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峰教授,以下簡稱「曾」
(曾) 一切都是由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的…「我優秀的學生們,你們畢業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我覺得一個「跨時空」的fun party是個好主意,也許可以讓同學開始思考畢業後的生涯規劃:對未來的dream jobs下一番功夫去了解、及想像面對未來可能會有的現實。甚至我希望能有機會,在同學們正式開始就學或就業面試之前,琢磨一些公開演講的技巧,例如如何有邏輯地組織一份簡報、加強口頭表達能力及臺風、訓練自然地用英語開口、注意如何適度地表現風趣及幽默等等…。
林凡、劉筱薇同學,以下簡稱「林」、「劉」
(林、劉) 於是乎,一個「特別的」未來晚會請帖就這樣交到我們手上…
Invitation
第110 屆電機系畢業生 曾雪峰李允立教授導生 未來晚會
時間: 2010 年3 月26 日(星期五)6:00pm
地點: 台北市 美僑協會 會議廳
畢業在即,各位即將離開台大這個港口,航向遠方。
你前程的目標、方向,已經規劃好了嗎?
會成功或失敗?你又將何去何從?
請試著想像,二十年後(遠目~),你已經成家立業、功成名就、意氣風發,或多或少實現了二十年前的目標與夢想…
有一天在某個團體聚會場合(例如:扶輪社,尾牙,或是你高中母校等等),你受邀給一個演講,而你當年的諸多同學以及重要的家人朋友也恰巧在現場聆聽你的演說…。
因為二十年後,你已經是社會上的重要人物,請分享自己的社會道義與責任,以這句話作為結語:
「身為___,一個台大人也許要肩負起比別人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社會道義,所以我對自己的期望是___,在未來的____年內,我要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方式,來貢獻這個社會。…」
(林)所以每位同學被要求用五張投影片準備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三分鐘演講,也被要求盛裝打扮成『二十年後的樣子』來參加這個未來晚會。
(劉)首先是簡短的自我介紹與開場白(讓大家知道我們 “現在的”身份以及背景),接著是自訂(無論是真實或假想的)專長的演講題目…由於有外國的貴賓,我們要用英文盡量「鏗鏘有力」地表現!
(林)不過別擔心,這個晚會重點決不在同學們枯燥無味的演講內容,雖然演講的大綱需包括「至少三個」紮實的重點 (讓聽眾知道演說者並非天花亂墜的瞎掰),但中間的內容同學們會自行省略的啦!老師希望聽眾們想像「時間過的真是飛快,剛剛聽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演講!」
(劉)演講者同時需要想想最後結論想跟大家說什麼?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社會上的重要人時 (例如身為國科會主委,中研院院長,外交次長,行政院秘書長,Google CEO,農業部主委等等),老師希望我們思考和分享二十年後我們對未來社會的貢獻、道義及責任!「當一個台大人肩負起更多社會期盼時,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又是什麼?
![](gen1_clip_image002.gif)
「很難很難的題目?」
(林、劉)是的,二十年後的「夢想頭銜」是構思這個題目的第一步。因為這個頭銜既要符合自己對二十年後的期待,又要能充分的代表自己,「一開始聽到要扮演二十年後的角色真的很困擾」、「我為了這個『身分』傷腦筋了許久」、「老實說一開始收到題目真的很頭痛也很不想配合」。「不知所措」,是大部分同學對於曾老師這份作業的第一印象吧!
