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about thIS SITE
『臺大電機之友』:http://alumni.ee.ntu.edu.tw,於2001年八月一日正式啟用。為提供本系和已畢業系友的聯繫管道及系友間的資訊交流、報導系上的近況、協助提供系友求才或求職資訊。
Come be my light - 寫在德蕾莎修女棺木上的請託/吳宜真
本校為鼓勵服務學習課程各開課單位提升課程品質,增進服務團隊榮譽感,並鼓勵同學於文字撰寫中反思學習,特舉辦服務學習課程系列競賽,以促進各開課單位與學生之間的觀摩與交流。
本文係獲得本校2008年服務學習徵文比賽首獎,特經作者同意,刊登此文,以饗讀者。
<貧式服務>
在仁愛修會做志工的人都一定知道德雷莎修女創辦修會的宗旨就是要:服務最貧的貧者。無論是去哪個機構工作,我們面對的都是一無所有的人與環境;唯一富足的是修女與志工們滿心的愛與喜樂。
雖然剛開始服務的時候會質疑修會如果可以募集到大筆資金,那麼為什麼會需要在物質方面如此吝嗇與儉樸?但是隨著服務的時間增加,我們逐漸可以體會唯有這種將我們也變成貧者的方式,才能夠在毫無階級之分的情況下零距離地服務他們;也唯有這種方式,才可以維持貧者的自尊與服務者的同理心。
有時候我們可以灑下大把的資金、提供大量的物資給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真正放下身段去實踐貧式服務,那麼可能永遠也無法將服務的心昇華至另外一種不同的層次,一種較為切身刻骨的迫切服務慾望。
<沉靜反思>
在服務時我們並非全部的時間都在與受服務者接觸,有部分的時間是單純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諸如洗碗、洗衣、曬衣、鋪床、記帳等單純付出勞力與時間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會減少我們學習的機會。透過這些單向的工作,我們有機會將污濁而紛亂的心靈沉靜下來,不斷反思衝擊與感動的時刻。
在印度這個於形式上遠較台灣嘈雜的環境中談沉靜似乎是天方夜譚,但確實印度給予我們的心靈一個接近真空而安和的環境。在這裡沒有太多的想法與觀念強迫你接受,也沒有太
多的約束與教條威脅你遵從;我們有很多的時間與放空的機會,讓一直以來累積的過多的情緒逐漸淡化排解。
這段日子接受到的許多感受與資訊就如同一場大雨,徹底地將內心刷洗了一番。在刷洗的過程中不斷檢視過往與現在,才發現那些不同時間點的自己像毛線球一般亂成一團;拿著清醒而沉靜後的意識梳仔細將毛線分股重編,那些不曾用心整理的自己在那瞬間重新找到了方向。
<回饋社會>
透過這次的服務經驗,我們發現原來一個微笑、一個撫觸就能夠讓彼此心裡感到平安而快樂。如果我們願意搭上六個小時的飛機去服務那些與我們沒有血緣關係的貧者,為什麼卻沒有辦法服務生活週遭的人呢?
服務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別人,更是幫助自己釐清許多原本看不見的盲點。許多人做志工卻為人詬病的癥結在於:他熱心於服務工作,卻在日常生活中怠忽職守、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這次服務活動的結尾,我們體會到這些受服務者小至兒童大至老人,年齡都和我們的家人朋友相仿;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為身旁的人多做一些、多想一些,那麼我認為目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問題將會大幅減少。
這份滿滿的愛與關懷,不僅是印度人需要,更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溫暖!
<面對幸福>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生活中難以有什麼讓自己覺得衝擊、覺得感動的事情;一方面自己希望可以突破麻木的困境,另一方面卻繼續麻木地活下去。我想我們過去都是期待幸福撞上我們,所以一直站在原地等待幸福;但是,現在的我們已經進步到另外一個境地了,所以總感覺越來越少幸福降臨。
因此,或許現在我們應該要放低那個滿了的自己,重新審視目前的處境,讓自己去撞上幸福!讓自己很主動地從生活中去發現、去體會,甚至單純地放空自己,不抱任何期待與假設;當我們能夠放空自己後去看看週遭的世界,必然會發現自己既渺小卻又那麼的充滿能量,擁有足以去包容世界的寬廣胸懷。
吳宜真,現為電機系大三學生。