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國家實驗研究院陳良基院長

卓志霖 採訪紀錄

目前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研院)院長的陳良基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他帶領國研院這半年多的心得,並說明國研院對於臺灣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善加利用此資源。

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科學家們實現創新研發構想的科技平台

首先談到國研院成立之四大任務分別是「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和「培育科技人才」。以建構研發平台來說,整個國研院底下共11個實驗研究中心,每個中心都有相關的研發平台和設備,提供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使用。

舉例說明「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hip Implementation Center , CIC),就是建置一個供IC設計使用的服務平台,教授和學生們可以藉由此平台,幫助他們把IC設計完成,最後交由合作的晶圓廠生產。製作完成的晶片,CIC也提供量測的儀器,來驗證成品是否有達到預期的功能。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要是建構高速運算電腦、高品質學術網路、資料儲存設備、應用軟體及資料庫提供國內學術研究使用。因研究上有時需要使用到很複雜的計算。國網中心擁有全球排名第42的超級電腦「御風者」,提供了超高運算量和超高容量記憶體。

「國家太空中心」主要是執行太空計畫,包括研發新的人造衛星,負責監控台灣所擁有的人造衛星,衛星接收到的訊號可以轉換成大氣相關數值供國內研究人員使用。

「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擁有目前最新的2700噸級「海研五號」研究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研究船,完全由臺灣設計和製造,此艘研究船可以連續航行50多天不靠岸,因此可以行駛更遠,執行更複雜的任務。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供耐震研究相關平台,由於台灣經常發生地震,建築物結構的耐震測試更顯現出其重要性。而地震模擬振動台造價數億元,一般學校可能不太容易建造,因此國研院建構此平台能使無此設備的學校得以完成研究。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也提供高品質、無污染的實驗用動物。國研院建構大型的實驗研究平台使全國研究人員都能使用,如此可以提升使用率和減低開發成本,透過研發平台的資源共享,使其它資源較不足之學校的學生能縮短學用落差,間接培育出前瞻科技人才,陳教授指出「國研院一年服務全國多達5千位各個領域的教授,若每位教授指導10名以上的研究生,就有超過5萬個學生使用此資源,影響力不容小覷」。國研院也提供暑期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暑假有機會累積實力。

國研院共有11個研究單位,每個單位將近有一兩百人,找出合適的人來幫忙管理各單位,才能使行政體系運作有效率,一年有將近60億的經費,這麼龐大的人力和經費要如何運用和分配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也考驗著院長的智慧。

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如果我只是把計畫run完,也發表了paper,但卻不能應用到產業上,我覺得這好像不符合我的期望」

每當陳教授受託接任新職務前,都會先仔細考慮是否真的能有所貢獻,才會接下這個任務,他說:「若國家真的需要我,而我的能力所及,我當然很樂意為國家盡點心力」。

然而要把一件大事做好通常需很多人的幫忙,因為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很重視團隊合作,在接下新職務後會想辦法加強團隊的向心力,使大家都能盡心盡力來完成一件事,這樣才會有效率。而借調的時間通常也很短,所以要跟時間賽跑,在有限時間發揮自己最大的貢獻。

陳教授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家庭,當時的生活環境條件很差,大家都過的很辛苦,一片豆腐乳配一碗飯,沒米飯就吃地瓜,每天都要幫忙種田以維持家裡的生計,就算高中離開家鄉到台北就讀,到了週末也要經常回家幫忙。陳教授也將以前種田的哲學用在學生身上,他說:「帶學生做研究好比種稻米,提供良好的實驗室環境就像給稻子好的田地,適當的陽光和雨水則是老師給學生的鼓勵和督促,耐心等待稻子成熟,讓學生有時間思考和摸索,不能揠苗助長」

以前的人對於物質的需求都很低,對他來說,種稻時天空能有一片雲飄過來遮陽就覺得這是天大的享受了。因此,每當做研究遇到困難時,想起了以前種田的辛苦,就覺得做研究還是輕鬆太多了,於是便打起精神繼續努力。正因為他經歷過早期台灣農村辛苦的生活,所以他一直不斷的思考如何利用所學來改善台灣的社會環境,不用再靠辛苦的種田或是其它高勞力、低產值的工作來過活,這也是為何陳教授要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的原因,他說:「如果我只是把計畫run完,也發表了paper,但卻不能應用到產業上,我覺得這好像不符合我的期望」。

陳教授認為做出來的研究成果,要能應用到產業上才能創造它的價值,如果發展出來的技術能讓國內產業應用,開發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便能使錢流回台灣改善我們的經濟。因此陳教授在當初接任院長時,對國研院的發展提出了這樣的願景「Global Excellence、Local Impact」,意思是「追求全球頂尖、開創在地價值」。透過國研院的研發平台開發全球尖端技術,再將技術導入國內產業,使國內產業具國際競爭力,提昇在地產業的價值。

教學研究之餘,不忘社會服務,期許臺灣社會更進步

同時也鼓勵臺大的教授和學生們,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能夠撥出一點時間,做一些服務社會的事。而不要只專注在自己的研究上,「畢竟臺灣還是需要我們這群社會上的菁英才能更加進步。」

最後也提到,臺大電資學院每年都會舉辦的「科技達人3Q體驗營」(Adversity Quotient、Emotional Quotient、Moral Quotient)是幾年前陳教授到外面募款了一筆經費而開始辦的。他教了這麼多年的書,發現臺大電機的學生雖然很優秀,從小就是一路平順,沒遇過什麼大的挫折,所以畢業後進入職場可能會無法適應。於是請了顧問公司設計一些課程幫學生上課,學習人際關係、社會關懷、面對逆境……等。幫助學生更快適應職場生活,也培養出回饋社會的心。

 

陳良基,1986年成功大學電機博士,本校電機系特聘教授。現借調擔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卓志霖,本校生醫電資所碩士班一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