(曾)哈哈!不必聽你們訴苦,我也知道你們接到這個project一定叫苦連天!許多同學(小聲地)跟我抱怨:「這個題目很難很難,不會做!」雖然我表面上(略微敷衍地)回答說:「怎麼會?題目不是你們自己定的嗎?」,老實講,我心中也偷偷地想:「是啊…換做是我,我也覺得很難很難……。」
這次的活動同樣也帶給我很多的啓發,原本是希望讓畢業生想一想未來的路,想著想著,我也開始忖度自己究竟想完成什麼?我的短長期目標又是甚麼?對我而言這是一個經常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答案時時刻刻也都在變化。
(林、劉)其實這次的未來晚會,許多同學不巧在準備研究所的口試,所以不少人是在忙碌中思考人生大事!二十年,對於已經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人來說,尚且是難以想像的遙遠未來,大家心中的茫然可想而知。對於自己在未來晚會中的角色及身分,每個同學的著眼點都不同,當中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都在思考如何把未來頭銜和現在自己正在走的路做結合。
就像宜君說的:「每一個自己的提案最後都被我否決掉。因為總覺得那太遙不可及、太好高騖遠、太自以為是,應該是自己在作夢。」雖然柏龍真正的夢想是當個行俠仗義的遊俠 (中世紀故事中常出現的那種)「但人總是得跟得上時代吧?因為我從小就想要做「偉大」的事情(就是類似愛迪生發明電燈等等小時候常常用來洗我們腦的故事),於是我選擇了NASA Director 這個頭銜,因為在這位置上的一舉一動將可能影響整個人類文明。」
(曾)台灣的學生似乎還不太習慣需要自由發揮的題目。我覺得這個project之所以困難,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和一般的作業習題不同,這個問題沒有既定格式也沒有標準答案,有太多的想像力與創意可以發揮,光是要決定從什麼角度切入就很不容易了。
(林、劉)阿杜因為是轉領域的關係,所以害怕自己的夢想太過特立獨行…最後他挑了一個和非電機的職稱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之一(事後才知道,原來有更特立獨行的同學啊!)值得一提的是,有同學坦白說:「其實我沒有想過要完成這個夢想,台下老師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工作的時候才瞎掰和我的專題扯上邊。」有同學純粹是演出一個未來的角色—「雖然思考未來要做什麼蠻有意義的,可是要實際演出來就有點心虛。好像小時候寫作文想想未來的大志願很簡單,可是要假裝是大人寫給別人或小孩的話就很彆扭。」嘉玲則是實際的說:「沒有想過要當大老闆,也不想選個很平凡的角色。後來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才想起來,高中的時候同學有一起幻想去Pixar工作,每次看電影的幕後花絮都覺得『天啊!這間公司真是太歡樂了!』因此才產生想多花功夫多去瞭解light engineer在做什麼。」
而傑仁知道一開始知道要準備一個未來演講後,花了不少時間去想想以後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是想成為董事長嗎?還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偉大貢獻的人?抑或只是想無憂無慮的過這一生?我想我是屬於後者。我決定講我的興趣---橋牌,我在這上面實現了許多夢想,也在這方面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忙。我希望能夠在有能力的時候,也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
(曾)我覺得這和真實的人生很像:沒有一定的規則,你可以選擇過得很普通,也可以選擇過得很另類,全看「你自己」把什麼放在首位或希望過怎麼樣的人生。我更看重的是,同學們在決定一個目標,追求夢想的同時,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來瞭解熟悉這個領域? 所以相對於這個夢想頭銜,實際的工作內容(real-life job descriptions)才不致流於空泛或不切實際。
(林)儘管題目很難,在構思的過程中卻讓每位同學都得以重新省視自己,想想究竟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是什麼,長這麼大除了很會唸書考試之外,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
(林、劉)晚會一開始由曾雪峰教授先報告,頭銜竟然是「前台大校長及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曾教授身為主辦人果然不同凡響!之後在同學的報告中曾老師又一再出現不同的頭銜,陸續當了「電機系系主任」、「聯合國秘書長」,看來曾教授這二十年間還真忙碌呢!李教授則是別出心裁地擔任「陸地搜索長」來提醒大家未來環保的重要性,一下就把層次提高到宇宙了呢!
接下來十幾名同學們輪番報告自己二十年後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晚會中各行各業的菁英齊聚,一個個別出心裁,有經建會副主委、企業CEO、NASA Chief Director、體委會主委、電影導演、橋藝冠軍、酒吧老闆等等,演講內容豐富有料也創意十足。若是光從同學們的報告來看,大概很難猜出這是電機系同學的活動吧!
令人緊張的公開演講
(林)來談談當天大家的演講吧!
(劉)雖然緊張、缺乏公眾演講的經驗以及疏於練習是大家共同的心得,每個人卻都謙虛地覺得別人表現得比自己好,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有生以來最正式最有壓力的一次演講了!幾乎沒有同學對自己打100分的 (許多人都只給自己六七十分而已!) 張暘︰「站上台的那一瞬間真的是有點小緊張,不過深呼吸一下就順著思路講下去了!」
「為了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表現出來,趁著活動尚未正式開始我便拉著女友,先到一旁預演再預演…」、「…晚會要上台前超緊張的,演講的感覺也和上課報告很不一樣,對我來說,跟大家說明自己的想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就連得到口頭報告最高分的忻豪都說:「雖然之前被老師提點的細節有特別去注意,結果因為上台時太在意時間,反而越講越快…我想大概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犯了這個錯,雖然投影片、演講內容、台風等等都還算不錯,但是最後太急促仍是個大敗筆,對自己能得到這個殊榮依然是納悶不已(笑)!」
(曾)會前不只一次的個別預演,遠遠超出我當初想像所需要的時間,但很高興大家對於我給的一些共同的建議及提醒,包括言簡意陔、關注台下的觀眾、時間控制、還有避免口頭禪等等,同學都表現得非常好!
