合作的機會。在簡短的開幕式之後,就是由雙方的師長給予一場精采的演講。首先臺灣大學的林恭如教授利用碳系的材料,例如:石墨烯、石墨奈米粒子等等,當作飽和吸收體應用到被動鎖模光纖雷射(圖一)。而南京大學的祝世寧教授,談論他們最近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中,利用寬波段變換光學的微共振腔且模擬出天體引力透鏡效應可捕獲可見光及紅外光區的光子(如圖二)。此兩位教授的邀請報告讓參加此論壇的博士生獲益良多,透過他們自身在學術研究的經驗,給予我們這些學術界的後輩一些啟發。

在這兩位教授精闢的演講之後,就由我們上場來大展身手,除了表現自身的研究,也與其他博士生交換想法。對方參與的同學除了有南京大學的同學以外,也有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的學生,還有來自當地揚州大學的同學。此海峽兩岸博士生論壇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所有的事務都由雙方的博士生一手包辦,包含主持人的部分,我覺得這可以讓我們學習到組織規劃的能力以及增進彼此交流的機會。

而一開始的報告主題則是Laser optics and optical devices,是由南京大學的劉雲龍同學作為主持人。此主題主要是針對光學元件應用在一般光學或非線性光學。整場下來,我們發現在大陸學生所報告的題目當中,已逐漸從理論模擬結合實作,由理論驗證實驗的正確性。而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因為台大的學生主要是電資學院的同學,所以相對比較偏重於實作應用的部分,因此彼此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可交換。

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台大的吳仲倫同學(圖三)及南京大學的魏冰妍同學(圖四)所做的報告。其中吳仲倫同學報告利用奈米矽埋藏在氧化矽並利用自由載子吸收特性做出光調變器,此領域跟我所做的研究有相關,所以在會後有深入的討論。而魏冰妍同學則是分享他們在液晶於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上的研究,而且應用在微影技術上,相當的有趣,並且理論和實作並用,讓我覺得大陸的學生在研究上不再以理論為主,而是逐漸以理論與實作並重。由於這兩個同學精彩的報告,經由同學間彼此互相推選,一個為最佳學生論文獎,另一位為最佳人氣獎,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之三】

撰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蘇亮宇(代表團學生副隊長)

下午的場次原訂在一點半展開,但由於老師與學生們都醉心於品嘗南大精心準備的午宴,尤其是道地的揚州炒飯,因此稍有延遲到兩點才開始。前兩個議程的主持人為魏冰妍,在之後的文化參訪中她也有隨行,第一個議程項目為固態照明的部分,筆者雖然從來沒有做過會發光的元件,但還是擔任了此一場次的第一位講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下午所有的演講當中,林所長都聚精會神地傾聽並提出疑問與建議,誠如他所說,希望能夠在明年的會議中,可以出現南大與台大共同合作的研究報告。之後的兩位講者都是台大的學生張晏碩與劉家偉,分別是報告雷射投影技術在光斑上的抑制以及探討不同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在特性衰退上的研究。其實歷年來 都可以注意到通常在議程的安排上,台大和南大的學生都比較少被安排在相同的議程,這其實是因為台大光電的研究通常比較偏重於各式元件製程,而南大物理比較偏重於各式模擬與光學量測,我們在最後一天的實驗室參訪中也有注意到南大對光學量測的重視與實力;由於兩間學校長處不同,學生熟悉的部分也不盡相同,倘若能像林所長所言一樣相互合作,必能激勵出更多創新的火花。第二場次的主題為積體光學元件,如光柵和一些應用表面電漿等技術的實驗。表面電漿等技術在近年來也是光電領域上一個致力研究的課題,利用其耦合或侷限能力,能有效地增進發光二極體的出光效率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在此一場次中台大的講者為蕭惠 心,她利用一個表面金屬為光柵結構的金屬—介電質—金屬結構作為一個紅外光發光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數值模擬的數據之外,她也提供了完整的實驗對照,且兩者數據也相當吻合。再下一個議程主要較偏材料方面,許多電子元件的進步都需要仰賴材料層面的突破,因此所上也有不少老師致力於開發新穎材料與其應用,如楊 伯康所報告的利用氧化鋅材料製備電阻式記憶體,而其中這幾年最受矚目的大概就是與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有關的材料—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傳導特性,石墨烯在高速電晶體或透明導電層等皆有很多相關研究,但除了這些傳統應用之外,由於人們對其特性越來越能掌握,也因此出現了其他的應用,如涂定勳所報告的將石墨烯作為硒化與硫化的阻擋層,另外在早上林所長也報告了各型態石墨材料作為飽和吸收體以壓縮雷射脈衝的研究。今天的最後一個場次是有關於非線性光學的,包括相位匹配或光孤子等研究,雖然這個領域筆者較不熟悉,但在最後一天參觀實驗室的行程中,也不難感受到南大在這個領域的重視與實力。在第一天的報告結束後,相信所有與會的同學與老師們都收穫不少。

-吳仲倫、程志賢、蘇亮宇,光電所博士班學生。

2013兩岸光電科技博士生論壇與會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