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婷、曹維雨
站在學生立場思考
鍾教授說自己沒有特別的教學理念,他還是學生時,有一些叛逆的想法,那時看著台上的教授,難免心裡有些不服的聲音,像是「你這樣就可以嗎?乾脆我來教」之類的,但當自己拿到教授職缺的時候,立場交換了,可能換成台下有不少學生也會這樣想,為了避免自己被罵,因此他努力做好教授的本分,鍾教授開玩笑地說,自己對教學的堅持與理念是來自對學生的害怕吧。
與學生當朋友
問到和學生的互動,鍾教授說其實電機系的學生都很頑皮,有時候課堂上會開個玩笑都會令他印象深刻,而溫馨的舉動也很多,他記得有次電子學二為了他出國補課,當時補課在下午五點半開始,當他進教室時,就看到有一罐豆漿擺在講桌上,豆漿底下有一張小紙條,寫著:『老師辛苦您了來補課』,雖然沒有署名,不過鍾教授說送豆漿是很貼心的,學生還在紙條上寫著:「如果他已經吃過晚餐,還可以當作隔天早餐喝掉」
除此之外,有時候他假日經過系館,剛好遇到學生在練舞,學生會向他打招呼並邀請他一起跳舞,類似這種的互動很多,鍾教授希望自己與學生間就像朋友沒有距離。
個人經驗與學生生涯規劃
鍾教授在學生間的好人緣,也讓不少學生找他討論生涯規劃的事情,而訪問中談及這樣的問題,鍾教授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認為在大二大三這個年齡,其實大家都對未來還不明確,或許學生會看到有些同學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很令人羨慕,暑假忙著實習、打工,而自己卻總是被安排的那方、被別人規劃方向、只是一個執行者,但坦白說,電機系比你厲害的人太多了,鍾教授說他在求學時,也對自己極度沒有信心,但二十年後同學會時,他才發現當時他以為的「神人」同學,其實也和他有一樣的感受。
之後他看著一屆屆學生長大,雖然世代在改變,但一樣的事情仍在發生,所以常有學生說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但事實是大部分的人都還不明確,他說大一許多共同必修課,像是微積分、普物,大二開始接觸一些電機系專業必修課,但是一屆兩百位學生都修一樣的,很難有自己的特色出來,大三才有分領域的選修和必修。
興趣無關成績
當時真正性向明確的,大多是程式設計領域的學生,因為程式設計門檻較低,不需要做實驗、昂貴的器材等等,只需要電腦就可以開始,所以這些人也是在程式設計領域鑽研好一陣子了。有趣的是,這些程式設計很厲害的學生無法用成績好壞來區分,因為實力與分數其實沒有直接的相關性,鍾教授說來找他的學生中,也包含拿書卷獎的同學,他認為不管成績好壞,人的自信心是需要一些事情去支撐的,因此這些成績很好的同學,在電腦神人面前也會感到自卑。鍾教授說人的成功不是只有一種,有些人覺得事業成功才是成功,那很可能會犧牲掉家庭,有些人則想過著能陪伴家人的穩定生活,那這樣可能對工作的興趣就不是那麼重要,而上天都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有捨有得,因此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學界與業界的「被選擇」
生醫在台灣算是新興產業,許多人都說如果要進入生醫領域,就要有出國的打算,問及業界與學界的選擇,在生醫領域研究年的鍾教授很有心得。
在鍾教授畢業的那時候,台灣的醫工產業比現在少許多,甚至是幾乎沒有產業可言,如果想要留在台灣,就只能往學術界發展,而鍾教授和他的太太因為在國外留學過,也在國外生活上一陣子,但一直無法適應那裏的環境,他們決定回台灣,既然回台灣就要適應台灣的環境,因此鍾教授便投身教職與研究,但回想起那時候,鍾教授說其實他後來才知道,當時的台灣業界也有一些機會,但是那和他所學的醫工有些差異。
醫工與生醫
鍾教授說明,台灣的生醫大部分是指製藥或檢測方面,而電機系學的醫工偏向用工程的觀點去解決問題,因此台灣不是沒有生醫產業,是沒有醫工產業,而且就算幾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的醫工產業仍然很少,原因相當多,單是品牌的建立就夠麻煩了,鍾教授舉了一個貼切的例子:
如果今天有兩間醫院,一間醫院說:本院採用歐美日本引進的xx儀器,另一間醫院說:本院採用台大電機系自製儀器為大家服務,你覺得大家會信任哪一個?
鍾教授說明,首先是品牌給別人的印象是落後那些先進國家的,所以就算技術先跟上了,品牌還是不容易建立,而台灣連技術層面都才剛剛起步,即使在某些關鍵零組件上已經具有世界水準,是否能夠補足所缺的項目、成功整合優勢,都很難說。那就更遑論長期品牌形象的建立了。台灣不是沒有機會,但要走的路還相當長。
出國的考量
如果有醫工領域的學生,鍾教授認為出國與否還是要看個人,如果單以擴展事業來說,可以出國,學習國外的技術、拓展自己的眼界,但是鍾教授說以他自己的例子,他考慮的不只是事業這一塊,而是將自己的下半輩子要在哪裡生活也考慮進去,鍾教授很喜歡台灣的小吃,也希望可以常常跟家人見面,他還說當你有了另一半,考慮的層面也會不一樣了,像兩個人要如何發展、想法會不會一樣等等。如果單以事業導向,國外環境還是比台灣好很多,但是當你選擇一個領域發展,除了興趣專長外,還有很多影響生活層面的事情。
給學生或系友的建議
問到給電機系學生或系友的建議時,鍾教授很謙虛的說,很多系友的成就都比他高,他沒辦法給什麼建議,不過他也想對未來尚不明確的年輕學生說,其實電機系的起跑點已經很不錯,而且還年輕,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競爭奧斯卡獎,而不管是經由何種方法選出來的路,就要把他走完,一定要過一段時間才會知道自己是對的,所以對未來仍迷惘的學生,鍾教授鼓勵大家要有信心,不要惶恐。
陳奕婷,電機系大學部學生。
曹維雨,電機所碩士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