(林、劉)許多同學提到在這個準備報告的過程中,產生了無預期的興趣及成就感:「雖然演講的時間很短,卻紮紮實實地練習了一個好的演講需要的一些重點」、「不斷地把投影片改進,放一些照片增添顏色,也想一些有趣的話來緩和緊張的氣氛。」中煒則是學到「有人在回饋中寫道,我演講時會晃來晃去,看的他頭很暈。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我上台報告時會有這樣的現象,在未來的演講中,我會特別注意這點。」
最特別的是這個晚會水準之高,明倫全程是以英文演講呢!「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在眾多人的面前,用英文演說。我當時真的非常緊張,一開始講話有些結巴,卻又忘詞,結語是我臨時即興講出來的,跟當初準備好的講稿完全不同。這次的演講經驗能夠讓我熟悉英文演講的感覺,可真是受益良多。」連張暘這個補教大師都說:「看來我以後還要再多多訓練口才囉!這次真的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麼正式的場地進行這樣的演說,感覺很像之後會碰到的面試什麼的,真的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呢!」
場地及服裝儀容
(林、劉)一到了美僑協會現場「哇!」我們都驚訝得合不攏嘴!沒想到老師竟然為了我們訂下了這麼豪華的會場。另外,同學們對於場地及美編組精心的布置(請帖、照片、花束、簽到簿等等)都讚不絕口!
品皓用爸爸公司的名字到泰國生動地開(掰)了個LED塑膠散熱片工廠!他生平第一次穿西裝,就是獻給晚會當天喔!「以前還蠻排斥穿西裝的(覺得好像沒機會也沒必要穿這麼正式...)不過有了第一次經驗後,覺得穿西裝也挺有意思的 (笑)!」
活動由阮馨葦擔任主持人,開場時一身正式套裝就讓大家十分驚艷,主持過程落落大方 (此時聽見阮媽媽在台下偷偷吐槽,原來阮馨葦在家裡的時候天天背稿,難怪可以表現得如此俐落!)馨葦說 : 「大學四年來也算是參與了系上大大小小的活動,電機之夜、電機營、系烤等等都一向有著學長姐的傳承與固定的格式,然而老師舉辦的未來晚會,是個以往沒有的創舉、全新的想法,當然也沒有相關的經驗,籌備過程中還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數,但在老師的帶領、同學們的分工互助下,晚會終於成功了。我明白我的台風仍不夠穩健,也搞不清楚為何晚會會變得如此正式XD,但我學習到很多,包括流程的安排、氣氛的醞釀,還有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能力,真的真的很榮幸能成為晚會的重要工作人員之一。」
一直陪著預演的炘豪也說: 「看到負責主持的馨葦,從生疏到熟練對我來說也是收穫非常大的一次學習。」
(林、劉)除了職業選擇的創意,演講中服裝表演的創意更是屢見不鮮,例如曾教授特地把頭髮挑染白色,以顯現歲月的痕跡,卻被大家認為十分「有型」。翰霖從開場前就一直穿著大外套包得緊緊的,直到上台才脫掉,原來他為了模擬二十年後中年的自己,特地在襯衫裡又塞了一件衣服,把肚子撐得大大的,大家一見到的時候都笑翻了,他也說:「為了要看起來自然,一整天都挺著肚子走路,彎腰和上廁所都很不方便...」。
(林、劉)作為名導演,翰霖說明「目前2030年」火紅的是質感取向的產業,因此「不要懷疑,臺大電機系在20年前真的是第一志願」。這句妙語讓全場哄堂大笑。不只是搞笑,他也認真地畫出可能的樹狀圖,再用Excel跑出薪水以及每年的身價,最後找出三個可能的版本…。他瀟灑地說:「大家看起來也許很有創意精彩,不過我自己一樣是非常徬徨的,故事要是有這麼簡單,那人生不就一點也不精采?」
另外晚會進行的時候,導生之一的柯宜君正好在美國交換學生,她也用錄影的方式做了一段自己的報告。從一開始的報告柯宜君就一直在電腦裡從攝影機看著我們,我們卻都沒有發現呢!當時是美國的早上七點,柯宜君一大早爬起來從美國和我們視訊連線,真是有誠意!最後合照的時候柯宜君也在電腦裡面和我們一起照,也算是大家前所未有的經驗吧!
林凡,電機系2010年畢業。
劉筱薇,電機系大學部學生,現於美國交換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